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以北地区,冬春季漫长而寒冷,平均温度在5℃以下,过低的温度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保育仔猪在冬春季节更加难以健康生长。现阶段我国仍有大量的猪场(主要是建场较早和部分中小规模的私人养猪企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而改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至今无法普及,导致这些猪场仍然无法有效控制保育期  相似文献   

2.
长江以北地区,冬季和早春平均温度在5℃以下,过低的温度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保育仔猪在冬春季节更加难以健康生长。现阶段我国仍有大量的猪场(主要是建场较早和部分中小规模的私人养猪企业)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模式,而改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至今无法普及,致使这些猪场无法有效控制保育期的复杂疾病,保育猪增重缓慢,饲料报酬低,  相似文献   

3.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保育仔猪的饲养 1.1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 1.1.1抗寒能力差。保育仔猪一旦离开了温暖的产房和母猪,要有一段适应过程,对温度尤为敏感,如果长期生活在18℃以下的环境中,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能诱发多种疾病。维持温度在18~22℃,上下温差不超过3℃为好。  相似文献   

4.
保育猪的管理与保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仔猪极易受饲料、免疫、环境、母猪体况、断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仔猪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低、抗病力下降、仔猪成活率低、生长发育迟缓、增重减少,因此必须根据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生理特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才能提高保育猪的日增重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正>春季,气温回暖,各种病原体开始滋生蔓延,加上日常疏于管理,可能引起疾患传播。因此,春季尤其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养殖,有效提升养殖效益。1猪舍的通风与温度控制猪对养殖环境极为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且,猪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哺乳仔猪适宜温度在26℃~30℃、保育仔猪适宜温度在22℃~26℃、生长育肥猪适宜温度在18℃~22℃、成年猪适宜温  相似文献   

6.
仔猪保育是哺乳仔猪由断奶顺利过渡到补料的重要饲养阶段,搞好仔猪保育是提高生猪育成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因此,规模养猪场推广应用仔猪保育综合保健技术则显得的尤为重要。笔者在长期的基层技术承包过程中,对于仔猪保育技术进行了多次有益探索,也总结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仔猪护理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护理好仔猪。是减少仔猪死亡率.提高养猪生产力的技术保证。早春气温回升缓慢,有时寒气袭人,对仔猪特别是刚出生和体弱的仔猪生长发育和健康极为不利。如果此时护理工作跟不上,易造成仔猪死亡,带来养猪经济效益损失。因此,务必引起高度重视。总结过来经验,春季仔猪的高效护理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仔猪的饲养管理及其药物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是指小猪从出生到70日龄阶段称为仔猪,其中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称哺乳仔猪,从断奶到70日龄称为保育仔猪。仔猪的特点是生长发育快,但生理机能发育并不完善,难饲养、成活率低。据报道,该时期的死亡占猪一生死亡的40%。  相似文献   

9.
仔猪在保育阶段是受应激影响最多的时期,如断奶、 转群、 调栏、 换料、 环境变化、 免疫等,导致保育仔猪死亡率高,而目前规模猪场普遍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笔者根据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从猪场实际出发,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保育仔猪的细节管理来减少应激,提高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1加强保温 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寒冷的条件可使仔猪的免疫力下降,甚至因受冻、挤压等造成伤亡。因此,在北方地区,到了秋冬季节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设法保证环境稳定,尽量减小昼夜温差.最大限度的减少温度骤变对仔猪引起的影响。尤其是哺乳仔猪和保育猪阶段,更应该注意温度的变化,以防止因冷应激而造成腹泻,进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1.
保育猪又称断奶仔猪;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整个商品猪的健康状况,提高成活率的重要环节。由于仔猪断奶使仔猪生活上发生大的转变,由主要依赖母猪体获取营养而转变为独立采食,身体易因生活的变化易发生各种不良应激。因此加强该阶段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可提高保育猪的期末体重,进而提高出栏体重,缩短饲养周期,增加经济效益,让断奶仔猪平稳度过困难的断奶期并保持稳定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减少哺乳仔猪死亡、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可为保育阶段提供更多数量的生长育成猪,进而生产出较多的肥育猪,从而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哺乳仔猪饲养的好坏,对一个猪场的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要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尤其要注意其中一些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这会直接影响仔猪以后生产水平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生猪的生长过程中,仔猪保育阶段是指仔猪断奶后到育肥前的阶段,这个阶段中的仔猪也被称为断奶仔猪。仔猪断奶后会进入成长应激阶段,固态饲料是其主要的营养来源,由于没有母乳的呵护,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妥善的管理,就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而环境温度的变化同样会使保育阶段的仔猪感染各类疾病,严重影响仔猪的身体健康。本文将对仔猪保育阶段饲养技术与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仔猪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猪场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除了提高成活率和饲料报酬率外,还要提高猪只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生长速度。而猪只的生长速度与仔猪初生的轻重、大小呈正相关。那么,怎样提高仔猪的初生体重呢?笔者提出以下观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保育猪简称断奶仔猪,其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特点,所以要精心喂养。那么怎么样才能养好呢?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养好保育猪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调栏对刚进入保育舍的仔猪进行调栏,做到每个栏舍内仔猪大小体重均匀,过瘦小以及患病仔猪需要隔离饲养。  相似文献   

16.
保育仔猪是指仔猪断奶后(21日龄或28日龄)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这个阶段是仔猪由母乳过渡到独立生活的阶段,是其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营养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根据饲养方案和断奶日龄划分不一,市场上多以体质量为筛选依据,同时结合仔猪日龄,保育阶段猪是指21日龄断奶且在产房适应1 w后,进入专门的保育舍集中饲喂的健康仔猪.保育猪大小为28~35日龄至73~80日龄,体质量为3.5~5 kg入圈,25~30 kg出圈.此阶段仔猪逐渐脱离母乳直至完全独立,呼吸系统发育逐渐完善,后期骨架基本形成.依据该阶段猪的生长发育特点,需提供专门的饲养配方.在规模化集约养殖中,怎样提高保育猪的成活率降低残次率,是所有养猪人十分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一线养殖经验,提出几项保育阶段饲养关键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保育猪是指断奶后到育肥前这一阶段的仔猪,这一阶段的仔猪经历了断奶,受到较大的应激,并且还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保育阶段的饲养管理,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的养殖要素,以确保保育工作顺利的进行,从而提高保育猪存活率,为育肥阶段提供更多优质的猪源。  相似文献   

19.
保育仔猪只要是仔猪从断奶只有到生长育肥阶段饲养的仔猪.在保育阶段的仔猪,不管是生理机能亦或是免疫水平都不完善,仔猪从哺育发展到保育,饲养条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呼吸道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本文根据保育仔猪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希望能够减少保育仔猪呼吸道疾病出现的可能性,更好的保障仔猪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仔猪在母体内是生活在恒温环境中的,不受外界的影响,但是出生后无论营养方式还是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新生仔猪饲养管理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如果不采取积极的防护,死亡率可以高达一半以上。在冬季和春季若能够度过这个危险期,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增加养猪的生产效益,降低养猪的生产成本。如果这个阶段不注重加强仔猪的养育,就会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对养猪生产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