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大麦秸、小麦秸或燕麦秸在1.5%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30~60分钟,然后贮存3~4天(熟化),即可制得一种优质秸秆,称为浸泡处理秸秆。处理后的秸秆含25~27%干物质,其干物质中含3.5~4.0%粗蛋白,1.2~1.3%醚浸出物,42~45%粗纤维,13~14%灰分和  相似文献   

2.
提高氨化处理秸秆粗蛋白含量的适宜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秸秆粗蛋白含量,以氢氧化钠、过氧化氢、生石灰、熟石灰、尿素为处理剂,进行不同浓度和不同组合方式处理小麦秸和莜麦秸的试验.结果表明:尿素与氢氧化钠的组合对提高秸秆粗蛋白含量极为有效,5%以上的生石灰与尿素组合提高效率最高,为单纯5%尿素氨化法的4倍.建议生产中根据需要确定尿素剂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饲喂尿素强化碱溶液浸泡麦秸的育肥黄牛为试验组,试验全期日增重为812.4kg,而喂氢氧化钠溶液浸泡麦秸的为对照组,日增重为725.1g,两组差异显著,试验全期两组料重比别为17.36:1和18.63:1,两组差异显著,用尿素强化碱溶液浸泡麦秸饲喂育肥黄牛的效果所明显优于氢氧化钠溶液浸泡麦秸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试验1中,40只体重31公斤的阉公羊,每只每天给饲162克精料和318克大麦秸(干物质).在32天饲养的最后7天内,通过全收粪法对5种处理的大麦秸进行了消化试验,这5种处理分别是、不处理、氨处理[按每公斤大麦秸(干物质)40克NH_3的比例,向麦秸垛内通入氨气,堆放11周]、在2℃或25℃下用尿素青贮处理[按每公斤大麦秸(干物质)70克尿素的比例,在保证含水500克/公斤的情况下,青贮处理11周]、用尿素浸泡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厌氧碱化处理对新鲜麦秸感官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为秸秆饲料化处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新鲜麦秸分别用2.5%碳酸氢钠、4%尿素以及2.5%碳酸氢钠+4%尿素(复合处理)厌氧处理,时间为10、20、30、40、55、70 d,分析不同处理对麦秸感官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氢钠组有霉变现象,尿素组及复合处理组感官指标良好;尿素组、复合处理组较碳酸氢钠组极显著提高了粗蛋白(CP)含量(P0.01),复合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尿素组(P0.01);尿素组和复合处理组较碳酸氢钠组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半纤维素(HCEL)含量(P0.01),复合处理组的效率优于尿素组;3种处理对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纤维素(CEL)影响较小。综上可知,碳酸氢钠-尿素复合处理鲜麦秸可改善秸秆营养品质,提高尿素处理秸秆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麦秸氨化即在小麦麦秸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尿素、氨水等溶液进行处理后,增加营养物质,作为牛、羊的饲料应用。麦秸与籽实产量为1∶1,麦秸的总产量很大,可用麦秸作为粗饲料,麦秸消化率差、麦秸中粗蛋白和维生素含量低导致其营养价值低,尤其  相似文献   

7.
据一般的研究认为: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约有70%积累在作物秸秆中。但由于秸秆含粗纤维多、蛋白质少和矿物质含量不合适,限制了秸秆的饲用价值。所以开发利用作物秸秆中的营养物质,已成为世界畜牧饲养工作者的研究课题。秸秆处理方法大体有物理、化学、微生物三种,目前化学法较为优越,居领先地位,其中用液氨、尿素、氨水等氨化物氨化处理秸秆比较理想,既能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又能增加秸秆的粗蛋白含量。但在实际应用上,问题仍不少。为了解氨化麦秸的一些规律,我们于1981年11月,在市莱芜猪育种场,进行麦秸氨化效果的测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小麦秸秆氨化中尿素氮水平对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秸秆分为4组,分别用含量为0%、4%、5%和6%的尿素进行缸贮,温度在20℃以上时密闭2~3周后,分别取样,对样品进行干物质含量、粗灰分、粗蛋白、pH值、氨态氮、ADF、NDF、粗纤维、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测定,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①氨化处理可使秸秆的粗蛋白含量提高4%~6%,使秸秆的粗蛋白含量超过了反刍家畜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8%的限定值;②氨化处理可使秸秆的pH值得到显著提高;③尿素的含量越高,氨态氮的含量越高;④氨化处理后,可使秸秆中的挥发性脂肪酸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9.
粗饲料经氨化处理含氮量约提高1倍,即秸秆粗蛋白增加5—6%,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10—15%。秸秆氨化可用堆垛加氨法或窖藏灌氨法处理。堆垛法将麦秸堆垛,用塑料膜裹严,每100公斤,秸秆加入液态氨3.5公斤,密封1—8周(气温低可延长),即可喂反刍家畜。喂前应揭开通风一天。经氮化处理可保存数月。窖藏法将麦秸切短压实在窖中。均匀灌入25%的氨水,每100公斤用12升。灌后封严,经5—15天喂牛。还可将麦秸粉与20%的尿素混合压成颗粒饲料,压粒时温度达150℃,可使尿素分解为氨,与秸秆发生化学反应。另外,用氨处理含水量35.2—48%的半湿干草,具有杀灭真菌防霉作用,且营养价值提高。喂犊牛日增重比对照组高12.7%,用量为1.69—4.79公  相似文献   

10.
用造纸废液处理秸秆可显著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用造纸废液加尿素复合处理秸秆可使秸秆的干物质消失率提高,粗蛋白含量增加,效果优于一般的尿素氨化处理。造纸废液用量20~30%、尿素用量3~5%,处理温度为25℃左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没有处理和分别用4%NaOH、2.5%尿素以及4%NaOH加2.5%尿素共同处理的大麦和小麦秸秆的化学成份;In Sacco干物质;有机物质和氮的消失率;In Vitro有机物质消化率;In Vitro细菌蛋白质的产量、挥发性脂肪酸产量以及个别酸的比例等指标。同时还估计了两种秸秆经不同方法处理以后代谢能的含量。结果表明,经NaOH和NaOH加尿素处理后,NDF含量大麦桔杆和小麦秸秆各下降的比例为:29.77%,15.02%和22.75%、16.35%。半纤维素含量各自下降15.89%、10.11%和12.77%、12.68%。而细胞内容物两种处理的秸秆则以相等的比例增加。用尿素及NaOH加尿素处理氮的含量分别增加10%(大麦秸)和25.64%(小麦秸)和22.29%(大麦秸)及31.79%(小麦秸)。经NaOH处理以后在72小时的培养期干物质的消失率比对照组增加率,大麦58.72%,小麦77.71%;而经尿素处理后的相对增加率为15.70%(大麦秸)和23.21%(小麦桔)。NaOH加尿素处理后相应为59.85%和62.04%。变量分析表明处理方法间的差异是高度显著的(P<0.01)。有机物质的消失率和干物质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尼隆袋中氮的消失率由于培养期间细菌和原虫的出没表现复杂而多变。但经NaOH和NaOH加尿素处理以后由于细胞膜的破裂,氮的消失率表现出增加的倾向。与没有处理秸秆的相比,经处理的秸秆,特别是经NaOH和NaOH加尿素处理,其In Vtro有机物质的消化率明显增加。增加的比例是:大麦秸54.3%和48.43%;小麦秸相应为34.01%和51.64%。若按24和48小时培养期估计的每1公斤可消化有机物质的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克数比较,经尿素处理后这一指标(24小时,大麦31.81克,小麦50.18克;48小时各为100.38和133.63克)比对照组提高(大麦24小时21.69克,小麦8.63克;大麦48小时87.75克,小麦110.31克)。但经NaOH或NaOH加尿素处理后,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下降趋势。这是由于所增加的可消化有机物质没有伴之以相应增加氮源之故。然而,只依赖补充尿素而不添加自然来源的蛋白质也不能提高细菌蛋白质的产量。总挥发性脂肪酸的试验表明,NaOH加尿素处理、NaOH和尿素单独处理都有提高每管中的总酸量,但按每公斤有机物质计,则没有明显增加,甚至减少。个别酸的比例属于正常范围。按照Dan Brawer(1969)的公式所计算的代谢能的含量,只有经NaOH和NaOH加尿素处理的大麦秸秆才达到18兆卡/公斤这个有利于产奶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尿素和氢氧化钙处理作物秸秆提高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秸秆经尿素氨化处理后干物质瘤胃降解率和尿素残留量明显受秸秆含水量、尿素用量、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用尿素处理作物秸秆含水量以40%最佳,尿素用量在40—60克/公斤干物质之间为宜,在0℃、15℃和25℃的环境下,处理时间分别在90天,60天和40天以上的处理效果较好。单独用Ca(OH)_2处理秸秆虽然可明显提高秸秆干物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但秸秆发霉严重,加入20克/公斤干物质以上的尿素便可防止发霉,并大幅度继续提高秸秆干物质降解率(P<0.01)。用尿素和Ca(OH)_2同时处理秸秆明显优于单独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引言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尿素处理麦秸,能有效提高秸秆粗蛋白和降低纤维类物质的含量,进而改善适口性和饲料消化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但国内关于在尿素氨化麦秸日粮中,采用不同营养要素添补方式饲喂羔羊,探讨其对羔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添补的营养要素之间的互补平衡作用,尚少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作为重要的饲草料原料,对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有利于提高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本试验通过饲草料常规营养成分评定方法对伊犁河谷4种作物秸秆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棉花秸秆中的粗蛋白含量(7.42%)、粗脂肪含量(2.76%)、粗纤维含量(48.74%)最高;小麦秸秆中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最高(58.05%);玉米秸秆中的干物质(93.16%)和粗灰分含量(7.76%)最高。上述研究结果可对伊犁河谷农作物秸秆作为反刍家畜粗饲料日粮配方提供配方。  相似文献   

15.
无水氨、尿素氨化秸秆饲喂肉牛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无水氨、尿素氨化麦秸、玉米秸饲喂肉牛的效果,用42头肉用生长母牛及阉牛进行了80天饲养试验。试验开始牛平均体重为135公斤,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7组,占干物质3%的无水氨氨化麦秸组(WA)、占干物质5.4%的尿素加大豆粉氨化麦秸组(WUS)、麦秸组(W);占干物质3%的无水氨氨化玉米秸组(CA)、占干物质5.4%的尿素加大豆粉氨化玉米秸组(CUS)、占干物质5.4%的尿素氨化玉米秸组(CU)、玉米秸组(C).各组牛秸秆自由采食,混合精料按体重的1%喂给。为了平衡日粮粗蛋白质水平,W组及C组每日每头分别加喂32克和37克尿素。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经氨化处理后含氮量提高88-151%,肉牛采食每公斤秸秆干物质的时间显著缩短。WA组、WUS组、W组、CA组CUS组、CU组和C组的日增重分别为0.66、0.54、0.52、0.57、0.63、0.56、0.48公斤(P<0.01)。添加大豆脲酶对尿素氨化玉米秸的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羊常用粗饲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通过尼龙袋法研究了羊草、苜蓿干草、玉米秸秆、尿素-秸秆和NaOH-秸秆5种粗饲料在绵羊瘤胃内干物质和粗蛋白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5种粗饲料的有效降解率均在20%以上,其中以苜蓿干草最高。粗饲料干物质的有效降解率与干物质的快速降解部分呈显著强的正相关,与慢速降解部分和不可降解部分都呈弱的负相关,与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呈较强的正相关。粗饲料粗蛋白的有效降解率与快速降解部分呈极显著强的正相关,与不可降解部分呈强的负相关。5种粗饲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的瘤胃降解率均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其中苜蓿干草的相关系数高达0.9435(P0.0001)。5种粗饲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的瘤胃降解率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苜蓿干草羊草NaOH-秸秆尿素-秸秆玉米秸秆(P0.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尿素添加水平对氨化小麦秸秆品质的影响,试验添加不同比例尿素(0、2%、5%、8%)制作氨化小麦秸秆,8 d后进行常规分析和体外产气法评定。结果表明:随着氨化小麦秸秆中尿素添加量的增加,各组营养成分提高,消化率的变化也有相同的趋势;而随着氨化比例的提高,粗蛋白含量和消化率也相应有所提高。从麦秸营养成分和消化率的变化以及尿素成本综合考虑,以5%添加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 本试验是为了研究在氨化处理成熟的海岸狗牙根时利用尿素作为氨源的可行性。处理的方法包括:不添加尿素(对照组);在鲜草中添加结晶尿素使牧草干物质中尿素—氮的含量分别为1.5%(第一组)和3.0%(第二组);在鲜草中添加50%的尿素溶液使牧草干物质中尿素—氮的含量分别为1.5%(第四组)和3.0%(第三组);在鲜草中添加  相似文献   

19.
棉花秸秆不同饲用处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秸秆在经5%尿素氨化、微贮、3%尿素+3%氢氧化钙+1%食盐、0.1%碱性过氧化氢(AHP)喷洒和1%AHP溶液浸泡5种不同处理后,采用化学分析和体外培养产气技术相结合评价不同处理饲用的效果。结果表明:1%AHP溶液浸泡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棉花秸中木质素(P0.01)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且36h累积产气量也较其他各组提高30%~40%(P0.01)。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复合化学处理对麦秸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采用氧化钙(不添加和按麦秸风干重的2%、4%添加)-尿素(不添加和按麦秸风干重的2%、4%添加)-氯化钠(不添加和按麦秸风干重的0.5%、1%添加)复合处理麦秸,通过对麦秸处理前后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及利用体外产气法对复合化学处理的麦秸进行了产气性能和降解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只添加氧化钙和氯化钠而没有添加尿素的处理组出现了发霉状况,添加尿素的各处理组良好;添加尿素的复合化学处理组的粗蛋白(CP)水平显著高于未添加尿素的试验组和原料组(P0.05),复合化学处理组的有机物降解率(OMD)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2%氧化钙+4%尿素+1%氯化钠共同处理是最适宜的麦秸复合化学处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