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为均 《齐鲁渔业》2006,23(12):29-29
小型水库面积不大,水深3~10m,溶氧及饵料丰富,是养鱼的理想场所。如何提高鱼产量是许多养殖户一直关注的。安徽广绥县属山区县,有90座小型水库,现全部都进行了鱼类养殖。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认为要提高水库鱼产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合理放养1.1品种搭配合理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放养鱼种,一般水库浮游生物较丰富,应以鲢、  相似文献   

2.
在发展中国家,多功能的蓄水型水库是一用途越来越大的资源,其中的渔业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de Silva,1988)。为了充分了解水库的潜力,在采取开发措施之前,必须先调查与水库鱼产潜力有关的要素。Henderson 等(1973)认为在预测渔业潜力时,准确度至少在水库渔业开发的前期不那  相似文献   

3.
铁甲水库马口鱼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Gunther)在我国分布较广。在鱼类区系组成简单、无大型凶猛鱼类存在的水库中,马口鱼就成为主要的凶猛鱼类。虽然马口鱼个体小,但口裂很大,对水库中放养的鱼种有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淡水渔业》1976,(5):29-31
在淡水养殖事业中,危害养殖鱼类的凶猛鱼类较多。而就明山水库的情况看,  相似文献   

5.
小银鱼作为一种小型经济鱼类,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水产品之一。1993年,河南省南召县鸭河口水库移植太湖小银鱼卵50万粒,并于1995年首次成功捕捞商品鱼37.8吨,收入100多万元。但以后的10余年间,产量多时达187吨多,少时仅3吨,有些年份竟没有产量(逐年的产量见下图),什么原因导致鸭河口水库小银鱼产量产生如此大的波动?笔者结合在鸭河口水库从事银鱼研究、捕捞工作的实际经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范屯水库是一座以灌溉和养鱼为主的小型水库,设计库容956万立方米,养鱼水面800亩。水库在正常年景鱼产量为3万斤,亩产37.5斤,1979年以来,产量逐年下降。现就范屯水库鱼产量变动原因作一分析,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汪为均 《科学养鱼》2004,26(4):17-17
小型水库面积不大,水深3~10米,溶氧及饵料丰富,是养鱼的理想场所。如何提高鱼产量,是许多养殖户一直关注的。本人通过多年的调查分析,并结合实际,认为要提高水库鱼产量,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合理放养1郾品种搭配合理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放养鱼种。一般水库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8.
《内陆水产》2006,31(2):40-40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水库花、白鲢产量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百亩左右的水库已达到 250 kg/667 m2左右、千亩左右的水库已达到150 kg/ 667 m2左右、万亩左右的水库已达到100 kg/667 m2 左右。有人认为此水平已达到极点,但笔者通过对枝江、当阳、宜昌、荆州、黄冈、河南、安徽、四川等地考查,认为水库产量有潜力可挖,现将其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跃  郭宇波 《水产科学》1993,12(9):27-29,14
一、前言水库鱼产量的预测对于水库安排生产、制定合理的养殖捕捞计划意义重大。我省大型水库主要渔获品种多为鲢鳙鱼,一般可占总产量的90%以上,影响水库鱼产量的因素除了鱼种投放、生产管理等人为因素外,主要是水库来  相似文献   

10.
《淡水渔业》1974,(10):4-7
鳡鱼,生活在水库中上层,是一种凶猛鱼类。  相似文献   

11.
水库鳡鱼的种群生态学及其自然增殖率控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春 《淡水渔业》1976,(11):15-22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Rich.)已成为我国许多水库养殖中危害最大的凶猛性鱼类,某些水库中的鳡鱼已泛滥成灾,演替为优势种群之一,人们称它“霸王鱼”。如何大量歼灭鳡鱼,并控制其自然增殖,已成为水库渔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水库生态因子及其与鱼产量间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0—1994年全国25个省(市、区)527座水库的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3大层次48项因子及其与鱼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与36项因子相关显著(P<005),而氮磷比只与3项因子相关显著;与鱼产量相关显著的因子有26项,其中第1大层次12项,第2大层次7项,第3大层次7项。  相似文献   

13.
影响水库鱼产量的生态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有代表性的32座养鱼水库为样本,选取对鱼产量有影响的15个生态因子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参选的因子中,平均水深(x2)、消落区面积(x3)、水温((x5)、年降雨量(x6)、溶氧量(x9)、总磷浓度((x10)、浮游植物生物量(x13)和鱼种投放量(x15)是影响鱼产量的主导因子。这些主导因子可以作为评价水库鱼产量的生态学指标。同时,对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渔业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山塘、水库、湖泊、河沟进行鱼—禽混合养殖,可以把自然界产物与能量(饵料、水、有机副产品、土地和太阳能)转化为人类所需的高级营养——肉食品。70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创立了一套高度集约而有效的鱼—鸭混养技术。我国从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鱼禽综合养殖,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鱼—禽立体综合养殖技术,是充分利用现有山塘、水库、灌溉、发电的水体,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禽的一种立体综合养殖模式,是一项高效、低耗的良性生产和生态系统,它不但获得了水禽产量,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大水域  相似文献   

15.
石泉水库位于汉江上游,1974年建成,控制流域面积24.600平方公里,年平均迳流量117亿立米,正常蓄水量为7.92亿立米,最大水深50米,一般20-30米,养殖水面25,000亩。水库以发电为主,兼营航运和养鱼,库区地形铗长,干流回水在黄金峡内,距坝址72公里,河庆比降为8.9%,是个典型的河道型水库。  相似文献   

16.
碧流河水库马口鱼的食性及渔业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志强  刘建 《水产科学》1995,14(3):35-38
马口鱼是碧流河水库主要的敌害鱼类,对各种经济鱼类有一定影响。4 ̄12月的摄食率平均达73.3%,食物中链、鳙的出现率均在7%左右,每年应在马口鱼产卵集群时,于沿岸用刺网、小拉网集中捕杀,以控制其种群数量。为减小马口鱼对主要养殖鱼类的危害,每年投放的链、鳙鱼种规格应保证在11.6cm以上。  相似文献   

17.
孟家段水库鲢、鳙的生长及提高鱼产量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孟家段水库渔获鲢鳙中,鲢年龄组成不合理,5~7龄鱼占其总尾数67%。鲢、鳙生长较慢。应加大放养规格至13~14cm,降低放养量至每年2.5万kg,鲢鳙比例调整为3:7,加大对凶猛的捕捞力度。  相似文献   

18.
日本渔业专家通过试验证实,给鱼类播放音乐能增加鱼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黑海的欧洲鳗(Engraulis enchrasicholus ponticus)为实验鱼,研究了测定鱼类种群年周期中亲质及子质产量的生理生化原理。根据总重量、种群中全部年龄组的子质和亲质的生长,以及鱼体的化学组成和当量能量等数据,对产量进行了估测,搞清了种群中子质与亲质产量的相关关系,获得了种群生产过程中物质一能量的转换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丁金水 《水利渔业》1999,19(4):43-44
调查表明,3座水库中黄河裸裂尻、黄河高原鳅、麦穗鱼和隆头高原鳅对舌状绦虫的感染率依次呈下降趋势,池沼公鱼和虹鳟未发现感染。随着鱼的生长,感染率上升,但感染强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