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农科院畜牧兽医所从健康牛生殖道中分离出一株产酸能力很强的乳杆菌,现已制成生物制剂——乳孕生。利用该制剂治疗母牛细菌性慢性子宫内膜炎,治愈率达80.9%,总有效率达95.45%;治愈后受胎率为73.6%。乳孕生对引起母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2.
本次试验主要对戊糖乳杆菌制剂治疗仔猪腹泻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试验对象为10头健康长白母猪生产的90头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戊糖乳杆菌制剂)和对照组(庆大霉素)各45头,给予腹泻预防和治疗试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为试验组腹泻率为6.7%、对照组为71.1%,P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治疗周期为6天;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平均治疗周期为7天。结论为戊糖乳杆菌制剂治疗仔猪腹泻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或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后易突发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的数量和规模获得极大提高,奶牛养殖的疾病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本文分析了奶牛产后瘫痪的症状、病因和治疗措施,并提出了改善母牛干乳期的饲养管理、优质粗饲料的饲喂、母牛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适量补充钙磷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仔猪的腹泻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本文特别设计一个戊糖乳杆菌制剂对仔猪的腹泻疾病治愈效果的实验,以此观察戊糖乳杆菌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乳痈,也就是西医通常叫的乳房炎,是由于乳腺或乳腺的结缔组织感染病原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坏死杆菌、结核菌、附红细胞体、棒状杆菌等发生的,乳房呈现硬、肿、热,并拒绝犊牛吃奶或人工挤奶的一种疾病。常发生于产后母牛哺乳期间。此外,在妊娠后期临产之前亦偶油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治疗母牛子宫内膜炎,深入研究了许多治疗方法和药剂,其中有不少是难以实施或是效果不好的。有资料报道,采用阴道杆菌防治产后生殖器疾病取得良好的结果,但在兽医实践中尚未利用这种微生物培养物,故此,我们研究了阴道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用于治疗母牛子宫内膜炎的可能性。 1977—1982年,我们在基洛夫农学院产科教研室、基洛夫省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繁殖实验室和许多农场进行了试验,以研究阴道杆菌的形态学、生物学、对抗特性和无毒性,研究母牛阴道是否存在阴道  相似文献   

7.
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袁永隆等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平均为33.41%,隐性乳房炎平均阳性率为73.91%,乳室患病率为44.74%。因此,乳房炎可造成治疗费用增加、奶产量下降、母牛过早淘汰等,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8.
一般母牛产后缺乳的主要原因有 :①饲养管理不善或饲喂霉烂变质饲料造成母牛消瘦 ;②严寒或炎热过度刺激 ;③乳腺发育不良或腺体机能紊乱 ;④年老或过度劳役 ,致使乳腺机能减退或停止 ;⑤早配早产、产后热或乳腺炎 ;⑥产乳奶牛工期舍饲造成运动不足或其它疾病等。母牛产后缺乳症主要表现为乳房及乳头缩小、乳房皮肤松弛、干瘪 ,乳房组织变松软 ,犊牛吮乳次数增加 ,并用头抵母牛乳房。母牛用后蹄踢拒绝犊牛吃乳。防治母牛产后缺乳关键要加强饲养管理 ,尤其在怀孕期一定要增加营养 ,粗精搭配适当 ,耕牛节制使役 ,及时医治疾病。母牛分娩时加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挖掘猪源益生菌资源,从屠宰场采集猪小肠样品共分离到15株猪源乳酸菌,分别命名为LP1~LP15。根据培养特性、革兰染色、生理生化特性等鉴定为6个种。16S-rRNA同源性分析表明,LP1~LP8为约氏乳杆菌,与约氏乳杆菌同源性分别为98.1%,98.1%,97.9%,97.5%,98.6%,99.6%,98.7%和97.5%;LP9-LP11为罗伊氏乳杆菌,与罗伊氏乳杆菌同源性分别为98.2%,98.7%和98.0%;LP12-15分别为嗜酸乳杆菌、鼠乳杆菌、敏捷乳杆菌和嗜淀粉乳杆菌,其中LP12与嗜酸乳杆菌同源性为97.4%,LP13与鼠乳杆菌的同源性为97.8%,LP14与敏捷乳杆菌的同源性为98.1%,LP15与嗜淀粉乳杆菌的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10.
<正>肉乳兼用母牛难产在兽医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母牛难产其实就是胎儿不能顺利通过其产道而引起的分娩障碍病症。而对于可能出现难产的肉乳兼用母牛,如果在难产前能够及早地发现并根据其难产发生的不同类型进行科学、合理的助产,  相似文献   

11.
母牛生产瘫痪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牛生产瘫痪又叫乳热症,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以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为特征的疾病.是高产奶牛高产期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0.233mol/L硫酸铜溶液对165头母牛进行早期妊娠诊断,以母牛产犊与否验证检测结果。结果:乳检阳性与产犊的符合率为85.45%,乳检阴性与未产犊的符合率为80%,总符合率为83.52%。  相似文献   

13.
母牛生殖道拥有独立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菌群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建立。生殖道结构的连续性使不同生殖器官之间的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关联性。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是所有生殖器官主要的共生菌,其次是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特内里菌门。在母牛配种或产犊期间,外界微生物进入母牛生殖系统会改变原本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对生殖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干预可治疗相关生殖疾病。本文综述了母牛生殖道微生物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母牛繁殖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兰银 《畜牧市场》2010,(11):45-46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主要疫病之一,对其生产性能造成巨大影响和经济损失,包括兽医治疗废弃的牛奶及其增加的劳务和挤奶时间、隐性乳房炎引起的牛奶损失严重感染随后引起的产量下降、母牛的过早淘汰、较差的牛奶品质等。临床型乳房炎一般占奶牛各种疾病总发病率的21%~23%。美国30%到70%的母牛至少有一个被感染的乳区。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袁永隆等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平均为33.41%,  相似文献   

15.
试验初步研究菊粉对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在MRS 培养基中添加1%、2%、3%和4%的菊粉,测定2株菌生长的OD600nm位和pH。结果表 明,当菊粉添加量为1%时,促进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植物乳杆菌 生长OD600nm最高为2.799,pH从5.98降到3.59;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OD600nm最高 为3.051,pH从6.55降到4.74。  相似文献   

16.
针对9种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免疫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以9株人肠道病原菌(致病大肠杆菌3株、志贺氏菌3株、沙门氏菌3株)制备的混合抗原对孕牛进行系统免疫,以获得对人致病肠道杆菌具有特异性的牛乳抗体。对母牛进行系统免疫后,免疫乳和非免疫乳中IgG总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经免疫处理的母牛,其初乳(产犊后24h内)中针对9种致病肠道杆菌的特异性IgG效价为2^10-2^12,而非免疫母牛为2^7-2^10,免疫处理后初乳中特异性IgG效价提高了2—9倍;经免疫处理的母牛,其常乳中针对9种致病肠道杆菌的特异性IgG效价为2^6-2^10,而非免疫母牛为2^1-2^6,免疫处理后常乳中特异性IgG效价提高了8-14倍。对免疫乳中IgG热致变性进行研究,其结果为:经60℃、10min,60℃、30min,70℃、10min,70℃、30min,80℃、10min,80℃、30min加热处理,免疫乳中IgG变性率分别为14.81%、25.20%、76.44%、85、58%、100%、100%。对免疫乳中IgG酸稳定性进行研究,其结果为:经pH2、10min,pH2、30min,pH4.5、60min,pH4.5、120min处理,免疫乳中IgG活性持留率分别为66.69%、56.55%、100%、100%。  相似文献   

17.
<正>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也是蜀宣花牛母牛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由于缺钙而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全身无力。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高产母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此病,多呈散发性,病程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1~2 d死亡。经过长期探索和临床实践,对本病的治疗已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如乳房送风、静脉补  相似文献   

18.
试验初步研究菊粉对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在MRS培养基中添加1%、2%、3%和4%的菊粉,测定2株菌生长的OD600 nm位和pH.结果表明,当菊粉添加量为1%时,促进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植物乳杆菌生长OD600nm最高为2.799,pH从5.98降到3.59;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OD600nm最高为3.051,pH从6.55降到4.7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次主要对戊糖乳杆菌制剂用于仔猪腹泻防治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0头健康长白母猪生产的90头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戊糖乳杆菌制剂),对照组(庆大霉素),各45头,给予腹泻预防和治疗试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试验组腹泻率为6.7%,对照组为71.1%,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治疗周期为6d;对照组分别为80%,7d。结论:戊糖乳杆菌制剂用于仔猪腹泻防治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赤苍藤、甘草、姜黄、薏仁4味中药作为防治家禽痛风病的组方,使用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12株益生菌对中药进行耐受性试验、降解尿酸、嘌呤核苷能力的测试。通过对12株益生菌的筛选,获得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与酿酒酵母4株菌株,经过发酵、喷雾干燥工艺,制备中药发酵粉末制剂。该粉末制剂在采用小鼠模拟降解高血尿酸试验中,其降解血尿酸能力达74.07%;在雏鹅预防痛风试验中,发病率为5%,死亡率为0,低于对照组28.00%的发病率和53.57%的死亡率;在肉鸡治疗痛风试验中,治愈率达82.00%,死亡率为0。研究表明,研发的中药发酵制剂能够有效防治家禽的痛风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