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广东省野生油茶母树嫩枝或1 a插穗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基质、激素溶液和浸穗时间对油茶扦插育苗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100%细沙为扦插基质时,生根率、侧根数和侧根长,分别为66.84%、2.88条和2.78 cm,显著大于其它处理(P<0.05);3种激素(IAA、NAA、ABT6)处理中,采用ABT6溶液处理的生根率和侧根长最大,侧根数较多,均显著大于CK (P <0.05);浸穗处理中,25 mg/L ABT6溶液浸泡2h处理的生根率最高,为84.37%,侧根数和侧根长也较多,分别为3.49条和2.31 cm.因此进行油茶秋季扦插繁殖时,插穗宜采用25 mg/L ABT6溶液浸泡2h后,扦插于100%细沙基质上.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杂种山杨组培苗内源激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杂种山杨无性系为材料,非转基因无性系为对照,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不同基因型和不同生根类型组培苗的植物内源激素(IAA,ABA和GA)含量的变化,探究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相互作用对转基因杂种山杨无性系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山杨无性系不同生根类型间在IAA和ABA含量上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不同生根类型的杂种山杨,赤霉素GA的含量始终处于高值水平,比较稳定,保持在400~500 ng·g-1左右.转基因组培苗内源脱落酸ABA的含量较低,在150 ng·g-1左右时,促进生根.内源生长素IAA含量在200 ng·g-1以下时,有利于组培苗的生根.非转基因植株在组培过程中均可生根,但分为直接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2种类型,直接生根类型的3种激素含量均高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低的IAA/ABA,高的GA/ABA和GA/IAA比值是植株生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建平县南果梨园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时期的土壤锌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对南果梨园施用0.2%ZnSO4,可以促进南果梨树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不同施肥方式中,发芽前喷施平均产量为38.60kg·株-1,土施平均产量为35.24kg·株-1,显著高于不施肥;不同施肥时期中,发芽前和花期喷施平均产量分别为34.56和34.17kg·株-1,显著高于不施肥。南果梨施用锌肥以发芽前喷施和花期喷施0.2%ZnSO4的效果最佳,喷施的最适宜时期为花期前1周及盛花期。  相似文献   

4.
激素处理南方红豆杉扦插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应用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奈乙酸三种不同的生长素对插条进行处理,探讨它们在不同扦插基质上的生根率。基质配比采用(4,4)单形重心设计,结果重心设计,结果是:三种生长素中以吲哚乙酸对扦插生根的影响最好,基质以45%黄心土和55%珍珠岩配比效果最好。插穗浸泡时间不同对扦插生根率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研究了全光雾插条件下母株年龄、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日本落叶松半木质化插穗生根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的生根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分别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落叶松扦插选配出最佳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的处理组合,12.5、8.5 a子代林插穗经最佳组合处理后生根率分别可达78.8%、92.5%,极大地提高了较高年龄日本落叶松扦插繁殖的生根能力.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母株年龄(A)、激素种类(B)和激素浓度(C)对落叶松插穗生根率、生根量和偏根率等生根性状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同时三因素互作效应(A×B×C)及双因素互作效应(A×B、A×C、B×C)对绝大多数性状的影响也很显著.根据分年龄阶段进行的激素种类、浓度及其互作效应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处理间生根性状的变化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杉木中龄林为供试对象,采取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和协方差分析、回归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林地施肥效应进行研究.试验分析表明,氮肥对杉木中龄阶段的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施肥对杉木中龄阶段的胸径生长和材积生长无显著差异,杉木中龄林的材积生长速度依赖于进入中龄阶段前的生长速度,施肥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栽培措施雷竹体内激素生长素、脱落酸、玉米素、赤霉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内源激素在竹子体内分布很不平衡,生长素(IAA)在叶部的含量最高,鞭部其次,杆部最少;脱落酸(ABA)在杆部的含量最高,鞭部其次,叶部最少;玉米素(ZT)含量在杆部最高,叶部其次,鞭部最少;而赤霉素(GA3)含量在杆部最高,鞭部次之,叶部最少。雷竹体内的各种植物源激素极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但合适的经营方式如覆盖、施肥等可以提高各部位的IAA、GA3水平。  相似文献   

8.
6BA和赤霉素对油茶穗条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6BA和赤霉素对2-3年生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采穗圃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的影响,于生理分化期对其进行4种浓度的喷施,采用细胞分裂素免疫分析法测定穗条的内源激素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2种外源激素均能促进油茶穗条的营养生长,其中500 mg/L的6-BA对油茶穗条生长和有效叶芽个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浓度的升高影响效果递减;2 000 mg/L的赤霉素对穗条长度的促进效果最好,有效叶芽个数也有显著增加。2种激素对穗条粗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2种激素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或抑制了油茶穗条的生殖生长,1 500 mg/L的6-BA可以显著促进花芽的分化,而浓度为500 mg/L时有抑制花芽分化的作用;赤霉素浓度为1 500 mg/L时可促进花芽分化、抑制穗条生长,浓度为500、1 000、2 000 mg/L时对植株的花芽芽分化有一定的抑制,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花芽的孕育与ABA/GA、ABA/IAA、ZR的平衡与综合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施肥对5年生紫薇生长和开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幼龄紫薇地径及冠幅生长影响不显著,对苗高生长有显著影响,施肥后,紫薇营养生长综合指标OD值的从大到小的次序为PK>NPK>NP>CK>NK;不同施肥处理间紫薇花序宽、花枝比、着花数有显著差异,但施肥对花序长的影响效果不显著,施肥后紫薇开花质量综合指标OD值的从大到小的次序为NP>NPK>CK>NK>PK.总体来看,施肥对紫薇开花特性的影响大干营养生长,P是影响该地幼龄紫薇营养生长及开花质量最主要因素,NP和NPK处理对幼龄紫薇生长及开花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不同激素和不同浓度对黄金叶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ABT3号生根粉对黄金叶扦插生根影响效果均较好,其次是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和萘乙酸的效果较差,甚至达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长期连续继代培养中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内源激素与生根能力的相关性,为揭示马尾松生根机制,建立高效马尾松无性育苗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6年生桐棉松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2018年期间繁育的生根能力较强GLM-8基因型的继代芽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继代1、3、5、8、10、15、20、30、40次时取样观察生根能力(生根率、根条数)并测定内源激素水平变化,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两者相关性,并利用变异分析检验继代培养时间对生根率、根条数、内源激素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结果】1)继代次数对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影响显著。初代培养时,继代芽生根率为83.1%、根条数为2.4;继代15~20次时,继代芽生根能力最强,生根率达98.7%,根条数为6.9;而继代40次后,继代芽生根能力显著下降,生根率仅为65.7%、根条数0.5。2)长期连续继代培养中,继代芽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s)、脱落酸(ABA)和玉米素苷(ZR)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以IAA、GAs与继代芽生根能力相关性较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AA/GAs比值与生根率或根条数间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3)生根能力差异显著的3种不同继代时间继代芽,在外源萘乙酸(NAA)、IAA和(或) GA合成抑制剂多效唑(PAC)作用下的生根效果不同:继代培养35~40天,外源IAA显著改善继代芽不定根条数,并以4μmol·L~(-1)IAA处理下生根效果最佳,而PAC对继代芽表现出明显的生根抑制性;继代培养700~800天,低浓度(1.2μmol·L~(-1))萘乙酸(NAA)的促根效果最稳定,外源IAA和PAC均对生根率和根条数产生抑制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继代培养1 400~1 600天,IAA、PAC各自显著改善了继代芽根条数或生根率,但其作用浓度存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在4μmol·L~(-1)IAA+4μmol·L~(-1)PAC交互作用下,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和根条数分别较对照(NAA)处理增加49.3%和406.7%。【结论】继代培养时间不同,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也不同,长期继代培养导致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衰退。内源IAA、GAs水平与马尾松不定根发育密切相关,两者平衡调控着马尾松不定根的发生与形成。为取得高效、稳定的生根效果,针对不同生根能力繁殖材料中内源IAA和GAs水平,应选择NAA、IAA、PAC等不同类型外源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12.
煤矸石山不同施肥处理对3个树种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矸石山地,通过对树木进行施肥处理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白榆、臭椿和沙棘等3个树种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树木施肥1年后,地径和树高生长速度要快于对照,以施过磷酸钙100g 株^-1处理效果最好;但施肥2年后,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施肥能够促进矿区废弃地人工幼林的生长,并且磷肥效果好于氮肥,但速效化学肥料极易被淋溶,第2年化肥已经消耗殆尽,所以在矿区废弃地对幼树施肥,应少量、多次使用速效化肥或选用-些分解缓慢的长效肥料.  相似文献   

13.
在青海云杉换床过程中,采用ABT-3号、ABT-7号、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4种激素对苗木进行了处理,分析了各种激素对青海云杉换床苗木成活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青海云杉原床苗换床时,激素处理对提高换床成活率具有极显著作用,其中以ABT-7号生根粉处理效果最优,ABT-3号生根粉次之,NAA与IBA处理之间的效果相近,但与对照相比仍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结合生产实践,在生产温室可控条件下,利用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在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方式下对华山松(Pinus armandii)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在浸泡处理下,ABT 1号生根粉在50 mg/L、100 mg/L、200 mg/L浓度处理下,华山松插穗的生根成活率高,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蘸根处理下,ABT 1号生根粉、吲哚—丁酸和萘乙酸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在500 mg/L、1 000 mg/L浓度处理下,华山松插条生根率较高,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在ABT 1号生根粉100 mg/L浸泡60 min,其生根率最高达88%,且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在福建省蕉城区开展了红锥不同施肥处理正交设计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红锥造林保存率影响不显著,对树高、胸径影响显著.在红锥造林时以总量150g/穴过磷酸钙,先按总量的50%作为基肥,然后第3年再按总量的50%作为追肥,可以显著提高红锥的树高、胸径,施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黄心土和河沙为育苗基质,比较研究了IBA(吲哚丁酸)、NAA(α-萘乙酸)及其混合液(IBA+NAA)处理对粤海竹柳插穗在不同基质上的生根效果。结果表明,3种激素处理均可促进插穗的萌芽和生根,30d时黄心土基质的插穗萌芽率为53%~76%,生根率为67%~82%,IBA处理组的萌芽率最高,NAA处理组的生根率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沙基质的插穗萌芽率为60%~76%,生根率为73%~90%,混合液组的萌芽率和生根率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双因素分析结果反映了基质和激素对粤海竹柳插穗的生根数、根长和根系效果指数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河沙基质培养条件下,应用体积比1∶1的IBA和NAA混合液处理的扦插生根率和生根效果最佳;在黄心土基质培养条件下,应用NAA处理的扦插生根率和生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杉木大径材培育效果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年对不同培育措施的杉木大径材培育效果进行定位监测,对取得的重复测量数据建模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间伐抚育措施对杉木单株立木胸径和蓄积生长有极显著促进作用;施肥措施对单株立木胸径和单株立木蓄积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杉木大径材培育生产中,应及时实施间伐抚育措施,辅以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矮牵牛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浓度配比的NAA ,6 -BA对矮牵牛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增殖 ,芽分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MS+NAA0 .2mg·L- 1+BA1.0mg·L- 1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增殖效果最好 ;最佳的分化培养基为MS+BA1.0 - 1.5 +NAA0 .3- 0 .5 ;而生根的培养基可选 1/2MS +NAA0 .5 - 1.0。  相似文献   

19.
宋越冬 《林业科技》2008,33(3):13-14
以河沙为基质,成年流苏半木质化枝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处理对流苏树扦插繁殖的影响的结果表明。NAA和IAA均可以促进流苏扦插枝条的生根。但NAA效果好于IAA,最适宜的处理是用500mg/L的NAA溶液浸泡流苏扦插枝条30m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山桐子结实大小年现象的发生与其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包括无果枝的花芽与有果枝的叶芽)和果实中各种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现象的发生及其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等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初期和果实成熟期的有果类与无果类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等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1)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IAA含量均先降后升,且三者间IAA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IAA与山桐子花芽分化有关,但与结实大小年无关。2)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GA3含量均持续升高;完全大小年类山桐子不同器官中的GA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结实类型的,且其无果枝叶片、芽中的GA3在果实成熟期的含量均最高,分别是411.69和355.38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