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展节水灌溉是实现缺水地区水资源安全的一种有效途径。以我国东部沿海缺水省份山东省为例,采用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于该省自然条件和水土资源现状,分析了2000-2009年山东省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及二者比例结构动态变化,揭示了目前该省农业灌溉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按照"归纳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照顾行政区界"的原则,对山东省17个地市农业进行科学的灌溉区划分,阐明了分区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节水适宜模式,以此作为发展宏观决策和制定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节水灌溉区划在总结全省各地节水经验的基础上,以灌溉水源及缺水程度作为分区的主要因素,以县及县级市(区)作为分区基本单元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平衡分析,按不同类型灌区及缺水程度等进行了较合理的分区,明确了不同分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节水灌溉的主要途径及措施,为领导部门从宏观上指导全省农业节水灌溉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节水灌溉区划在总结全省各地节水经验的基础上,以灌溉水源及缺水程度作为分区的主要因素,以县及县级市(区)作为分区基本单元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平衡分析,按不同类型灌区及缺水程度等进行了较合理的分区,明确了不同分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节水灌溉的主要途径及措施,为领导部门从宏观上指导全省农业节水灌溉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东省农业灌溉的特点,提出了集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方法相结合的农业灌溉分区方法与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分区指标进行了降维处理,简化了计算。在对山东省17个地市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法对山东省进行了农业灌溉分区。经分区讨论,证明运用该方法分区结果较为合理,分区结果可用于山东省农业灌溉规划等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新疆干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干旱区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应用实际为基点,采用收集资料与实地调查研究相结合、现场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主要针对新疆内陆干旱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节水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对新疆节水灌溉分区和各分区适宜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适宜各分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发展模式。为推动新疆干旱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业节水区划是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划和实施的重要依据.根据新疆地理位置、地貌形态、气候特征、缺水程度、灌区类型等指标组成农业节水区划的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动态聚类法进行节水灌溉分区,将新疆的节水灌工程划分为两级区,4个一级区和10个二级区,作为指导各个灌区节水灌溉实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山东省2000~2005年期间各地市的农业需水量和用水量,计算出山东省各地的平均缺水程度指标;并根据山东省目前4种主要的灌区类型确定其相应的灌区指标;最后,根据山东省现有资料计算并分析各地市现状用水水平指标值。各相关指标值均很低,表明山东农业用水形势严峻,需要结合各地市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同时指标的确定也为合理利用农业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新疆生产实际情况,研究了新疆内陆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节水农业生产情况,认真分析了新疆节水灌溉分区和不同分区较为合适的节水灌溉方法和新疆干旱地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希望能够对新疆干旱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农业节水区划与分区节水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和水污染问题,南方地区水多、水少、水脏问题并存,发展农业节水对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宁波市农业用水与灌溉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农业节水发展的指导原则;根据宁波市地形地貌、土壤类别、缺水程度、农业种植结构等因素进行了农业节水区划,在区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分区农业节水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节水农业分区是促进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缓解农业用水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江苏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用水量大的现状,进行该地区节水农业分区,并提出各区域节水农业发展模式。选取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灌排方式、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因素方面的资料,并构建节水农业分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遴选节水农业分区关键指标,采用聚类方法,对江苏省13市65县进行节水农业分区,结合分区结果及江苏省各县域实际情况,将该区域分为6类。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及节水农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了各区域的节水农业发展模式,为江苏省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嘉豪  龙孟  吴昊  崔茂森 《农业工程》2022,12(11):148-155
基于山东省2013-2019年数据,分析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3种客观赋权方法进行单一赋权,构建组合赋权模型,对山东省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根据组合权重得分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渔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和地方财政能力是影响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素;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发展呈现“M”曲线先升再降,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山东省各个城市之间农业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梯度差异,水平较高地区集中于沿海及半岛地区,水平较低的基本处于省边际地区。建议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强化渔业技术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和加强地方财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各个市域层面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对进一步提升山东省区域农业整体水平及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一定的意义。[方法] 本文通过建立山东省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法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出山东省2013年和2019年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值,并对其进行空间探索性研究。[结果] (1)山东省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区域评价值呈现梯度差异。(2)2019年相对2013年,山东省各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各个城市之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数值存在差异。(3)山东省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从城市地理位置分布来看,西部和南部地区发展水平高,东部和北部地区发展水平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自西向东逐渐递减。[建议] 针对山东省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制约因素提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及提高农业技术投入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2013年—2019年的数据,对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方法]建立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三种客观赋权方法进行单一赋权同时构建组合赋权模型,对山东省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根据组合权重得分进行排序。[结果](1)渔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机总动力和地方财政能力是影响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因素。(2)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发展呈现“M”曲线先升再降,整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3)山东省各个城市之间农业竞争力存在较大的梯度差异,水平较高地区集中于沿海及半岛地区,水平较低的基本处于省边际地区。[建议] 进一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强化渔业技术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和加强地方财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刘欣怡  李梅芳 《农业工程》2022,12(8):155-160
基于2008-2019年山东省农业就业人口数量,运用Stata软件对影响山东省农业就业人口的因素进行OL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论:化肥施用量、有效耕作面积、农民实际可支配收入3个变量对山东省农业劳动力数量影响最显著,扩大有效耕作面积对山东省吸引农业劳动力起正向影响,而限制化肥施用与农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山东省农业劳动力增长起反向影响。据此,在山东省提升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就业质量,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健全惠农强农体系、为农业就业者提供保障等方面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推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嘉豪  崔茂森 《农业工程》2022,12(7):145-152
研究了2013-2019年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采用空间插值图,分析山东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状况。结果表明,2013-2019年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省内各个区域的农业竞争力水平发展极度不平衡;各个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相似性很高;区域农业竞争力空间演变由分散逐渐向集聚格局变化,而且各区域之间有明显的梯度差异,逐渐形成了以区域为代表的优势农业产业带;区域农业竞争力数值与各个城市的空间拓展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农业竞争力数值变化与路径变化保持一致;区域空间拓展能力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立足本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6.
刘欣怡  李梅芳 《农业工程》2022,12(8):155-160
基于2008-2019年山东省农业就业人口数量,运用Stata软件对影响山东省农业就业人口的因素进行OL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论:化肥施用量、有效耕作面积、农民实际可支配收入3个变量对山东省农业劳动力数量影响最显著,扩大有效耕作面积对山东省吸引农业劳动力起正向影响,而限制化肥施用与农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山东省农业劳动力增长起反向影响。据此,在山东省提升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就业质量,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健全惠农强农体系、为农业就业者提供保障等方面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推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郭玲  王兆华 《农业工程》2022,12(11):143-147
以山东省16个地市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对全省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山东省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无明显影响;电力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具有负向作用。从省内各地区来看,交通基础设施对东中西部都有明显的正向作用;水利基础设施对西部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对东西部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电力基础设施对东中部有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无明显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各要素对农业产出产生不同影响的直接原因,应因地制宜加大能够促进农业产出的要素投入,确保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精确获取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农业大棚的分布情况并进行长时间的序列动态监测存在数据量大、计算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问题,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能够实现快速存取、实时处理海量卫星数据,基于多时相Landsat影像进行农业大棚时序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自动提取,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实现山东省农业大棚的遥感分类,从而生成了山东省近30年农业大棚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动态变化图。结果表明,本文分类流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其平均总体精度达到91.63%,Kappa系数均值为0.8642。经分析,山东省农业大棚从1990年的6.67 km^2增加到2018年的9919.40 km^2,增长速度为354.03 km^2/a。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山东省各地级市2000年至2020年的数据,运用P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从而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但其效应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通过比较脉冲响应图像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当前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促进效应大于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效应。鉴于此,本文提出因地制宜发挥农机补贴作用,加强农民技术教育培训等建议。以形成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良好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刘天宇  赵展  史同广 《农业工程》2021,11(10):91-98
采用Sentinel-2 MSI(multispectral instrument,MSI)作为数据源,以多尺度面向对象分析为基本方法,研究分析塑料大棚与其他地物在不同分割尺度下的典型特征,建立一组大棚指数,提出一种基于大棚指数集的塑料大棚提取方法。通过山东省潍坊市某地区的塑料大棚提取试验对方法进行验证,应用该方法提取大棚的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和总体Kappa系数分别为96.6%、89.2%和0.9,测试精度表明该方法能较为有效地应用于塑料大棚提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