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戴巍 《农家顾问》2006,(5):50-51
豆粕是以浸提法制油得到的残余物.一般豆粕的蛋白质含量高于饼.因此,普通农户和饲料加工厂都比较喜欢用豆粕.  相似文献   

2.
豆粕与发酵豆粕中主要抗营养因子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豆粕是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但其含多种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 ANF),阻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研究表明豆粕经微生物发酵可有效地降低抗营养因子含量。但由于发酵工艺、发酵菌种、豆粕本身的因素,不同生产厂家的豆粕及发酵豆粕中各抗营养因子含量差别较大,现有研究中也少有关于二者中抗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报道。为此,抽取了市售的65批次豆粕和54批次发酵豆粕,对6抗营养因子: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棉籽糖、水苏糖、脲酶进行分析测定,以了解饲料行业使用的豆粕及发酵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方法】用ELISA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对样品中的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进行测定,其分析方法和操作要求均与所购ELISA试剂盒的说明相一致,主要过程为:样品前处理、加样、洗板、加酶标试剂、显色、终止。棉籽糖和水苏糖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微波提取的棉籽糖和水苏糖。脲酶分析参照国标方法:加入尿素缓冲液后恒温水浴,一定时间后加入盐酸溶液停止反应后冷却,清洗试管内容物,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4.7后根据体积计算得出脲酶活性。【结果】调查分析后发现:豆粕和发酵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平均含量分别为129.3、54.7 mg·g-1,发酵后大豆球蛋白平均含量降低了57.7%,根据百分位数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豆粕和发酵豆粕中的大豆球蛋白正常值范围分别为58.9-P90(177.3 mg·g-1)、ND-P90(109.4 mg·g-1)。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平均含量为102.2 mg·g-1,而发酵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为37.6 mg·g-1,相比豆粕降低了63.2%,使用相同的数据统计方法判定二者中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正常值范围分别为42.8-P85(147.2 mg·g-1)和ND-P85(61.8 mg·g-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豆粕和发酵豆粕中平均含量分别为18.4 mg·g-1和7.5 mg·g-1,发酵处理使其含量下降了59.1%,同时得出豆粕及发酵豆粕胰蛋白抑制因子含量正常值范围分别在ND-P80(28.6 mg·g-1)、ND-P80(9.9 mg·g-1)之间。豆粕和发酵豆粕中的棉籽糖平均含量分别为11.02、1.93 mg·g-1,发酵豆粕比豆粕减少了82.5%,豆粕和发酵豆粕中棉籽糖的正常值范围分别在ND-P90 (13.79 mg·g-1)、ND-P90(4.65 mg·g-1)之间。豆粕中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为29.70 mg·g-1,而发酵豆粕中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为5.19 mg·g-1,发酵后水苏糖含量降低了82.5%,同时水苏糖的正常值范围分别在ND-P85 (33.29 mg·g-1)、ND-P85(11.58 mg·g-1)之间;豆粕中脲酶含量正常值范围为ND-P97(0.40 U·g-1),发酵豆粕脲酶未检出。综上得出,发酵豆粕的抗营养因子含量与豆粕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在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现行市售豆粕及发酵豆粕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含量范围。本调查分析为饲料加工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能够对养殖企业选择豆粕及发酵豆粕作为饲料原材料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酵温度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饲用豆粕进行发酵试验,测定温度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设置发酵温度为25℃,35℃和45℃,水分含量依次为25%、30%和35%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发酵豆粕的pH、系酸力均显著低于未发酵豆粕(P<0.05);温度为35℃,水分为30%条件下的发酵豆粕粗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未发酵豆粕和其他组合(P<0.05),pH、系酸力较低,可作为豆粕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水分.  相似文献   

4.
豆粕作为一种优质的蛋白源,其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3%~46%,是我国当前使用最广泛的蛋白原料。它富含多种氨基酸,对家禽和猪摄入营养很有好处,尤其是其他植物性饲料容易缺乏的赖氨酸,含量高达2.5%~3%。但是饲用豆粕一般是高温豆粕,蛋白变性比较严重,溶解性较差,会影响蛋白质消化,还含有抗营养因子和胀气因子。经过一定工艺和技术手段发酵后的豆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唾液乳杆菌等混合菌发酵对豆粕脲酶、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黄曲霉毒素B1以及大豆异黄酮苷元含量的影响,为工业发酵处理提供经济实用的豆粕脱毒方法.【方法】以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REN、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Bacillus thuringiensis混合菌发酵豆粕,考察预处理条件、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对豆粕脲酶活性的影响,并考察最优条件下发酵对豆粕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毒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优工艺为豆粕无需未作加热预处理、39℃发酵72h,与未发酵生豆粕相比,发酵后豆粕脲酶活性降低95.4%,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低77.8%,黄曲霉毒素降低25.2%.以300kg豆粕进行小规模中试生产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豆粕发酵过程稳定,发酵后豆粕脲酶活性降低95%,发酵后豆粕经50℃烘干,产品水分含量为6%,pH值为4.30,产生柔和酸味,产品颜色加深呈浅棕色、粒度未发生改变、产生柔和酸味.【结论】混合菌发酵提高了豆粕品质,优化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米糠和豆粕中植酸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米糠和豆粕中的植酸并测定其含量,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植酸,测铁分光光度法测定植酸含量。结果表明,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有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树脂类型及分离时的流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分离工艺: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3h、D201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流速1mL·min^-1,测得米糠中提取植酸含量为70.39mg·g^-1,豆粕中提取植酸含量为21.14mg·g^-1。该提取方法提取率高,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农副产品中植酸的提取及含量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剂量(0、0.83、1.56、2.30、4.93、7.84 kGy)的电子束辐照饲用豆粕样品,研究其对饲用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辐照剂量为0.83 kGy以上时豆粕样品中霉菌总数小于10 CFU/g,辐照剂量为2.30 kGy时豆粕样品中细菌总数下降至100 CFU/g;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豆粕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的含量与组成、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明显;电子束辐照能影响豆粕的尿素酶活性(P<0.05),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尿素酶活性降低.结果表明,2.30~7.84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能有效控制豆粕中的微生物,且对豆粕营养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刚 《油气储运》2007,(8):14-14
江苏连云港地区油厂豆粕成交价为2310元/吨。 山东烟台地区豆粕报价2310元/吨,博兴地区报价2300-2310元/吨,济宁地区油厂报价2370元/吨,成交价为2310-2340元/吨,日照地区蛋白质含量为43%的豆粕现货报价2340元/吨,蛋白质含量为46%的报价2460元/吨。  相似文献   

9.
豆粕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合理,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但是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阻碍了畜禽对其营养的吸收和利用,而豆粕经过发酵处理,能有效去除抗营养物质,并且提高其适口性,在畜禽生产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文章就发酵豆粕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以简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对几种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过程指标进行对比,从而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分别用乳酸菌、酿酒酵母、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在48 h周期内,每12 h分别测各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KOH(氢氧化钾)蛋白溶解度、总酸含量、pH、水分、挥发性盐基氮等指标,并将发酵48 h的各样品进行SDS-PAGE(十二烷基磺酸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电泳。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酿酒酵母发酵豆粕KOH溶解度降低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1.
豆粕生产工艺的选择及大豆皮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养业对豆粕蛋白质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脱皮是提高豆粕蛋白质含量的有效方法,脱皮豆粕的营养价值优于不脱皮豆粕。选择脱皮豆粕生产工艺取代传统的大豆加工工艺除能生产脱皮豆粕外,也能用于生产含皮豆粕以满足市场对豆粕产品不同等级的要求,具有非常的灵活性。生产脱皮豆粕是大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水分含量的豆粕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温度(35℃、40℃)和湿度(71%、75%、80%)环境条件下,袋装豆粕水分的变化及霉变情况,提出了夏季豆粕生产、运输环节的注意事项,为夏季豆粕水分控制提供参考,以减少豆粕霉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黄鳝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豆粕为蛋白源等氮替代0%、7.5%、15%、22.5%、30%、37.5%的鱼粉,对黄鳝(平均体重8.05 g)进行了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豆粕的增加,黄鳝增重率下降,饵料系数增加,蛋白质利用率下降;对照组与7.5%的替代组之间增重率无显著差异.考虑到增重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及经济因素,在黄鳝配合饲料中,添加豆粕在15.0%以内,且鱼粉含量仍不低于30%,对黄鳝的生长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从而使其营养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应用复合益生菌发酵豆粕。利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豆粕的最佳发酵参数为:异常汉逊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为2∶2∶1,接种量5%,发酵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豆粕中的抗原蛋白降解彻底,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73.9%,有益活菌总数达到8.5×10~8cfu/g,明显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β-葡萄糖苷酶水解豆粕不同比例替换未水解豆粕对婺农土鸡的生产性能、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为功能饲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分组试验方法,研究β-葡萄糖苷酶水解豆粨不替换未水解豆粕(CK)、1/3替换未水解豆粕、2/3替换未水解豆粕和全部替换未水解豆粕饲喂婺农土鸡生产性能、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各处理婺农土鸡日增重为18.49~20.78 g, 2/3替换未水解豆粕较CK显著增重12.39%;料重比为2.88~3.31, 2/3替换未水解豆粕较CK降低12.99%;42 d时2/3替换未水解豆粕饲喂婺农土鸡血清SOD活性最高和MDA含量最低,分别较CK提高19.29%和降低14.29%。【结论】β-葡萄糖苷酶水解豆粕不同替换比例对婺农土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指标呈正向响应,以2/3替换未水解豆粕婺农土鸡的日增重和血清SOD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改良豆粕可改善婺农土鸡机体细胞氧化胁迫,促进其生长发育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温度、豆粕含量、发酵时间)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蛋白酶活为测定指标,对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产蛋白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产蛋白酶最优条件是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6 h,豆粕含量93%,此条件下的酶活为572.85 U/g。  相似文献   

17.
多菌株固态发酵豆粕生产高蛋白饲料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为原料,利用混菌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豆粕固态发酵条件.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3.7℃、料水比1:0.975、接种量10.53%,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的蛋自含量从45.16%提高到53.94%,提高率为19.44%.  相似文献   

18.
对6个不同厂家的发酵豆粕产品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指标包括:粗蛋白与小肽含量、蛋白质分子量组成、酸性与中性蛋白酶活性、芽孢杆菌与乳酸菌数等。结果表明,6个厂家的发酵豆粕产品粗蛋白含量为46.08%~53.36%,小肽含量为2.82%~12.1%;芽孢杆菌数为10~5~10~6CFU/g;蛋白酶活性均较低,最大值仅为2.36 U/g,分子量在18 400~116 000 u之间的蛋白质降解程度较低。说明各发酵豆粕产品的理化指标差异较大,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相差较大,建议有关厂家针对影响发酵豆粕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发酵、酶解和物理处理方式对豆粕大豆抗原蛋白分解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为筛选合适的豆粕加工处理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菌种组合、发酵水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方案。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计,研究蛋白酶用量、酶解水分、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方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烘焙(温度设置为160,200,240℃)、微波(火力设置为小火、中火、高火)和蒸汽蒸制(时间设置为15,20,25 min)对豆粕抗原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豆粕发酵最优方案:以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作为发酵菌种、发酵水分40%、35℃发酵72 h,该方案所得的发酵豆粕酸溶蛋白含量为17.36%,且抗原蛋白分解较好。豆粕酶解最优方案:蛋白酶添加量为0.3%、水分含量为60%,40℃酶解48 h,该方案所得酶解豆粕酸溶蛋白含量为8.76%,且抗原蛋白分解效果较好。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相比,烘焙、微波和蒸汽处理的豆粕酸溶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不同处理方式间差异显著(P0.05),但同一处理方式不同处理水平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微波对豆粕抗原蛋白分解最好,烘焙和蒸汽对抗原蛋白也有一定的降解作用。【结论】发酵、酶解和物理处理均能提高豆粕酸溶蛋白含量,降低豆粕中的抗原蛋白。  相似文献   

20.
以初始平均体重(2.07±0.02)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天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发酵和未发酵豆粕对大菱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用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AS 3.951对豆粕进行固态发酵.经检测.与未发酵豆粕相比较,发酵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酸、大豆皂甙、水苏糖和棉籽糖的含量分别下降了46.5%、26.6%、11.7%、30.1%和19.7%.实验共制作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未发酵豆粕蛋白分别替代25%、40%和55%的鱼粉蛋白;发酵豆粕蛋白分别替代40%和55%的鱼粉蛋白.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豆粕对大菱鲆的成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饲料中未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水平为25%时,对大菱鲆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替代水平为40%和55%时,以上指标显著降低(P<0.01).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水平为40%时,未降低大菱鲆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替代水平为55%时,显著降低大菱鲆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