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EM技术改造荒漠砂丘和退耕土壤,得出了初步结果,结果表明:1.在半干旱地区荒漠土壤沙地中,EM是可以定植并促进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从而调节和优化微生物生态系统,可以初步建立荒漠沙地土壤得以改进的基础。2.利用EM拌种可使柠条提早出苗,出苗后施EM液可促进根的伸长,这对沙地中加速植被恢复是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EM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体EM500倍稀释液浸种试验,探讨了EM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出苗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EM浸种有促进萌发,提高发芽势、发芽率,改善玉米幼苗出苗状况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EM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M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北京农业大学李建华EM是英文有效檄生物群的缩写。EM技术就是利用EM环境改良剂及配套技术改善畜禽体内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处于有益微生物的控制之中,从而减少发病,促进健康,达到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的目的。EM技术可以应用于一切养殖领...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境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未围封与围封5、8、12、15年样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荒漠草原不同围封年限对土壤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草原采取围封措施以后,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未围封样地,且随着围封时间的变化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围封12年时含量最高,之后含量出现降低的趋势。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土壤碳氮比(C/N)与碳磷比(C/P)规律相同,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土壤氮磷比(N/P)则在各层土壤中表现出与土壤C/N值、C/P值相似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均高于未围封样地。由结果可知,在荒漠草原采取围封措施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提高微生物量。同时,土壤微生物量C/N值随围封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5.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技术进展TheDevelopmentofMethodsforStudyingtheMicrobialEcologyofSoil刘继青,郜春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太原)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土壤学研究的热点之...  相似文献   

6.
腾格里沙漠南缘草原属荒漠、干荒漠草原,地表风化、沙化严重,植被盖度较低,生产力水平落后,通过多年飞播补播种草,初步筛选出适宜腾格里沙漠南缘荒漠草原飞播补播草种籽蒿、细枝岩黄芪、柠条、沙拐枣、沙蓬、苦豆子、唐古特白刺、驼绒藜、骆驼蓬9种,并进一步探索出了荒漠草原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种草改良技术,飞播补播草原呈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农业利用对毛乌素沙地土壤碳氮含量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农业利用类型和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特征的影响,以位于毛乌素沙地的圪丑沟流域为研究地点,选取了不同农业利用类型及方式的传统农业(小麦、水稻、旱稻)、设施农业(黑莓、蓝靛果花楸、葡萄)、集约化农业(马铃薯)为研究对象,以明沙为对照,分析长期不同农业利用类型及其方式对毛乌素沙地土壤碳、氮、呼吸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农业利用类型和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农业利用类型影响更为显著。微生物生物量碳在设施农业中表现出最高水平,微生物生物量氮在集约化农业中表现出最高值(8.45 mg·kg-1),且均显著高于其余农业利用类型。与沙地相比,7种农业利用方式土壤全碳、全氮、矿化氮含量均显著提高;3种农业利用类型土壤全碳、有机碳、全氮含量均表现为设施农业各样地最高,均值分别是沙地的6.32、3.82、10.14倍;土壤硝态氮、矿化氮均表现为集约化农业最高,均值分别是沙地的6.46、8.21倍。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除水稻地和蓝靛果花楸地外,其他农业利用方式土壤铵态氮含量较沙地显著降低了8.70%~56.32%;除旱稻地外,其他农业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较沙地显著提高了60.17%~194.07%。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全碳、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硝态氮与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沙地农业利用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地影响,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传统和集约化农业加快土壤有机质分解,促进了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而设施农业在增加土壤碳、氮含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施氮肥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施氮肥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量,认识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量对氮肥的响应,明确微生物对环境质量变化的指示作用.[方法]应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分别研究施氮肥对三种不同环境的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Bc,BN)之间的影响.[结果]在土壤中细菌为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种群,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三种微生物种群数量,提高比例分别为13.5;-427.6;,7.8;-88.2;和16.7;-180.6;;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量碳、氮,提高比例为29.8;-110.8;和51.2;-161.7;,施氮肥对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微生物量的影响程度与施肥环境的降水量有关,降水量越大,影响程度就越明显,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施肥效果越不明显.[结论]施氮肥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SMBc,SMBN,不同施肥环境也可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和SMBC,SMBN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广对新疆平原荒漠草甸盐土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平原荒漠草甸盐土中分布的微生物数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占总菌数的99.8%.0=~40cm土层是该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及生物学活性最大的区域.土壤微生物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氮素生理群微生物氨化细菌最多,芽孢细菌次之,硝化细菌极少,好气固氮菌未测定到.平原荒漠草甸盐土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密度均低于同地区的耕地土壤.  相似文献   

10.
用EM防治雏鸡白痢,主要是促进雏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抑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长,以及通过EM中放线菌群所产生的对敏感微生物有选择性的抗生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杀灭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雏鸡白痢的目的。本试验通过对雏鸡进行EM饮水和饲喂EM发酵饲料,有效地防治了雏鸡白痢。  相似文献   

11.
以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选择荒漠草原区、人工固沙林地和流动-半流动沙地3类生境7个样地,利用Tullgren干漏斗法和手拣法采集土壤动物,研究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2门3纲8目18科土壤动物,跗线螨科、步甲科和叶蝉科为3类生境下土壤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荒漠草原区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人工固沙林地和流动-半流动沙地(P0.05),人工固沙林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荒漠草原区和流动-半流动沙地(P0.05);在不同生境下土壤动物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5cm土层各指数均达到最高值,表聚性较为明显;在不同生境下相同深度土层中的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荒漠草原区人工固沙林地流动-半流动沙地,说明伴随着生境异质性的增加,土壤动物多样性趋于复杂;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动物多样性对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和植物多样性反应较为敏感;偏相关分析表明,影响表层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影响深层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2.
用EM防治雏鸡白痢,主要是促进雏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抑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长,以及通过EM中放线菌如所产生的对敏感微生物有选择性的抗生素对白痢沙门氏菌的杀灭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雏鸡白痢的目的。本试验通过对争论鸡进行EM饮水和饲喂EM发酵饲料,有产地防治了雏鸡白痢。  相似文献   

13.
以裸沙地为对照,研究了海岸退化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天然次生林、木麻黄+潺槁木姜子混交林、木麻黄人工纯林)的土壤微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裸沙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均明显提高(P<0.05),增幅分别为103.966%-491.166%、89.352%-335.087%、65.536%-85.896%,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占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比例分别为1.543%-3.113%、1.733%-2.870%、0.964%-1.447%,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高于人工恢复的木麻黄纯林和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与有机质、全氮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沙地梨园间作香矢车菊、香薄荷、香荆芥、藿香蓟和柠檬罗勒为处理,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于梨树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梨园间作香矢车菊和柠檬罗勒较对照显著提高各个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比例。和对照相比,其它处理对各发育时期和各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比例的影响呈现出多态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梨树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土层中微生物数量都高于幼果期,而且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优于幼果期;不同处理条件下梨园0—20 cm土层内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各处理和对照相比对土壤养分的效果呈现多种差异;随着梨树发育时期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和梨园不同土层中的变化趋势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在沙地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条件下,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诸元素间也存在着多种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间作芳香植物对于沙地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群落中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比例与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中柠檬罗勒对提高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养分含量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沙地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施肥量、施肥次数和水溶性肥料,既促进花生生产又减肥、节水、省工和增效,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供试品种为阜花30,采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沙地土壤进行不同氮肥施用量、不同底肥施用量、不同追肥施用量3组试验,共16个处理。花生收获后采集0~15、15~30 cm土层土样,对沙地特定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的土壤生物学指标进行研究,主要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等土壤养分。[结果]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相比,长期施肥显著增加了沙地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沙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明显提高,最高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2倍,其他养分含量增加0.5~1.2倍。沙地土壤脲酶活性变化显著,随施肥量增加酶活性呈上升趋势。沙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但总整体来看第三组显著性更好。沙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呈显著相关;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碱解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由于花生各生育期都有灌溉导致所施肥料淋溶,微生物、有机质分解等因素的影响,深层土壤各养分变化规律不明显。作物产量,第三组比第二组增产2%,比第一组增产27.6%。[结论]增施肥料不但可以改善沙地土壤物理性状,还能增强沙地土壤酶活性,并能促进作物增产。处理T16(肥料施用量为N 393.6 kg/hm~2+K 895.2 kg/hm~2)对土壤肥力以及提高作物产量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有效微生物菌群(EM)制剂中的酵母菌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ofganiss缩写为EM)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等在80年代初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制剂,由 10个属 80余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2,3]。 酵母菌是EM制剂中的代表性菌之一[1]。酵母菌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可供食用、药用及加工成饲料。有机物经酵母菌发酵后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的生物活性大幅度提高。因此,何用酵母菌成为饲料中不可缺少的成份之一。酵母菌对土壤中有机质、根分泌物及真菌、光合细菌等产生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分解,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围封对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0~10、10~20、20~30 cm厚土层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4种土壤酶活性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围封对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三大微生物菌群及土壤酶活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内外,4种植物群落土壤中均以放线菌占优势,其次是细菌,真菌最少。土壤微生物总数在土壤表层显著高于深层,而不同群落类型的同一土层各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显著(P0.05),蒙古冰草群落围栏内外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白草群落次之、苦豆子群落最少,且4种不同植物群落围栏内土壤微生物总数均高于围栏外。同一群落类型不同土层4种酶活性在围栏内外表现不同。围封影响了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围封对针茅群落影响最大,对苦豆子群落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土壤有机碳库和微生物量碳氮对禁牧年限的响应规律,为退化荒漠的恢复、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中度退化伊犁绢蒿荒漠为对象,研究不同禁牧年限(禁牧1、4和11 a)下荒漠有机碳库(SOC)、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库(MBN)的变化特征。【结果】(1)与自由放牧区相比,禁牧区0~3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显著下降了13.3%~24.3%,0~10 cm有机碳储量随着禁牧年限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2)随着禁牧年限的增加,0~3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储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对禁牧的响应不明显(P0.05),微生物量碳可以作为衡量退化荒漠恢复的早期指标。【结论】短期禁牧不利于退化伊犁绢蒿荒漠土壤的恢复,而长期禁牧能有效提高土壤质量。禁牧是恢复退化荒漠最经济、最方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干"和"变暖"是影响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2个关键气候限制因子。为了明确气候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在荒漠草原开展大面积人工增温及干旱模拟,应用稀释平板法及微生物PCR分子鉴定技术,研究不同土壤深度可培养细菌的数量以及多样性。结果表明:温度增加会使0~30 cm土壤细菌数量减少,且表层数量变化强烈,中深层相对稳定。干旱缺水同样使0~30 cm土壤细菌数量减少,但水分增加后,土壤细菌数量快速上升,表层变化更为明显。气候变干变暖对土壤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影响较轻微,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出:增温处理温度对照处理;减水处理水对照处理增水处理的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现出增温处理温度对照处理;减水处理水分对照处理增水处理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高温和缺水的环境中激发了一些土壤细菌的生长,使分布较均匀,这可以作为指示细菌为以后深入研究荒漠草原的微生物变化提供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未围封和围封不同年限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序列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随围封年限的延长而增加.0~5 cm土层放线菌数量变化明显,5 ~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大多高于0~5 cm土层.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微生物总量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全盐含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随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结论]围栏封育可以增加荒漠草原微生物的数量,5~20 cm土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高于0~5 cm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