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确定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某鹿场致患病鹿蹄腐烂的病原菌,本研究于患病梅花鹿的前蹄病健结合处采集病料并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最终分离到一株厌氧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小鼠致病力试验等。结果显示该细菌在显微镜下呈革兰氏阴性、丝状、长短不一的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多株坏死梭杆菌参考株的同源性均为99%,将其命名为HNFnf;经Vitek细菌鉴定仪鉴定该细菌为坏死梭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类等中度敏感,对阿米卡星、链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本研究为临床治疗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反刍动物"腐蹄病"与"肝脓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根据坏死梭杆菌白细胞毒素基因序列的特异性,设计1对引物FLP并建立了PCR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引物FLP具有相对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敏感性达到了48.5pg.对现地采集奶牛蹄部病料进行PCR检测,发现引物FLP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能够准确诊断出坏死梭杆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4,(8):1261-1266
利用THB(Todd-Hewitt Broth)固体培养基和色素试验培养基选择培养无乳链球菌,参照GenBank中无乳链球菌参考菌株(Accession:AF015927.1、JQ289582.1)16SrRNA和种属特异性基因cfb(CAMP因子)序列设计引物,对奶样中分离的12株疑似无乳链球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经PCR扩增后,被检测的12株细菌均可扩增出预期大小的16S rRNA基因序列,而12株中有8株可以扩增出预期大小的cfb基因序列,条带单一,特异性好。序列BLAST显示,12株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报道的无乳链球菌相应序列高度同源(>99.0%),各分离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也高度同源(99.0%~100.0%);cfb基因序列与NCBI上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99.0%),各菌株间cfb基因序列也高度同源(100.0%)。经选择培养与PCR鉴定结果可以确定12株疑似菌株中有8株为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与仔猪腹泻相关的肠道菌群的组成,本试验利用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对比腹泻与健康仔猪肠道菌群的组成差异,并建立荧光定量PCR计数方法测定仔猪肠道梭杆菌数,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图谱技术对腹泻仔猪肠道梭杆菌属进行分析;依据菌群分析结果,对腹泻仔猪肠道梭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相比健康仔猪肠道菌群组成,腹泻组(D组)仔猪肠道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H组),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H组(P<0.05);在种水平上,D组死亡梭杆菌(Fusobacterium mortiferum)显著高于H组(P<0.05),而食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则显著低于H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也表明腹泻新生仔猪肠道中梭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健康仔猪(P<0.05);仔猪肠道梭杆菌属PCR-DGGE图谱结果显示,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在健康与腹泻仔猪中均有被检测到,但仅在D组中检测到的梭杆菌为uncu...  相似文献   

5.
从四川规模化奶牛场患腐蹄病的奶牛蹄部分离坏死梭杆菌,采用常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坏死梭杆菌分离条件、保存条件、实验动物致死和感染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结果:不同的分离方法导致坏死梭杆菌的分离率不同,坏死梭杆菌在不同的保存条件下存活时间不同;攻毒后死亡小鼠注射部位形成脓肿;绵羊蹄部感染坏死梭杆菌后蹄部灌脓,形成脓肿;药敏试验表明坏死梭杆菌对林可霉素、洁霉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高度敏感,对头孢拉定、青霉素中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四环素、链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6.
从猪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新饲用乳杆菌,对其16S rDNA基因进行了测序,该段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HQ641209。将该菌株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在线BLAST比对并与其他乳杆菌属菌株的16S rDNA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菌16S rDNA序列与NCBI公布的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 (AB295648)的同源性为99.7%,因此该菌鉴定为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将其命名为"Lactobacillus johnsonii Sun001"。经测试,该菌株对E.coli K88、K99菌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pH为2.5的模拟胃液中处理3 h存活率为68.8%,在0.3%胆盐浓度的模拟肠液中处理3 h存活率为21.4%。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贵阳市花溪区麦坪镇某猪场仔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对送检的2头病猪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扩增及测序、药敏试验。结果:从病料样本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根据形态学和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应用细菌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从分子水平对分离细菌进行分型鉴定,运用DNAStar软件与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分离菌与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菌株16S rRNA序列同源且相似性为97.4%~100%,其中与血清5型相似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进化关系最近;分离菌株对利福平、头孢氨苄、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综合分离细菌传统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实验结果,确定分离菌株属于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3):95-99
本研究从某猪场发病保育猪的脓肿肺脏器官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杆状菌,并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在兔血琼脂平板和马血清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可以致小鼠死亡,对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敏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棒状杆菌属细菌遗传进化关系较密切,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棒状杆菌代表菌株的同源性在91.7%~98.3%之间,表明分离菌为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相似文献   

9.
为了鉴定从狮头鹅心血中分离到的芽胞杆菌.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鉴定该芽胞杆菌为栗褐芽胞杆茵.同时,提取了该芽胞杆菌的基因组DNA,用细菌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经PCR方法成功扩增出其部分16S rRNA基因,克隆后测序表明其全长1 516 bp,G+C含量为55%.该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717967.BLAST在线分析显示其与栗褐芽胞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一致性>99.5%,从分子水平进一步证实了该菌为栗褐芽胞杆菌.将其回归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以1×10~8CFU/只的接种剂量对鹧鸪、鹌鹑的致死率为60%,对狮头鹅的致死率70%.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郑州海洋馆饲养的赤魟的发病原因,试验采用微生物分离方法从病鱼体内分离出一批优势菌,以常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优势菌进行了鉴定,使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和杆菌肽耐药,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新生霉素、链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利福平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