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稻田养黄鳝是一种充分利用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饲料,水稻又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黄鳝生长;黄鳝在田中钻洞松土,捕食害虫,既利于水稻生长,又可减少水稻病虫害。一般每亩稻田收获黄鳝500~800公斤,增收稻谷30~50公斤,经济和社会效益均极为显著。 1 稻田管理 每块养鳝稻田最好在1亩以内,且水源充足。养殖关键是防逃设施的建造。可将田埂加宽到1~1.5米,在田埂壁及与田  相似文献   

2.
稻虾鳝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3种黄鳝放养密度(3 000、6 000、9 000尾/hm~2,每个密度3个平行)的稻虾鳝共作稻田与稻虾共作稻田(对照组)的黄鳝及克氏原螯虾生长状况、经济效益。经过109 d的养殖,克氏原螯虾从平均5.13 g/尾增重至30.4 g/尾,黄鳝从平均42.6 g/尾增重至132.5 g/尾,黄鳝回捕率达到79.1%,高、中、低3个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净利润分别为79 120、72 882、63 213、50 820元/hm~2。稻虾鳝组水稻单产显著高于稻虾组,克氏原螯虾单产较稻虾组略有下降,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终末体重及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虾稻田中适量放养黄鳝,会一定程度影响克氏原螯虾的规格和产量,但带来了水稻产量的增收并额外获得了黄鳝的收入,可显著增加虾稻田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湖北监利县柘木乡赵显富2002年5月在1.3亩水稻田中放养黄鳝苗375千克(每条10~30克),经过精心饲养管理,到9月底,已捕获成鳝1180干克,收获稻谷692千克,稻谷比没有养鳝时增收了26%.稻田养鳝,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水稻又是很好的遮荫物,稻田水的深度也正好适合黄鳝的生长;黄鳝在田间钻洞松土,捕食害虫,既利于水稻的生长,又可减少水稻病虫害,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种养结合较好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续第9期第24页)稻-虾-鳝综合种养模式,是利用稻田网箱养殖黄鳝和田沟养殖小龙虾的高产高效的种养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混养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大幅度增加了稻田的单位效益;二是有效改善养殖的水质条件,大大降低了虾、鳝疾病的发生概率,提高了虾、鳝养殖产量和效益;三是充分利用饵料资源,有效减少了换水、调水次数,降低了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殖小龙虾和黄鳝,可充分利用稻田空间资源,清除稻田害虫,保障水稻生产绿色、健康,且可每667 m~2稻田年产商品小龙虾100 kg和黄鳝25 kg,仅小龙虾和黄鳝每667 m~2稻田的利润可达4 000元以上。现从稻田准备、水稻栽培、苗种投放、水体管理、病虫害防治、捕捞等环节,对稻田虾、鳝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介绍,并分析该养殖技术的效益,以期为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黄鳝和龙虾是目前养殖效益较高的两个水产品种.一般池塘网箱养殖黄鳝.在每年6~7月份开始投放黄鳝苗种,11~12月捕捞商品黄鳝.一年中大约有6~7个月的时间养殖黄鳝的池塘处于闲置状态,池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若将黄鳝和龙虾进行轮养,可合理利用时间差,养一季龙虾,再养一季黄鳝,使池塘利用和养殖效益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7.
曹国良 《农家致富》2005,(11):36-36
稻田养鳝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饲料,水稻又是很好的遮阳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黄鳝的生长:黄鳝在田中钻洞松土,捕食害虫,既利丁水稻生长,义可减少水稻病虫害。一般每亩稻田可收黄鳝500公斤以上,增收稻谷30多公斤,经济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13,(22):18
双节之前,由于消费增加,黄鳝价格稍有上涨;节后,消费急剧减少,加上养殖黄鳝大量上市,价格快速下滑,预计黄鳝后市价格稳定。目前,江苏南京150克以上63.0元/公斤、100克以上60元/公斤、75克以上57.0元/公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五汛镇东港村农民王励之靠稻田养鳝走上了致富路。王励之共有0.67公顷(10亩)水稻闭,1987年初,他发现稻田里的黄鳝繁殖生长特别快,于是萌生了征稻田养黄鳝的念头。1988年初春,他在市场上以每公斤8.4元的价格购买了100公斤每条50克重的黄鳝苗投放在0.13公顷稻田内,秋后,他将每条重最在0.25公斤以上的黄鳝留下繁殖,捞出180多公斤小的黄鳝运到市场去卖,由于黄鳝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每公斤售价达24元,仅此一项,当年净赚了4320元。初尝甜头的王励之开阔了视野,将稻田全部放养了黄鳝,一次性投入700公斤种苗。经过他的精心照料…  相似文献   

10.
<正>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泥鳅,是发展生态农业、渔业的一条有效途径。稻田主体种养模式为"稻—鳝—鳅",其中鳝、鳅可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既有利于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获一定数量的鳝、鳅,从而提高了稻田的产出率和综合经济效益。入冬除留幼鳝越冬到次年春季继续养殖外,一般每亩成鳝、鳅产量达100千克以上,稻、鳝、鳅每亩总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是一举两得,繁荣农村经济,致富奔小康首选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鳝是一种充分利用水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 ,因为稻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饲料 ,水稻又是很好的遮阳物 ,水田的深度也正好符合黄鳝生长 ;黄鳝在田中钻洞松土 ,捕食害虫 ,既利于水稻生长 ,又可减少水稻病虫害。1 稻田耕整每块养鳝稻田最好是 2亩以内 ,且水源充足。养殖关键是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7,(2)
<正>稻田养殖黄鳝可不用投喂饵料,黄鳝可摄食稻田中水陆昆虫,同时穿游于田间有利水稻生长。省工、省料,实属一举两得。要想稻田养殖黄鳝获得高产、高效,必须选好稻田、合理放养、科学管理。1.稻田选择稻田养殖黄鳝,一般要求稻田保水性好,土质松软,底质较肥,腐植质丰富,呈弱酸性或中性为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易被冲垮和满溢。要求稻田无农葯及其它有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我国对冬闲田进行虾类养殖开发进程,提高稻田综合效益,近年来,许多地方提出了一季稻一季虾养殖技术模式.即每年的6~10月种植水稻,11月至来年的5月底养殖虾,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可收获稻500千克,虾100~ 200千克.现将冬闲田养虾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河蟹学名中华绒鳘蟹,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青睐.利用稻田养殖河蟹,既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天然饵料实施养殖,又可通过河蟹的日常活动为稻田松土、除草、施肥,达到蟹稻互利、丰产增收的日的,是稻农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北方高寒地区商品河蟹稻田养殖技术,既能保证水稻高产、稳产,又可提高河蟹的养成规格和质量,从而达到蟹稻双收稳产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冀东稻区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开展了中国北方冀东稻区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模式的试验,分析了该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生长、产量和利润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域开展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模式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利润可达3 750~15 000元/hm~2,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殖黄鳝、泥鳅,不仅可充分利用稻田空间资源,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保护稻田的生态安全,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每667 m2纯利润在3 000元以上。现对稻田黄鳝、泥鳅养殖相关技术要点及具体效益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该技术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黄鳝又叫鳝鱼,适应性强,在各种淡水中都能生存。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成本低、管理方便,虽然产量相对较低,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可收获黄鳝800~1000千克,稻谷500千克,但由于其生存环境对土壤、水质要求较高,生产的稻米和黄鳝可以成为有机、无公害产品,产出效益好,是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正>稻田养殖彩虹鲷,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目。在栽种稻田的田块内放养彩虹鲷,能除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可节约稻田除虫、除草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此外,鱼在田间运动,还能疏松泥土,其粪便为水稻生产提供肥料,因而能使稻谷增产5%~15%,每667平方米(1亩)稻田可产彩虹鲷30~50千克,其他成鱼  相似文献   

19.
正稻田养鱼是目前发展较快、效益较好的一种综合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稻田水体资源养殖鱼虾,增加单位面积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目。在稻田内养殖鱼虾,能清除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可节省稻田除虫、除草所花人工费,而且由于鱼虾在田间活动,还能疏松土壤,鱼粪中含有大量的氮素等有机物,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有机肥料,因而能使稻谷增产5%~15%。  相似文献   

20.
稻田鲶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稻田套养革胡子鲶,是一种鱼、稻双丰收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通常情况下,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可产稻谷450~500千克,鲶鱼1400~1600千克,比饲养其他鱼类提高经济效益8~10倍。1.设施建设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洪水不淹的稻田,在播秧前建好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