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刚认为,家庭牧场作为家庭农场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也有利于鲜奶质量的保证,对于我国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科学化、现代化转变具有重要作用。1家庭牧场优势多家庭牧场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主经营的奶牛养殖生产方式。现代家庭牧场的规模处于传统散养和规模化大中型牧场之间,原则上饲养规模为50~200头,应具有全混合日粮饲喂、自动化挤奶设备等设施,能够满足奶牛自由饮水和分群饲养需  相似文献   

2.
为了与大中型奶牛养殖企业加以区别,习惯上将农户以家庭为单位且养殖规模在一到几头的奶牛养殖叫奶牛散养,散养的特点是分散规模小、随机性大、奶源质量无法保证,养殖户饲养水平参差不齐,进一步造成奶牛受胎率降低、产犊间隔延长,农户经济利益受损等,严重影响了农户养殖奶牛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迅速发展,奶牛存栏数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不到50万头增加到了2008年的1200多万头。但是我国奶牛养殖总体仍表现为规模小、养殖分散,农村奶牛养殖户要提高牛奶产量和原奶质量面临两大难题:一、优质的青贮饲料来源。研究表明,饲喂青贮玉米比饲喂玉米干秸杆产奶量可提高25.4%,但是传统的青贮制作需要一定的收获机械和设施,而我国农村奶牛养殖户现还无法达到这些条件;二、先进的饲养技术。全混合日粮技术有诸多优点,已成为未来奶牛养殖技术发展的趋势。但是,我国的农户TMR饲料制作所需的机械设备还是远远不能承担,而且生产好的全混日粮不能久存,24小时即发生变质,所以农户对TMR是可望而不可及。  相似文献   

4.
李胜利 《中国乳业》2007,(1):59-59,61
目前。我国奶源生产的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二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养殖小区,三是家庭奶牛养殖。这三种奶源生产模式中以存栏规模在5—10头牛的农户占了大部分。由于这部分奶源是在小规模、分散饲养、粗饲料条件差、手工挤奶并缺乏冷链等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张晓明 《猪业科学》2003,20(9):8-11
近年来,我国奶牛业发展极为迅速,从城镇到乡村,从企业到个人,到处都掀起饲养奶牛的热潮。奶牛业的发展,增加了乳制品市场的有效供给,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继续鼓励与引导。但是,目前我国奶牛生产的发展,主要为农村个体奶牛养殖户的发展。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中,约有70%以上是农户的个体养殖。其特点为,以家庭为奶牛的基本生产单位,饲养规模小,生产工艺原始,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特别是这种奶牛生产模式绝大多数是在农户的庭院中进行,既不利于奶牛的防疫,又污染环境,特别是原料奶的质量得…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我国奶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奶牛养殖模式,本文从以农户家庭为经营主体、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适度规模养殖等5个方面解析了家庭牧场的概念内涵,并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奶牛养殖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家庭牧场与散户饲养、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等其他奶牛养殖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认为家庭式奶牛牧场将是我国未来奶牛养殖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帮助农户打通融资渠道等将对家庭牧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户型的奶牛养殖规模小而散、设备简陋、机械化程度非常低,科技含量低,饲养方法简单、粗糙,严重制约了农村奶牛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摆在农户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们知道,饲养管理是实现从饲料到牛奶,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潜能的重要手段。在国外,1头高产奶牛1胎中的产奶量可以达到其自身体重的20倍,而在我国农村只有8~10倍之间,其间的差距除遗传因素、饲草、饲料外,饲养管理是非常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业迅速发展,奶牛存栏数逐年增加,但是这些奶牛数量的增加大部分集中在我国农村个体养殖户中,我国奶牛养殖总体表现为规模小、养殖分散。针对300多户养殖100头以下的奶牛养殖户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奶牛养殖户饲养技术落后,饲养环境差,管理粗放,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对2006—2015年全国4种规模奶牛养殖的生产要素配置现状、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技术损失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中规模奶牛(51~500头)养殖要素配置相对最优,大规模(500头以上)急需提高生产前沿面,散养(1~10头)和小规模(11~50头)的要素配置最差;目前技术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饲料的投入,但这种粗放、低效的养殖方式已不能持续为我国奶牛增产提供支持;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均为正值,说明我国奶牛产业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技术进步对于突破我国奶牛产值瓶颈有巨大的潜力。基于以上结论,提出推广中小规模奶牛养殖模式、加快奶牛养殖技术创新与进步、支持和引导农户养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前几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小规模养猪生产在全国各地十分盛行,但由于相关技术缺乏和市场的原因,现在这样的养殖户已经大量减少。现以养殖100头商品猪为单位,讲解农户从引种到最终出栏商品猪的全过程,并对此过程中风险回避的一些环节进行讲述,以此来建立起小规模养殖的有效模式。1饲养模式选择年出栏100头商品猪以下规模猪场主要为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养殖,是农民利用空余庭院、剩余劳动力和节余粮食养殖致富的较好途径。这种生产模式具有投资少、周转快、不需要雇佣工人、易于管理等特点。年出栏100头商品猪的生产有两种饲养模式:一种是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奶牛养殖正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方式转变,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仍以奶牛饲养小区为主体(集中饲养地、集中挤奶、统一防疫、分户管理、分户结算),奶牛养殖小区农户养殖的奶牛总数占全国总存栏的70%以上,这对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暴露出很多问题,必须向现代养殖模式转型,转型的主要方向是适度规模的家庭式奶牛场或股份合作制奶牛场,与其他大中型奶牛场一起成为我国现代奶牛场养殖组织模式,用5年时间使我国成乳牛胎泌乳量达到7 000 kg/头,实现奶牛养殖业发展以质量型发展为主,通过奶牛养殖模式转型促进我国奶牛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娟  胡定寰 《中国乳业》2009,(10):23-26
作为当前我国主要的奶牛养殖模式,农户散养奶牛存在着农户收益较低的问题。本文根据对奶牛养殖主要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散户的问卷调研,对散户的成本收益情况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散户的经济效益与养殖规模、养殖组织模式、养殖技术和奶牛品种等因素有关。在6~10头的奶牛养殖规模下,奶牛生产性能最高,奶农净收入最大。  相似文献   

13.
奶牛养殖业在我国奶牛主产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主产区饲养的奶牛20头以下的专业户和散养户,占奶牛总存栏量的70%以上,农村奶牛养殖业的饲养状况还存在的许多不足。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农户饲养奶牛在我国奶牛主产区的生产现状和经济地位,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我国农村奶牛养殖业的现状及地位1.1我国农村奶牛养殖业的基本状况纵观我国奶牛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我国的奶牛养殖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由国营农牧场的集中饲养,逐渐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养殖场、养殖…  相似文献   

14.
奶牛养殖小区疫病控制的基本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范颖 《中国奶牛》2005,(6):58-60
随着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的奶牛养殖小区发展很快,这些小区多建在村、屯以外,远离生活区和其他畜禽养殖场,交通较为便利,水、电、路配套较为齐全,方便了进区奶农从事奶牛生产。在不同规模的奶牛养殖小区里,一般可入驻20户、30户或50户奶农,规模有300头、400头及500头不等,实行集中饲养,分户经营核算管理。经过调查,奶牛养殖小区在经营规模、生产方式、饲养管理、原料奶卫生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奶牛疫病防治问题还须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公布的与奶牛养殖有关的一类传染病有口蹄疫、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二类传染病有炭疽、布氏杆…  相似文献   

15.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奶牛养殖业的历史较为悠久,是本区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到2007年底,辖区共有奶牛饲养户1013户。存栏奶牛33152头,5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有98个,其中:百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3个.规模场和养殖园区养殖量达到19630头.占奶牛存栏量59%,机械化挤奶台69座,91%的产奶牛实现了集中机械化挤奶。在规模上,  相似文献   

16.
奶牛养殖小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型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是利用养殖小区作为载体,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养殖户组成产销加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使农户分散无序的家庭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转变,从而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现阶段我国奶牛养殖小区的基本模式是离开村镇,按一定标准统一建设,集中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构成专门饲养奶牛的生产群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大通县奶牛养殖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青海省"天露"乳业公司在大通县城关、塔尔、极乐、石山等乡镇建立了7个机械化挤奶站和17处牛奶收购网点以来,农户奶牛养殖效益得到保障,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据统计,2007年全县共饲养各类良杂奶牛3.20万头,其中生产奶牛1.96万头,日产鲜奶达19.12万千克,年增加收入约3 438.50万元,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当前农户在养殖奶牛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1四川奶牛养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牛场环境问题 四川省养殖业除三州(凉山、甘孜、阿坝州)主要为牦牛业外,奶牛饲养主要集中在农区,以农户分散饲养为主体,牛粪尿还田作肥源,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由于奶牛小规模分散饲养不利于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四川农区奶牛养殖业向适度规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户散养的奶牛养殖模式在我国奶牛生产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而相比规模化养殖、养殖小区,农户散养方式的奶牛养殖水平较低,因此有必要推广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帮助散养农户进行技术更新,提高奶牛养殖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发生"问题"奶粉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给我国的奶牛产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广西的奶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奶业的经济效益下降.我区现有奶牛约2.2万头,其中规模养殖约1万头,大部分是小规模养殖,由于传统的养殖模式不变,养殖技术仍然落后.为了帮助我区奶农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牛奶品质,我们将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牛奶生产的管理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