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超临界萃取葡萄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葡萄籽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以提取率为指标,对夹带剂和夹带剂料液比进行优选,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7kg/h,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平均提取率15.12%。  相似文献   

2.
苍耳子油超临界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苍耳子为原料,采用超临界萃取装置,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苍耳子进行萃取,并根据苍耳子油的得率,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h,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5kg/h。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法,以山葡萄籽油萃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回归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山葡萄籽粉碎粒径过40目筛,萃取压力39.2 MPa,萃取温度41℃,静态萃取时间137 min,动态萃取时间251 min,CO2流速为3 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山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18.22%,与预测值18.28%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柞蚕资源,以生产运行的1.6 t/a(吨/年)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USCE)柞蚕油生产线作为案例,分析了USCE柞蚕油生产线的技术、经济及环境指标成本所占生产过程单元的比例。分析结果表明,USCE柞蚕油技术相比传统的压榨法、溶剂提取法可有效地解决功能性物质的变性问题,柞蚕油萃取得率达13.88%,生产过程中的单位能耗为1.77×105 kJ/t;CO2排放0.28 t/t;生产成本15 100元/t。比超临界CO2萃取(SCE)制备柞蚕油提高萃取得率17%,节约生产成本24%左右,降低生产能耗34%,具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异辛烷溶剂对随机挑选新疆本地生产的15种品牌葡萄籽油进行前处理,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处理后的油脂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所选葡萄籽油各脂肪酸成分含量符合标准范围,但并未呈高油酸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异辛烷溶剂对随机挑选新疆本地生产的15种品牌葡萄籽油进行前处理,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处理后的油脂进行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所选葡萄籽油各脂肪酸成分含量符合标准范围,但并未呈高油酸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以超临界CO2萃取的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产品进行显微镜观察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壁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配比>芯材与壁材配比>总固形物含量;由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配方的最佳配比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总固形物含量为25%(W/V)。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中影响微胶囊化效率的主次顺序是: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30MPa。在上述条件下南瓜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90.2%,微胶囊产品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和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经单因素试验研究投料量、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糖茶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以糖茶藨籽油萃取率为指标,经正交试验选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通过GC-MS对提取的糖茶藨籽油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糖茶藨籽油的萃取条件为投料量400 g、粉碎度35目、压力35 MPa、温度45℃、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糖茶藨籽提油率为23.2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糖茶藨籽油是澄明的黄色油状液体,用GC-MS检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为29.57%,糖茶藨籽油酸价是1.10 mg/g,过氧化值是2.70 mmol/kg。本研究得出该工艺条件可为糖茶藨籽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月见草油,并应用GC-MS对该两种方法提取的月见草油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月见草油化学成分仅有1种相同,为2,4-癸二烯醛;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鉴定的2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56%,其中有19种属脂肪酸类,占98.33%,以棕榈酸乙酯含量最高,占41.5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鉴定的1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1.08%,其包含醇、醛、烯、萜、烷烃及不饱和脂肪酸等多个种类,以β-谷甾醇的含量最高,达52.58%。  相似文献   

10.
刺葡萄的品质分析及加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湖南省几个有代表性产地所生产的刺葡萄进行了品质分析,对其加工特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刺葡萄主要成分的平均含量为:总糖13.21%,总酸0.35%,糖酸比37.8,抗坏血酸21.92m g/100g,单宁0.04%,蛋白质0.88%,果胶0.81%和纤维素0.23%。从加工性能分析,刺葡萄是制造果汁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11.
以发酵后的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其中的葡萄籽油进行了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后葡萄籽中葡萄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石油醚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60(g/m L),最后得出的葡萄籽油提取率为23.17%。  相似文献   

12.
刺葡萄酿酒酵母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寻找适合酿造刺葡萄果酒的酵母菌株,从刺葡萄原酒、新鲜刺葡萄以及经初发酵过滤所得的刺葡萄皮渣中分离提取得到90株酿酒酵母,并对经发酵试验初步筛选出的5株酵母进行了耐酒精、耐糖、耐酸和耐二氧化硫的性能测定比较,最终筛选出1株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B54)。该菌株具有很高的耐酒精能力,在18%的酒精浓度条件下也能迅速启动发酵,同时在高浓度SO2(250 mg/L)条件下发酵启动最快,并能耐受2.0%浓度的柠檬酸,较其他菌株具有更强的耐酸性,因此可作为刺葡萄酿酒的专用菌株。  相似文献   

13.
外源激素处理对贵州毛葡萄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潘学军  张文娥  樊卫国 《种子》2007,26(1):25-27
用GA、6-BA处理原产贵州的毛葡萄种子,以自来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GA、6.BA对毛葡萄种子活力都有显著的提高,其中用150mg/L的6-BA处理效果最好,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平均发芽天数最短;但GA处理的整体效果好,发芽整齐,幼苗生长健壮,且随着浓度的提高,效果明显加强,因此需在以后的试验中继续探索其最佳施用浓度。  相似文献   

14.
以杜仲籽为原料,采用索式提取法对杜仲籽油进行提取及工艺优化研究,并采用复凝聚法研究杜仲籽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正己烷萃取杜仲籽油的最优条件为:萃取试剂与杜仲籽比例为7.5:1(mL:g),萃取温度为85℃,萃取时间为6 h,此时出油率为31.55%,利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微胶囊包埋杜仲籽油的最优条件为:芯材与壁材比例(即杜仲籽油、明胶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2: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0 min,pH值为4,此时油利用率为87.8%,包埋率为34.32%,产品收率为51.16%。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地产赤霞珠葡萄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微波辅助提取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mL/g),乙醇浓度60%,微波功率427 W,微波时间3 min,在该条件下葡萄籽原花青素得率为8.66%±0.25%;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及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能力,其在三种体系中的IC50值分别为3.71、4.05和3.78 μg/mL,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0.01%和0.1%(V/V)两种浓度葡萄柚提取物(GSE)对红地球葡萄进行处理,低温贮藏60天,对其保鲜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经GSE处理可延缓相关微生物病害的发生,抑制霉菌在果实表面蔓延,同时减少水分蒸发,与对照相比明显地延长了贮藏期,其中0.1%(V/V)GSE保鲜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萃取大叶紫薇种子油及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 郑州东风路5号,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相似文献   

18.
文婷婷  王洋  利站  林程  关亚静  胡晋 《种子》2016,(1):19-25
为探索豌豆种皮的结构和成分对种子透水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对种皮表面和横断面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显微化学鉴别法、红外光谱分析法以及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对种皮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豌豆种脐是水分进入种子的主要通道,而种皮结构中的角质层、栅栏层是水分和其他外源物质进入的主要障碍.种皮成分中纤维素、木质素、角质、含碳化合物和Sr元素等的积累增加了种皮的机械强度,从而降低种子的透水性,而种皮中K、Fe、Ca元素的积累可能有利于种皮透水.此外,研究还发现,皮壳率越高,种子透水性越好,且保持种子种皮完整性对种子吸水和保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