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蜂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主要有效成分有类黄酮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挥发性成分和微量元素等。对蜂胶主要有效成分在蜂胶掺伪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健全蜂胶质量检测体系和开发利用蜂胶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探究毛栓菌27-1漆酶对酚酸类化合物的降解效能,为竹林地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提供依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通过测定菌液处理后酚酸含量变化,研究毛栓菌27-1漆酶对10种酚酸类化合物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毛栓菌27-1漆酶能完全降解酚酸类化合物中的香草酸、咖啡酸和芥子酸;丁香酸、阿魏酸和龙胆酸的降解效果一般,降解率50%左右;原儿茶酸的降解效果较差,降解率达35%;不能降解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绿原酸。研究不同条件下毛栓菌27-1漆酶降解酚酸类化合物丁香酸的效能,发现在pH 5、温度30℃、丁香酸初始浓度小于100 mg/L时,菌株对丁香酸具有高效降解能力,ABTS溶液作为介体物质加入降解体系后降解效果更好,在浓度为0.5 mmol/L时,降解率可达到100%。毛栓菌27-1产生的漆酶对酚酸类化合物具有良好降解效能。  相似文献   

3.
正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在中医处方中属主药,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燥之功效,主要活性成分有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如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脂溶性酮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ⅡA、丹参酮I、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颈椎病所用中药的主要成分,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脂、抑制血栓形成或抗血栓、改善微循。丹参是  相似文献   

4.
淀粉是来源广泛、可再生的绿色资源,在食品、医药、纺织和造纸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由于天然淀粉的结构特点和不足限制了其开发和应用。通过综述近年来淀粉改性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和酶法改性,重点介绍离子液体、挤压和酶催化在淀粉改性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天然产物香豆素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等广谱的生物活性,在农药、医药领域应用广泛。本文简要综述了香豆素的合成方法,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9种酚类物质和酚酸类物质为材料,探讨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酚酸类物质的局限性。结果表明,这9种物质在所测定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848~0.9999。实验表明,除了单羟基的苯酚和邻甲苯酚的回收率为100%,双羟基的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以及含有羧基的酚酸类化合物的回收率均低于22%,说明该方法不适合于对二酚和酚酸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化合物作为有效的降脂类药物得到广泛的研究。目前他汀类产品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发酵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化学合成。从菌种选育、发酵条件、他汀类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组合生物合成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微生物生产他汀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正>吡唑啉是一类含氮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中常连有芳环、杂原子等其它官能团。由于其在农药领域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受到业内很多人士的关注。早在19世纪后期,Fischer等人采用丙烯醛与苯肼合成了吡唑啉类化合物,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采用α,β-烯酮类(醛)化合物与肼类化合物合成了很多吡唑啉类衍生物。近年以来,随着很多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之中,出现了很多新型吡唑啉类化合物在农药中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1.除草剂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鸡蛋蛋白质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酶法改性三大类。鸡蛋蛋白的物理改性方法多为热处理改性和超高压处理改性,主要是对蛋白质结构和聚集方式的改变;由于化学改性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因而使用较少,主要为糖基化、磷酸化改性对凝胶性、热稳定性、乳化性的改善;酶法改性在鸡蛋蛋白质改性中应用较广,主要用于改善蛋白质的起泡性、热凝固性及制备功能性多肽。蛋白的改性扩展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莲子是我国特有的优质资源,也是一种良好的药食同源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及化工等领域。莲子淀粉溶解度低、凝沉性强和易老化等特性限制了其应用价值,使用不同改性方法可以改变淀粉的加工性质。综述了莲子淀粉的性质和改性方法,包括机械化处理、超高压处理、微波处理和热处理等改性技术,阐述了目前莲子改性淀粉的产品应用,为其他改性技术应用于莲子淀粉提供参考,以期能够丰富莲子淀粉产品的种类,拓宽莲子淀粉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阿魏酸是麦麸中重要的酚酸之一,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在食品添加剂和功能性食品开发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小麦麸皮中阿魏酸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以期推动我国小麦副产物深加工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Phenolic acid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in seeds from five buckwheat cultivars grown at three locations in western Canada for four years. Buckwheat contained 12–16 g/kg of total phenolic acids, about 3 g/kg of esterified phenolic acids, and 8–13 g/kg of etherified phenolic acids. The latter represented 70 to 79% of the total phenolics. Variation in phenolic acids was mainly due to cultivar, seasonal effect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hile growing loc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Phenolic acid contents of buckwheat were independent of seed color and protein content. Esterified phenolic acids exhibited a negativ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etherified phenolic acids in buckwheat.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生态型香蕉品种青果皮的功能活性物质,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MS/MS)对各香蕉品种青果皮的主要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使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1 mm×100 mm,3.5 μm),甲醇(A)-0.2%甲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进样量5 μL,柱温35℃;在负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种酚酸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奎尼酸、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阿魏酸和芦丁)分离效果良好,质量分数分别在1~200、1~2000、1~200、1~200、1~200、2~200、1~500 μg/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92),平均加标回收率(n=6)84.37%~92.17%,RSD≤10.96%。试验所建立的UPLC-MS/MS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同时测定香蕉青果皮中7种酚酸化合物的含量。不同生态型香蕉品种青果皮中主要酚酸含量差异显著,非鲜食蕉的青果皮酚酸含量显著高于鲜食蕉,尤其以非鲜食蕉中‘Pahang’青果皮酚酸含量最高,达到2.12 mg/g。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时期提取玉米秸秆腐解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中酚酸类物质及其含量,并测定检测到的不同酚酸类物质对小麦土传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率。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腐解液中共检测到5种酚酸类物质,不同时期提取的腐解液中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在同期腐解液中邻苯二甲酸和苯甲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酚酸;5种酚酸类物质对3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及对G.graminis和B.sorokiniana的孢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高而作用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5.
陈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29-132
以普遍报道的几种外源酚酸为试剂,通过盆栽实验,旨在探讨不同浓度外源酚酸对苗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设置5种不同浓度外源酚酸的盆栽试验,测定不同浓度外源酚酸对盆栽大豆苗期生长发育指标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3种外源酚酸对苗期大豆株高的影响总体较小。1.0 g/kg苯甲酸处理和肉桂处理的苗期大豆叶面积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1.0 g/kg苯甲酸处理和香草酸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盆栽大豆根瘤数,肉桂酸影响较小。1.0 g/kg不同浓度3种酚酸对盆栽大豆根冠比影响最大。总体上,低浓度外源酚酸对盆栽大豆生长发育影响效果不显著;高浓度外源酚酸抑制了盆栽大豆地上部分生长发育,增加了盆栽大豆根瘤数和提高了盆栽大豆根冠比。  相似文献   

16.
小米加工成米粥后供人食用,为研究其在加工过程中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对小米经高压蒸煮、冷冻干燥、复水加工制成速食小米粥过程中氨基酸、酚酸、黄酮含量及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含量在加工过程中无显著性差异,小米中结合态酚酸高压蒸煮后降低27.87%,对小米中自由态黄酮经高压蒸煮后降低29.57%。冷冻干燥和复水对酚酸与黄酮含量影响不显著。复水后小米粥中的香草酸含量与小米相比增长73.94%。复水小米粥中自由态与结合态酚酸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分别比小米中降低55.83%和88.39%;高压蒸煮后自由态与结合态酚酸提取物三价铁还原能力显著下降,分别下降30.08%和39.74%;冷冻干燥和复水对酚酸提取物三价铁还原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根际生物学特性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文雄 《作物学报》2013,39(6):951-960
当前水稻化感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遗传生理与分子生态特性和水稻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草作用的根际生物学过程与机制两方面。水稻化感作用是个可遗传的数量性状,控制该性状的QTL主要定位在第2、第3、第8、第9、第10染色体上,并存在显著的QTL上位性作用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但未见控制化感作用性状的QTL遗传信息与何种化感物质的产生紧密相关的研究报道。从现有水稻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结果看,水稻化感物质可分为三大类,即酚酸类、萜类和黄酮类物质。这三类物质对靶标植物(稗草)均有抑制作用,但酚酸类物质起化感抑草作用的有效浓度较另两类物质的高,且从土壤中检测到的浓度比室内测定的化感抑草作用有效浓度低得多。因此,酚酸类物质是否是一类化感物质经常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然而,也有研究结果表明,逆境引起的水稻化感作用潜力增强与其合成酚酸类物质的基因表达增强以及所合成的该类物质分泌释放到根际土壤中的量增多有关。当抑制化感水稻的PAL-2-1基因表达后,其酚酸类物质含量降低,根际微生物数量也随之减少,其中黏细菌属的细菌丰度明显降低,化感抑草效果下降,因而认为在田间条件下化感水稻PAL-2-1基因调控其酚酸类物质合成,经根系分泌进入根际土壤后引起根际特异微生物的趋化性聚集,在这一过程中,释放的根系分泌物可能被土壤中存在的多样性微生物所降解,从而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浓度,但正是通过土壤微生物的降解与转化作用,引发了化感物质与根际微生物的藕合效应,并由此产生了水稻化感抑草现象。因此,深入研究这一根际生物学过程对于最终揭示水稻化感作用机理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酚酸类物质与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关系,以生根率不同的牡丹品种‘太平红’、 ‘乌龙捧盛’和‘凤丹白’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对试管苗生根过程中6种酚类物质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其在牡丹试管苗生根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管苗在生根过程中,3个品种体内的6种酚酸含量均发生了动态性变化,但不同品种变化规律不同。生根率越高的品种,其体内的芍药苷、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含量越高,而没食子酸甲酯和莽草酸含量则越低,没食子酸含量在3个品种中未能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本研究结果认为芍药苷、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甲酯、莽草酸5种酚酸可能与牡丹试管苗生根密切相关,而没食子酸可能与牡丹试管苗生根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幼苗叶片中4种酚酸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干旱胁迫前后玉米幼苗叶片中4 种酚类物质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 (4.6 mm×250 mm,5 μm)为分析柱,乙腈-0.5%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对不同品种玉米幼苗叶片中的没食子酸、香豆酸、绿原酸、咖啡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 种酚酸化合物的浓度在1~100 m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RSD 结果均满足分析要求;玉米幼苗叶片中香豆酸含量较高、没食子酸含量较少,干旱胁迫后除咖啡酸外其他3 种酚酸含量均有下降;不同品种玉米幼苗叶片中4 种酚类物质的含量不同,且干旱胁迫后酚酸的含量变化不同,与其对干旱的敏感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