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杨梅采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杨梅采后变质的主要内外因,综述了低温保鲜、气调保鲜、保鲜剂保鲜以及涂膜保鲜等国内外杨梅保鲜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目前杨梅保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杨梅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但采后极易腐烂变质,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是其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从生物保鲜技术、物理保鲜技术和化学保鲜技术三个方面对猕猴桃的贮藏保鲜研究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从天然提取物保鲜技术和微生物保鲜技术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猕猴桃采后生物保鲜技术研究,展望了猕猴桃未来贮藏保鲜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红富士苹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3个方面综述了我国红富士苹果保鲜的研究现状,简要阐释各种保鲜技术的保鲜机理、优缺点等,展望了红富士苹果保鲜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红富士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草莓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洲 《保鲜与加工》2017,17(2):133-138
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三个方面综述了草莓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展望了草莓贮藏保鲜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草莓贮藏保鲜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物流保鲜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考虑消费者的鲜度敏感性和渠道偏好,构建了自营保鲜和保鲜外包两种情形下,生产商、零售商和冷链物流服务商的序贯博弈模型,求解出最优定价和鲜度水平。借助数值试验,分析了保鲜成本和保鲜服务价格对生产商和零售商的保鲜方式选择及渠道鲜度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生产商还是零售商,选择保鲜外包的农产品鲜度与保鲜成本呈负相关、与保鲜价格呈正相关。零售商总是选择自己保鲜,但是保鲜水平(或保鲜价格)高于(或低于)一定阈值后,生产商会选择保鲜外包,此时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鲜度趋近。若保鲜水平较低,冷链物流服务商倾向于承接零售商保鲜外包,反之承接生产商保鲜外包,但是承接生产商保鲜外包的供应链系统利润更大。  相似文献   

6.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成果,包括临界低温高湿保鲜、细胞间水结构化气调保鲜、电离辐射技术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磁场杀菌保鲜、生物技术保鲜进行概括.同时对果蔬保鲜发展方向也作了最初设想.  相似文献   

7.
冷却牛肉的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却肉由于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了消费者所青睐的产品。为了防止牛肉的腐败变质,延长其保鲜期,概述了真空保鲜、辐照保鲜、气调保鲜、防腐剂保鲜、复合保鲜等冷却牛肉的保鲜技术,以便实现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冷却牛肉的保鲜,促进肉类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鲜枣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3个方面综述了我国鲜枣保鲜的研究现状,指出各种保鲜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了鲜枣保鲜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的鲜枣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冬枣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冬枣保鲜的方法,对冬枣保鲜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论述。目前,冬枣保鲜的物理方法包括低温贮藏保鲜、气调贮藏保鲜和减压贮藏保鲜,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杀菌剂和激素处理。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冬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惠然  张军 《保鲜与加工》2017,17(1):134-138
冬枣采后贮藏期间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较大,应采取保鲜措施减缓生理变化,延缓衰老。本文从呼吸作用、内含物变化、乙烯释放、酶的作用几方面概述了冬枣的采后生理特性,并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冬枣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指出各类保鲜技术的保鲜机理及优缺点等,展望了冬枣保鲜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冬枣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香蕉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推动香蕉综合利用,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介绍了香蕉果肉、果皮、茎、叶、花等部位的主要营养物质,归纳了香蕉各部位活性成分,包括多糖、多酚、类胡萝卜素、儿茶酚胺等,综述了其在抗溃疡、治腹泻、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抑郁、抗氧化等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香蕉保健食品或药品的研发前景广阔,但国内在香蕉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薄弱,如香蕉多巴胺和凝集素等在医学上的应用研究。本研究可以为香蕉综合高效利用和保健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香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香蕉生产国,香蕉产业在热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总结了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的成就、机遇和有利条件,指出了香蕉发展中存在的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生产缺乏组织协调机制,蕉园抗灾能力弱,科技支撑力度不足,产品加工业薄弱,质量标准建设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继续深化农业部香蕉产业升级计划,创立品牌,实施产业化经营,实施香蕉深加工和综合开发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加香蕉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归纳了香蕉加工产品现状,主要包括干燥、焙烤、饮料、罐装等香蕉加工制品,综述了干燥新技术、澄清技术、发酵技术、护色技术和稳定性工艺等香蕉加工技术及其功能成分提取的研究进展。香蕉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应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但国内对香蕉活性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多酚等方面,对儿茶酚胺方面研究罕见,如多巴胺提取技术几乎未见报道。本研究可为香蕉加工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作物,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不耐贮藏.传统的保鲜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耐贮藏新品种,已经成为我们解决香蕉保鲜问题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利用果实特异性ACC合成酶基因反义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海南主栽的巴西香蕉及红香蕉,并比较了不同转化方法及不同栽培品种的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法好于基因枪法,在农杆菌侵染方法中,对红香蕉的转化效果好于巴西香蕉.经PCR检测获得了9株转化植株,进一步采用Southern blot分析的方法,其中4株杂交信号较强,确认ACC合成酶反义基因已经整合进香蕉基因组中.本研究为香蕉的转基因研究和耐储藏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香蕉淀粉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青香蕉为试材,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采用了干法工艺提取香蕉淀粉,测定了其透明度、持水性、淀粉糊黏度等性质并与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香蕉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较低,持水性、透明度和抗老化性均较好,作为一种新的淀粉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广西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之战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2009 年广西香蕉滞销现象,从8 个方面剖析了广西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并对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相关难题的突破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改善栽培模式和技术、改良品种,优化结构、加强采后处理加工,延长产业链、合理规划品种布局、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等建议,以攻克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难题。p>  相似文献   

17.
香蕉低温害指标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香蕉喜温怕冷,强低温常使香蕉造成伤害,重者死亡,最低气温是香蕉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收集福建香蕉主产区代表点1966/1967、1985/1986、1991/1992、1999/2000年冬季最低气温和附件香蕉园受害程度及近几年冬季在香蕉园进行最低气温考察记载和香蕉低温害调查的图片资料,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它们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拟合;香蕉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的最低气温分别为:5.1,2.9,0.8,-1.1,-2.8℃。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香蕉枯萎病患病蕉园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以及香蕉植株枯萎病感病等级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10年采集了海南省的尖峰、冲坡和十月田3个典型香蕉枯萎病患病样地中健康植株和不同感病级别植株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样品共30份,采用微生物平板计数法分别研究了3个香蕉枯萎病典型患病样地中的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同一患病样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均从感病级别高、感病级别低到健康植株持续增加,病原菌数量从感病级别高、感病级别低到健康植株持续降低。健康植株和不同感病级别植株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均明显高于非根际,体现了根际效应。就细菌和放线菌来看,感病植株的根际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生防菌NJQG-3A1菌株在香蕉植株根、球茎、假茎、叶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情况和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作用,为香蕉枯萎病的生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抗生素标记法测定菌株NJQG-3A1的定殖能力,以盆栽试验测定其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定殖测定结果表明:以重铬酸钾(100μg/mL)-氨苄青霉素(100μg/mL)标记的NJQG-3A1菌株,可在香蕉根际土壤和植株的根、球茎、假茎中定殖,定殖量表现为:根际土壤>根>球茎>假茎>叶;在土壤中的定殖量可达1×105 cfu/g;在香蕉植株内定殖量为1×102~1×103 cfu/g。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经NJQG-3A1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后,香蕉植株的株高、茎围、鲜重比对照(接种病原菌,只施用清水)分别提高了99.22%,44.60%,218.67%,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同时,菌株NJQG-3A1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显著,叶部与根茎部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5、10;病情防效为81.82%,88.98%。NJQG-3A1菌株可以在香蕉植株和根际土壤中定殖,且该菌株的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对香蕉植株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香蕉枯萎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及其发病机制和香蕉抗病机制等多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枯萎病菌的4号小种对中国香蕉生产影响最大,果胶酶和毒素是引起香蕉致病的主要毒力因子,此外,还有一些小分子的成分和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阐述了香蕉枯萎病的防治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