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探讨双孢蘑菇采后贮藏适宜的CO_2体积分数,减少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腐败变质的发生,为双孢蘑菇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在5℃低温和95%相对湿度的低温冷库中,经过不同CO_2体积分数的贮藏,研究其对双孢蘑菇失质量率、硬度、白度、可溶性固形物、呼吸速率和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随着CO_2体积分数的升高,延缓了失质量率的上升和硬度的下降,能显著(p0.05)抑制双孢蘑菇的呼吸速率,使可溶性固形物和酶活性变化缓慢。CO_2体积分数为20%时,能有效抑制双孢蘑菇呼吸速率、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并且在减缓双孢蘑菇硬度、白度、可溶性固形物下降方面效果最好,能极显著(p0.01)地延缓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采后贮藏期间极易发生表皮褐变,其中涉及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探索双孢蘑菇采后褐变涉及的分子机制,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双孢蘑菇HMG转录因子进行鉴定,并对AbHMG蛋白特性,以及AbHMG基因在双孢蘑菇采后贮藏期间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于PFAM注释结果在双孢蘑菇中鉴定到13个AbHMG转录因子,编码序列长度425~1 881 bp,编码141~62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15 996~69 651,等电点5.12~11.13,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AbHMG蛋白的主要结构元件,所有AbHMG蛋白均为定位于细胞核的不稳定蛋白。双孢蘑菇贮藏期间表皮L*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表现为表皮褐变程度加深,同时双孢蘑菇子实体相对电导率和呼吸强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AbHMG7、AbHMG9和AbHMG13基因在双孢蘑菇贮藏后期的表皮样品中显著上调表达。双孢蘑菇中共鉴定到13个HMG转录因子,其中AbHMG7、AbHMG9和AbHMG13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双孢蘑菇采后褐变相关的转录调控进程。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贮运保鲜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的重要食用真菌之一,其保鲜期短是双孢蘑菇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拓的瓶颈。从适时采收、修整分级、及时预冷、包装、适温贮藏、保鲜剂处理、运输等方面总结了双孢蘑菇的贮运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4.
双孢蘑菇涂膜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提高贮藏质量延长保鲜期为目的,探讨了双孢蘑菇的最适贮温,采用海藻酸钠、琼脂和魔芋涂膜液等对双孢蘑菇进行涂膜及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的最适贮温0~3℃,采用涂膜法可延缓褐变进程,保鲜质量好;在相同条件下,双孢蘑菇采用海藻酸钠涂膜的保鲜效果最好。海藻酸钠涂膜双孢蘑菇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用量0.8g/100g水、蔗糖酯用量0.7g/100g水、涂膜时间4min。  相似文献   

5.
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发育初期,其子实体中含有较高水平的尿素;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最后。到发育4期(即采收期)时尿素含量又回升。在双孢蘑菇贮藏期间,尿素含量高会影响品质,即尿素会在脲酶(EC3.5.1.5)的作用下转变为氨。尽管尿素在双孢蘑菇中的含量较高,但是,仍然不清楚它在其中所起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已鉴定到双孢蘑菇的脲酶基因和其启动子区域并且进行了克隆。通过cDNA分析证明基因组DNA的编码部分被9个内含子打断。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覆土技术,以泥炭为覆土材料,研究泥炭覆土搅拌时间对覆土物理结构以及对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证实,随搅拌时间的延长,泥炭覆土充气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充气孔隙度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正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高度负相关;覆土容重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负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高度正相关。搅拌时间较短的覆土(5~20 min),双孢蘑菇总产量较高,且每潮菇产量更均匀,更有利于工厂化生产。搅拌时间较长的覆土(40~120 min),双孢蘑菇子实体较大,但是会降低双孢蘑菇的总产量以及影响每潮菇产量的均匀性。本试验条件下泥炭覆土最适搅拌时间为10 min,双孢蘑菇3潮菇总产量34.5 kg/m~2,商品菇产量27 kg/m~2。研究初步揭示覆土物理结构对双孢蘑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优化覆土技术及筛选优质覆土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中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双孢蘑菇中代谢产物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的结构、药理作用,以及双孢蘑菇中活性多糖、蛋白酶及脂肪的结构特点,为国内双孢蘑菇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气调与热风干制对双孢蘑菇片干燥速度与制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双孢蘑菇干制品质量为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气调干燥实验设备,用CO2、N2气体置换干燥室空气作为介质对双孢蘑菇片进行气调干制试验。分析了气调与热风干制对双孢蘑菇片干燥速度和制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孢蘑菇片采用充N2降O2干制的干制品维生素C保存率得到较好保存,纤维化进程慢,褐变度低,更接近鲜菇固有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以新鲜双孢蘑菇为基准量,选择金耳、芡实、淀粉和八角粉添加量为单因素进行梯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双孢蘑菇金耳芡实休闲片的制作工艺。该研究拓展了双孢蘑菇、金耳和芡实的综合开发应用,为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的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10.
双孢蘑菇新型覆土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5种不同覆土材料的不同比例配比对双孢蘑菇产量和稳定性的影响,设计21个试验配方,各3次重复,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双孢蘑菇栽培的新型覆土材料,为当地双孢蘑菇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田土、红壤土,还是河泥土,通过添加废菌糠,双孢蘑菇的产量均有一定的提高;综合双孢蘑菇产量、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最终确定最佳覆土配方为河泥土添加量30%,废菌糠添加量70%,可以作为一种理想新型覆土材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选择双孢菇粉、糖粉和黄油添加量为单因素进行梯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双孢菇饼干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以低筋面粉量为烘焙百分比100%,双孢菇粉10%,白砂糖35%,黄油70%,全蛋液15%,奶粉5%,面火180℃,底火190℃下焙烤15 min得到的双孢菇饼干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双孢菇为试材,研究了0.02 MPa和0.04 MPa两个不同低压处理对其贮藏过程中质地、褐变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0.1 MPa)相比,低压贮藏较好地保持了双孢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延缓了双孢菇子实体的衰老进程;低压贮藏保持了双孢菇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有利于其硬度、弹性、咀嚼性等质地参数的保持;同时,降低了贮藏中双孢菇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较好地保持了双孢菇的色泽,有效抑制了褐变。其中,0.04 MPa压力下贮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复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单一药剂的长期使用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及复配剂对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防治问题,以双孢蘑菇疣孢霉为检测菌,对21种复配杀菌剂进行了实验室平板药效检测试验,并筛选对疣孢霉抑制力强的药剂组合进行菇床应用验证。结果显示,对疣孢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双孢蘑菇生长的影响,不同复配杀菌剂存在很大差异,其中用4000倍与4800倍的复配杀菌剂(25%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体积比1:1)和4000倍的复配杀菌剂(40%多·福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体积比1:1)处理覆土材料,对防治疣孢霉病均有较好的实效,且对蘑菇的菌丝生长与子实体发育无不良影响,生产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以西北冷凉区大麦秸秆为主要原料,在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研究微生物数量、纯蛋白氮、总糖、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微量元素、温度、pH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培养料发酵的进行,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类微生物的数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纯蛋白氮、木质素呈上升趋势;总糖、纤维素、半纤维素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发酵期间培养料中的温度、pH呈周期性变化,分别随翻堆递增、递减;微量元素锌、铜、锰、铁的含量随着培养料的发酵而上升。本研究探明了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双孢蘑菇培养料优化发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野生种质杂交育种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双孢蘑菇野生种质杂交育种技术平台,选育出具有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双孢蘑菇杂交品种,应用双孢蘑菇同核不育株间的杂交育种技术,进行国内外野生菌株间及野生菌株与栽培菌株间的配对杂交。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四孢变种菌株的同核不育株分离比率最大,达92.6%;传统栽培菌株分离的同核不育株分离比率较小,仅8.7%。单孢分离的同核不育株菌落形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杂交菌株分离的同核不育株菌落形态类型变化较多,传统栽培菌株的变化较少。四川野生菌株分离的同核不育株与国外野生菌株及国内栽培菌株分离的同核不育株间均可杂交,进一步证实四川分离的野生菌株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双孢蘑菇野生种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养料对双孢蘑菇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明  陶鸿  李磊  卢伟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266-269
为探索不同培养料对双孢蘑菇营养品质的影响,扩大双孢蘑菇培养料的范围,用新型培养料“土可乐”6号做栽培双孢蘑菇试验,考察子实体蛋白质、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及钙含量等指标。设置6个处理,以传统粪草培养料为对照,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结果表明:含“土可乐”6号50%的处理子实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钙的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最低,灰分与粗纤维含量中等,营养品质最好。粪草培养料的子实体蛋白质含量居其次,其粗脂肪含量最高。含“土可乐”6号100%和30%的处理子实体营养品质较差。其余各处理子实体营养品质居中等水平。试验表明,适量地加入“土可乐”6号,可明显提高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利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三种有机酸和丙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三种氨基酸在不同浓度下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菌丝菌落直径、胞外蛋白含量、菌丝干重、胞内多糖、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等生长参数,结果表明,外源加入0.04%的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和精氨酸能够促进双孢蘑菇的生长,其中琥珀酸组的菌丝干重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131%;精氨酸组的胞外蛋白含量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151%;柠檬酸组的胞内多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值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1%和146%。但过高浓度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则抑制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对双孢蘑菇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供体,研究了不同浓度NO在常温(25±1℃)和低温(4±1℃)条件下对双孢蘑菇‘F56’贮藏过程中相关品质(失重率、开伞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Vc)、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9 mmol/L SNP释放的NO显著抑制了双孢蘑菇采后失重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上升,减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延缓Vc的降解,抑制了开伞率的增大;使CAT、POD的活性显著增强,同时降低PPO活性。因此,0.09mmol/L SNP处理显著提高了常温和低温下双胞蘑菇‘F56’ 贮藏期间的CAT、POD活性,抑制了PPO活性的升高,延缓了菇体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银耳芽孢为材料,由载体pEGFP、pCAMBIA1300经过Hind III和EcoRⅠ双酶切、连接、转化,重组质粒酶切验证,笔者成功构建了由双孢蘑菇gpd启动子调控EGFP基因的银耳真核表达载体,命名pCB-BEGFP。采用电击转化法将携带EGFP基因的银耳表达载体pCB-BEGFP转化到银耳芽孢。提取4个转化子基因组DNA,用EGFP基因特异引物 PCR扩增,电泳结果表明有与EGFP基因大小一致的特异带出现;荧光显微镜观察在再生培养基上的转化子可看到很强的绿光;其中一个转化子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发现在大约27kD处有一明显的蛋白条带出现,与预期的蛋白分子量相近。以上结果证明EGFP基因转入银耳芽孢中,双孢蘑菇启动子可以调控外源基因的在银耳芽孢中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