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多水平、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实验对龙葵果实罐藏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条件为烫漂温度60℃,烫漂时间10min,糖水浓度60%,排气温度40℃,排气时间15min.在此条件下罐头产品感官与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生燕麦片为原料,研究燕麦浓浆饮料的加工技术。结果表明,燕麦浓浆加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60℃下烘烤10 min,清水浸泡8 h,打浆的料水比1∶12;最佳复合稳定剂组合为CMC-Na 0.15%,黄原胶0.07%,单硬脂酸甘油酯0.05%,蔗糖酯0.07%;蔗糖的添加量为2.0%,最佳的杀菌条件为121℃灭菌15 min。按此工艺加工的燕麦浓浆饮料感官品质及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生燕麦片为原料,研究燕麦浓浆饮料的加工技术。结果表明,燕麦浓浆加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60℃下烘烤10 min,清水浸泡8 h,打浆的料水比1∶12;最佳复合稳定剂组合为CMC-Na 0.15%,黄原胶0.07%,单硬脂酸甘油酯0.05%,蔗糖酯0.07%;蔗糖的添加量为2.0%,最佳的杀菌条件为121℃灭菌15 min。按此工艺加工的燕麦浓浆饮料感官品质及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以复水率和感官评定为评价指标,探讨方便米饭加工中的浸泡、蒸煮、离散、干燥等主要环节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方便米饭加工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为60℃,时间为30min;原料米与蒸煮水的比例为1∶1.3,蒸煮时间20min;热水离散温度为80℃,时间为5min;采用热风干燥,干燥温度为80℃,时间为150min。  相似文献   

5.
以冷冻鱿鱼为原料,通过水分测定、质构测定、色差测定、扫描电镜观察等指标检测,探究了高温热空气油炸加工鱿鱼脆片工艺中脱水前的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油炸鱿鱼片品质影响,并确定最佳预处理方式。结果表明,鱿鱼脱水前最佳预处理方式为在50℃,pH值7.0的条件下,将鱿鱼置于质量分数为1%的木瓜蛋白酶溶液中浸泡30 min,然后在沸水中煮2 min;经过加酶预处理后制得的油炸鱿鱼片具有有酥脆的口感,且使油炸鱿鱼片硬度适中,减少了油腻感。  相似文献   

6.
以冷冻鲅鱼为材料制作鱼糜制品,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擂溃时间、不同用盐量、不同蛋清量对鲅鱼鱼糜制品凝胶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擂溃时间为45 min,用盐质量为鱼糜质量的2%,蛋清质量为鱼糜质量的15%时,制成的鱼糜制品凝胶弹性和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苹果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苹果为原料提取功能性膳食纤维的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得到苹果膳食纤维提取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水温(A)>漂洗时间(B)>料液比(D)>α-淀粉酶用量(C),苹果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温40℃,漂洗时间120min,α-淀粉酶用量2%,料液比1∶15。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热处理会影响海鲜菇的质构特性和酶的活性。通过对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后海鲜菇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PO)活性、色差、质构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感官评价筛选出最佳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海鲜菇的弹性、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均呈下降趋势,海鲜菇的色差值呈上升趋势,PPO和POD经过热处理后完全钝化,钝化PPO酶活性的最适条件为85℃处理15 min和100℃处理5 min,钝化POD酶活性的最适条件为85℃处理10 min和100℃处理2 min;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最适处理条件为温度85℃,时间10 min。综合分析认为热处理会影响海鲜菇的色泽、质构和酶的活性,可为海鲜菇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去除羊肉的膻味,采用漂洗法和预煮法对羊肉进行脱膻处理。利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漂洗条件对羊肉脱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羊肉的感官得分与羊肉厚度呈负相关,与漂洗时间、漂洗次数呈正相关;在羊肉厚度为2 cm,肉水比2:1,温度40℃,漂洗时间20 min,经过4次漂洗的条件下,感官得分可以达到35分,此方法可用于羊肉香肠、冷鲜羊肉产品的生产中。在进一步的预煮脱膻中,采用肉水比2:1,预煮时间40 min以上,去除预煮液,感官总分达到65分以上,显著降低了羊肉的膻味,添加香辛料对膻味具有包埋作用,预煮脱膻法可用于羊肉汤等熟食产品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10.
将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新疆香葱应用于西式焙烤食品曲奇饼加工中,研究其焙烤工艺,为适合新疆口味的新产品开发奠定基础。通过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的优化焙烤工艺结果为:焙烤前期时间35 min,上火温度调0℃,下火温度100℃;焙烤后期时间10 min,上火温度调140℃,下火温度0℃。以产品感官评价为指标的优化焙烤工艺结果为:感官综合的评分为82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添加玉米软质面包的生产工艺及操作参数,探讨了玉米粉添加量、酵母用量、复合面团改良剂等因素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分析得出低糖高纤维玉米软质面包生产的适宜配方和工艺条件为:玉米粉10%,酵母2.00%,复合面团改良剂2.00%;面团调制的水温约为30℃,调制时间为10min;面包坯醒发时的温度保持在30~40℃,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醒发时间为120~150min;烘烤面包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10~15min。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糍粑的保藏技术,重点对防腐剂的种类、处理浓度、处理时间以及与杀菌工艺的结合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0.2g/kg山梨酸钾与质量分数1g/kg柠檬酸的混合溶液浸泡处理15min,真空包装后,进行70℃的水浴杀菌5min,可使糍粑常温下保质期达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3.
苎麻RAPD反应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苎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苎麻RAPD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10×PCR Buffer、模板浓度、Mg2+、dNTP、引物、Taq酶、循环次数、退火温度等,建立了适于苎麻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引物浓度为0.4uM;模板DNA的用量为60~100ng;Mg2+浓度为1.8mM;dNTP浓度为0.2 mM;Taq酶用量为1U。适宜的扩增程序为先94℃变性4min,再94℃变性45s、38℃复性45s、72℃延伸2min共36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4℃保存。  相似文献   

14.
以茶叶和苹果为原料,对苹果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分析护色液配比、茶水比例、浸提条件和茶汤与苹果汁的比例对茶饮料品质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苹果茶饮料配方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护色液配比、茶水比例、浸提条件和茶汤与苹果汁的比例对茶饮料品质有较大的影响;苹果茶饮料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为:红茶与水的比例1:110,90℃浸提5 min,茶汤和苹果汁的混合比2:1;苹果茶饮料调味配方的最佳比例为:蔗糖添加量6%,柠檬酸添加量0.2%,食盐添加量0.15%,成品使用90℃,30 min沸水浴杀菌。  相似文献   

15.
根腐病是对柴胡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对该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6~8,在麦汁培养基上较在PDA培养基上容易产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是20~25℃,pH4~6和100%相对湿度。孢子在25℃水滴中3 h后开始萌发,10 h时全部萌发,孢子致死温度为51℃/10 min。  相似文献   

16.
以太谷壶瓶枣、茉莉花茶为主要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主要研究了茶叶的类型、茶水比、复合汁配方对红枣茉莉花茶复合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枣茉莉花茶复合饮料最佳的生产工艺条件为:茉莉花茶与水的比例1:100,茶汤与红枣汁的混合比为1:1,蔗糖用量4%,柠檬酸用量0.05%,食盐用量0.10%。该饮料风味浓郁,口感柔和,具有保健、清凉止渴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橙子切块加水打浆后,将橙子渣添加到高筋小麦粉中制得全橙果渣面包,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全橙果渣面包工艺。结果表明,全橙果渣面包的最佳工艺为:高筋小麦粉500 g,全橙果渣140 g,牛奶200 g,白砂糖72 g,酵母10 g,食盐7 g,黄油31 g,焙烤温度为上火210℃、下火180℃,焙烤时间12 min,得到具有鲜橙特殊色泽、香气、滋味的营养面包。此工艺条件下烘烤出的全橙果渣面包纤维素含量增加了60%,经过模糊数学计算,受欢迎度值80.68,为非常喜欢。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无公害黑加仑果实,采取复合酶解法(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质量比为7∶3)A4B1C3D4E2处理,实际生产验证其出汁率达87.0%。采用磨间狭腔为0.050~0.075mm的胶体磨进行20min均质,能提高果汁的稳定性。采用0.20um微孔膜过滤器,过滤压力0.2~0.3MPa,可以满足常规生产要求。高温瞬时灭菌机灭菌适宜条件为进口温度18℃,杀菌温度121℃,杀菌时间5s,蒸汽进口温度142℃,冷却水进口温度15℃。适温的热处理对黑加仑果汁稳定性作用明显,而冷处理对黑加仑果汁稳定性的作用不明显,先冷处理后热处理的交替方法对黑加仑果汁稳定性作用也较明显。离子交换纤维处理后的黑加仑果汁,透明度稳定,不产生沉淀物,无褐变、变质现象,达到真正的无公害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素对不同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为在复杂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对牛筋草综合治理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生测试验,研究了温度、光照、盐碱度、干旱、pH值等环境因子对河南安阳、江苏盐城和海南三亚3个地区牛筋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筋草种子最低发芽温度为10℃,当温度上升到30~35℃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发芽率均达到最大值;在20/10~40/30℃的变温条件下均可发芽,且当温度为35/25℃时发芽率最高。变温和恒温处理条件下,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低温条件下(恒温≤25℃,变温≤25/15℃),黑暗处理有利于牛筋草种子的萌发。牛筋草种子萌发受水势影响较大,随水势的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盐碱胁迫可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当NaCl浓度大于100 mmol/L或NaHCO3浓度大于150 mmol/L时,3个地区的牛筋草种子不能萌发;牛筋草种子在pH 5~10范围内均能正常萌发,所以pH值不是限制萌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以鲤鱼为原料,探讨了NaCl及其复合溶液浸泡脱腥对鱼腥味的影响,调味配方及干燥方法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1%的NaHCO3+6%NaCl+10%C2H5OH溶液浸泡30 min,选择质量分数65%五香料+22%白砂糖+1%味精+7%料酒+3%辣椒粉+2%精盐和以6%白砂糖+2%味精+7%料酒+3%辣椒粉+2%精盐+80%水分别作为五香味、鲜辣味鲤鱼干的调味配方,微波低火处理19 min后,在10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30 min,为较佳的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