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但与之配套的安全追溯体系却未能及时建立。实践中,预制菜的安全追溯体系面临着主体分工不明确,追溯范围不清晰以及识别技术不统一等问题。为了预制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预制菜去向可追、来源可查、责任可定,有必要建立起预制菜的安全追溯体系。分析了预制菜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总结了现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了完善预制菜安全追溯体系的路径,指出应在食品安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明确预制菜安全追溯体系的追溯主体、追溯范围和识别技术,以期推动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使预制菜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动蔬菜生产的安全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标识及溯源管理系统,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以广州市增城区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J2EE(Java2平台企业版,Java2 Enterprise Edition)、地理信息系统(GIS)、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和网络(Internet)等技术构建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蔬菜生产安全进行全方位的跟踪与监控,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化管理的新模式,对保障植物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敬亭绿雪茶是安徽省首个实现可追溯的茶产品,追溯系统运行以来敬亭绿雪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敬亭绿雪品牌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因此,本文介绍了敬亭绿雪茶质量追溯系统建设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指出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点明当今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具体建设意见,以期能对推动茶叶质量安全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全国大豆及油料油脂市场分析暨信息通报会”传出消息,农业部决定在今年以促进产销衔接、加强信息交流、拓展市场和培育品牌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国大豆及油料油脂产销促进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5.
谷物与大豆食品是主要的粮油食品,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对谷物与大豆食品的原料选择、加工、包装、贮运等方面的食品安全现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武海青 《种子科技》2021,(3):133-134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是实现农产品信息透明化、管理高效化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切实保障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可以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系统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监管思路入手,探讨了该系统有效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剑亮 《茶业通报》2009,31(3):134-135
茶叶制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类食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制品的卫生与安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已制定了严格的卫生与安全标准,限制有害物质超标的茶叶制品进入市场:我国也已将茶叶制品列入了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范围,并要求生产企业对其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进行召回。为确保茶叶制品的安全性和对问题产品的有效召回,需要其生产企业能够进行无疏漏的产品溯源。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种子全程质量监管追溯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本文提出建设农作物种子全程质量监管追溯系统,介绍了系统监管追溯的原理,设计了系统的流程,分析了系统间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对系统的建设实施做了分期规划。  相似文献   

9.
建立肉类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类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是利用射频电子技术,对畜禽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信息进行记载,以供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查询和追踪的系统工程.该系统既是当前确保肉类食品安全最先进的方法,也是肉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一场新的变革,对肉类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曾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可是现在,我国大豆加工业80%以上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大豆种植面积在大幅度减少,进口大豆在成倍增长,豆农的生计受到严重影响,有些地区的豆农更是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增强企业识别产品的历史、应用和位置的能力。在满足国际标准GB/T22000-2006(等同于ISO22000∶2005)的基础上,介绍企业内部如何建立自己的可追溯体系,同时介绍了作为可追溯体系建立基础的可追溯单元的识别与建立,以及可追溯单元在企业内部各操作步骤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相关信息传递和沟通的管理。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使得食品链间及企业内部的沟通更加透明和有效,也可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进展及在茶叶行业应用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迪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51-255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食品原料、加工、运输等信息的追溯问题,缺陷产品召回困难现象,以及消费者对购买产品知情权的需求,追溯系统渐渐发展起来。本文综述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产生的背景以及现状,并对茶叶领域建立追溯系统的意义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可追溯制度下食品安全的责任激励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婷  吴秀敏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258-265
本文主要是对质量可追溯制度下食品供应链主体的责任激励进行理论研究,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一个由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经销商和消费者组成的传统供应链中,建立模型进行数理推导,利用比较静态的方法对供应链各主体的责任激励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努力程度越大,其提供安全食品的责任激励越大;可追溯水平越高,供应链各主体提供安全食品的责任激励越大;经销商、加工企业和农户的数量越大,其提供安全食品的责任激励越小,但是,经销商、加工企业和农户数量越大时,搭便车问题越严重,增加可追溯性对供应链各主体提供安全食品的责任激励越大。由分析结果可知,可追溯性具有创造责任激励的特征,并且可追溯的可能结果是纵向协调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何静  马青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114-118
为突出食品供需网(FSDN)理念在可追溯体系构建上的优势,论文构建了食品供应链的Nash博弈均衡模型与食品供需网的Pareto博弈均衡模型,分析2种情况下企业构建食品可追溯体系的投入水平。结果发现在食品供应链中,企业在政策、法规等强制约束下会对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投入,但是投入水平较低。在食品供需网中,由Pareto均衡模型得出,企业对可追溯体系构建的投入高于Nash均衡水平。因此,食品供需网的构建可提高企业可追溯体系构建的投入水平,促使企业主动参与可追溯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消费者购买白茶后可以追溯到白茶生产的全过程,实现白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便捷、实用的目标,引入条码技术,对加工的白茶进行标识,跟踪白茶的生产加工过程。并设计开发了网络化白茶可追溯系统,系统采用.NET平台设计,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server,运用C/S(客户端/服务器)与B/S(浏览器/服务器)相结合的体系结构,将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放在互联网上,实现了白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网络化管理,使白茶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网络化、普及化。  相似文献   

16.
为将区块链技术与农产品溯源相结合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分析了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论证了农产品溯源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技术的概念与主要特征,系统回顾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国内的农业溯源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提出将区块链技术与农业溯源系统相结合的观点。通过深入探讨农产品溯源领域有代表性的区块链应用案例,总结得出区块链技术在农业溯源系统中的应用有2个维度的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利有弊,文章最后就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农业溯源体系中的应用与发展提出4点建议,希望为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机制,促进国产基础软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分析果蔬、畜禽等农产品的流通特点,设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溯源查询业务构件库,将农产品溯源编码与生产流通环节的关键信息有机结合,基于国产基础软件提供的支撑运行环境,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建立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交互和综合管理平台,通过示范应用,有效可靠地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全程质量监管和信息溯源,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牛肉安全生产可追溯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适应牛肉外贸和出口需要,保障国内牛肉安全消费,应对牛肉安全突发事件,研发本系统。系统采用Visual Basic6.0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及耳标、分割肉产品号及对应的EAN/UCC条码号等动物标识技术进行设计,建立了涵盖繁育、饲养、屠宰加工与销售整个链条的质量追溯体系,设计了信息查询、信息采集、帮助等5个主要功能模块。该系统结合中国牛肉安全生产现实,设置了保质期与药物残留两个安全预警机制,为促进中国牛肉安全系统建设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