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杜仲叶与新鲜茶叶为主要原料,经漂烫、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等工序研制出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以茶叶的感官评价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漂烫工艺参数为:漂烫温度95℃,漂烫时间2 min;萎凋工艺参数为:萎凋温度30℃,萎凋湿度20%,萎凋时间3 h;人工揉捻工艺参数为:轻压10 min-重压10 min-轻压10 min;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0℃,发酵湿度95%,发酵时间5 h。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杜仲叶复合工夫红茶的品质、风味俱佳。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低温真空油炸杏鲍菇脆片的预处理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考查预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漂烫温度100℃,漂烫时间2 min,葡萄糖质量分数15%,糖渍时间5 h。在此工艺下获得的杏鲍菇脆片色泽明亮、含油率低、口感酥脆。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雪莲果果块烫漂护色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雪莲果最佳烫漂护色条件为:温度80℃,时间3 min,柠檬酸质量分数0.25%。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脱水四季豆护绿效果的烫漂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护绿烫漂液为浓度0.2%食用纯碱,烫漂温度为85~90℃,烫漂4min,烫漂后浸入0.1%食用纯碱溶液中10~15min.  相似文献   

5.
根据菊花菜原料特性,对热风干燥脱水工艺中烫漂浸液的pH值、烫漂温度、烘干温度时间组合等工艺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单一因子对比试验,通过添加碳酸氢钠调整烫漂浸液pH值为9,烫漂温度95℃,烫漂时间2.5min,烘干温度时间组合为75℃(0.5 h)→70℃(2 h)→60℃(2 h)→45℃(2 h).利用脱水工艺制成的菊花菜干品呈黑绿色,具有浓郁的菊花香味,水分含量≤8%,工艺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漂烫是脱水甘蓝加工的重要环节。试验以新鲜甘蓝为原料,通过测定叶绿素、VC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等指标,研究漂烫对脱水甘蓝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96~98℃时漂烫2 min,叶绿素增加了1.6倍,VC含量分别4.67%,为最佳漂烫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脆片类产品加工过程中,前处理和干燥工艺是影响产品品质的重要环节。为提高食用菌脆片产品品质,选用新鲜的大球盖菇作为试验对象,根据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将大球盖菇分为横切漂烫组、横切漂烫护色组、纵切漂烫组、纵切漂烫护色组,再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将其制成即食脆片。通过对大球盖菇脆片色泽、含水量、复水比、质构特性、感官品质等指标的测定,比较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冷冻干燥大球盖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厚度6~7 mm,预冻12 h,真空冷冻24 h,横切漂烫护色组处理的大球盖菇脆片含水量最低(5.8%),复水比最大(194.7%),色泽最好,硬度最小,感官评价最好。研究结果为大球盖菇脆片在冻干前处理环节参数优化及新型食用菌脆片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烫漂及安全无毒的食品级试剂对苹果进行加工前的护色,结果表明,烫漂、氯化钠、柠檬酸、食糖、VC浸泡可以有效抑制褐变,其中质量分数0.5%的VC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西兰花速冻工艺对其品质的影响。从漂烫温度、漂烫时间和速冻时间三个方面,分析各处理因素对西兰花VC质量分数、颜色等级、速冻损失率及感官品质的影响,以确定西兰花速冻最优工艺。西兰花速冻最优工艺为:漂烫温度为80~100℃,漂烫时间为1 min,速冻时间为15~20 min。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果脯普遍存在的含糖量高、不饱满等问题,以菠萝为原料,进行改善低糖菠萝果脯质量的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菠萝果脯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低糖菠萝果脯最佳加工工艺为:烫漂时间16min,麦芽糖浓度3%,卡拉胶浓度0.3%,按此工艺制得的果脯成品色泽亮黄、饱满透明有光泽,表面干爽,不黏手,甜度适中,具有菠萝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1.
将HACCP体系应用于欧李果汁的生产中。根据对欧李果汁加工工艺流程环节工序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进行的分析,确定了3个关键控制点,制定了HACCP计划表,并且采取了相应的纠偏措施,将危害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为保证欧李果汁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市场多样性需求,以及充分利用红茶、青梅营养价值,以红茶、青梅为原料研究红茶梅蜜饯加工工艺,以制品的形态、色泽、适口性和滋味为评价指标,研究糖渍浓度、红茶添加量、柠檬酸浓度、煮渍温度、煮渍时间等因素对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糖液浓度为60%、红茶添加量为2.5 kg/100 kg、柠檬酸浓度为1.5%、煮渍温度为100℃、煮渍时间90 min时,制得红茶梅蜜饯较好。  相似文献   

13.
欧李(Cerasus humilis)是蔷薇科矮生灌木,果实中的钙、铁等营养物质丰富。铁调转运基因1(IRT1)编码的蛋白是ZIP金属转运家族中主要的铁转运蛋白,负责植物中金属离子的转运,尤其是铁的吸收。本研究从欧李叶片中提取RNA,逆转录得到cDNA;参照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MxIRT1基因设计引物;克隆了欧李ChIRT1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ChIRT1全长1417 bp,含有1个67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6个氨基酸。推测ChIRT1蛋白的分子量约为24 kD,理论等电点为7.72,含有4个跨膜结构域,属于跨膜蛋白。ChIRT1含有一个ZIP结构域,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4.69%,无规则卷曲占38.9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欧李的ChIRT1基因与蔷薇科的IRT1基因关系密切,与樱桃李(Prunus persica)的PpIRT1基因相似度最高。本研究克隆了欧李ChIRT1基因,并分析了其序列特征,为研究欧李ChIRT1基因功能及铁调节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欧李增殖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目的】筛选出适合欧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可以提高试管苗的质量和优化欧李无性繁殖体系。【方法】以欧李2号增殖培养阶段试管苗为试材,以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浓度、不同蔗糖浓度、不同pH值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增殖效果研究。【结果】MS培养基最适宜欧李2号的增殖;NAA 0.2 mg/L+6-BA 0.5 mg/L+MS处理,其平均分化新梢数和大于2 cm新梢数最多;MS培养基中蔗糖浓度40 g/L处理,既可显著提高分化新梢数又可提高成苗率;pH6.0的MS培养基最适宜欧李2号生长。【结论】适于欧李2号的增殖培养基为MS培养基+NAA 0.2 mg/L+6-BA 0.5 mg/L+6 g琼脂+40 g蔗糖,pH值为6.0。  相似文献   

15.
黄友谊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22-226
为促进金花菌茶产品的开发,通过人工接种金花菌发酵,分析比较不同茶类、不同绿茶原料对金花菌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原料中以红茶发酵的金花菌茶感官品质最佳,菌香浓郁,绵滑感强,但内含物质含量以晒青发酵的最高;不同绿茶原料中以杀青揉捻叶发酵的金花菌茶品质最佳,汤色橙黄尚明,滋味浓醇绵滑,内含成分丰富。这说明在不同茶类中以红茶为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感官品质的形成,晒青原料更有利于金花菌茶理化品质的形成,而以杀青揉捻叶为原料发酵金花菌茶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探讨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P450 2E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药物组以及(低、中、高剂量)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组[0.5、1.0、2.0 g/(kg·bw)]。试验大鼠灌胃授试茶样水浸提物35天后采血牺牲,分离血清测定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采摘肝脏并进行肝脏病理检测;用RT-PCR检测试验大鼠肝脏细胞中P450 2E1的表达量。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普洱茶(熟茶)降低MDA效果显著(P〈0.05);普洱茶(熟茶)、红茶和铁观音组中GSH-Px酶活力、SOD酶活性显著提高;(高剂量)普洱茶(熟茶)、红茶显著降低P450 2E1表达量(P〈0.05);通过试验大鼠病理检测发现,普洱茶(熟茶)和(高剂量组)铁观音能明显改善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脂肪病变。普洱茶(熟茶)、铁观音、红茶对P450 2E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基因表达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普洱茶(熟茶)的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对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普洱茶(熟茶)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照组、阳性对照组、KXL药物组以及普洱茶(低、中、高)剂量组。试验大鼠采用液体饲料饲喂,同时给予对应的受试物,60天后测定大鼠血清TG、TC、HDL-C、FFA、AST、ALT、INS水平及肝组织FFA、INS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普洱茶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含量,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和肝组织INS水平,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肝组织FFA含量,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普洱茶高剂量组血清HDL-C显著上升(P<0.05)。普洱茶能够有效预防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普洱茶(熟茶)降血脂效果及有效部位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功效并寻找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采用脂代谢紊乱模型——预防性给受试物法,选用系统溶媒(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普洱茶(熟茶)的水提物进行分层萃取,观察普洱茶(熟茶)茶汤和各提取物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初步明确普洱茶(熟茶)降血脂的有效活性部位。试验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普洱茶降血脂的有效部位是乙酸乙酯萃取层。  相似文献   

19.
发酵普洱茶中微生物区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经过渥堆发酵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综述了发酵普洱茶中微生物的种类,并研究其与特有茶品质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摘 要: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发酵茶和原料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效果一样,小鼠给受试物后观察14天,体重增长,全部存活,最大耐受量(MDT)大于15000 mg/(kg·bw),相当于成人每日平均拟用量6 g[100 mg/(kg·bw)]的150倍,参照急性毒性试验标准,白参菌茶和原料一样属无毒级茶饮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