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 1 953~ 1 997年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 ,在分离陕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的基础上 ,总结了粮食生产波动规律和时序分布特征 ,分析了粮食生产波动的成因机制 ,并对迈向 2 1世纪陕西省粮食生产形势作了相应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1978年以来湖北省粮食生产波动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摘要 以1978~2001年湖北省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24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所经历的阶段,总结出湖北省粮食总产波动属于古典型波动的基本特征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红波  褚庆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735-8737
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特点,比较了世界粮食主产国的粮食波动情况,分析了国家政策、农业投入和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平抑粮食生产波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特征及波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确立1952~1995年的粮食趋势产量作为分析粮食波动的基准线,根据当年粮食实际产量与趋势产量的增长率来研究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粮食波动的主要原因,旨在通过研究粮食生产的波动规律,分析粮食生产的波动原因,进而达到控制波动的目的。为政府科学地指导我国的粮食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总体态势、区域态势、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平抑波动的有关建议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粮食生产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入手,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提出粮食生产波动周期的划分,各周期粮食生产波动情况及其特点,认为播种面积增减是粮食生产波动之基、生产成本升降是粮食生产波动之本、市场价格涨落是粮食生产波动之源、对农业予少取多是粮食生产波动之根,并由此得出抑制粮食生产周期的思路:提高抑制粮食生产周期的认识、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护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财政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健全粮食市场体系和完善粮食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的时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53~1997年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分离陕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的基础上,总结了粮食生产波动规律和时序分布特征,分析了粮食生产波动的成因机制,并对迈向21世纪陕西省粮食生产形势作了相应的预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从总量、品种和区域角度归纳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新特征,提出了粮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在波动中循环增长,增长率也在逐步降低;四大粮食品种的增长不一致,有相互"熨平"功能;各产区粮食生产差异很大,主产区集聚增强。为此,需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注重粮食品种结构平衡,提升各产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主要的产粮地区。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年~2009年历年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从粮食总产、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三个方面对该区粮食生产波动性进行分析,总结了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用作物学原理分析粮食生产波动的原因,为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产量提供理论基础,及制定粮食生产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求粮食安全生产的基本对策,本文根据1978-2007年甘肃省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运用环比增长率法分析了粮食生产波动的特征是:古典型波动、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运用生产函数法确定了影响粮食产量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受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价格;并结合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的基本对策主要是:加强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波动指数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78~1997年间河南粮食生产波动性较强,表现为波动周期短、频率快、幅度大、指数高:1997年之后进入长周期波动态势;总体上与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特征一致,属于古典型波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本文利用波动指数测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并从自然波动和经济波动两个方面,描述了其波动特征。1978—2002年间,粮食经济波动引起的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高于自然波动引起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投入、宏观经济政策、自然灾害和粮食流通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与粮价波动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民种粮积极性调动和粮食市场调控,利用Granger因果分析试图揭示我国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与粮价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农户粮食生产投入不是引起粮价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粮价变动是引起农户粮食生产投入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4.
WTO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00-2012年福建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总结福建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应用计量经济方法,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福建粮食生产特点总结如下:耕地数量减少,人地关系恶化;生产规模偏小、从业人员老化;综合产能下降、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等。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与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农村劳动力、成灾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劳动力方面存在隐蔽性失业;(2)目前福建省粮食生产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最后,从提高粮食生产经营者素质、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业技术应用创新等3个方面,提出了增强福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鹏飞  陈鹏 《农业展望》2013,9(4):47-51
21世纪以来,中原经济区的粮食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和波动风险,尤其是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为其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应采取切实措施,一方面确保粮食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并着力提高粮食单产,一方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灾害抵御能力,降低粮食生产的波动风险,从而提高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波动指数测算了1978-2004年间安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揭示了粮食生产的波动变化规律,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宏观经济政策、农业投入、科技进步、粮食流通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的成因及其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稳定粮食生产价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提出了稳定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