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有着丰富的杨树基因资源,通过对杨树优良亲本进行杂交育种,获得了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无性系,并在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根据育种目的不同,进行不同组合的杨树杂交育种,大力推进杨树遗传基因优化,获得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不仅满足环境变化方面和用材林建设方面的需求,也是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林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这些新品种优势明显,具有速生、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法国杨树良种选育与短轮伐期林培育及其研究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树在法国林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国的杨树良种选育及短轮伐期林培育研究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本文概述了法国杨树无性系登记、杂交育种、种源试验和用于短轮伐期林培育的优良无性系、营林抚育技术及经济效益, 并介绍了法国杨树良种选育与短轮伐期林培育的发展进程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杨树杂交育种的发展和成就看我国杨树育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综述了世界范围杨树杂交育种研究的成就,把杨树育种策略的发展划分为CS(杂交和选择,SCS(选择,杂交和选择),BSCS(育种,选择,杂交和选择)3个时期,这3个时期标志着育种程序和方法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同时概述了国际上杨树性状多层次贵传变异研究,重要育种目标性状遗传控制,育种目标和服务地区的多向性趋势,在把我国杨树育种40年的成就和研究水平与世界现有水平比较后,指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杨树杂交育种是比较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通过对各种杨树的杂交找出了杂交育种的遗传规律,即以纯种杂交,其后代表现较一致;而杂种之间杂交,其后代分化严重;一个纯种与一个杂种杂交则后代介于上两者之间。对杂交后代采用光合作用效率的测定方法进行筛选效果较好,并从所作的375个杂交组合中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170”和“131”供北京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5.
杨树杂交育种是选育杨树新品种(系)的主要途径之一,除人工杂交育种外,天然杂交育种也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为了获得更多的符合人们愿望和需要的新的优良品种,把杂交优势变为生产优势,我们从80年代开始了杨树天然杂种的选育工作,历时10余年,初步选出了一批符合不同用材目的的优良品种(系),这些优良品种(系)具有生长快、干形直、抗寒、抗病虫等特点,据测算,所选品种材积生长量比对照箭杆杨提高83%~234%,其中少先队1号、少先队2号优良无性系单位面积材积生长量比对照箭杆杨提高48.3%~119%。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林木良种繁育…  相似文献   

6.
杨树杂交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乡土杨树大青杨、小叶杨为母本,以美洲黑杨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建立杂种试验林,筛选出4个优良杂种无性系,生长量较亲本提高20%。  相似文献   

7.
通过杂交育种,苗期选择,无性系测定,选出了6个窄冠黑杨,1个窄冠黑白杨无性系。前者生长量接近对照I-69/55和中林46,冠幅比对照小1/2—1/3,耐盐碱能力较强,容易扦插繁殖,造林成活率高。后者生长量与窄冠白杨3号相当,冠幅比窄冠白杨3号更窄,繁殖方式同一般毛白杨。两类品种均为适合于农田林网及农林间作的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做好川西南二半山区杨树无性系初步选育工作,进一步满足当地造林需求,加快杨树产业发展,分别引进28个杨树无性系,选取布拖县开展苗期试验;以地径和苗高两个主要苗期生长量为指标,初步筛选出适宜在该区域生长的优良无性系。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1年生各杨树无性系间苗期生长性状差异较大,以地径和苗高两因素为依据,南林312苗期表现最优,从而为杨树优良无性系在川西南二半山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项目主要研究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速生丰产配套技术,其中包括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栽培区区划、立地条件的选择、造林密度、短周期工业人工林的定向培育、林—农复合人工林的生产力及其经济效益。 1.优良杨树无性系的选择选好各地的适生无性系是能否成林、成材的关键。多年来,我校经过对多个杨树无性系的长期观察,选出了适合我国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无性系。 2.栽培区区划选出的优良无性系并非是所有地区都能生长,我们根据几个主要的气候因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作为划分方法,划出最适栽培区、适宜栽培区及不适宜栽培区,这对我国推广上述优良无性系具有指导意义。 3.立地条件选择各地区在适生无性系选定后,能否根据其生态学特性把这些无性系安置在适生的立地条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刚标 《经济林研究》2003,21(4):120-122
从林木遗传资源发掘与引进、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应用等7个方面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的杨树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意大利杨树病害的发展历史、现状、几种主要的病害以及围绕病虫害防治所做的一系列抗性育种工作。本文旨在杨树抗病害方面学习意大利的先进经验,以他人走过的弯路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12.
鲁山杨等杨树无性系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从辽宁等地引进及湖北省内选育的共20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于2000年3月在中国杨树委员会良种繁育基地(武汉市黄陂区武湖乡,下同)进行造林试验,根据试验期间调查的结果,对其生长差异性分析及遗传力的估算表明:参试杨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有极显著差异,特别是鲁山杨(辽宁杨),圣山杨(盖杨)、欧美46及欧美14等几个无性系显示出良好的生长趋向,极显著优于对照品种中嘉8号和中潜3号。试验结果有助于我们在营建杨树丰产林时,选择这些优良的杨树无性系,从而得到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杨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对我国 5 0余年杨属派内和派间杂交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在众多的杨树杂交组合中 ,派内种间杂交以白杨派、黑杨派成就显著 ,派间杂交以青杨派与黑杨派杂交成果最为突出。从杂交方式看 ,有单交、双交、三交、回交等 ,以杂种作亲本进行再杂交能够获得显著杂种优势 ;从育种目标看 ,有速生、抗寒、抗旱、抗病虫、窄冠、生根等 ;从育种方法看 ,以常规人工杂交为主 ,将常规人工杂交与物理辐射、化学诱导等技术有机结合 ,能够创造出生产潜力较大的三倍体新品种。选育的杨树良种已在生产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 ,对目前我国杨树杂交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末,湖北省国有林场工作站引进鲁山杨等89个杨树无性系,分别在武汉、潜江、荆门、赤壁等地进行苗期选择或造林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由远缘杂交,经集团选育的鲁山杨、圣山杨等5个无性系不仅生长期长、生长快,而且具有树干通直圆满、抗性强、材质好等优良特性。从1999年开始,陆续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南方省份推广并获得成功,少数无性系推广区域扩展至河南、山东等北方省份。  相似文献   

15.
福州地区半常绿及落叶杨树无性系引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Populusspp.)是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在国内一般认为杨树是北方树种,不注意在南方发展杨树。实际上不少亚热带和热带国家(印度、南非、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伊朗、阿根廷和巴西等)都广泛栽培杨树[1,2]。为探讨南方营造杨树工业用材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黑杨派杨树新无性系物候期及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杨派杨树I-63杨和I-69杨人工杂交获得的优良单株LH04-13,以I-69杨、I-63杨、南林895、中石7号杨等为对照营建试验林,观测研究各无性系萌芽展叶、生长、封顶落叶、开花结实等物侯期及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逆性等,以期为杨树无性系的选育及造林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我国杨树育种科学发展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我国杨树良种选育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制约我国杨树育种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我国杨树育种发展的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及策略.具体策略:(1)加强外来种质资源引进,推动杨树自主创新;(2)建立科学规范的选种程序,保证新品种质量和增益的真实可靠;(3)推进资源高效型品种选育,降低集约人工林经营成本;(4)重视亲本群体...  相似文献   

18.
南斯拉夫共有杨柳树林地15万公顷,仅占森林面积的1.5%,但其木材产量却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8%。杨木产量由1950年的10立方米,提高到1985年的120万立方米,增加了11倍,成为当今国际杨树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国之一。该国杨树发展速度之所以快,与其有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密切相关。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南斯拉夫杨树育种的成就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洲黑杨及其杂种在世界和我国杨树栽培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美洲黑杨的天然分布, 生长状况。西欧各国对其珍贵基因资源的重视和利用, 我国引种美洲黑杨的现状及其作用等, 并对我国进一步利用美洲黑杨的基因资源, 促进我国杨树栽培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