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苓半野生人工伴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为我国著名的中药材,以菌核供药用。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的疗效。猪苓多糖的抗癌作用和防治肝炎的作用被发现后,猪苓多糖新用途不断拓展,市场紧缺,猪苓产品供不应求。由于野生资源枯竭,导致猪苓后继延续乏力,产量大幅度减少,野生猪苓面临濒危。根据猪苓市场及价格呈逐年上涨的态势,进行了栽培,仅供同行与栽培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类真菌,猪苓菌核是我国有明确记载的稀有中药材。在我国野生猪苓分布很广,记载也很久,药效也不言而喻。近些年来由于人们的乱采乱挖,野生资源稀缺,人工培育迫在眉睫。早在20世纪末,我国已人工栽培猪苓获得成功,但推广力度甚微。经过多年的探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猪苓课题组采取半人工栽培模式种植猪苓,开创省工、投资少、操作简便、产量高、收益大的综合立体  相似文献   

3.
猪苓有性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药用猪苓主要靠采挖野生的为主,有限的野生资源几经乱采滥挖已面临灭顶之灾,使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近几年猪苓菌核半野生栽培和用菌核组织分离而成的纯菌种栽培虽已取得成功,但前者仍需采挖野生菌核做种源。  相似文献   

4.
不同海拔高度对半野生栽培猪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野生灰苓和人工培养的蜜环菌材为材料,采用海拔高度为600~800、800~1 000、1 000~1 200和1 200~1 400m的4个栽种范围,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猪苓半野生栽培的适宜海拔高度。结果表明:猪苓栽种在海拔高度800~1 200m产量与经济效益均较好;栽种在海拔高度1 000~1 200和800~1 000m林区的猪苓产量显著高于1 200~1 400和600~800m的产量,其经济效益高近1倍。因此,猪苓半野生栽培时,建议在海拔高度800~1 200m范围内的丘陵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5.
杨新庆 《食用菌》2004,26(5):48-48
猪苓属于多孔菌科,寄生类大型真菌是一种常用的食用和药用真菌,猪苓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癌功效,用途非常广泛长期以来主要由野生资源来供应国内外市场,近年来因野生资源日益短缺,市场价格稳步上涨。近年来,全国各地试种者很多,因而猪苓菌种、技术供应者也不少见,然而笔者通过近期客户电函反映,得知种植者失败者多,给农户带来了极大的  相似文献   

6.
猪苓子实体味道鲜美,菌核为名贵的传统中药材,有利尿、消肿、抗癌的作用,近年需求量大,价格逐步稳中有升。猪苓人工栽培尚处于初级阶段,且药农大多用幼嫩的菌核为种源,种源有限,且产量低、极不稳定,周期长。笔者在2000年前开始了野生猪苓的选育及栽培研究,秦苓1号就是我们选育获得的1株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7.
猪苓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良洲 《食用菌》2004,26(1):42-42
猪苓其地下块根茎是一种中药材,子实体味道鲜美,是极其难得的美味佳品。目前市场供应的猪苓主要靠野生,资源有限供不应求。近年来一些单位在进行仿野生栽培、与天麻同栽、菌核无性栽培等均取得成功,但仍然存在产量低,繁殖系数小,周期长(3~5年)、接菌率底等问题。笔者受天麻有性繁殖启迪对猪苓进行有性繁殖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悦 《上海蔬菜》2017,(1):56-57
正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植物,其药用部分为菌核,药理甘、平、淡,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的功效。猪苓多糖注射液是临床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在肿瘤治疗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猪苓供求矛盾突出,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而我国一直采挖野生猪苓供药用,自然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5,(3)
##正##猪苓具有行水利尿、消肿止泻、治疗痎疟等功效,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由于多年来的连续采挖,野生资源几近枯竭,成品猪苓的价格已由2010年的100元/kg上涨到2014年的230元/kg。人工栽培猪苓每穴投资250~300元,可产猪苓4~5 kg,收入1200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河南卢氏县从2008年前后开始人工栽培猪苓,目前种植规模已达10万  相似文献   

10.
猪苓有性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自春  陶长友 《食用菌》2005,27(2):17-17
长期以来猪苓的药用主要靠采挖野生为主,几经乱采滥挖使有限的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近几年猪苓菌核半野生栽培和用菌核组织分离而成的纯菌种栽培虽已取得成功,但前者仍需采挖野生菌核做种源,供求严重短缺,后者虽缓解了种源紧缺,但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为此,我厂进行多年有性繁殖栽培试验,取得一定的成效。有性繁殖栽培法与菌核栽培和组织分离栽培相比,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顾雅君  王瑛  李宾 《食药用菌》2013,(5):275-276
<正>自古以来猪苓菌核可以入药,这是因为它有复杂而奇特的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猪苓含有麦角甾醇、α-羟基二十四烷酸、生物素、微量元素和酮类成分;含可溶性糖0.5%左右,粗蛋白5%~8%,粗纤维27%~46%。  相似文献   

12.
采用FDBN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了秦巴山区野生猪苓茵核的氨基酸、常规营养成分和猪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所测定的17种氨基酸中氨基酸总量为4521.0mg/100g,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3.8%;水分、灰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猪苓多糖含量分别是13.22%、2.86%、6.87%、27.62%、1.87%和0.51%。  相似文献   

13.
猪苓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苓为我国珍贵的中药材,菌核有利尿、抗癌等功效。随着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对猪苓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加上野生资源匮乏,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利用适宜生态条件发展猪苓生产有着广阔前景。现针对猪苓的生物学特性要求,对猪苓的栽培环境、栽培方法与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猪苓栽培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猪苓栽培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猪苓纯菌种生产种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是一种珍稀名贵药用菌,商品价值极高,市场价格日益上涨,产品供不应求。野生猪苓人工栽培受种源限制,经营规模小。为了解决猪苓栽培中种苓奇缺问题,笔者从2004年开始,经过了6年的引种示范,总结了一套猪苓纯菌种生产种苓技术。现将其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分析猪苓的利水渗湿作用及其药理活性,为猪苓的药物作用研究提供指导参考。猪苓主要对膀胱疾病和肾病患者均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取10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用注射和口服结合的方式进行猪苓的临床药理活性分析,以可溶性白细胞介素为受体,分析猪苓对肠胃、膀胱、肢体的利水渗湿作用,并结合患者的氧化物歧化酶的反应水平进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测试。采用稳健性检验分析方法进行药理活性的统计回归分析建模。猪苓具有很好利水渗湿作用,从而对肾功能衰退等疾病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活性水平度高达0.97的显著度,具有很好的药用指导价值。以猪苓为药引,开发出高效低毒的药剂,提高肾病和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陕西蓝田县东南部深山区,杂木林资源丰富,夏季凉爽湿润,适宜野生药材生长繁殖,尤其野生真菌类药材生长较多。笔者对山中挖药人的多次走访调查,初步掌握了野生猪苓生长区的生态环境条件,现总结整理如下。1海拔蓝田县东南部深山区,位于秦岭北麓,海拔1200~2000 m,年无霜期约170~180 d,年平均气温9.2℃。野生猪苓多分布于1400~1800 m的高山区;这些地区年降雨量760~950 mm,  相似文献   

17.
秦岭高海拔地区猪苓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世荣 《食用菌》2003,25(6):33-33
猪苓在秦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1,800m的阔叶混交林地带。该地区冬季长达7个多月,没有明显的夏季,极端最低温度在-20℃以下,春秋相连。10℃以上的积温仅2,000-2,600℃,持续近5个月没有≥20℃气温。根据猪苓的野生生长条件,笔者进行了多年的人工栽培猪苓技术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功,在该地区推广栽培近10万窝(1窝:下种0.25-  相似文献   

18.
《浙江食用菌》2014,(2):88-88
猪苓主要是野生,吉林延边是产区之一,现产地寻货商较多,因货源稀少,成交量不大,行情坚挺上扬,现统货价每千克265~270元。据药商反映,2013年猪苓产新时行情稳步上扬,刺激药农积极采挖,因资源的匮乏,货源供不应求,现产地库存量有限,且距产新尚远,后市行情仍会坚挺。  相似文献   

19.
近日,药用真菌猪苓的仿野生栽培和天麻的无性繁殖在内丘县西部山区的侯家庄乡喜获成功。目前,该县已发展仿野生猪苓和天麻试验园4 000平方米。猪苓、天麻是我国常用的名贵中药材,野生猪苓、天麻多分布在海拔1 000~2 000米的半阴半阳山  相似文献   

20.
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博斯腾湖周边采集的野生蘑菇为试材,采用形态学和rDNA ITS序列方法对其进行物种鉴定,并采用系统化学预试法对其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测定,明确该野生蘑菇的分类地位,及其子实体所含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采集的野生蘑菇样本为巴尔喀什蘑菇,其子实体营养成分丰富,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多糖、苷类、有机酸、酚类、鞣质类、甾体类、三萜类、黄酮类、内酯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