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闲蟹池养青虾,是指养蟹池塘多数在当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捕捞结束后,至翌年5月或6月初这段空闲期,可用来养殖一茬青虾,如果饲养得法,每667平方米池塘可产青虾25公斤左右,增加效益数百元.此法也适用于蟹病爆发,尤其是较为严重的抖抖病,导致养殖蟹死亡率极高,少数养蟹池塘到了几乎绝收的地步;或者一些地方因暴雨致使养殖蟹大量逃逸,为了弥补损失,这类受灾蟹池同样可以养一茬青虾.  相似文献   

2.
冬闲蟹池养青虾,是指养蟹池塘多数在当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捕捞结束后,至翌年5~6月初这段空闲期,可用来养殖一茬青虾.如果饲养得法,每亩池塘可产青虾25~30千克,增加效益8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成蟹养殖根据不同水体和人工控制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池塘养蟹在池塘内养成蟹,人工可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但出塘规格和肉质逊于大水体养蟹。按养殖方式又可分为: 1.池塘单养以蟹为主,搭配一些鱼类。一般亩产50~75公斤,高产池塘亩产成蟹可达200公斤。  相似文献   

4.
利用河蟹养殖池塘混放套养青虾,可以在不影响河蟹规格、产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蟹池中套放青虾,是近年来成功推广应用的一种特种水产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培育栖息生物.而且也能获得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养蟹池塘套养青虾生态养殖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蟹应用管道充气增氧,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河蟹养殖技术。该技术应用于池塘虾蟹混养,通过增加放养量。重点是增加冬季青虾的放养量,充分挖掘蟹塘特别是上半年的生产潜力,养殖产量和效益可以获得很大提高。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池塘科学养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养蟹池的选择和准备、幼蟹放养、蟹料投喂、池塘水质调控、河蟹蜕壳管理、日常管理以及防止河蟹逃逸等方面介绍了池塘养殖河蟹技术,以供河蟹养殖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蟹为中国特产,因大螯上密生绒毛,而称之为中华绒螯蟹,我国河蟹增殖和养殖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几个省份。目前的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蟹、湖泊网围养蟹、稻田养蟹、小型湖泊和水库养蟹。由于我地区年积温比较低(昼间10℃以上年积温2200~2900小时),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适合该大水面河蟹养殖技术可借鉴。为此,依据突泉县的地理环境特点,结合河蟹不同品系的生态习性,总结出适合于本地区的河蟹养殖技术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正>河蟹和青虾均具有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是人们喜食的名贵水产品,市场价格一直坚挺,具有较好的养殖前景。在蟹池内套养青虾,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蟹池的综合养殖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池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安静、无污染的环境。池埂宽实,池底平坦,土质为偏碱  相似文献   

9.
河蟹生态养殖是提高池塘养蟹经济效益的好技术。该文通过对养蟹池塘采取种植水草、投放螺蛳、配养鲢鳙鱼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改善了蟹池的生态环境,使所养螃蟹不得病或少得病,提高了河蟹的品质;通过少放蟹种,提高了河蟹的规格,使所养河蟹价格提高,效益倍增。  相似文献   

10.
养殖河蟹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着河蟹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7月上旬过后,池塘养殖的成鱼大多已达到商品规格,捕捞上市。此时选择符合青虾养殖条件的池塘,插空速养一茬青虾,只需3个月左右,青虾就可达到上市规格,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可产成虾100公斤以上,直接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池塘养蟹面积的扩大,由于春季蟹池管理不善,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蟹病,尤其是在仲夏之季,蟹病表现的更为严重。这给养殖户带来了或大或小的经济损失。只有做好春季河蟹池塘养殖的技术管理工作,蟹病均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就结合笔者日常从事基层水产技术指导业务工作的实际来谈谈这一体会。1养蟹池的基本要求池塘应选择在靠近水源,电力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离交通要道稍有一段距离能保持较为安静的地方。水的PH  相似文献   

13.
养殖河蟹不仅见效快,而且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为“懒蟹”、“洞蟹”,影响河蟹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湖南益阳大通湖区通过3年大湖水环境治理后首次在大湖投下了5000斤大闸蟹苗,重启生态大闸蟹养殖产业。同时极力发展池塘养蟹和稻蟹套养,全区共发展大闸蟹养殖6100亩,其中池塘养蟹3600亩,稻蟹套养2500亩,总产量达78万斤实现产值1亿元。大闸蟹已经成为全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  相似文献   

15.
池塘单一养殖青虾或河蟹,普遍存在不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和饵料生物、经济效益不高的弊端;单一养殖鱼类,大多养殖周期长、产品价格低。采用蟹、虾、鱼生态混养技术,便可化弊为利,大大提高池塘的养殖效益。本文介绍的新型养殖模式系通过太量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值得水产养殖场(户)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 养殖模式 本技术适用于典型的芹菜塘养虾.包括水芹种植和青虾养殖.全年种一季芹菜和放养一季青虾.充分提高池塘的利用率.比如当年9月至次年2月种植水芹菜.次年2月至8月养殖青虾.这样在不影响芹菜产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塘内的饵料生物.增加了青虾产量.提高了池塘年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双季青虾养殖,是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一年养殖两茬青虾的生产技术。前茬青虾平均每667平方米单产40公斤,后茬单产5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较高。 一、池塘准备。池塘面积0.33~0.8公顷,水深1米~1.2米,沙土或壤土均可,坡比1:2~1:3,池塘不渗水,池底淤泥控制在30厘米。在进排水口安置防逃网片,设置附着物,以  相似文献   

18.
养殖河蟹见效快、收益高,但池塘养蟹往往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和脱壳生长。该类蟹规格小、色泽黑、口味差,经济价值极低,这种蟹通常称“懒蟹”、“洞蟹”,影响河蟹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前,很多鱼种培育池,从鱼种并塘越冬到次年5月份,闲置5~6个月时间。利用闲置池塘饲养青虾,到次年5月中旬以后再培育扣蟹或鱼种,实行二茬轮养,可提高水面利用率。我们利用闲置的10亩池塘养殖青虾,亩产青虾28公斤。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水源选择、水质调节、防逃设施构建、池塘消毒施肥、水草种植、蟹种选择、放养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成蟹提水健康养殖技术,为高效养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