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美国加州的梨园蚧壳虫对石硫合剂产生了抗药性。随着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40年代后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的发展,抗药性的报道屡见不鲜,所以讲抗药性的历史可以认为与农药使用同步。  相似文献   

2.
3.
寄主植物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取食不同的寄主植物后,会对杀虫药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这主要是由于寄主体内的次生物质和植物营养对昆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次生物质会对解毒酶系产生诱导作用,这种诱导作用会使解毒酶降解杀虫药剂,植物营养会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状况。因此寄主植物与昆虫抗药性关系的研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棉花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对特定范围的杀虫剂表现非常低的药剂敏感性,而且这种敏感性具有遗传性。只要有杀虫剂的使用,就有药剂的选择作用,选择压越大,抗性形成越快,反之则慢。所以说抗性的形成,实质上是昆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过程。Jeppson(1960,1962)确认叶螨对内吸磷和三氯杀螨砜只要经过3~5次处理即能产生抗性,对三氯杀螨醇经7~12次,杀虫醚经14次即可产生抗性,但杀螨特经19次处理,叶  相似文献   

5.
害虫抗药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害虫抗性机理、抗性监测、抗性治理几个方面对害虫抗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防治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对害虫抗药性产生、发展过程进行监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文章阐述了农业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这些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害虫抗药性监测方法的选择是害虫抗性监测的重点。提出建立生物测定结果与分子生物检测结果之间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使群体监测与个体监测相统一,据此制定最切合实际的害虫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8.
同翅目害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多种同翅目害虫已对不同化学杀虫剂(包括新推广药剂)产生明显抗性,且交互抗性与多抗现象较为普遍。化学药剂的大理不合理使用以及同翅目害虫抗性机制的多样性,是导致该类害虫产生严重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同翅目害虫的抗性机制主要包括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其中前者在分子水平上多涉及酯酶基因扩增。对同翅目害虫的抗性治理应包括抗性监测、新型药剂使用、杀虫剂轮用与混用、抗药性天敌培育与释放以及抗虫作物推广等。  相似文献   

9.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是其对外来物质进行选择性适应的一种现象,也是连年并大量使用某一化学农药品种的必然结果。正如农民在生产中时常会发现,施用任何一种新杀虫剂,开始都表现着良好的杀虫效果,但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即使用量不断增加,不仅防治效果没有提高,而且逐步降低,甚至无效,这不是农药的质量下降了,而是害虫对这种  相似文献   

10.
11.
Receptor binding studies show that resistance of a laboratory-selected Plodia interpunctella strain to a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secticidal crystal protein (ICP) is correlated with a 50-fold reduction in affinity of the membrane receptor for this protein. The strain is sensitive to a second type of ICP that apparently recognizes a different recept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will provide strategies to prevent or delay resistance and hence prolong the usefulness of B. thuringiensis ICPs as environmentally safe insecticides.  相似文献   

12.
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化学生态学领域,植物的研究一直是十分活跃的.在植物与昆虫的关系中,植物次生化合物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植物次生化合物与植食性昆虫的关系、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作用的评价指标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次生化合物在害虫防治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混交林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锋  冯丹  周希伟  杨斌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5-86,110
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通过调查云南松与板栗、油杉、华山松、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的混交林,研究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性强;云南松与板栗、华山松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相似文献   

14.
Larvae of the black swallowtail butterfly, Papilio polyxenes Stoll, forage successfully on plants that contain high levels of photosensitizing psoralens. These insects rapidly detoxify psoralens, particularly in the midgut tissue prior to absorption, with the result that appreciable levels of unmetabolized phototoxin do not enter the body circulation where deleterious light-induced interactions with dermal or subdermal tissues would occur.  相似文献   

15.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机理及害虫对其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具有高度专一性,其只对靶标害虫有效,对天敌等其他昆虫无害,转Bt基因植物和Bt杀虫剂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对Bt的发现和分类、Bt的结构与功能、Bt毒蛋白的杀虫机理、昆虫对Bt的抗性机制及昆虫体内Bt受体蛋白与抗性的关系等研究现状的论述与分析,对Bt作物害虫抗性治理策略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稻型、水稻生育期及防治措施29个群落的田间系统调查,运用极点排序法和模糊聚类法进行群落分析。结果表明,对稻田害虫和天敌群落的影响,总体上防治措施>稻型>生育期,不同稻型和水稻生育期害虫和天敌自身的特点,对不同防治措施对群落作用的效果有重要影响;早稻分蘖期和中稻分蘖期节肢动物群落具备自我调节能力,中稻乳熟期群落稳定性极差,需要人为防治措施,晚稻田群落稳定性较高。试验结果对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与指导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壳寡糖诱导植物抗病毒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海洋壳寡糖中科6号为试材,对寡糖类化合物抗病毒性质和抗病毒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烟草用50μg/mL中科6号预防处理后24h再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其对由T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相对防效为84.73%,显著高于对照;KI-I染色法试验结果表明,预防处理烟草半叶上的淀粉斑平均为35个,明显少于对照;叶绿素测定结果表明,50μg/mL中科6号预防处理的烟草叶绿素含量达8.67μg/g,高于发病对照和病毒A预防处理组,低于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主要松树诱导抗虫性的一些规律比较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该文以马尾松、油松、华北落叶松3种我国主要针叶树为对象,分析比较了3种松树在受松毛虫危害后,所产生的迅速诱导抗性和滞后诱导抗性;研究了取食相应的受害针叶后,其生长发育情况的变化;探讨了松树诱导抗性对松毛虫种群动态的作用过程,总结了我国主要松树诱导抗性的一般规律,为分析松毛虫发生机理及松毛虫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对主产区水稻危害重,严重影响粮食产量.总结了近十年岳阳市"两迁"害虫发生情况,分析了"两迁"害虫逐年加重的原因,提出应通过科学防治减轻"两迁"害虫危害,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抵抗病虫草害的能力与其营养水平密切相关。文章综述了矿质元素与植物抗病虫草害关系及机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阐述了矿质元素的含量、比例及生理活性等因素对植物抗(感)病虫草害的影响,为从营养角度治理病虫草害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