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荟萃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专家与牧场人员经过18年的共同努力,培育出数十头矮牛。从外型看属于巴西瘤牛类,但身材明显变小。所选择的“布拉曼斯”瘤牛成年体重1200kg,身高180cm,科技人员经过6代基因处理,目前育成的矮牛体重只有130kg,身高90cm。这种矮牛具有许多优点:1、养1头健康牛需要1hm2草地,而同样面积的草地可养10头矮牛。2、矮牛的日产奶量虽然只有正常的一半,但把10头矮种牛的日产奶量加在一起,却是正常牛的5倍。3、10头矮牛的产肉量也比1头正常牛产肉量高,而且它们的奶和肉没有任何区别。4、…  相似文献   

2.
畜牧信息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兽医学院科研小组,17年前开始培育饲料消耗少,饲养成本低的小种乳牛。他们的工作是从世界最大的一种乳牛——卯一巴瘤牛着手的。该牛高约2米,体重可达900公斤。经5代培育,其体型逐代变小。现在,1头成年小种牛的体重仅为136公斤,身高不到1米。使科学家吃惊的是该小种牛的产乳量。大种瘤牛的日产乳量为6升,而小种瘤牛的产乳量也可达4升。一头产乳量6升的大种乳牛每年所需的草地面积却可供养10头小种牛。  相似文献   

3.
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兽医学院院长贝鲁埃科斯为首的科研小组,17年前开始培育饲料消耗小,饲养成本低的小种乳牛。他们的工作是从世界上最大的一种乳牛一印一巴瘤牛着手的。该瘤牛高约2米,体重可达900公斤。经贝鲁埃科斯博士的五代培育,其体形逐代变小。 现在,一头成年小种牛的体重仅为36公斤,身高还不到一米。更使科学家们吃惊的是该小种牛的产乳量。大种瘤牛的日产乳量约为6升,而小种瘤牛的产乳  相似文献   

4.
引起畜牧业革命的矮种牛墨西哥经过18年的研究,终于培育出数十头矮种牛:虽然属于巴西瘤牛类,但身材明显变小,可能引起世界畜牧业革命,成为解决世界牛奶和牛肉生产的选择。此项研究工作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专家与牧场人员共同进行的。他们选择了六代“布拉曼斯”...  相似文献   

5.
墨西哥科学家和先进养牛户合作,通过17年努力,培育出了一种小型奶牛,成年体高仅61厘米。这种小型牛是从印度—巴西瘤牛(Indo-Braillian Zebu)的侏儒变种中经过五个世代选育而成的。这种牛放牧和饲养很容易,18亩天然草场能养1头瘤牛,但是却可以养10头小型牛,且性格温驯,很适合家庭饲养。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兽医和动物饲养学系的科研人员,运用生物遗传学原理,以品种优良的巨型瘤牛为母本进行缩微,成功地培育出第一代“微型牛”牛。该牛的基本特征是:身高只有60—100厘米,成年牛体重可达150—200公斤,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运用生物遗传学原理,以巨型瘤牛为母本进行缩微,成功地培育出第一代竹微型牛”牛种:身高60—100厘米,成牛体重150—200公斤。饲养6个月即可宰杀食用。该品种牛适应力强、生长快、皮薄、肉质嫩、产奶量高。这项成果将给世界畜牧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古巴农民培育出身高不足#$厘米矮种牛90厘米矮种牛古巴一农民经过多年试验,!终于成功培育出一种只有89cm高的矮种母牛,这种牛虽然矮小,但免疫力强,经济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日本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山羊诞生   日本农林省畜产试验场日前宣布,日本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山羊2000年11月12日在该场诞生。取出雄山羊脑下垂体的前叶细胞,把它置于除去核的卵细胞内,经过培养使它们相互融合,然后植入母山羊子宫中。克隆山羊诞生时体重为1.45 kg。 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在我国诞生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农业部重点项目“体细胞克隆山羊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又一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2000年6月16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种羊场顺利诞生。这标志着我国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将对我国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上首次克隆出抗病牛   美国得克萨斯农机大学研究人员2000年12月18日宣布,他们克隆出了一头可自然抵抗三种疾病的公牛。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克隆出抗病牛。   近30年来,他们在检测的数百头牛中,发现一头公牛具有自然抵抗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和沙门氏杆菌病的能力。3年前,这头抗病公牛自然死亡,但来自该公牛的DNA物质被保存下来并克隆出了小牛,这头小牛现已有一个月大。 第一只克隆野牛将诞生   近日,美国将诞生世界上第一只克隆野牛。   据介绍,科学家成功地将奶牛卵子中的细胞核剔除,植入印度野牛皮肤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核包含了所有野牛成长所需的基因资料。专家称,2001年1月内就会诞生的这只牛肯定会是一只野牛,而非奶牛和野牛的杂交种。这个试验一旦成功,将为挽救世界上大量的濒危野生动物带来希望。 东北农业大学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猪囊胚   东北农业大学通过培育获得了中国第一个体细胞克隆猪囊胚。组织这项研究的东北农大动物组织胚胎教研室谭景和教授说,这项试验的成功,意味着可以获得足够多的囊胚,保证其在猪这种多胚胎动物体内顺利着床发育,成功产下克隆猪活体。同时也意味着用转入人体基因的猪细胞克隆猪不久也可能问世,届时,人体移植猪器官就不必担心排异的危险了。 墨西哥培育出矮种牛   墨西哥经过数10年的研究,终于培育出数十头矮种牛。矮种牛体重135 kg,身高90 cm。矮种牛具有许多优点,既节省饲料,又可增加产肉产奶量,而它们的奶和肉与正常牛的肉、奶没有任何区别。矮种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1头矮种母牛每年可产4头牛犊。专家们认为,矮种牛可能引起世界畜牧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牛奶和牛肉的主要来源。 (木子辑)  相似文献   

10.
世界许多国家都成功地利用西门塔尔牛增加牛肉产量和提高肉的品质。西门塔尔牛的特点是活重和屠宰率都高,适应性强,耐粗饲。其产奶量比一般肉牛高,因此可以培育平均体重300—350公斤的大犊牛。用西门塔尔牛进行经济杂交培育新的肉用品种牛的国家有匈牙利、东德、保加利亚、南  相似文献   

11.
温岭高峰牛导入瘤牛型肉用品种抗旱王牛的血液,获得F_1(含抗1/2)和F_2(含抗1/4)牛,其体型外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斜尻现象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并加大了体型。初生F_1、F_2的体重分别比高峰牛增加4.公斤和4.3公斤;体高分别增加9.5厘米和30厘米,体斜长增加2.5厘米和1.3厘米,胸围分别增加6.7厘米和3.7厘米;24月龄时, F_1比同龄高峰牛体重增加108.5公斤,体高增加6.75厘米,体斜长增加16.75厘米,胸围增加16.75厘米。平均日增重F_2比高峰牛增加0.19公斤,F_2比高峰牛增加0.23公斤。为了提高温岭高峰牛的体尺、体重指标,加大体型,同时改进其斜尻等主要外貌缺陷。在保留其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我们于1980年5月导入澳大利亚肉牛品种抗旱王牛(Drought master)的冷冻精液,对高峰牛进行杂交改良,观察测定含有不同抗旱王牛血液成分杂种牛的体型外貌、生长发育和体尺、体重指标,来剖析确定其杂交效果,探索高峰牛向兼用型方向改良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改变我公司肉牛出栏率低的现状,于1981年8月10日在405队结合生产对30头杂种一代公犊牛进行了生产性能催肥试验。参加试验的25头西门达尔杂种牛和黑白花杂种牛(以下简称西杂和奶杂)饲养322天,平均体重达277.4公斤。5头夏洛来杂种牛(以下简称夏杂)饲养301天时,平均体重262.2公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一) 试验牛的选择1981年8月9日从405队自产改良公犊中选出奶杂一代14头,西杂一代11头,8月29日又从406队选入5头夏杂一代公牧犊,共计30头。这  相似文献   

13.
塞尔维亚共和国米奥尼查村村民米亚托维奇饲养的一头种牛身长4.1米,胸脯长3.1米,重2100公斤,其重已超过墨西哥一头种牛100年来所保持的体重2040公斤的世界记录。其重量将很快被列入基尼斯世界记录。这头种牛每天喝水60升,吃旃那叶20公斤。去年,米亚托维奇把它在诺维萨特农业博览会上展示,引起关注,每天都有数千人慕名前来观看、拍照。当时,一加拿大人提出愿以30000欧元将它购买,遭米亚托维奇婉拒。米亚托维奇说:“我对我饲养的这头种牛很有感情,舍不得卖掉。另外,我愿意把它长期留在塞尔维亚,让它终…  相似文献   

14.
以何塞·曼努埃尔主任为首的墨西哥国立大学兽医和动物饲养学专业的科研工作者,运用生物遗传原理,以品种优良的巨型瘤牛为母本进行缩微,成功地培养出第一代“微型牛”牛种,引起世界科学界的关注。“微型牛”的基本特征是:身高R有60~100厘米,成年牛体重可达150~200千克,具有对气候环境适应力强、生长快、肉质嫩、产奶量高等特点。一般饲养6个月即可宰杀和食用。饲养“微型牛”的最大优点是投资少、收效快、饲养方法简便,不需要特殊饲料,只要按照饲养普通牛的传统方法即可。这项研究成果将给世界牧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新种“微型…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19日,青冈县民政乡兴隆村养奶牛专业户张树椿家养的1头出生后12个月零16天的奶牛产了头母犊。目前母、仔发育正常,母牛产奶量可供犊牛吃饱。据6月20日测得:母牛体高105厘米,体重321公斤;犊牛体高73厘米,体重50.4公斤,犊牛花片体毛匀  相似文献   

16.
《江西饲料》2008,(2):45-45
古巴一农民经过多年试验,终于成功培育出一种只有89cm高的矮种母牛,这种牛虽然矮小,但免疫力强,经济价值高。77岁的农民劳尔·埃尔南德斯家住古巴西部地区比那尔德里奥省,他从1976年开始在其庄园里进行培育矮种牛的试验,经过3代杂交改良,终于培育出这一品种。此外,矮种公牛也于两个月前出世,其身高将只有80cm。  相似文献   

17.
杠子牛是指一种大型的役用犍牛而言,由于使役时用一根横木杠子当做驾卸挽具,故得此名。这种牛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的北部,沿嫩江东岸,以齐齐哈尔市为中心的周边各个地区。目前约有8,000头,占全区牛只总数的36%左右。这种牛体格高大粗壮,结构匀称;四肢较高而结实,角长40厘米为其特点,毛色以黄、黑、狸和紫褐色为最多。在使役上行速快,能拉善走,并且耐劳抗病,性情温顺,易于饲养管理。据测定平均体高为142.6厘米,体长168.9厘米,胸围206.2厘米,管围20.1厘米,体重713公斤,最大輓力平均374公斤,最大载重  相似文献   

18.
乐清县岭底乡珠璋村是个山区,陈××联合体,于1984年10月买进白花奶犊17头,作为肉用牛培育。平时整天山上放牧,早晚各补喂一些精料,小牛生长发育正常。据1985年4月初对14头牛进行测定:有4头牛平均体重达360余公斤,11头平均体重220公斤。从5月份以后,生长停滞,日渐瘦弱,死亡3头,其中1头放牧时跌死在路上,当  相似文献   

19.
婆罗门牛是瘤牛的一种,是一种偏肉用的瘤牛。瘤牛原产于亚洲和非洲。和普通牛十分接近。瘤牛与普通牛可以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有正常的生育能力。瘤牛因为耆甲部有呈瘤状的肌肉组织而得名。婆罗门牛属美洲瘤牛。是在美国育成的新的瘤牛品种。经逐代选择强化了肉用生产性能。婆罗门牛体格高大.头部狭长.这个牛种仍保留着印度瘤牛的特点.耳朵大而下垂、瘤峰高耸.颈垂和脐垂十分发达.前后达成一片垂皮体驱短.四肢长。婆罗门牛的毛色较为复杂.有白、灰、棕、红、黑等颜色.公牛的颈及瘤部多呈黑色。婆罗门牛的公牛体重为800~110…  相似文献   

20.
日本石川县畜产综合中心一头雌性体细胞克隆牛最近产下一头小牛 ,这再次证明体细胞克隆牛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据石川县农林水产部门提供的资料说 ,这头小牛是雌性 ,由县畜产综合中心的体细胞克隆牛“加贺 2号”以自然分娩形式生出 ,体重为 2 6 5千克 ,体长 5 3厘米 ,出生 1 0分钟后即站立起来 ,然后自己去吃母乳。目前母子平安。石川县畜牧综合中心是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体细胞克隆技术克隆牛的农业科研机构。“加贺 2号”是该中心的第二头体细胞克隆牛 ,诞生于 1 998年 8月 8日。 1 999年 9月 30日该中心科研人员使用一般种牛 (黑毛日本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