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泽县电力局采用低压线损“三核对”的方法,使农村线极稳定,合理下降,全县线损率已达11%以下,为农民减轻负担54万余元。 一、算大账、查大户、找准损高点 乡站和农村每月底统一抄表,发现高的现象,一查到底。如孙卜营乡木曹庄村,在1994年4月份,低压线损率高达19%以上,村委会、电工对线损作了具体的分析,比上月高出6%,多损电量1200KW.h。照明用电户每月总用电100KW.h左右,工副业用电量多,电工首先查对了大用电户、电焊门市部,月底抄见电量132KW.h,但这块计量表,个位无数,是个零,应为1320KW.h,按照实际情况,20KW电焊机月用电量1320KW.h是不对的,找出电量1188KW.h,使线损率降到13%以下。  相似文献   

2.
1农村供电所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农村供电所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农村供电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农村用电客户。由于供电区域内社会关系较为复杂,矛盾较多,所以供电企业内部部分人员对农村供电缺乏客观的认识。他们认为农村售电能量一般仅占企业总售电能量的10%左右,花费的人力物力巨大,但对提高农村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作用却不大,  相似文献   

3.
李洪民 《农村电工》1995,(10):10-12
西平县地处豫中南部平原,位于驻马店地区最北端,总面积108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00万亩,辖20个乡(镇、场)、295个行政村,总人口近80万人。目前,全县共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31500千伏安,110千伏线路26千米;35千伏变电站8座,总容量31150千伏安,35千伏线路116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864.8千米,配电变压器1118台,其中农用变压器896台。1995年上半年供电7926万千瓦时,其中农村供电3960万千瓦时,占50%,全县农户用电普及率94%。 一 深化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制定《西平县农村电工管理办法》,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近几年,由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及电力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我县的电力事业尤其是农电事业发展较快。绝大部分农村电工能够在乡(镇)、村电管组织的领导下,认真钻研业务技术,履行电工职责,为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农村低压电价一直是干群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尽管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电工队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还存在着管理经验不足、技能素质差的问题。   从目前沛县农电系统乡村电工的整体素质看,总的说比农电体制改革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县 28个供电所农电工总人数 260人,村级电工 483人,其中供电所职工高中文化占 23. 8%,初中文化占 71. 9%,中专 (含自学中专、电力专科 )占 4. 2%。村电工的文化水平仍处偏低水平,据初步调查, 483名村电工中高中文化占 20%,初中文化占 70%,小学文化占 10%。农村电工队伍的年轻化与知识化给农电企业注入了活力,青年…  相似文献   

5.
从农村电工队伍的现状看,在部分农村电工中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其原因有四:一是受习惯势力的影响,导致出现一任村支部书记跟着一任村电工的现象,造成了电力设施损坏严重,电费电价管理混乱.二是有的农村电工身兼数职,电工一职反而成了捎代着干的活路,造成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严重制约了农电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农村电工管理机制存在着弊端.在农村,有的电工人选是由村里定,而供电站实际上只是业务管理,其它方面不能形成对村电工的有效管理,缺乏制约性.有的村电工违法乱纪,或以电谋私,要进行撤换、处理时,可电工偏偏又是村领导的亲戚.这些都对农电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四是待遇问题.村电工工资由村里发一部分,供电站补助一部分.另外,对因年龄大或伤病不适合继续从事农电工作的处理不当,使部分村电工不能安心本职工作,存在着后顾之忧.因此说,要加强农村电工队伍的内质外形建设,首先必须有一支稳定的电工队伍.那么,如何来稳定农村电工队伍呢?笔者提出以下办法仅供参考.一是选好人.应实行招聘的办法.可通过考试从有知识的青年人中录用人员,经过培训,补充到农电队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村低压电网运行管理,降损节电,已成为每个农村电工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农村低压电网运行管理方面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一 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1.相当一部分农村把变压器承包给了个人,行政村不再进行规划和投资,形成了谁用电,谁接线,造成了低压电网线号细、损耗大。 2.农村低压线路运行维护管理较差,树木碰线普遍比较严重,泄漏过大。 3.部分村干部、电工和关系户用电不拿钱,有的还把村里的一些不合理开支也折成电量加在线损上,由群众负担。 4.村电工缺乏目标管理考核指标等。 上述问题,濮阳市电业局采取由乡电管站对村电工实行统管的办法加以解决。办法执行后,增强了农村电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堵塞了乱加价、乱摊派的漏洞。农村低压线损由原来的30%至40%普遍下降到20%左右。1994年5县农村年用电量2.8亿千瓦时,仅低压线损一项年节电4200万千瓦时。  相似文献   

7.
1999年年底,山东省滕州市进行了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来的21个乡(镇)供电站合并成15个供电所,下设137个电工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选聘了15个供电所的所长和电工组的人员,农村电工的各项管理都纳入了供电局统管之列。时间过去整整一年,统管效果究竟如何?日前,笔者走访了几位竞争上岗的农村电工。 在洪绪镇颜楼电工组,当了22年电工的丁继义十分感慨:农村电工统管确实是件大好事。从前,电工姓“村”不姓“电”,任免权由村里掌管,叫干不叫干村里说了算,难免出现“人情电”、“关系电”、…  相似文献   

8.
(一)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村用电也逐渐普及。截止1988年底全国已有94%的乡、84.3%的村、70%的农户用上了电。1988年全年农村用电量达到了872.39亿千瓦·时,占全国当年总用电量的16.27%。全国2300个县中,有819个县主要靠小水电供电。即全国有1/3以上的县主要靠小水电供电。可以说小水电已成为电力工业的有力补充。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表1),带动了县办工业、乡镇企  相似文献   

9.
《农村电气化》1994,(11):13-13
河北省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验收办法(试行)河北省电力局一、农村电气化县申请验收的必备东件1.通电率:乡100%,村100%,户95%以上。2.用电水平:全县人均用电量300kw·h、全县农村人均农业用电量160kw·h、全县农村人均生活用电量50kw·h...  相似文献   

10.
1 撤销乡(镇)电管站,组建供电营业所 我市共有25个乡(镇),原乡(镇)电管站人员均由优秀农村电工组成,无乡(镇)政府委派人员和电力系统职工。1999年1月28 日,撤销了各乡(镇)电管站,设置供电所,接收原乡(镇)电管站资产,重新组建农村电工队伍,对农村用电工作实行行业统管。 我公司在原有基础上组建了10个供电所。其人员构成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公司系统职工,二是新招聘的农村电工。每个供电所配置5~7名系统职工,目前我市25个供电所共有系统职工171人,比体制改革前增加了30人。 乡(镇)电管站撤销…  相似文献   

11.
高萍  张云虎 《农村电工》2003,11(2):11-11
随着实施“两改一同价”撤站建所和“四到户”管理的进一步深入,县供电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范围由原来的乡镇电管站或10kV台变延伸到了低压一家一户,农村电工不再属地方乡镇、村社管理,而是由县供电企业所属供电所直接管理。如何加强对农村电工的管理,包括用工形式、报酬、考核等方面,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电工队伍的稳定和县、乡供电一体化的顺利实施。1农村电工现行用工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我省的县供电企业对农村电工大多采取合同制管理方式。首先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合格录用后,由供电企业与农村电工本人签订劳动合同书,合同期限一般为…  相似文献   

12.
信息集粹     
《农村电气化》2004,(1):50-50
中国农电的发展历程中国农村用电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中国江苏省戚墅堰震华发电厂,通过6kV电力线路,为附近乡村的农田排灌和碾米加工供电,标志着中国农村开始用电。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农村的年用电量仅为2000万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0.58%,农村人均年用电量仅为0.05kW·h。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的农村电气化事业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2001年底,全国农村年用电量达到3205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是1949年的16025倍;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达到了6259亿kW·h,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43%。(摘自《国家农电网》)中…  相似文献   

13.
1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成就   (1)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通过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各县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县办企业、乡镇企业、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用电飞速发展 ,农村用电量呈持续发展的增长趋势 ,总用电量不断增大。在地方电力供电区内 ,由于近年来地方电网发展非常迅速 ,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 ,地方电力已进入千家万户 ,昔日松枝点灯、木杵舂米的偏远山区正在逐步实现电气化。据统计 ,15年来 ,地方电力共消灭无电村 42 5 0个 ,新解决农村 90 0万户的用电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精神和物质…  相似文献   

14.
单相负荷的供电量约占全部供电量的20%~25%,也就相当于全国的总发电量1/4用于单相负荷。而现在我国的供电方式,对单相负荷供电的损失特别高,一般为20%以上,个别高达40%~50%,单相负荷供电的损失是很大,用电量约占全部电量的1/4,其产生的损失电量约占全部电量的1/10~1/15左右。本文主要从电网结构及供电方式上研究降低供电损失的措施。1 单相供电损失大的原因(电网本身)(1) 供电半径长: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都采取集中供电方式,如:居民小区建配电室,农村以村屯形成变压器台等,这样就形成…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南召县四棵树乡二郎船村电工张保朝,从事农村用电管理12年来,一丝不苟管电,清清白白做人,先后17次受到市、县电业部门表彰,1995年被省电力工业局命名为优秀农村电工.1984年,经过村民选举,年仅26岁的张保朝成了这个深山村的首任电工.上任伊始,由于村里刚刚通电,许多居住偏远、生活困难的乡亲仍未用上电,张保朝首先将实现户户通电当作首要工作.为了筹措办电资金,他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农村电工》编辑部主办2001年第7期总(64)二OOO年我国农电综合情况及分析 1 农村电气化水平及分析 1.1 用电量 1.1.1 2000年全国县及县以下总用 电量为5 669亿kW·h,比上年增长 13.79%,占全国社会总用电量(13 260 亿kw·h)的42.75%,比1999年的 41.20%提高了1.55个百分点。 其中农村用电量2 921亿kW·h, 占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的51.53%;县 城用电量2 748亿kW·h,占县及县以 下总用电量的48.47%。 县及县以下用电量按其用电分类 分:工…  相似文献   

17.
我县自1968年办农电至今,全县50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全县农村安装配电变压器1451台,其中个体配电变压器135台,占全县农村配变总数的9.3%。 1 个体变压器的兴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个别有眼光的农民看到搞农副产品加工有前途,于是便筹集资金或贷款买了变压器、电动机、磨面机……搞起了农副产品加工。由于当时配电变压器价格便宜,搞加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这些变压器大多架在10kV线路经过的地方,或架几基杆就能到自己的村庄。高压线路较短,费用不高,维护容易。仅80年代初期我县就安装了个体变压器43台,以后每年都有增加。 2 个体变压器的现状 1995年7月,我县组织农村低压电价调查时,设置了变压器产权栏。调查结果国家变压器387台,集体变压器429台,个体变压器135台。从目前个体变压器月用电量看,月用电量在1000~10000kW·h不等。从个体变压器带照明户收费看,个体变压器基本上执行县物价局、县电业局核定的档次电价,还有相当一部分个体变压器执行的电价低于核定电价。例如我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北京地区十个远郊区县共有110千伏变电站49座,35千伏变电站79座,配电变压器22533台,110千伏线路864千米,35千伏线路1509千米,10千伏线路134ic千米。以上设备为北京供电局管理的国有资产。北京十个远郊区县和四个近郊区农村低压电网线路总长27950千米,村标准配电室到1997年底建成828座,1998年已安排建设150座。以上农村低压电网为农村集体财产,由农村集资为主、北京供电局部电办公室给予一定补贴建设,由266个乡电管站的1316名电管员和4086个行政村的12000名农村电工负责管理维护。北京地区十个远郊区县1997年,农村用电量23…  相似文献   

19.
按照国务院的文件精神,网改后供电部门要直抄直管到户。根据我们试点的几个乡(镇)来看,网改后低压线损普遍在20%左右,其中表损几乎占10%。农户表计的损耗,直接影响低压线损的降低。 目前农村消费市场尚未完全启动,农户的收入增长迟缓,这是客观事实。因此农村居民的用电量近期内没有较大的变化。根据统计的电量上报表,渝水区农户的户均月用电量不足10 kw·h(含一部分动力)。按一个农村电工管辖 350户,每户10kw·h/月计算,台区月用电量为 3 500 kw·h,DD862型电能表的月损耗为 1.2 kw·h…  相似文献   

20.
过去,造成农村电价高及难管理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用的电不是供电企业直接供给,而是通过村委会转供。实施“两改一同价”后,农村供电设施由供电企业直接管理,供电企业逐步向直管到户过渡。赣榆县城头镇的用电状况经“两改”已得到了改善。“占山王”站不住山头2000年10月12日,是城头镇老百姓交电费的日期,这次交费和往常不一样,不交给本村电工,而是交给供电所派来收费的电工。至此,该镇老百姓用电不再由本村电工独管。该镇农网改造结束后,供电设施产权属供电企业(电表以上部分),百姓用电由供电企业直供。村委会原资产配电变压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