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电力企业大力推行智能电网建设,电力技术水平快速提升,电力信息系统正在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电力信息通信机房作为电网发电、售电、输电以及配电的信息交换平台,其对于智能电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通信机房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巡检可靠性较低。文章主要对电力信息通信机房巡检提供相应的智能化技术以及具体应用情况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是保障电网正常供电的基础,信息化的电力稽查建立在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对营销问题有效跟进的基础上,能实现对电网运行状况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营销稽查工作的效率,保证供电工作的可靠与及时,这些优势使在线信息化稽查在电力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论述了基于业务数据分析的电力营销在线信息化稽查工作的特点,并提出了提升电力稽查数据准确性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等纲要的发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电网发展的方向将着力于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电网将对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目前,电力系统正向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电网规模日益扩大,需要管理庞大的电力设备设施数据、用户数据、规划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网企业已经与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合作,在此基础上推出相应的服务机制,其中有无线电力抄表、路灯控制、设备监控、负荷管理、智能巡检以及移动信息化管理。通过"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电网"融合技术的应用,满足了电力配网通信业务的需求,同时融合了电信、移动、联通和广电的运营业务,减少了重复投资,实现了通信资源共享,也为电力远程抄表、配网自动化等奠定基础。此次研究将以电力通信"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电网"技术应用研究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正输电线路运行状况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着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然而,输电线路通道大多处于茂密山林区、繁华城镇区,多跨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重要通道,仅凭人工的方式进行巡检工作难度大、效率低且风险高。因此,研究在输电线路运维管理中应用无人机巡检技术,对于及时掌握输电线路运行状况、提高运维效率、降低安全风险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结合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宝鸡供电分公司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云南电网公司大型无人机科技项目通过一年多现场试验验证,对大型无人机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开展巡检作业的各项数据进行了有效采集和汇总,经后期分析后,将形成无人机巡检作业的指导性意见,这意味着,公司在“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电网巡检模式探索过程中,取得又一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开展直升机带电作业是南方电网公司提高线路巡检效率,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可靠的需要。在以往电网常规巡检中,有的缺陷消除需要停电操作,而使用直升机作业可以等电位进入,不用停电,保证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而且相比传统的带电作业,利用直升机带电作业效率更高。按照传统的做法,带电作业人员要背着沉重的工具包,再从塔下用绳索传送绝缘梯等装备才能进入电  相似文献   

8.
《农村电气化》2020,(3):72-72
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农民春灌迫在眉睫。国网博尔塔拉供电公司针对春耕生产用电量需求大的特点,提前部署对所辖51座变电站开展联合巡检,对变电一二次设备进行全面“会诊”,为春耕期间电网稳定运行保驾护航。110 kV圣泉变电站是博州温泉县的主要电源,此次联合巡检将该站作为首要巡检目标,为春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据了解,此次巡检计划为期20天,截至目前,已完成4座变电站的联合巡检工作,发现缺陷1起,已列入计划安排消缺。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线路巡检管理的实际运行需求,设计开发出基于GIS和GPS的配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该系统创造性地集成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移动终端(平板)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基于"移动信息平台"概念改造传统巡检工作模式,实现配电线路巡检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最大限度减少漏检、错检,确保电力线路长期高效稳定运行。1系统功能1.1设备类型  相似文献   

10.
正1研究背景当电力线路老化而出现设备缺陷时,需电力运维人员及时发现并赶到现场处理。传统人工巡线和现场故障排查工作劳动强度大、耗时长,而且效率低下。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为架空电力线路巡检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它可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搭载相应功能吊舱进行电力线路巡检工作,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但传统的固定翼无人机不支持原地起飞降落,而是通过滑跑的方式起降,故对起降场地要求高,且起降稳定性和安全性较低。为避开传统固定翼无人机的这些不足,我们以固定翼无人机为基础设计了旋翼可收回电力巡检无人机。  相似文献   

11.
<正>供电企业根据电网运行管理实际,需要多轮次对10 kV及以下资产数据进行清理。但是,目前对电力资产设备数据的匹配性检查都是由人工完成,数据量大、处理难度高且准确率低。同时,电力资产数据的清理需要多个部门很多人员的协调配合,一般企业无法做到将PHOTO照相及图像识别、PHONE通信及云计算、GPS位置定位及地理信息处理等在移动作业终端的应用与电力生产实际相结合。鉴于此,国网四川达州供电公司研发和设计了电力通系统,依靠互联网大数据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电气化》2020,(3):47-47
2月17日,江苏南京供电公司对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临时病区开展用电安全远程智能化巡检。检查人员在用电设备上安装数据采集装置,全面监测设备开关状态、回路电流、电压、功率等数据,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和预警,保障客户可靠用电。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利用可视化、主动感知、智能巡检等科技手段,确保防疫期间供电安全可靠,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电气化》2021,(2):71-71
近日,国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电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为电网精益运维、精准调度管理提供支撑。该系统具备基础数据管理、通道管理、缺陷管理、预测预警、调度管理、航巡服务等6项系统功能模块49个功能点,可实现对电网输电线路资产的可视化管理,解决了巡检数据管理效率低、数据价值挖掘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1大数据类别与特点1.1大数据类别随着电力信息化的推进和智能变电站、智能电能表、实时监测系统、现场移动检修系统、测控一体化系统等服务于各个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电网数据的规模和种类快速增长,这些数据共同构成了智能电网大数据。根据数据来源不同,可以将智能电网大数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网内部数据,主要包括生产管理系统(PMS)、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  相似文献   

15.
<正>1构建智能电网信息模型智能电网管理系统中,需对电力系统中固定的生产特性进行信息化管理,也要梳理不同数据间的层次分布关系。由此可见,智能电网管理系统模型涵盖了生产特性、空间图形信息,在GIS技术的协助下,以坐标为支撑进行表示。电力技术、电力系  相似文献   

16.
刘航  张维 《农村电工》2011,19(9):27-28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变电站等用户对数据、视频、语音、生产MIS等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大,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建设迫切要求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网络平台作为支撑。为满足各种数据应用业务急剧增长的需求,电力综合数据通信网的建设势在必行。笔者现以河南省许昌地区综合数据通信网的设计为例,谈谈市级电力综合数据通信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研究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电力线路巡检中的应用。针对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孤立点数据比较敏感、实际应用中聚类数目通常都是未知的等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电力线路巡检中天气、地质、巡检线路等级、材料等突出的几项影响因素建立电力线路巡检模型,通过降低孤立点的影响,对聚类数目进行优选,采用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该算法应用在电力线路巡检中能更准确及时发现缺陷,利于及时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就是指能够同时进行调控与调度,以此减少调控成本,提高调控质量与效率。电力调控一体化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调控,另一部分是运维。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电网系统当中的智能电网得以发展与推广。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立足于科学发展观,能够监控以及调控电力控制系统,从而使电力调控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实现,最终实现最大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不断增加~([1]),智能电网成为世界各国的广泛共识。为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融合,必须将通信网与电力网集成,确保电力与信息的双向流动、信息实时交换~([2-4]),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顺势而生。实时、准确、完整地采集基础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对于提升电网发展和运营水平,提升电网公司服务社会、服务用户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5-7])。  相似文献   

20.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趋势。电力资源作为保障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基础,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促使着电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发电机容量不断增加,导致电网所连接的主体日益增多。为了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发展,就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科技技术等手段,确保电网各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将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内涵以及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目的是研究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