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辽宁省朝阳低山缓丘地区实施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措施,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方面的效益。2a的试验结果表明,与荒坡对照区相比较,有植被覆盖的区域水土保持能力强。单纯种植农作物1997年平均减水40.07%、减沙38.8%、1998年为25.52%和39.1%;农林复合经营1997年平均减水36.42%、减沙53.9%,1998年为44.29%和59.3%。初步证明农林复合经营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湘南丘陵防护林体系建设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目的意义 ,论述了以县为单元的防护林体系中林种、树种、林分结构优化以及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强调了示范在提高县级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技术显示度的积极作用。在分析研究资源、环境、社会特点和防护林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制定了试验与示范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根据技术路线 ,布设试验示范林 ,并编制了项目分解与研究流程图。依据国内外文献和检索资料 ,从防护林的效益、林种结构、林分类型及作用、农林复合经营及其水土保持作用等方面概述了研究的动态和趋势。为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及防护林配套技术研究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湘南丘陵防护林体系建设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目的意义,论述了以县为单元的林体系中林种、树种、林分结构优化以及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示范在提高县级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技术显示度的积极作用。在分析研究资源、环境、社会特点和防护林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试验与示范,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根据技术路线,布设试验示范林,并编制了基础上分解与研究流程图,依据国内外文献和检索资料,从防护林的效益、林种结构、林分类型及作用、农林复合经营及其水土保持作用等方面概述了研究的动态和趋势,为防蚀保土型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及防护林配套技术研究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人工林减蚀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离石、安塞等地的径流小区观测资料,以降雨指标大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为条件,即PI30>3.20mm2·min-1和I30>0.28mm·5min-1,分析了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林地相对于坡耕地的减水减沙效益,及整地工程对林地减蚀作用的影响,建立了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盖度林地减水减沙效益的关系式(V=0~100;PI30=3.20~100·mm2·min-1)R%=160.426-28.906 44(1/V)-37.442log(PI30·V), r=0.835**, n=88S%=161.953-31.031 89(1/V)-30.985log(PI30·V), r=0.682**, n=88  相似文献   

5.
杨树农林复合经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杨树农林复合经营是杨树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全球范围逐步受到重视。本文整理了杨树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并综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效益、胁地效应及他感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杨树农林复合经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天然沙棘林减水减沙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百平  阎晋民 《沙棘》1996,9(4):32-36
利用人工降雨机在天然沙棘林内进行百年一遇短历时降雨试验,测得荒坡径流、侵蚀量分别为39 300m~3/km~3和865t/km~2,而郁闭度0.7的沙棘林径流侵蚀量分别比荒坡减少88.67%和99.03%。郁闭度越大,减水减沙效益越显著。当郁闭度>0.5时减水减沙效益迅速提高。在沙棘林减水减沙效益中,林地枯落物层和根系层占主导地位,林冠层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鄂西三峡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本成果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完成,1996年元月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99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以鄂西三峡库区小流域为单元,按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在山顶、丘顶成片营造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黑龙江省西部平原缓丘农区的自然资源、气象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出发 ,对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类型及其效益进行探讨 ,提出了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基础、类型与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并讨论了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模式的技术措施 ,为黑龙江省平原缓丘农区的资源合理利用 ,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川中长江防护林紫色土侵蚀产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防护林林分类型不同,承受降雨过程产生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产沙量也不同,钙质紫色土上其减少减沙贡献最大的落叶灌木林,其次是桤柏混交林,主要是枯林落叶层的作用,马尾松疏林土壤蚀量是马尾松柏木材的2.7倍。随着降雨量增大和雨强增强,冰碛黄土上松柏混交林减水减沙效果最大,是一种川中地区典型的水土保持林类型。针对叶林的削减水沙的作用是有限的。松柏混交林产沙率变化与该林分下洪峰流量变化相一致,马尾松疏林产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是一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综合体。而生态环境就是由土、水、光、热等和生物群落的有机组合。如果水土保持工作做不好 ,形成的水土流失必然影响相应的协调关系 ,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以致恶化。因此水土流失的综合防治是蓄水减沙的根本性措施 ,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地处沂蒙山区的临朐县 ,全县总面积 1833.7km2 ,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面积就占全县总面积的 75 .2 % ,仅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就达 82 5 .0 3km2 ,年平均土壤侵蚀量 5 90 .16万t,侵蚀模数为 32 16t km2 ·a。严重…  相似文献   

11.
乌江流域山地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江流域坡耕地为背景、调查总结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农林复合经营复模式现状,分析论证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态经济的综合效益。提出了乌江流域林农复合经营的造林设计原则依据和布局与配置等系列实用技术,为长防工程建设这耕还林工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许家铭 《林业科技情报》2021,53(1):64-65,68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具有诸多的生态功能,具体表现为对水源、土壤、固碳、净化、固沙、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积极作用。通过对2013年至2015年数据估算得出,我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所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8318.79亿元。其中,保持与改良土壤价值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13.
灵空山森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效益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国内外所公认的数学模型,估算出灵空山林场森林的部分生态效益的价值额,即水源涵养为147.09万元,水土保持为62.42万元/a.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水土保持林价值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贵州实际出发,运用经济管理学理论和林木生长发育规律,在系统分析水土保持林价值构成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能满足以树种(类型)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林价值计算模型。在为水土保持林价值的评估、征占、置换、流转、买卖等活动提供计量、计价依据和方法的同时,还为水土保持林所有者和经营者提供了增加效益的方向与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麻江、黎平县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表明:各造林类型植被截留量、土壤持水量、林分总蓄水量随生物量、土壤厚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层较厚、造林年限较长的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所占比值小于地下部分;不同造林类型固土效益显著优于其对照,侵蚀模数平均小于对照57.1%.  相似文献   

16.
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风积沙活动强烈,其风积沙直接侵入河道,严重淤积河床,使该河段局部河段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造成洪灾、凌灾频繁发生,对下游三胜公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亟待在该河段沿岸大力营建水土保持工程防治体系。文章在系统分析沿岸流沙危害、治理现状及其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探讨节水抗旱型植被筛选、流沙环境的水土保育技术、植物生理调控及其沙区植被合理灌溉等技术与途径,提出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节水型水土保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能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以连续施肥6 a的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氮、磷肥对杉木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施肥杉木林地科学经营和水源涵养提供依据。【方法】对杉木林地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CK、N1 (50 kg·hm-2a-1)、N2 (100 kg·hm-2a-1)、P (50 kg·hm-2a-1)、N1P (50 kg·hm-2a-1+50 kg·hm-2a-1)和N2P (100 kg·hm-2a-1+50 kg·hm-2a-1)。试验测定了不同深度表层土壤(0~5 cm、5~10 cm和10~20 cm)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指标,分析了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0~20 cm土层当中,P和N1P极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P <0.01),N1P增加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P增加了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2)N1P和N2P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但与N2一样降低了土壤pH值。P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碳、速效钾含量,但增加了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而pH值显著升高。3)P显著增强了5~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N1P显著增强了1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在蓄水量当中,P显著增强了0~20 cm土层的最大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4)施肥6 a后杉木林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比未施肥杉木林土壤上升29.75%,5.45%,20.99%和10.50%。土层分析当中,土壤渗透性均表现为0~5 cm显著高于5~10 cm和10~20 cm土层,且表现为:初渗率>平均入渗率>稳渗率。5)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土壤蓄水性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速效钾与毛管蓄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最大蓄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pH值与渗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孔隙度与渗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综合6种施肥处理分析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由此得出施用低浓度氮肥与磷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杉木人工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为该地区杉木林地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嫩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试验区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嫩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试验区内各林种进行科学规划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实施和对该试验区农、林、牧各业的系统调查,以及多年、多点、多因子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该试验区生态、经济效益显著,其中,在降低水土流失方面,地表径流量、含沙量和冲刷量分别降低42.32%、12.77%和45.19%;在改良土壤方面,土层厚度提高141.86%,土壤含水率提高36.93%,土壤容重降低16.79%;活立木总价值6056.27万元,人均占有2.73万元,农牧业年均纯利润达830.65万元,人均纯收入3742.95元,该试验区为同类地区江河流域治理提供了样板。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八达岭林场多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筛选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观赏游憩功能的评价因子,建立一套适合八达岭林场的森林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专家打分确定不同的评价因子对小班功能的影响程度,制作林场森林功能区划图。结果表明:划分为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小班呈面状分布,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3.8%;划分到水土保持功能区的小班呈零星点状分布,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6%;划分到观赏游憩功能区的小班主要沿道路线分布,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5.6%。该研究可为八达岭林场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生态林业工程水土保持效益计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影响水土流失因子的分析,确定出影响水土流失量的区域自变量和林分自变量,建立起森林水土保持效益的整体扩散模型。应用STATISTICA软件包对模型中参数进行求解,得到幂函数形式模型。采用对比法计算出森林的保土量。并且进一步核算出三个生态林业工程区内森林水土保持效益的经济价值,结果分别为:三北地区:1.134亿元,长江中上游地区:0.722亿元,沿海地区:0.2463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