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辽宁省沙地樟子松人工纯林地力衰退与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工林的地力衰退已经成为当今林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纯林地力衰退的现状和原因,进而提出了维持地力,实现樟子松人工林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全县目前樟子松衰退病现状面积及分布特点,阐述了樟子松衰退病产生原因,根据樟子松林分衰退程度、衰退林分改造成功经验,提出了以营林为主的衰退病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我国森林衰退病的研究和发展现状,通过对辽宁省樟子松衰退病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樟子松衰退病的病因,结合玉佛山林业局实际工作中对樟子松衰退病的发生、发展、治理情况的监测,提出了防治樟子松衰退病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来对彰武地区樟子松衰退病的观测试验,研究了樟子松衰退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各种具体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为营林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东丰县樟子松衰退病灾害状况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樟子松衰退病及其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灾害状况、损失及灾害影响,总结出依法监测、及时报灾、及时除治、全面规划、分区治理、科学防控等综合除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林衰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辽宁省樟子松林衰退的现状的调研、分析 ,认为水分失衡、气温偏高、灾害性天气和林分密度过大等原因 ,导致樟子松发生枯梢病 ,而造成樟子松林长势衰退。同时 ,提出了治理樟子松衰退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诊断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衰退原因,我们比较分析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中的叶片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天然林中的樟子松叶片内氮、磷含量均比人工林中低,而钾含量比人工林高。樟子松人工林叶片中 N:P, P: K 和N: K在45年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从植物养分含量的角度来看,这一结果表明氮或磷可能不是沙地樟子松生长的绝对限制因子。然而,天然林和人工林叶片中的钾含量比以前报道过的松属植物中的含量都要低。天然林叶片中的N: P比值在正常的范围内,但人工林的则在该范围以外。这些结果表明天然林具有比人工林更好的养分平衡状况。如果只从樟子松的生长地来考虑,我们可以认为樟子松人工林的衰退现象可能是因其它的矿物元素或者氮和磷的有效性,而不是氮和磷的绝对含量不足造成的。养分的不平衡状况和人工林内针叶快速分解可能也是衰退的重要因素。图3表3参42。  相似文献   

8.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结构调整及更新改造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章古台沙区特点 ,对樟子松固沙林更新改造划分为 5种林分模式 :(1)抚育间伐林分 ;(2 )疏林草地林分 ;(3)绿伞林 ;(4)带块状皆伐 ;(5 )母树林和种子园。更新改造方法有 5种 :(1)彰武小钻杨用材林 ;(2 )樟、油、赤、班克松、彰武松针针混交林 ;(3)五角枫、暴马丁香、新疆杨、锦鸡儿景观林 ;(4)樟子松、胡枝子、怀槐等带状乔灌混交林 ;(5 )樟、油、赤、云杉、糖槭、柞树等不规则针阔混交林。文中对更新改造技术措施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及对策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杉木为速生用材树种,为我国解决用材短缺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片面追求速生丰产,营造大量杉木人工纯林,导致了杉木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下降,林地地力衰退,尤其是在多代连栽杉木林地上,林地地力衰退问题就更加突出和严重。文章综述了我国杉木多代连栽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以及防止地力衰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现状,分析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辽西北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辽西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樟子松在敖汉旗沙地的适生能力,进行了樟子松沙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24年生的樟子松林,表现基本稳定,生长较快,年平均树高生长量达0.22-0.38m,胸径生长量达0.34-0.59cm,比油松和小叶杨的生长量大。调查研究发现,影响樟子松林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的降水量较低,在干旱年分林分出现水分亏缺;部分地区的土壤下层有白土间层,水分和养分的含量低;有些林分密度偏大,林分出现枯死现象。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是沙地主要针叶造林树种,沙地樟子松林天然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红花尔基地区的气候特点为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半湿润、短无霜期。沙地樟子松于20 世纪50 年代在科尔沁沙地引种成功,但一直不能天然更新,并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现了生长衰退、枯梢直至死亡的现象,而天然沙地樟子松林无论在更新还是生长上却一直处于健康状态。为了认识天然沙地樟子松林天然林的更新特征,于 2004 年 7-8 月对红花尔基天然沙地樟子松林的20 块样地、3 种林窗(2 圆形、5 窄长方形、3 宽长方形)樟子松天然更新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龄大的林分(大于 50 年)总平均更新指数高于林龄小的林分(小于 50 年),最大更新指数达29株m-2。更新的苗龄绝大多数小于10年生。回归分析表明,林龄是决定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虽然樟子松是阳性树种,但林冠的郁闭度似乎对天然更新没有直接影响。林窗更新调查结果表明,林窗内更新指数都较高;对于圆形林窗更新高峰出现在林窗南缘和东缘,而对于窄长方形林窗,更新高峰则出现于东缘;而且更新苗龄相对较大(最大达 38 年)。上述结果表明樟子松更新苗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如果没有较大林窗或较大的其它干扰,如火、风雪害或皆伐等,更新苗木将很难进行入主林冠层。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章古台于1955年引种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试验。在50多年引种栽培过程中,樟子松经受了环境条件的巨大变化,引起生理机能与生长发育规律的改变,出现旺盛生长期提前且缩短、提早衰弱、水分亏缺、感染枯梢病等不稳定因素。通过选育优良种源,选择优良无性系,降低造林和经营密度,营造混交林,提早打除底侧枝,防止枯梢病发生等措施,改善与提高了引种造林技术。通过对樟子松的引种造林,章固台地区生态系统逐渐完善与稳定,在杨树难以成林的干旱沙丘的中上部形成了固沙林生态系统,构成了典型的沙地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4.
石亮 《防护林科技》2021,(1):4-5,21
为探寻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T)的分配规律,选取辽西北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季叶、枝、根系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TNC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之和)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纯林中的樟子松较混交林的樟子松具有更高的可溶性糖和TNC含量,混...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辽西丘陵山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选择1984年造林的中龄林,设置75株·hm~(-2),100株·hm~(-2),120株·hm~(-2)三个保留密度,对照为227株·hm~(-2),开展樟子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不大,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胸径生长量及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同时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分中、大径阶立木株数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林分密度的调整,可以实现提高林木的质量及目标材种所占比率,以期达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辽宁地区油松落针病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地区发生落针病的油松林分内开展林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营林措施防治可明显减轻油松枯萎发生程度,林中Ⅳ、Ⅴ级病株明显减少;林间小区试验筛选出硫磺烟剂22.5 kg/hm2和多菌灵液剂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分别可达81.25%、70.66%;林间小面积试验证明硫磺烟剂22.5 kg/hm2和多菌灵5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0.60%、70.95%;用修枝抚育和硫磺烟剂22.5 kg/hm2防治结合或修枝抚育和多菌灵 500倍液防治结合,效果比单纯使用药剂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causes of degradatio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on sandy land, the foliar concentrations of N, P, K and C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field grown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trees from two provenances (natural forests and plant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tural tree needles had lower N, P and C concentrations, and higher K concentrations than those of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For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ratios of N: P, P. K and N: K increased with tree age before 45 years old; but they were not clear for the natural tree needles. Compared with the conclusions reported on Pinus spp., we found that the foliar N and P concentrations were in the optimal range for both natural and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This result suggested that N or P might not be the absolute limit factors in plant nutrient for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on sandy land. However, foliar K concentrations in both natural and plantation tree needle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on Pinus spp. (〉4.80 g kg-1).The N: P ratio of natural needles was in the adequate ranges, but N: P ratio of plantation needles was out of the adequate rang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better balanced nutrition status in the natural forest than in the plantations. If only considering the folia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of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it might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gradation phenomenon of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was not induced by nutrition deficiency of absolute nutrients of N and P, but might be induced by other mineral nutrients or by the effectiveness of N and P nutrients. The unbalanced nutrition status and relatively quick decomposition of needles in the plantations migh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速生用材、防护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文章从选地、施肥、改土、种子催芽处理、播种、播种地管理、苗期管理等方面详述了樟子松的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