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大约克夏猪和长白猪肢蹄结实度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入我国的大约克夏、长白猪的肢蹄结实度分别进行了遗传分析。肢蹄结实度按前、后肢分解为关节、蹄裂、蹄枕(蹄底增生)、偏蹄、X肢势、O肢势、蹄壳质地、总评分8个性状,进行量化评分。用我们推导的单元内混合家系相关法进行估算,大约克夏、长白猪的前、后肢总评分遗传力为0.15-0.30,单个肢蹄性状的遗传力为低到中等或稍高(0.02-0.34);还估算了肢蹄性状与体尺性状、繁殖性状间表型相关及遗传相关。表明体型过大对肢蹄结实度不利,肢蹄结实度对母猪单窝繁殖力影响较小。根据遗传分析结果制定了肢蹄性状选择指数,提出了改进肢蹄结实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张庆国 《农家科技》2011,(10):42-43
<正>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需要奶牛肢蹄病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一、肢蹄病的发病原因1.营养因素。无论日粮中缺钙  相似文献   

3.
肢蹄是牛的重要支柱器官,具有支持牛体重的作用。在奶牛生产过程中,肢蹄病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奶牛易发生的肢蹄病有蹄变形、蹄裂和肢蹄跛行病,一旦表现出症状,很难治愈,并严重影响生产性能及使用年限。只有了解肢蹄病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防止肢蹄病的发生。对影响奶牛肢蹄健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肢蹄是牛的重要支柱器官,具有支持牛体重的作用。在种公牛生产过程中,肢蹄病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种公牛易发生蹄变形、蹄裂和肢蹄跛行病,一旦表现出症状,很难治愈,并严重影响生产性能及使用年限,因此肢蹄病的防治在种公牛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了解肢蹄病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防止肢蹄病的发生。文中对影响种公牛肢蹄健康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运动可以发挥供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肢蹄病对生产性能没有直接影响,因此,生产管理者往往对肢蹄病认识不够,导致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上升为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的第三大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要高度重视肢蹄病带来的危害。患有肢蹄病的奶牛,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等。肢蹄病对奶牛及生产的具体影响表现为:1.降低泌乳能力和牛奶品  相似文献   

6.
母鹿难产因素较多,母体过肥;胎儿过大,母鹿营养不良过瘦,分娩力弱,母鹿产道狭窄及胎儿的胎位、胎势异常等因素都会造成流产。1症状正常分娩的表现应为两前肢较齐整的紧抱胎头,随母体阵缩努责而伸出产道。如仅发现一侧前肢或两前肢伸出过腕关节,母鹿用力努责仍不见胎儿头部;只露胎头,不见两前肢,两蹄置于鼻下与嘴巴同时娩出;由  相似文献   

7.
张仕权  张闯 《农家致富》2011,(11):44-45
三、奶牛肢蹄病1.症状夏季高温高湿,奶牛肢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很容易感染发炎。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2.防治措施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首先要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  相似文献   

8.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成年母牛发病率高达10%,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提高淘汰率.奶牛发生肢蹄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跛形,站立姿势不正.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患牛卧多立少,严重者伴有体温升高,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等症状.近两年,笔者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总结出了在病灶上方人字形注射治疗奶牛肢蹄病的简易方法,应用疗效好,见效快.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奶牛肢蹄病会对牧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够预防肢蹄病以及瘫痪的发生,本文介绍了奶牛肢蹄健康等级评分方法,以及奶牛肢蹄健康管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蹄病是影响种公牛生产性能的主要疾病之一,种公牛肢蹄的健康是实现种公牛高产、稳产的保证.只有了解蹄病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防止蹄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养牛场中奶牛受环境、管理、疾病等因素影响,易引发肢蹄病。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类高发疾病。该疾病可降低奶牛活动频率,影响奶牛正常采食及繁殖性能,导致奶牛泌乳量和繁育能力下降,最终造成奶牛过早淘汰,严重影响我国奶牛业的发展。患肢蹄病的奶牛表现为蹄部疼痛、无法受力、跛行等症状,对奶牛健康危害极大。本文就奶牛肢蹄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期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奶牛肢蹄病是国内外奶牛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本病多呈慢性经过,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常被忽视,是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二大疾病,仅次于乳房炎。本文从奶牛肢蹄病的危害、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方面进行总结,提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饲养母猪适宜的地板类型,跟踪分析3 600头母猪在3种地板模式下肢蹄部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新型复合材料开放式地板的母猪肢蹄健康状态最好,母猪肢蹄部病变比例为17.87%;半开放式混凝土地板加三合土地板次之,母猪肢蹄部病变为23.67%;限位饲养全混凝土地板较差,母猪肢蹄部病变为30.44%。试验数据说明,利用全漏缝新材料复合地板在自由采食饲养管理方式作用下,能够改善母猪肢蹄部健康状况的新思路、新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正>种猪体质的优劣,是养猪业成功与否的基础。据资料显示:美国种猪场有34.7%的种母猪因裂蹄病被淘汰,种猪测定站有25%的公猪因该病被淘汰。我国种猪裂蹄病发生率也较高,种母猪发病率达15%~30%,个别地方高达70%,故应引起重视。一、预防方法1.选育抗肢蹄病的品种。通过肢蹄结实度的选择,改良肢蹄结构,使整个体型发生变化,进而达到增  相似文献   

15.
<正>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运动可以发挥供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肢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高产、稳产和利用年限,因此,规模奶牛场要做好奶牛肢蹄护理工作。一、奶牛肢蹄护理的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均衡供应。根据奶牛泌乳各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根据营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日粮,能量与蛋白含量应适当,尤其要注意精粗粮的比例,避免突变饲料或饲喂精饲料过多;饲喂精饲料要适量,确保  相似文献   

16.
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奶牛肢蹄病是最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奶牛淘汰的主要因素。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主要受奶牛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水平、病理状况以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奶牛肢蹄病的发生会严重的威胁奶牛的健康,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损害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本文详细论述奶牛肢蹄病的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以此为奶牛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肢蹄病是指动物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或蹄腐烂)、蹄叶炎等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奶牛患肢蹄病,轻者行走困难,运动跛行,重者卧地不起,产奶量大幅度下降;且病牛很快消瘦、  相似文献   

18.
<正>母猪肢蹄病是普通病、常见病,随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现已成为养猪场淘汰种猪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影响了猪群的生产稳定,还给猪场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规模猪场种猪年淘汰率在30%左右,据调查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猪占所有淘汰母猪的20%~45%。因此加强对母猪肢蹄病的综合防治,对增加母猪利用年限、提高猪场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精心选种选育选种引种时要选择四肢强健、高矮适中、站势良好、行走有力、无肢  相似文献   

19.
<正>蹄叶炎又称蹄壁真皮炎,为蹄壁真皮层的弥漫性、无菌性浆液性炎症。多发于蹄尖壁真皮,有的也发生于蹄侧壁和蹄踵壁的真皮。急性蹄叶炎,表现高血压症与剧烈疼痛性跛行。转为慢性时,常发生蹄骨变位与蹄关节变形。多半为两前肢同发,或两后肢同发,但四肢同发或一肢单发较为少见,马骡多发,牛也有发生。一般成年畜发病率最高,2岁以下的幼畜较少发生。2017年9月,三家乡赵某饲养的两头毛驴突然出现体温升高39~40℃,全身颤抖,出汗,呼吸促迫,脉搏加快。站立时两前肢前伸,蹄尖翘起,以蹄踵负重,头高抬,重心后移,两后肢尽量伸于腹下,时间稍长便欲卧地。强行驱赶时,先用力把后肢提伸到腹下,然后才慢慢移动前肢,呈紧张步样。起步、转弯都非常困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种驴规模化养殖场的驴肢蹄病综合防治,文章对种驴肢蹄病的产生原因、防控措施、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