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闫长俊 《北方水稻》2010,40(2):77-80
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水稻品种潜力的充分发挥、不同的水稻栽培制度和方式、现代稻米产业化等都需要精确定量栽培。邳州市2008年~2009年,通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的示范与研究,实现水稻增产超过25%,并介绍了选择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培育适龄壮秧、合理稀植、采取精确施肥、科学水浆管理、病虫草无害化防治、实行秸秆还田与清洁栽培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稻作土壤环境的变化及直播稻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几年实践,提出了全量麦草旋耕还田直播稻的产量指标、生育指标及生产栽培技术规范,以供推广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技术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贺琳  付立东 《北方水稻》2015,45(2):67-69
以盘锦滨海盐碱稻区水稻生产发展为主线,介绍了盐碱地改良、水稻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与水稻高标准条田建设、耐盐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推广及与品种配套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机械化栽培、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阐明了发展集约型稻作、环保安全型稻作、复合型稻作是提高水稻产量与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麦秸全量还田塑盘摆秧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麦秸旋耕全量还田塑盘摆秧稻作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表明,该技术如果采用多种配套措施强化栽培,可实现麦秸全量还田的同时获得水稻高产。该技术在秸秆旋耕全量还田、麦秸野外禁烧、土壤持续培肥、节水灌溉、挖掘水稻品种产量潜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华粳7号不同稻作方式生育变化及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产、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华粳7号在江苏里下河农区不同稻作方式生育特性及产量表现,探明了华粳7号不同稻作方式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 2 0年来 ,我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 ,每公顷产 75 0 0~ 90 0 0kg稻谷已经比较普遍 ,更高产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研究和实践之中。高产、多抗、优质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规范化、模式化栽培技术的提出和应用 ;旱育稀植、营养诊断及配方施肥技术的进展 ;化学除草、机械化栽培的普及等等 ,说明我国现代化稻作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尽管如此 ,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根据优质高效农业要求 ,水稻高产高效益栽培的任务还是繁重的。为进一步研究水稻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模式 ,本文通过辽宁省重点稻作区盘锦示范区的建设实践 ,分析总结出适…  相似文献   

7.
我国稻作技术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稻作技术创新及其对水稻生产发展的贡献,当前水稻产业转型发展的新情况及其对稻作技术创新的需求。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及稻作技术进步推进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产量的提高。当前,水稻生产受到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成本、稻谷价格、生产效益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需求优质安全稻米,社会各界要求水稻绿色生产。为实现水稻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需加强优质高产、肥水高效利用、机械化与信息化、气候变化影响与灾害防控、新型稻作制度等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是以稻作栽培为主的农业县,是全国旱育稀植的发源地,也是寒地绿色稻米重要产区之一。面对WTO的加入,如何提高寒地“绿色稻米”的栽培水平,使其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稻作栽培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1选用优质品种优质高产的品种是“绿色稻米”生产的前提,只有选用适于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高产品种,配合有针对性的栽培措施,才能保持和发挥其品种特性,生产出绿色优质稻米。特别是寒地稻区,必须以安全抽穗、安全成熟为中心选择品种,确保稻谷的成熟度和成熟质量,因食味好的…  相似文献   

9.
会讯     
《作物研究》2007,21(2)
全国第十二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9月在江苏扬州召开全国第十二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定于2007年9月21~25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以水稻栽培科学创新推进现代稻作产业”。围绕这一主题,大会将邀请部分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作大会报告,并就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水稻精准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励 《北方水稻》2010,40(1):1-5,10
在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建成规律和栽培调控机理基础上,阐述了水稻生长发育与群体特征的定量指标,制定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适宜基本苗的确定,氮肥运筹和水浆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适时、适量、实用的技术指标。在大面积稻作生产上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中国水稻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