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磷肥种类和用量对土壤磷素有效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磷肥不同用量对土壤磷素、棉花全生育期磷素的有效性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磷肥能增加棉田土壤速效磷、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以及棉花产量,土壤速效磷和磷素活化系数平均比对照处理增加302%和180%。同时,也能增加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但过量施用磷肥并不能显著增加棉花产量、吸磷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棉花对磷素的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以施磷量150kg.hm-2最优。两种磷肥比较显示,重过磷酸钙对棉田速效磷含量和磷素活化系数的贡献高于磷酸二铵,分别比磷酸二铵高244%和325%。  相似文献   

2.
磷肥用量对甜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磷素吸收利用特性,是磷素高效利用及作物高产的基础。本研究通过2年田间磷肥梯度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磷肥供应(0、37.5、75、150和300kghm^–2,分别用P0、P1、P2、P3和P4表示)对甜玉米产量、不同器官生物量和磷素累积与分配、磷素转运特征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供应均显著提高2018年和2019年甜玉米的鲜穗产量,但不同磷肥供应处理(P1~P4)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磷肥供应显著提高甜玉米拔节期、吐丝期和鲜食期植株的生物量及磷素累积量,其中籽粒磷素累积量约占植株磷素累积量的42%。磷肥供应下花后磷同化对甜玉米穗部磷素累积量的贡献率达到57.3%~93.0%;而1kg磷素生产鲜穗量、磷素生理效率、农学效率、回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着磷肥供应量增加而明显下降。综合考虑产量与磷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37.5 kg hm^–2磷肥供应可满足甜玉米高产和磷肥高效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缺磷型稻田土壤施磷增产效应及土壤磷素肥力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缺磷土壤上进行定位试验,研究磷肥效应和土壤磷素的供应状况。试验在红黄泥和河沙泥两种土壤上进行,包括不施肥(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加稻草还田(NPK+RS)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磷土壤高于中度缺磷土壤、早稻高于晚稻、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高于单施磷肥处理;中度缺磷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尤其在早稻上效果更明显;中度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6.3 %,晚稻平均增产6.1%;在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早稻平均增产达到17.9 %,晚稻平均增产达到10.5 %;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的水稻产量提高幅度略高于施用磷肥处理;土壤连续施用磷肥和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效果最佳。中度缺磷土壤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50.4%,严重缺磷土壤连续两年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处理连续两年试验后,土壤有效磷平均上升91.4%。在中度和严重缺磷土壤上施用磷肥或磷肥与稻草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磷素吸收量和土壤的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水稻生产中磷肥适宜用量及提高水稻产量效益问题,以江苏水稻‘9108’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磷肥用量方法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磷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磷 37.5 kg/hm2水稻产量最高,达到了11781.15 kg/hm2。磷肥用量在37.5 kg/hm2的基础上增施磷肥水稻磷肥利用率、磷肥生理利用率、磷肥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施磷37.5 kg/hm2磷肥效率均最高。增施磷肥降低了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加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水稻经济效益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量超过37.5 kg/hm2经济效益下降。综合上述结论拟推荐兴化水稻生产中磷肥适用量为37.5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作物持续高产下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采用1978年以来土壤有效磷变化的大数据分析、不同时段磷肥定位试验、大面积磷肥产量效应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有效磷变化、土壤和肥料磷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2.43 mg/kg,表现为太行山山麓平原﹥冲积平原。1996—1999年,太行山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区供试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5.09,11.90 mg/kg,冬小麦P2O5用量180 kg/hm2时土壤供磷能力:冬小麦分别为83.9%,75.8%,夏玉米分别为83.3%,89.7%。冬小麦秸秆还田下,土壤磷收支表观平衡分别为盈余52.8%,55.4%。2010—2012年,太行山山麓平原土壤有效磷27.22 mg/kg,冬小麦、夏玉米P2O5用量分别为108,60 kg/hm2时土壤供磷能力:冬小麦为84.6%,夏玉米为90.1%。小麦秸秆不还田下,土壤磷收支表观平衡:冬小麦盈余6.7%,夏玉米亏缺4...  相似文献   

6.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磷素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华北地区土壤磷素有效性,减少化肥磷素的投入,开展了不同春油菜翻压对土壤供磷能力及对后茬玉米磷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春季闲田相比,翻压春油菜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磷素含量(P<0.05),提高土壤供磷能力.供试玉米品种中,中油肥1804、中油肥1901和中油肥1907的生物量较高、每公顷玉米含磷量也较大,翻压后土...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对设施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长期定位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保护地土壤磷素积累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的土壤其全磷、速效磷和有机磷的含量明显高于不施磷肥的土壤,且在同一条件下,施加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含量。四种处理土壤全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速效磷和有机磷含量的大小顺序为:AP>A>BP>B。有机肥能明显促进土壤磷素的释放,四种处理土壤磷素累积释放量的大小顺序为:AP>BP>A>B。抛物线扩散公式能很好地拟和土壤磷素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8.
胶东花生出口区由于连续多年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花生出现死苗、烂果、空壳现象,使用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可有效调理土壤酸化,同时补充钙、硼等中微量元素,使花生空壳死苗现象得到控制,荚果多,籽仁饱满。  相似文献   

9.
设施蔬菜生产受管理技术水平所限导致养分投入量远远大于作物需求量,其中过量磷素投入不仅无法提高产量,大量磷素在土壤积累反而容易引发磷素向水体迁移,进而威胁水环境安全。通过调查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土壤磷素淋溶阈值、不同肥料投入量、投入方式及灌水模式下设施土壤磷素淋失风险及淋失量,评价了不同水分、养分管理对磷素淋失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北方设施蔬菜石灰性土壤中存在2个Olsen-P和CaCl_2-P的拐点,分别为58. 39,257. 45 mg/kg。该地区使用土壤Olsen-P 60 mg/kg作为淋溶阈值,260 mg/kg的土壤Olsen-P作为磷肥投入控制阈值对现阶段推荐施肥依据更为合理。以该阈值为评价标准,传统施肥灌溉模式磷素淋失风险极大,西红柿-甜瓜轮作周年磷素淋失量可达4. 91 kg/hm~2。仅降低磷肥投入25%,只能降低磷素淋失18. 11%;配合水分管理则可降低磷素淋失34. 47%~44. 07%;或调整有机无机磷投入比例为3/4有机肥配合1/4无机肥比传统施肥也可降低磷素淋失39. 66%。在此基础上,提出设施土壤基于磷素淋溶阈值和投入控制阈值的有机肥安全施用技术,对达到蔬菜生产和环保双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有机肥对菜地根际土壤磷素形态及蔬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华南地区典型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施用不同类型有机肥对菜地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蔬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有机肥均可以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其中以有机肥2和微生物有机肥2处理增加幅度最大;2种微生物有机肥的树脂磷(Resin-P)含量显著高于有机肥和对照处理(p<0.05);2种微生物有机肥的NaHCO3-Pi含量显著高于有机肥2(p<0.05),而各处理间NaHCO3-Po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有机肥均可以提高中等活性磷(NaOH提取态磷)的含量,其中微生物有机肥1 处理的NaOH-Pi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各处理之间的NaOH-Po含量差异不显著。有机肥处理和微生物有机肥处理均降低了稳定态各形态磷的含量,除Residual-P外,各处理间的D.HCl-Pi、C.HCl-Pi C.HCl-Po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有机肥2和微生物有机肥2处理下降幅度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esin-P与NaHCO3-Pi、NaHCO3-P0、NaOH-Pi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NaHCO3-Pi与NaHCO3-Po、NaOH-Pi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NaHCO3-Pi与C.HCl-P0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的来说,施有机肥和微生物有机肥降低了稳定态磷的含量,提高了活性磷和中等活性磷的含量,尤其是微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花生脂肪含量很高,特别是油酸含量丰富,是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同时,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相媲美.重庆地区花生加工量和消费量都很大,三峡库区花生种植历史悠久,人们有食用花生的习惯.多年来这一地区种植的花生品种均为天府系列品种,品种单一老化且长期没有得到更新.  相似文献   

12.
鲁西南地区花生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针对鲁西南地区花生播期不合理的现状,在2007~2009年,每年从15/4到15/6长达两个月的范围内按排7次播期处理以寻找花生适宜播期。通过对各播期处理气候适应性、单株性状和群体产量三个不同层次的比较,得出5/5前后为该地区花生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本研究采用二因素三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起垄不覆膜种植,对‘冀花18号’、‘冀农花6号’和‘邢花9号’分别进行了16.5万穴/hm2、19.5万穴/hm2、22.5万穴/hm2和25.5万穴/hm2的单粒精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呈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影响不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冀花18号’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穴/hm2,‘冀农花6号’‘、邢花9号’适宜种植密度均为19.5万穴/hm2。本研究为3个花生品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材质地膜对花生产量及土壤中增塑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在位于山东省胶州市的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田中,应用3种不同材质地膜(分别为普通白膜、黑色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花生,对其产量及土壤中增塑剂含量进行研究。产量结果表明,普通白膜处理>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黑色地膜处理,与普通白膜相比,黑色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花生产量分别减少17%,9%;通过气相色谱测定土壤中6种美国国家环保署(EPA)优控增塑剂的总含量,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最高,黑色地膜处理次之,白色地膜处理最少,差异明显,其中DMP,DEHP,BBP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土壤中含量最高,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3种地膜覆盖土壤中DEP,DMP,DBP含量均已超过美国土壤污染物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以氮钾定磷形式,在固定N和K2O施用量基础上,对在施用不同数量磷肥条件下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的变化进行分析,证明了肥料中的P2O5与种子增产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其产量反应函数式为y=45.3196 9.0221x-0.2755x2,符合二次抛物线方程y=a bx cx2.并依据农业统计学和农业技术经济学原理,推算出玉米杂交制种单位面积获最高产量、获最高收益、肥料投资获最大回报率的施肥量三个计算公式及其磷肥最佳施用量,为提高玉米杂交制种的施肥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Sowing of chickpea in the heavy‐textured soils of north‐west Bangladesh with minimum tillage technology aims to increase the timely planting of large areas during a relatively short sowing window before soil water deficit limits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 However, the seedbed conditions into which chickpea is sown need to be better quantified, so that limiting factors which affect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 can be identified. Two of the soi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ance are soil water and aeration. Growth cabinet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the fastest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 of chickpea on representative soils for this area at gravimetric water contents of 17–18 %, whilst soil water contents above and below this delayed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 Emergence was recorded at soil water potentials between field capacity (?10 kPa) and wilting point (?1500 kPa). Emergence was possible at lower soil water potentials in the finer textured soil, whilst in coarser textured soil, emergence was still possible at higher soil water potentials.  相似文献   

17.
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的生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态环境是否对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产生影响,及两者变化与初生代谢物脂肪和总糖含量变化的相关性,选用全国广泛栽培的、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的花生品种16个,在多个试验点进行2年种植,鉴定种子总黄酮、总多酚、脂肪和总糖含量,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显著影响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濮花23号为高TFC品种,豫花9327为高TPC品种。生态环境对花生种子黄酮及多酚含量具有极显著效应,合肥试验点为适于黄酮和多酚形成的种植区。此外,黄酮及多酚二次生代谢物与脂肪、可溶性蛋白和总糖等初生代谢物在地域间变化趋势年纪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土壤全钼含量平均为0.61ppm,低于全国平均值(1.7ppm和世界平均值(2.3ppm).土壤有效钼平均0.19ppm,全省68.6%的耕地土壤有效钼低于临界界缺乏值(0.15ppm),含有效钼0.16—0.20ppm的中钼耕地占8.6%,>0.20ppm的高钼耕地占22.8%.本文讨论了成土母质,土壤质地、有机质、碳酸钙、pH等对土壤钼含量消长及分布的影响.根据3982个土壤样品编制了河北土壤有效钼分布图.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不同前作茬口和种衣剂用量对花生土传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作茬口,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大蒜茬(P1)和小麦茬(P2),副区为种衣剂用量,设每公斤种子用种衣剂6mL(S6)、3mL(S3)和0mL(S0)3个拌种水平,于2019-2020年调查花生茎腐病、白绢病、金针虫和蛴螬的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处理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中种衣剂用量相同时,与P2处理相比,P1处理花生茎腐病和白绢病的病情指数下降了37.91%和30.00%,金针虫和蛴螬的荚果受害指数分别下降了41.96%和22.84%,花生的百果重和荚果产量均显著提高;2年中前作茬口相同时,随着种衣剂用量的增加,对花生茎腐病和白绢病的防控效果提高了13.90%~84.03%,对金针虫和蛴螬的防控效果提高了11.61%~75.30%。P1S3处理组合的荚果产量最高,为5855.29kg/hm2,其次是P1S6和P2S6处理,分别为5773.92和5556.17kg/hm2。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土壤硼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土壤全硼平均25.9ppm,变幅2—75ppm.用沸水5分钟提取的有效硼平均0.50ppm,变幅0.02—9.38ppm.全省61.8%的耕地有效硼在临界缺乏值(0.5ppm)以下,0.51—1.0ppm中硼耕地占32.5%,>1.0ppm高硼耕地仅占5.7%.土壤硼含量决定于成土母质.在成土过程中数量消长期与成土条件,土壤质地、有机质、碳酸钙、pH等有关.本文讨论了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