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索我国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育种手段,为其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选用长江流域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6个早籼稻不育系和5个早籼稻恢复系及NCⅡ设计配制了30个杂交早稻组合,对各组合的12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垩白和整精米率是长江流域杂交早稻品质改良的主要限制因子。12个主要品质性状组合间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各品质性状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对杂交早稻的品质存在极显著的影响。各品质性状狭义遗传力为长/宽>粒长>垩白度>粒宽>整精米率>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率>垩白面积>出糙率>胶稠度>精米率。出糙率与精米率,整精米率与糊化温度, 粒长与长/宽, 粒宽与垩白粒率、垩白面积、直链淀粉, 垩白粒率与精米宽、垩白面积、直链淀粉含量,垩白面积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长/宽与粒宽、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对杂交早稻品质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遗传以及品质改良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诱导小麦Glu-1A等位基因突变体的品质差异与遗传规律,用3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皖麦50的干种子,用近红外品质测定和SDS-PAGE法,对获得的Glu-1A等位基因品质量差异进行了评价和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M2筛选到一个HMW-GS突变体,Glu-1ANull突变为Glu-1A1,突变率为0.15%。突变体与皖麦50杂交,在F2品质性状有超亲现象,品质得分与吸水率和硬度之间相关显著。在F1的正、反交,HMW-GS表现为双显性的Glu-1A1,侧交的Glu-1A1∶Glu-1ANull符合1∶1的分类规律,F2的Glu-1A1∶Glu-1ANull符合3∶1的分类规律。突变体蛋白质含量增加,杂交后代有品质超亲现象,遗传表现符合孟德尔独立遗传和自由组合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桑树杂交后代桑叶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对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技术和理论支持,本研究以2个不同倍性桑树杂交亲本和组合后代群体为材料,通过对桑叶中水分、灰分、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总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了桑叶品质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结果表明:2个组合所有杂交后代不同性状遗传差异较大,其中桑叶中水分和灰分含量2个性状变异系数小于10%,遗传相对稳定,而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多酚类、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清除.OH能力等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在群体中选择特异性状单株具有很大潜力。2个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中桑叶营养物质(水分、灰分、可溶性糖、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均值均小于相应亲本均值;活性物质(多酚类、黄酮类)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清除.OH能力)均值均高于相应亲本均值,对杂交后代进行优良单株筛选可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综合分析杂交后代桑叶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可为桑树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材料、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籼稻稻米品质性状遗传特点新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丝苗型籼稻优质品种七丝占与抗稻瘟病品种外选35为亲本杂交,从F_2代开始采用单粒传法构建了含543个株系的重组近交系(RILs)群体,并分析了群体中各株系包括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共7个稻米品质性状的基因分布频率和性状相关性.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推测RILs群体中7个性状都符合2个基因控制的遗传模式,并存在4类遗传频率分布:(Ⅰ)两亲本间有极端差异的2个等位基因分离,其中一个亲本含2个增效等位基因,另1个亲本为2个减效等位基因的杂交类型,直链淀粉含量性状属于该分布类型;(Ⅱ)2个亲本各有1个增效等位基因,表现为2个中等值材料的杂交类犁,包括的性状类型为透明度和垩白大小;(Ⅲ)两个较低值亲本杂交类型,实际上2个亲本共同有1个减效等位基因,另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相应性状为垩白度和垩白粒率:(Ⅳ)2个较高值亲本杂交,2个亲本各有1个增效等位基因,另有1个等位基因的差异,包含性状为整精米率和胶稠度.各性状间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和直链淀粉含量这4个性状存在2个等位基因的高度连锁(75%);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大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旨在揭示桑树杂交后代群体的遗传特性,为种质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以桑树2个不同倍性杂交亲本和组合后代群体为材料,对其桑叶中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等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中不同性状遗传差异较大,其中水分和灰分含量性状遗传相对稳定,而可溶性糖、粗蛋白、粗纤维、多酚类、黄酮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总抗氧化能力、清除·OH能力等变异系数较大。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中桑叶营养物质含量均值均小于相应亲本均值,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均值均高于相应亲本均值。对桑树杂交后代进行优良单株筛选可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6.
Mu转座子介导的玉米插入突变体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个对干旱胁迫响应的玉米蛋白磷酸酶基因,从Mu突变体库中定向筛选到这些基因共92个Mu转座子插入的候选突变体.在田间种植这些候选突变体的后代,每个12粒.利用巢式PCR对这些后代植株的目标插入位点进行鉴定,选择阳性植株与B73杂交或回交.在92个候选突变体中,有21个为可遗传的Mu转座子插入突变体;其中8个突变体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早稻食用品质较差,为今后选育优质杂交早稻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生产上常用的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对各杂交早稻组合及其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的各米质性状存在极其明显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组合各米质性状除糙米率、精米率、胶稠度和蛋白质质含量外,其余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在总的基因型方差中所占比重均大于50%;除糙米率和精米率外,其余米质性状受父本的影响大于母本;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和相关遗传率三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水平的俩俩正相关;杂交早稻米质性状间的选择相对效率较高的有米粒长对长/宽,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粒率对垩白度,糙米率对精米率,其它米质性状之间的间接选择相对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高海拔地区水稻遮光、剪叶和疏花对米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遮光、剪叶和疏花等措施研究了高海拔地区水稻源库关系对籽粒灌浆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及灌浆物质和灌浆动态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遮光提高整精米率,特别是对强势粒;遮光对垩白度的影响因品种和粒位而异;剪叶提高垩白度,疏花降低垩白度;遮光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淀粉RVA谱的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延长米胶长度;稻米主要品质指标既与灌浆物质量有关,也与灌浆动态有关;灌浆结实前期的灌浆速率、灌浆量及其比例对垩白面积、垩白度、最高黏度、崩解值等影响最大,后期其次,中期的影响较小;垩白面积和垩白度随结实前期灌浆速率、灌浆量及其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随结实后期灌浆速率、灌浆量及其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最高黏度、崩解值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对优质杂交早籼稻早优11及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广西杂交稻米整精米率低、垩白度大、垩白粒率高、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及胶稠度低等问题,提出优质杂交早籼稻育种的关键是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特别是优质不育系的选育.通过广泛收集水稻种质资源,筛选理想材料作亲本,对现有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遗传改良,优化组配,可达到培育优质杂交早籼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稻米垩白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稻米垩白是影响稻米高品流动的重要品质性状之一.本文对稻米垩白形成特点、遗传基础、垩白与水稻株型、农艺、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影响垩白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解决当前杂交水稻稻米垩白粒率高、面积大这一普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