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疾病。由于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病蹄不愿着地、跛行,以致影响奶牛食欲、承重和产奶量,而养牛户又多不注意修蹄护蹄,导致该病在基层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据笔者调查约80%的奶牛场户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蹄病,成年产奶牛发病率约20%,产奶量高的牛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
肢蹄病是指动物机体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或蹄腐烂)、蹄叶炎等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奶牛患肢蹄病,轻者行走困难,运动跛行,重者卧地不起,产奶量大幅度下降;且病牛很快消瘦、  相似文献   

3.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是奶牛3大常见病之一,常以变形蹄和腐蹄为多见[1]。该病主要是由坏死杆菌感染蹄部趾间皮肤和深层软组织引起的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奶牛常见病。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与牧场管理、奶牛的生活环境及奶牛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奶牛腐蹄病占奶牛疾病的40%以上,患腐蹄病奶  相似文献   

4.
奶牛腐蹄病是常见病之一,特别在南方各省、市奶牛场多见,一般发病率在10~20%,个别场可达70%以上。乳牛患病后,不仅病肢负重困难,跛行,而且影响食欲,抵抗力下降,消瘦明显,乳产量则下降12%左右。严重时患蹄蹄壳腐烂、变形、脱落,甚至卧地不起而被迫淘汰或死亡。因此腐蹄病已成为各乳牛场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以往治疗腐蹄病方法虽有多种,如扩创后用磺胺、硫酸铜、碘仿、10%碘酊、松溜油等  相似文献   

5.
<正>牛蹄部疾病一直是危害养牛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居高不下。特别是潮湿环境易导致腐蹄病和泥蹄病的发生,若治疗不及时,会降低其生产性能,影响正常使用,应引起足够重视,以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腐蹄病牛腐蹄病,即牛指(趾)间蜂窝织炎、蹄腐烂,起源于指(趾)间皮肤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感染,会造成指(趾)部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如不加以重视,则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一、腐蹄病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  相似文献   

7.
正奶牛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如不加以重视,则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一、腐蹄病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1.病因:在奶牛腐蹄病的病原学方面,意见尚不十分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  相似文献   

8.
腐蹄病是反应动物牛、羊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间皮肤和软组织腐烂,散发出恶臭气味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为8%-20%,有的高达30%-50%。1病因饲养管理不善,草料中钙、磷不平衡,致角质蹄疏松,蹄变形扭曲;牛舍不洁、潮湿,运动场泥泞,蹄部常被粪尿、泥浆浸泡,使蹄局部组织软化,多发生在雨季潮湿季节;被石子、铁屑、草木、玻璃碴等坚硬之物刺伤蹄软组织而引起蹄部发炎。感染节瘤拟杆菌也引发本病。节瘤拟杆菌又称K微生物。虽然本菌引起的炎性损害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9.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等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  相似文献   

10.
疾病对种公牛精液品质和生产均有很大影响,因种公牛利用时间达8~10年,成年种公牛体重达到900~1000kg以上,在运动、爬跨时易造成蹄损伤引发蹄病,造成蹄部肿胀疼痛,行走站立困难,无法爬跨完成生产,导致精液品质下降,轻则影响正常精液生产,重则终生不能采精,甚至淘汰。管理站种公牛常见的蹄病有腐蹄病、蹄叶炎、蹄冠炎通过综合防治措施,蹄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山羊腐蹄病又叫传染性蹄皮炎、蹄间腐烂、趾间腐烂、坏死杆菌病.最常见由坏死杆菌等病菌所引起,是山羊养殖中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在夏季最高.本文介绍了山羊腐蹄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  相似文献   

13.
夏秋季是羊腐蹄病、眼病、中暑、蓝舌病的高发期。本人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特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腐蹄病病因:炎热雨季,圈舍潮湿泥泞,易患此病诱因则是草中钙、磷不平衡,致使蹄部角质疏松粪尿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以及被石子、铁屑、碎玻璃等刺伤蹄部,均能致病。也有因蹄冠与角质层裂缝而感染病菌的。治疗:病羊应及时修整蹄部,如蹄叉腐烂,可用5% ̄10%的浓碘酊或1% ̄2%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洗,若是蹄底软组织腐烂,要彻底扩创清洗,然后在蹄底孔或洞内用5%硫酸铜粉或5%水杨酸粉填塞包扎,外面再涂上松馏油,借以防腐防酸,也可用碘胺或…  相似文献   

14.
腐蹄病是反刍动物特别是牛、绵羊、山羊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较高.其病因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饲料管理方面,主要是草料中钙、磷不平衡.致角质蹄疏松、蹄变形和不正;  相似文献   

15.
一、外伤性跛行 指羊被石子、铁屑、玻璃碴等刺伤蹄部,或因蹄冠 与角质层裂缝感染病菌,致使化脓,不能行走,或因环境潮湿,引发腐蹄病.治疗:要及时修整蹄部,尽快把刺入蹄部的异物清除.若蹄叉已腐烂化脓,可用1%~2%的高锰酸钾水清洗,再涂10%的碘酊液.  相似文献   

16.
正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是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秋季易发病,是反刍动物特别是牛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在本地区牛饲养场中,腐蹄病的发生率可达到35%,给养牛业带来较大危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牛腐蹄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1病因1.1牛蹄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是引起发  相似文献   

17.
奶牛蹄疾病大部分是因蹄子变形 ,导致的腐蹄病 ,即蹄叶炎、蹄冠炎。1 病因引起奶牛蹄子变形的原因很多 ,根据云南省种畜场在牛群采取放牧饲养蹄病发生率低改为舍饲而发病率高的情况分析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舍饲后 ,牛体四肢长期站立于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易导致蹄子变形 ;其次是  相似文献   

18.
正奶牛腐蹄病是奶牛三大疾病之一,是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的局部化脓坏死性炎症。特征性症状是病牛患趾疼痛、跛行,影响奶牛生产性能,严重的会造成奶牛卧地不起,失去饲养价值而淘汰。发病原因奶牛日粮营养不均衡,特别是日粮中矿物质钙、磷比例失调或日粮中钙、磷供应不足,或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缺乏,导致奶牛蹄角质发育不良或角质疏松,最终造成腐蹄病发生。运动场不平坦,奶牛运动时蹄部被尖锐异物损伤,感  相似文献   

19.
<正>恶性腐蹄病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的、坏死性疾病。由趾间皮炎扩散到整个蹄部。由于敏感层和毛红血管网的感染损伤,蹄壁(真皮)失去血液供应,和其底层组织分离。腐蹄具有接触传染性,在适当条件和易感基因存在的情况下,发病率可能接近100%。山羊、鹿、牛等很少感染。目前已经建立筛选了含潜在抗病基因的群体,以提高对腐蹄  相似文献   

20.
李江 《中国畜禽种业》2011,7(4):107-107
随着近几年奶牛规模养殖场的增加,奶牛蹄病成为养殖场的困惑,主要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下面简要介绍该病的防治,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奶牛蹄病的主要种类 1.1蹄变形 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由于蹄变形发生后所呈现的形状不同,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