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记述了中国阉蜡蝉科阉蜡蝉属 7种 ,其中包括 6新种 ,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中国阉蜡蝉科阉蜡蝉属 7种 ,其中包括 6新种 ,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所藏的菱蜡蝉科和象蜡蝉科昆虫标本进行整理与鉴定,鉴定出江苏省菱蜡蝉科4个种,象蜡蝉科4个种,其中四带脊菱蜡蝉(Reptalus quadricinctus Matsumura,1914)、云斑安菱蜡蝉(Andes marmorata Uhler,1896)、瘤鼻象蜡蝉(Saigona gibbosa Matsumura,1910)和中野彩象蜡蝉(Raivuna nakanonis Matsumura,1910)为江苏省新纪录。记述了两种菱蜡蝉和两种象蜡蝉的主要形态特征、寄主以及分布。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江苏省蜡蝉总科2新纪录科,即袖蜡蝉科(Derbidae)和颖蜡蝉科(Achilidae);袖蜡蝉科2新纪录种,即红袖蜡蝉(Diostrombus politus Uhler 1896)和甘蔗长袖蜡蝉(Zoraida pterophoroides Westwood,1851);颖蜡蝉科1新记录种,即印度卡颖蜡蝉(Caristianus indicus Distant,1916).记述了2新纪录科的简要识别特征、世界及中国的分布;3新纪录种的别名、识别特征、寄主、江苏省及世界和中国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蜡蝉雄性生殖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发现更多的分类特征,为其所属类群乃至蜡蝉总科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Leica MZ125解剖镜下,对缘蛾蜡蝉(Salurnis marginella(Guérin-Menev-ille))、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及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White))3种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应用QImaging Retica 2000R CCD数码相机进行照相,并对3种蜡蝉的雄性内生殖器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种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基本一致,射精管端部膨大,生殖附腺发达,但每侧精巢内精巢小管的数目因种类不同而具明显差异,八点广翅蜡蝉12根,缘蛾蜡蝉和斑衣蜡蝉均为6根;八点广翅蜡蝉和斑衣蜡蝉的贮精囊外周被以薄膜,而缘蛾蜡蝉的贮精囊则无薄膜包被。【结论】缘蛾蜡蝉与八点广翅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结构较为相似,其2个精巢相互分开,而斑衣蜡蝉的2个精巢相向包被在同一薄膜之中,这表明雄性生殖系统在蜡蝉总科系统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璐蜡蝉科Lophopidae国内1新记录属:斯璐蜡蝉属symplanaKirby;1新记录种:绿斯璐蜡蝉symplanaviridinervisKirby及3个新种:短线斯璐蜡蝉Symplanabrevistrata、长头斯璐蜡蝉Symplanalongicephala、短头斯璐蜡蝉Symplanabreicephala。  相似文献   

7.
中国疏广蜡蝉属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7种疏广蜡蝉(眼纹疏广蜡蝉Euricania ocellus、长刺疏广蜡蝉E.longa、短刺疏广蜡蝉E.brevicula、带纹疏广蜡蝉E.facialis、西藏疏广蜡蝉E.xizangensis、类透疏广蜡蝉E.paraclara透明疏广蜡蝉E.clara)的外部形态和雌雄外生殖器进行较深入的形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种疏广蜡蝉在外部形态(前翅斑纹、后翅色泽),雄虫外生殖器(肛节形状、阳茎干背刺突长度与阳茎干长度比),雌虫外生殖器(肛节形状、侧面观第三产卵瓣长宽比)方面差异较大。这些特征可用于该类群的物种鉴定与农林害虫防治。另外,还给出了现有标本的6种疏广蜡蝉的整体照片、局部特征照片、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并提供中国7种疏广蜡蝉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分布于西藏的马颖蜡蝉属(同翅目:颖蜡蝉科)=新种,所有的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1.亚东马颖蜡蝉,新种。该新种与分布于四川的M.cerrina Fennah相近似,但体型大而色淡。前翅的前缘和外缘具有不规则的褐色大斑。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与M.cerrina Fennah完全不同。2.吉隆马颖蜡蝉,新种。该新种与亚东马颖蜡蝉相近似,但额、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具有许多淡褐色小圆斑。前翅密布许多不规则的深褐色大斑。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蛾蜡蝉科Flatidae国内一新记录属和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皑袖蜡蝉属EpotiocerusMatsumura的分类研究历史,研究了在中国采集的皑袖蜡蝉属种类,记述了该属2个新种——红皑袖蜡蝉Epotiocerusrubersp.nov.和黄带皑袖蜡蝉Epotiocerusflavozonasp.nov.,提供了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邓晗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561+7673-7561,7673
记述了贵州省蛾蜡蝉科1新记录属1新记录种—澳迷蛾蜡蝉Mimophantia australensis Korkaldy,1906。综述了该属的的分类研究史,描述了澳迷蛾蜡蝉属的特征,并绘制了成虫特征图。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文献资料和现有标本,整理出中国扁蜡蝉科昆虫名录9族20属43种,报道了该科12种昆虫在我国15个省区中的分布新记录,列出各种的地理分布和部分种类的寄主。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文献资料及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馆藏的圆瓢蜡蝉属昆虫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共记述中国圆瓢蜡蝉属昆虫35种,鉴定出贵州省圆瓢蜡蝉1新纪录种:皱脊圆瓢蜡蝉(Gergithus rugiformis Zhang&Che,2009)。详细描述了该圆瓢蜡蝉的外部形态和生殖器特征及其分布。并浅析了中国圆瓢蜡蝉属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颖蜡蝉科中比较相似的优颖蜡蝉属与卡颖蜡蝉属的线粒体16S rDNA基因,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佛坪卡颖蜡蝉、紫阳卡颖蜡蝉与刺突优颖蜡蝉的遗传距离为0.038和0.155,系统发育分析两个属的种不能各自独立聚为一支,结合形态特征建议将优颖蜡蝉属与卡颖蜡蝉属合并为一个属.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石榴园蜡蝉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包括斑衣蜡蝉、白蛾蜡蝉及八点广翅蜡蝉,以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98.5%N24矿物油杀虫剂用于防治龙眼白蛾蜡蝉的效果,以期扩大矿物油杀虫剂的防治对象。[方法]以龙眼树上的白蛾蜡蝉若虫为供试对象,用98.5%N24矿物油杀虫剂和99%绿颖矿物油乳油分别对水稀释100和200倍液,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98.5%N24矿物油杀虫剂对龙眼白蛾蜡蝉防治效果。[结果]98.5%N24矿物油杀虫剂100倍液对龙眼白蛾蜡蝉若虫的防治效果可达63.40%,200倍液防治效果为42.29%,对照药剂SK绿颖矿物油乳油100倍防治效果为77.95%,200倍液防治效果为47.12%,两者相比,同等浓度的药效有一定的差距。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均不会导致龙眼叶片的药害产生。[结论]矿物油杀虫剂100和200倍液对白蛾蜡蝉若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对龙眼不产生药害,可作为防治龙眼白蛾蜡蝉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宽广蜡蝉[Pochazia shantungensis(ChouLu,1977)]成虫为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泌蜡结构超微形态,探讨广蜡蝉科昆虫的典型泌蜡结构。结果表明:山东宽广蜡蝉成虫有2种泌蜡结构,即气孔状蜡孔和筛板状泌蜡板,其中气孔状蜡孔分布于前后翅、肩板和体壁,由外缘、开口及泌蜡孔组成,不同部位的蜡孔大小相近;筛板状泌蜡板仅发现于雌成虫腹部末端,由不规则外缘、近圆形底板和泌蜡孔组成,第9腹节背板和肛板内侧泌蜡板均分为阔型泌蜡板、中型泌蜡板和窄型泌蜡板。气孔状蜡孔可能是广蜡蝉科昆虫体表的典型泌蜡孔,成虫泌蜡结构可以为广蜡蝉科分类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全面回顾了世界菱蜡蝉科昆虫约170年的研究历史,介绍了分类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对中国菱蜡蝉科的分类研究进行了回顾,对该类群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意义进行了概述,指出了该科昆虫分类研究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系统调查了湖北省广翅蜡蝉科害虫的种类,依据资料鉴定出3属11种,描述了每个种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及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为象蜡蝉科农林果蔬害虫快速鉴定与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标本采集与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象蜡蝉科昆虫名录及各种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区系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象蜡蝉科昆虫共计7属15种。贵州省象蜡蝉东洋区性质显著;在中国地理区划水平上以华中区特有成分为主,华中区+华南区成分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