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开展了博罗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对其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地类构成等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博罗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49 945.75 hm2,乔木蓄积量达8 688 084 m3,森林覆盖率达55.27%。全县森林资源主要数据变化较大,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稳步健康增长的态势。部分森林质量仍较低,需要加强相关森林质量提升工作,科学规划,推动现代林业转型升级,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博罗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其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地类构成等进行了数据分析,并通过与博罗县第三次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相比较,调查结果表明博罗县森林资源主要数据变化较大,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稳步健康增长的势头。其主要原因一是其森林建设成果,二是调查范围的扩充,三是技术手段革新所带来的系统误差。调查中也发现博罗县部分森林质量仍较低,需要加强相关森林质量提升工作,并在森林资源长足提升后的瓶颈期,及时转变林业发展思路,结合二调数据科学规划,推动现代林业转型升级,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
根据磐安县2008年和2016年2次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控制样地调查数据对比结果,概述了该县森林资源现状,并从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乔木林质量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了森林资源的消长情况,总结了磐安县森林资源特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宜昌市夷陵区2016年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列出主要数据,概述该区的森林资源现状;并与2010年的二类调查数据相比较,从各类林地面积、公益林与商品林结构、乔木林龄组结构、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可采伐森林资源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夷陵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稀疏型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由于点云密度低,难以对单木尺度的森林参数进行估测,在森林资源监测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区,以2007年机载激光雷达Optech ALTM LiDAR数据、200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机载LiDAR数据预处理、特征参数提取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3种方法,估测小班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单位蓄积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森林参数进行空间制图。结果表明:1) 高度百分位数和累计高度百分位数是影响小班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的主要特征参数;2)3个遥感估测模型精度对比分析表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蓄积量3个参数的估测精度,均是随机森林算法最高,支持向量机次之,多元线性回归最低;3)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位蓄积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一致,人为干扰严重的公园边缘地区和土层瘠薄、立地条件差的山脊较低,山南及山北中部最高。稀疏型机载激光雷达(ALS)数据在林分尺度的森林参数估计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的测树因子估测。本研究应用稀疏型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估测风景林森林参数,为稀疏型LiDAR数据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赣州市1993年、2003年、2013年3期森林资源调查成果资料数据为基础,分析评价该市20年间森林面积、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蓄积等因子的动态变化趋势及主要变化原因,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覃真坤 《吉林农业》2012,(2):173-17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目的是查清某一地区内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的变化,从而进行细致的森利资源分析,为指定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以及林业发展规划提供数据依据,因此探索一种科学准确的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蓄积量遥控估测方法,是在综合运用RS、GIS和GPS技术,结合少量地面调查样地资料,建立森林蓄积量估测方程来估测森林蓄积量,以期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面调查工作量,已成为森林资源调查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k-NN方法和GF遥感影像的森林蓄积量估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利用黑龙江省某林业局的一类样地调查资料、GF-1号卫星影像、数字高程(DEM)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图,采用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法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研究,分析k-NN方法及GF-1卫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效果。为对比k-NN方法的估测精度,对相同试验数据也进行了最小二乘估计和稳健估计建模。采用GF-1号16 m分辨率的多光谱数据,在林业局级尺度上分别应用这3种方法进行森林蓄积量建模估测,生成了监测区域森林蓄积量分布图并统计得到监测区域总的蓄积量值。将3种方法估测结果与二类调查实测结果进行比较,k-NN方法估测精度达到97.3%,略优于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和稳健估计建模估测精度。因k-NN方法不受Gauss-Markov假设限制,且能有效克服建模变量间的复共线性问题,研究成果可用于县/林业局级尺度的森林蓄积量估测,且国产GF-1卫星影像能有效应用于森林资源监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等方面对2012年龙井市森林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总结,了解吉林省龙井市森林资源现状。并通过与2002年的数据进行对比,总结10年来的动态变化情况,如各类林地面积的增减及其原因,龄组的变化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而提出相应建议,为林业资源约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保护区森林资源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监测和保护,利用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固定样地调查的数据,计算各树种在1979—2008年各林龄的平均每公顷蓄积量,绘制森林蓄积生长曲线,选择理论生长方程,拟合不同树种的模型参数。根据理论生长方程计算不同树种各林龄的单位面积蓄积量理论值,用单利式计算森林蓄积连年生长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林分水平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或数表,是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必备计量工具。研建东北林区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既是方法学探索,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成果。  方法  基于东北林区云冷杉林、落叶松林、红松林、樟子松林、栎树林、桦树林、杨树林、榆树林、椴树林和水胡黄林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2 000个样地的实测数据,分别利用非线性独立回归估计、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和含哑变量的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了林分水平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  结果  基于全部样地通过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建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总体平均模型,其确定系数分别为0.945、0.805和0.839,而包含森林类型参数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哑变量模型,其确定系数分别达到0.959、0.949和0.951。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确定系数(R2)都在0.86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都在3%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大多数在10%以内。蓄积量模型的R2在0.876 ~ 0.980之间,MPE在0.90% ~ 1.95%之间,MPSE在5.14% ~ 11.89%之间;生物量模型的R2在0.864 ~ 0.988之间,MPE在0.66% ~ 2.07%之间,MPSE在3.61% ~ 11.60%之间;碳储量模型的R2在0.866 ~ 0.988之间,MPE在0.67% ~ 1.96%之间,MPSE在3.65% ~ 11.57%之间。  结论  不同森林类型的蓄积量主要取决于林分断面积和平均高,生物量主要取决于蓄积量和林分平均高。含哑变量的非线性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是建立林分水平储量模型系统的可行方法。本研究所建立的东北地区10种主要森林类型的蓄积量、生物量和碳储量模型,其预估精度达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要求,可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森林郁闭度对蓄积量估测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研究森林郁闭度对蓄积量估测的影响规律,根据某监测区域地面调查样地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设计蓄积量估测模型,通过数学仿真方法研究郁闭度对蓄积量估测的影响大小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郁闭度对蓄积量估测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若要通过监测区域样地对应的遥感和GIS信息,建立以样地为单位的蓄积量估测方程,郁闭度是不可或缺的影响因子。因此必须先估测森林郁闭度,再建立包含郁闭度的蓄积量估测方程,才能实现以遥感和GIS为基础的蓄积量估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92年闽北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复查资料,对杉木(人工林)、马尾松(天然林)、阔叶树(天然林)三个优势材种林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给出并建立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Logistic方程.经检验,方程拟合精度较高,据此对该地区森林资源进行预报、回报、并运用于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森林蓄积量遥感估测精度,探讨哑变量技术在蓄积量遥感估测中的作用。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为研究区,以Landsat 8 OLI和93块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角规控制样地数据为基础,使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算法进行遥感变量因子的选择,并以龄组为哑变量分别构建基于哑变量的SVR和PLSR蓄积量估测模型,采用留一交叉验证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使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变量的选择有效减少了自变量的维度,提高了计算效率;其次,哑变量引入后,PLSR和SVR 2种回归模型的估测精度都比无哑变量方法有明显的提高,且SVR的估测结果优于PLSR;在引入哑变量后SVR模型的决定系数R2由0.59提高到0.68,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由36.76%降低至32.97%,PLSR模型的决定系数R2由0.53提高到0.62,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由39.41%降低至35.24%。在森林蓄积量的遥感估测中,哑变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同蓄积量大小对估测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而提高蓄积量的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气候变暖与木材供需矛盾两个方面,阐述了森林资源储备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森林资源储备的现状,表现在:总量不足,逆转严重;可采森林蓄积不足;资源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林种和林龄结构不合理,储备主体单一;森林资源储备途径单一.并从自然灾害、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等地理特征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上,分析了森林资源储备存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我国森林资源储备的对策,即进行高标准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促进森林资源天然更新;建立生态循环型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实施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进行低质低效林改造;大力加强对森林资源储备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森林资源储备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我区森林资源初、复查连清材料,对天山北坡及阿尔泰两大林区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复查期间,两大林区森林总蓄积有所增长,但森林质量一卜降,并发生结构性危机。预计在下一等间隔期内(1988~1996年),森林总蓄积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但资源趋于大径级化和老龄化,生长率下降,枯损现象日趋严重,森林资源危机将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从2008年6月起以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森林资源特性的角度研究了广东省采取不分山不分林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并对林业股份制进行分析,认为其适应于林业产业特性且与环境相容,是与不分山不分林相匹配的组织制度,最后提出了完善林业股份制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依据从面积到蓄积转变的重要性、难点及着力点,为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依据转变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方法  选取补偿客体的目标实现、补偿主体的激励性和补偿资金的可持续性3个维度,对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依据从面积到蓄积转变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相较于以森林面积为补偿依据与补偿目标的偏差,以森林蓄积为补偿依据可以更精准地完成重点公益林补偿目标。此外,以森林蓄积为补偿依据,在激励性和市场化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结论  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不仅应该根据蓄积增量确定补偿额度,而且要充分考虑蓄积量的地区化差异,推动实施基于蓄积量的差异化补偿。未来应当进一步探索基于蓄积量的市场化补偿方案,发挥市场对补偿资金的调节和分配效率。图4参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