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267-9269
以广东省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为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彭祖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开发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别从彭祖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定位、功能分区和项目设计,旨在为彭祖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开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西藏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西藏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旨在为西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SWOT分析法,对黄泥河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中存在的劣势及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策略,为进一步规划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静  王金叶  付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7,(22):199-200,202
生态旅游开发成为保护和开发自然保护区的有效措施。通过对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特点的分析,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并对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赖启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42-11644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得出该区生态旅游开发应采取“抓住机遇,乘势发展”的战略,并提出发挥优势、打造精品,完善自身、克服劣势,工旅协调、互促其赢,政府主导、重塑形象,整合资源、培育市场。多方着手,提升竞争力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SWOT分析法,对贵州省月亮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科学规划,完善管理部门,强调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智慧旅游,创立品牌等策略,以期为月亮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市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SWOT分析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层次分析中,构建了15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评价得分为76.75分,等级为Ⅰ级;SWOT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稳定,有一定区位优势,但存在管理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与周边景点的旅游资源同质化竞争的挑战。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提出保护区开展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建议,以期能更好地开发百花山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该文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段)的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段)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依据,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用数学统计方法和对比分析方法,对保护区的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气候环境、景观质量和生态旅游开发条件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环境质量高、景观原始性保持好、景观观赏价值高,保护区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对三江口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为三江口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旅游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选择浙江天目山和陕西佛坪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旅游生命周期阶段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处于发展阶段的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相比,处于参与阶段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旅游的支持度更加强烈。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对旅游社会效益的感知显著高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但是环境冲击和社区人际关系冲击方面的感知则正好相反。这反映了两地居民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有着不同的忍耐度。最后,还探讨了影响保护区居民旅游支持度的机制,发现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感知显著提高了居民的旅游支持度,环境冲击感知和社区人际关系冲击的感知则是显著负向的;而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的社会效益感知和环境冲击感知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对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和环境质量所占分值较大,保护区旅游资源区位较好,但其外部交通、基础服务设施等开发建设条件比较薄弱,导致知名度和游人规模不大.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壶瓶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好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基地的地域文化,民俗特点,并将其恰如其分的表现在规划设计中。文章通过分析挖掘白鹿塬特有的历史,民俗文化,以及其在白鹿塬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设计中应用,探讨了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持久魅力的经典规划。  相似文献   

15.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使用SWOT法分析了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通过分析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对赛罕乌拉的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构建了赛罕乌拉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整个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总共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产品类型由观光旅游产品、游憩旅游产品、科普旅游产品、修学旅游产品和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组成。另外,划定了6个重点产品:生态旅游产品、疗养休闲度假游产品、地质专项游产品、辽文化专项游产品、民族风情游产品和金代遗址游产品。  相似文献   

17.
基于SWOT分析构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临安市西天目乡人民政府和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以SWOT为分析框架,阐述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的强势与机会及弱势与挑战。强势与机会有:①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②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③基于非木质资源利用为主的产业结构;④当地居民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⑤社区共管模式雏形的出现;⑥强有力的林业科研力量支撑。弱势与挑战为:①对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②自然保护与社区利益共享机制未完全形成;③社区共管机制尚不健全;④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出现退化。提出了构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利益共享和伙伴合作机制的设想。表4参8  相似文献   

18.
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借鉴特尔菲法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对这一区域的乡村旅游资源与发展条件进行了科学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性指数特征为5.89,属于中等乡村,开发乡村旅游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