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贵州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贵州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尚熟到完熟的成熟度等级中,中部有机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成熟度的增加先大幅度下降再缓慢上升,在尚熟时达到最大值;上部有机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随成熟度的增加先缓慢上升再缓慢下降,在成熟时达到最大值。中部有机烟叶的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中部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变化一致;上部有机烟叶的新植二烯、棕色化反应产物和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上部有机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变化一致。中部有机烟叶在尚熟时采收,上部叶在成熟时采收香气物质总量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云南产区复烤烟叶的香气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致香物质损失。[方法]以玉溪市云烟87工业等级CO2烟叶作为供试样品,分别调整真空回潮、润叶、复烤干燥区、复烤回潮区的工艺参数,测定各工序段烟叶的致香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打叶复烤不能增加烟叶致香物质总量,但是能调整致香物质的组成,表现为美拉德反应产物、西柏烷类、其他致香物质的含量提高,苯丙氨酸类、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含量降低;真空回潮、复烤回潮区是打叶复烤的两个关键工序,具体表现为真空回潮阶段美拉德反应产物、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显著提高,复烤回潮阶段西柏烷类物质显著提高。[结论]为了发扬云南烟叶的清甜香型风格,应保留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抑制美拉德反应产物,真空回潮工艺参数以常规为宜,复烤回潮区工艺参数以低强度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窝肥施用不同芝麻类有机物料对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改变传统饼肥施用方式,窝肥施用的不同芝麻类有机物料栽烟时穴施。【结果】(1)窝肥施用芝麻饼可提高3个部位烟叶品质,施用炒芝麻可提高中部和上部烟叶质量,施用芝麻油仅提高上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施用芝麻饼的3个部位、施用炒芝麻中部和上部烟叶糖与烟碱和总氮与烟碱的比值均适宜,而施用芝麻油3个部位的烟叶这两者比值均不太适宜,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均较差。(2)窝肥施用芝麻饼的下部和中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的增加是由新植二烯、类西柏烷类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增加引起的,上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的增加是由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增加引起的;施用炒芝麻的中部和上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的增加主要源于新植二烯、苯丙氨酸和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施用芝麻油的上部烟叶致香物质总量的增加主要源于新植二烯和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3)3个部位均以窝肥施用芝麻饼烟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尤其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余味舒适特征较明显。【结论】芝麻饼肥用量相等情况下,基肥与窝肥相结合施用,较传统的饼肥全部用作基肥,更有利于烟叶致香物质的形成,提高各部位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尤其明显提高新植二烯(上部烟叶略低于对照除外)及其以外致香物质含量、烟叶糖碱比和氮碱比均较适宜,蛋白质和氯含量较低,钾素含量相对较高,使烟叶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含量及组成更趋协调,有助于改善烟叶香气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装烟方式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对烟夹、散叶堆积与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差异显著,与烟夹装烟方式相比,散叶装烟方式的中部叶类胡萝卜素、芳香族氨基酸、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和新植二烯等裂解产物含量显著升高,上部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显著降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赋权评价分值中部叶以散叶堆积处理(T2)最高(569.24),上部叶以烟夹处理(T1)最高(495.61)。从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角度出发,云南曲靖烟区散叶堆积和烟夹装烟方式可分别增加中部、上部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可作为后续研究、推广的主要装烟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生产优质烟叶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烟区主栽品种毕纳1号进行盆栽试验,精准控制烟株不同时期的供氮比例,研究3种氮素供应模式(处理1,伸根期20%+旺长期45%+成熟期35%;处理2,伸根期25%+旺长期55%+成熟期20%;处理3,伸根期30%+旺长期65%+成熟期5%)对烟叶质体色素和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烟叶成熟期质体色素降解速度快,烤后烟叶色素残留量低,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中部、上部烟叶分别为(177.84±5.69)μg/g和(139.93±1.13)μg/g,分别比处理2增加13.8%和20.1%,比处理1增加4.6%和10.0%,其中处理3烟叶的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等及类西柏烷类含量、上部叶棕色化产物和新植二烯等致香成分含量均较高。前重后轻供氮模式的烟叶质量显著优于后期持续供氮模式的烟叶,有利于促进烟叶前期合成较多的质体色素,后期充分降解形成香气成分,对提高烟叶香味品质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香型和不同部位烤烟的香气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建立起中上部烟叶香型风格定量判断的数学模型。[方法]以中国11个主要产烟省的13个地区的63个C3F和65个B2F烟叶作为校正样品,并以67种致香物质为指标,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香型烤烟样品进行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并分别利用21个C3F烟叶和19份B2F烟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中上部烟叶的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占致香物质总量的比例变异系数小于相对应的致香物质绝对含量,且在中上部烟叶中比例超过1%的物质只有苯甲醇、茄酮、β-大马酮、新植二烯、金合欢基丙酮A、十六酸、寸拜醇、亚麻酸甲酯、西柏三烯二醇,且在不同部位烟叶中,主导某种香型的致香物质种类不同;在分别以中部叶和上部叶致香物质含量和比例为判断指标构建判别函数时,各引入了11种、18种、7种、11种致香物质指标,并以构建的模型对新样本进行预测,其整体准确率分别为:91.7%、100%、91.7%、91.7%。可见,影响中部烟叶香气风格特征的致香物质指标明显多于上部叶,但在中部叶中采用致香物质比例作为判别指标能明显提高其判别准确率。[结论]该研究为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与生产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毕节市七星关的生态环境下,以烤烟毕纳一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留叶数及施氮量对烟叶质体色素的动态变化和成熟期色素降解及烤后烟叶中性致香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密减叶处理可以增加中部叶的产量,并且减少由加密对中下部烟叶的影响。加密减叶处理除新植二烯外香气总量大,中、上部烟叶类西柏烷类分别提高38.6%、18.0%,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相对常规对照模式种植分别提高9.15%、22.4%,其中β-大马酮分别提高10.5%、27.02%。加密减叶中部烟叶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含量最高,上部烟叶新植二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提高烟叶香气质量的新途径,以K326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添加4种香料植物(红玫瑰、香叶天竺葵、薰衣草及兰花鼠尾草)对烟叶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添加香料植物对烤后烟叶致香物质总含量的增加效应表现为红玫瑰>香叶天竺葵>CK>蓝花鼠尾草>薰衣草,其中添加红玫瑰后烟叶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其他类致香物质、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和致香物质总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9.64%、56.45%、9.50%、24.52%和19.77%;添加香叶天竺葵后烟叶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和致香物质总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52%、7.20%、4.71%、4.78%和5.10%。添加薰衣草和兰花鼠尾草则不利于大部分致香物质的积累。感官评吸结果表明,添加红玫瑰的烟叶香气质细腻、柔和,刺激性小,余味干净舒适,劲头适中,优于对照,而添加香叶天竺葵、薰衣草和兰花鼠尾草的烟叶感官质量较对照表现稍差。可见,烘烤过程中添加外源香料植物对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较大,且不同香料植物对烟叶香吃味的影响不同,其中添加红玫瑰对中部烟叶香气质量的改善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提高烟叶香气质量的新途径,以K326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添加4种香料植物(红玫瑰、香叶天竺葵、薰衣草及兰花鼠尾草)对烟叶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添加香料植物对烤后烟叶致香物质总含量的增加效应表现为红玫瑰>香叶天竺葵>CK>蓝花鼠尾草>薰衣草,其中添加红玫瑰后烟叶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其他类致香物质、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和致香物质总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9.64%、56.45%、9.50%、24.52% 和19.77%;添加香叶天竺葵后烟叶的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致香物质总量(除新植二烯)和致香物质总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52%、7.20%、4.71%、4.78% 和5.10%。添加薰衣草和兰花鼠尾草则不利于大部分致香物质的积累。感官评吸结果表明,添加红玫瑰的烟叶香气质细腻、柔和,刺激性小,余味干净舒适,劲头适中,优于对照,而添加香叶天竺葵、薰衣草和兰花鼠尾草的烟叶感官质量较对照表现稍差。可见,烘烤过程中添加外源香料植物对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较大,且不同香料植物对烟叶香吃味的影响不同,其中添加红玫瑰对中部烟叶香气质量的改善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不同醇化时间下硃砂烟生物碱及致香成分的变化规律,以硃砂烟为材料,对硃砂烟进行为期18个月的醇化处理,分析醇化过程中烟草特有生物碱及致香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醇化过程中,硃砂烟中部烟叶烟碱转化率均高于上部烟叶的。硃砂烟上部烟叶降烟碱含量在醇化0~12个月时持续上升,在醇化12~18个月时下降;中部烟叶降烟碱含量在醇化0~6个月时下降,醇化6~18个月时持续上升。在醇化过程中,硃砂烟上部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以及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整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他类致香物质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硃砂烟中部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美拉德反应产物及其他类致香成分整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综上,玉溪地区硃砂烟上部烟叶最适宜的醇化时间是18个月,中部烟叶最适宜的醇化时间是12~18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云南省保山市烟区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的中性香气物质含量,为探索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的合理采收时间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5上部烟叶为材料,利用气质联用仪对3个不同成熟度的上部烟叶中性香气物进行分析。【结果】除棕色反应产物含量在尚熟烟叶中略高于成熟烟叶外,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西柏烷类降解物和苯丙氨酸类降解物等香气物含量均随烟叶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香气物总量在成熟烟叶中最高,尚熟烟叶次之,欠熟烟叶最低。按致香物质的基团划分,除醛类物质在3个成熟度的烟叶中含量相当外,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随成熟度提高而增加的变化规律。【结论】成熟度对上部烟叶中性香气物的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上部烟叶成熟度的增加对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中性香气物质中,以酮类物质含量最高,其对烟叶吃香味品质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2.
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色素和多酚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色素和多酚化合物的影响。[方法]3种采收方式分别为上部6片叶一次性摘采、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采、上部6片叶每次采收2片。研究其对上部烟叶叶黄素、β胡萝卜素、其他类胡萝卜素、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烤处理的烟叶叶黄素、β-胡萝卜素、其他类胡萝卜素在烘烤过程中降解慢,烤后烟叶色素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2个处理。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烤处理在烘烤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结论]建议推行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烤技术,促进优质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采收成熟度对南丹山地烤烟质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采收成熟度对广西南丹山地烤烟质量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烟株中部尚熟、成熟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试验。[结果]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先由差变好,再由好变差;上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单叶重持续下降;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值先增加后减少,总氮、烟碱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趋于下降;烟叶香气成分总量及其中性组总量、酸性组总量先升高后降低,碱性组总量趋于升高;烟叶香气指数先升高后降低;烟叶香气型指数趋于升高,过熟采收对香型风格稳定有不利影响。[结论]南丹山地K326品种中部烟叶不宜尚熟采收,更不宜过熟采收,必须成熟采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烤烟成熟和调制过程中色素降解及与烤后烟叶中性挥发性色素降解成分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豫中浓香型烟区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中部叶质体色素含量。【结果】在成熟和调制过程中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的总降解量总体大于类胡萝卜素,且叶绿素a的降解量显著大于叶绿素b,在调制后烟叶中叶绿素b残留量较多,叶绿素在烟叶成熟期的降解量大于在调制期间的降解量。在类胡萝卜素中叶黄素含量和降解量最大,且在成熟期间的降解量大于调制期间的降解量,新黄质在成熟期的降解量大于调制期间的降解量,但β-胡萝卜素和紫黄质在调制期间的降解量大于成熟期间的降解量。不同基因型色素降解量不同,且与调制后烟叶色素降解类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调制后烟叶色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或呈负相关关系。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和许多重要香气成分与成熟期色素降解量的相关性大于与调制期降解量的相关性。【结论】烟叶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叶黄素和新黄质的降解量大于调制期的降解量。烤后烟叶中挥发性色素降解香气成分含量与质体色素的降解量,特别是成熟期色素降解量有密切关系,提高烟叶成熟度对促进烟叶香气物质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密集烘烤中不同温度和湿度调控对中部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温度和湿度调控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黄期干球42℃、湿球38℃,定色期干球54℃、湿球39℃时的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趋于协调,质体色素类降解物含量较高;烟叶中的21种致香物以质体色素类降解物含量最高,尤其是新植二烯的含量最高,且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β-大马酮的含量,苯丙氨酸类降解物中苯甲醇、类西柏烷类降解物茄酮均以处理A4的含量最高,棕色化反应产物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凉山烟区不同品种烤烟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凉山烟区不同烤烟品种的化学成分及香气含量特征。【方法】对凉山烟区6个烤烟品种的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烟叶中的烟碱含量普遍未达到2.50%,总糖含量均在30%以上,总糖/烟碱比值均超过17。各个品种烤烟的氯含量和钾/氯比值不稳定,变异系数均在27以上。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与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变异系数在30以下,其余香气物质含量变异系数均在30以上。云烟87、云烟85和QL-3号香气物质总量较高,示范品种KRK26的香气物质总含量最低。【结论】烟叶中的烟碱含量普遍偏低,总糖含量普遍偏高,总糖/烟碱比值偏大。各品种烟叶的氯含量和钾/氯比值不稳定,变异系数大。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与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相对稳定,棕色化反应产物、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和其余香气物质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大。香气物质总量与烟碱、总糖、氯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还原糖、总氮、钾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找出2种不同特性的烤烟品种,不同部位成熟采收的外观差异对烤烟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烤烟清香型质量风格,结合红花大金元与云烟85的烘烤特性,对不同部位的烟叶设置不同的采收标准,对烤后烟叶的品质进行检测。[结果]2个品种在不同采收标准下,烤后烟叶的质量变化有所差异。随采收成熟度的提高,2个品种的烤后烟叶总氮、烟碱、钾含量呈下降趋势,总糖、还原糖含量呈先上升下后降趋势,但变化幅度有所不同。在评吸质量上,红花大金元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中、上部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有所增加,烟气浓度降低,上部烟叶杂气、刺激性增强。云烟85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香气质、香气量有所增加,中下部烟气浓度有所降低,上部烟叶杂气、刺激性增强。[结论]研究可为烟农准确把握不同品种成熟采收的标准做指导,提高种烟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满足卷烟工业对特色烟叶原料的需求及烤后烟叶的提质增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普洱市景东县烟区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部位最佳采收成熟度烟叶定色阶段后期稳温点的研究,分析了定色后期不同稳温处理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上部成熟烟叶54℃稳温16 h、中部成熟烟叶稳温8 h、下部适熟烟叶稳温16 h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较适宜范围,糖碱比、氮碱比较为适宜,钾氯比均大于4,接近或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及各类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工艺能使各部位烟叶品质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素质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颜色参数与内在色素含量间的关系,为实现不同素质烟叶的精准烘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烟叶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取其下部嫩黄烟、中部返青烟、上部高温逼熟烟和上部贪青晚熟烟4种特殊素质烟叶进行烘烤,测定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颜色参数[绿色度(SPAD)、明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及色素含量,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种素质烟叶的SPAD均在30~38℃下降最快。烘烤过程中,4种素质烟叶的L*、a*和b*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返青烟、嫩黄烟和高温逼熟烟在30~38℃上升最快,贪青晚熟烟在30~42℃上升最快。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嫩黄烟、返青烟和高温逼熟烟在30~38℃降解量最大,贪青晚熟烟则在42~48℃降解量最大;4种素质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降解量均较小,其中嫩黄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42~48℃迅速下降,高温逼熟烟在30~38、48~54℃时有较小幅度下降,返青烟和贪青晚熟烟则呈缓慢下降趋势;嫩黄烟、返青烟、高温逼熟烟和贪青晚熟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比值增长最快分别出现在30~42、30~38、42~48和48~54℃。不同素质烟叶SPAD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高温逼熟烟L*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3种素质烟叶L*、a*、b*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素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其外观颜色参数与内在色素含量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依据外观颜色参数估计烟叶内部色素含量,为准确把握不同素质烟叶烘烤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