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能值生态足迹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河南省2012年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尝试建立河南省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2012年河南省的能值生态足迹为5 318万hm2;生态承载力为1 670万hm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 510亿元,耕地生态补偿为162亿元.  相似文献   

2.
评估贵州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价值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贵州天然草地,解决贵州的最大生态难题要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参照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以及结合贵州天然草地(≥20 hm2)调查资料,对贵州省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天然草地类型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0061万美元/年,其中山地丘陵草丛类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的42.42%,为21238万美元/年;山地丘陵灌木草丛类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功能价值占总量的41.08%,为20567万美元/年;山地丘陵疏林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到总量的14.98%,为7500万美元/年;山地草甸类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占总量的1.51%,为756万美元/年,山地丘陵草丛类和山地丘陵灌木草丛类两类占到生态服务价值占总量的83.50%,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所占比重最大、占27.19%,为13610万美元/年。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也是一种用来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的一条新途径。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贵州省的生态足迹为1.370624 hm~2,生态承载力为0.439471hm~2,生态赤字为0.931154hm~2。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9,(5):82-83
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脱贫和生态保护补偿实现双赢,基于2015年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会泽县的卫星遥感数据和有关统计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其生态保护补偿金额和标准进行概算。结果表明:该县自然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04.69亿元,折算成生态补偿价值为17.57亿元。  相似文献   

5.
马骅  安裕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40-11344
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评价,是生态功能区划中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贵州省特殊生态环境应用GIS技术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及酸雨敏感性进行分级评价,然后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根据Costan-za提出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估价方法将毕节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初步经济估算。  相似文献   

6.
绩溪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安徽绩溪县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该县森林间接经济价值约为62.14亿元.a-1,该地区森林不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依次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各种不同植被类型提供生态服务价值的大小依次为:乔木林>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疏林地.绩溪县的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分别是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和安徽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的1.3倍和1.24倍.  相似文献   

7.
左冕  马永俊 《浙江农业科学》2012,(6):903-906,910
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的研究,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及效应。利用多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将义乌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草地、农田、河流和水库、城镇居民点等5类,根据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进行服务价值估算,结果义乌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由1996年的4.837亿元降至2009年的4.599亿元,年均降幅约0.35%;自然生态系统每年为人类提供了价值巨大的服务,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了近年服务价值的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近17 a来贵州省土地利用状况发生较大的变化,研究此条件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可为区域生态修复、治理、重建以及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对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根据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估算了贵州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价值系数;利用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结合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和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价值系数,测算了全省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和全省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结果表明,全省近17 a来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稳步增加,主要得益于林地的增加,农田的增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表明全省生态建设总体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根据生物量修正得出西藏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了西藏六大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西藏自治区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为58 089.84亿元/年,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不同,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水体渊湖泊冤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应用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6-2004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损失419.74×107元,大面积的水域、耕地转化为生态价值系数较低的建设用地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中,水源涵养、食物生产、娱乐文化、废物处理均呈现减少的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该区生态服务功能正呈下降态势,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黔东南州1997~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运用Origin 7.5软件对黔东南州1997~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拟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黔东南州2008~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黔东南州人均生态足迹由2008年的1.227943hm^2升至2020年的2.458619hm^2,年均增长率达到8.35%,增长速度较快;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8年的0.957124hm^2降至2020年的0.945817hm^2,年均下降率为1.18%,相对下降缓慢;生态赤字由2008年的0.270819hm^2扩大到2020年的1.512802hm^2,年均增长率达到38.22%,上升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49-18251,18257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总生态足迹总体呈递增趋势;贵州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用地、耕地和草地类足迹;万元GDP足迹一直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但差距逐渐缩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技术、控制环境污染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补偿为基础,以土地利用为视角,分析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演化与土地利用行为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影响其质量变化的原因和产生根源,初步确定农业生态补偿的概念,明晰其基本内涵。并从补偿原则、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及补偿模式等四个方面完善农田生态补偿的结构框架。同时,以土地利用为视角构建农田生态补偿的测算体系,并论证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系法测算经济发展对农田生态环境质量的损失、区域农田生态足迹法测算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方法,从而为量化农田生态补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测算思路。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与管理规范》评估方法,对贵州省退耕林分定位监测数据及工程森林资源进行分析,并对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资、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进行了物质量及价值量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631.1亿元/a,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耕地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栗滢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88-14289
简述了中国河南省的区域概况,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原理及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根据河南省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首先计算了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998-2007年,河南省耕地表现为生态盈余,耕地利用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且生态盈余自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其次,对河南省耕地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分析。再次,研究了2007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人均生态需求与供给情况。18个地市的耕地呈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盈余和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多的是驻马店市,人均生态足迹最高的是南阳市。基于此,提出了保证粮食增产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结合浙江省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区域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非农用地对农用地的捕获力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土地利用整体上朝利用强度增大、广度增加的方向发展,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浙江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与土地利用生态位差值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相关度最高;(3)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控制非农用地的外延扩展,增加农地转用的生态补偿,减小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差值能有效抑制农地的快速减少,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77-2179,2198
依据《中国湿地百科全书》及四川省林业厅调查数据,将四川省湿地类型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地、水田湿地、池塘湿地、水库湿地两大类6种类型,采用定量货币化方法对四川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为四川省湿地保护与规划提供生态经济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川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总价值达7 483.0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四川省2009年GDP的52.88%,各项湿地生态功能价值中最高的是固碳释氧功能价值达3 422.00亿元人民币,约占45.73(,其次是水分调节功能和物质生产功能,说明湿地对四川省的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00-501,504
贵州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定量地研究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1978~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分析,并对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GDP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谭鲜永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96-5998
以西南岩溶地区六盘水市为例,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2003年六盘水市区域生态足迹状况进行了测算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094 3 hm2,而实际可供生态承载力为0.726 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487 0 hm2。可见,六盘水市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最后,针对六盘水市较大生态赤字的状况,提出了缓解六盘水市生态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