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效应密切相关。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在分析县域土地利用与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以及城市化政策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助系统动力学ithink软件,构建了以粮食供给安全、经济增长、环境容量等为动力机制的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最后,通过案例的模型仿真表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杨蕾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7):205-209
农产品物流是商品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衔接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京津冀都市圈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区域,优化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将有助于实现该区域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加快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对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研究,提出优化框架,以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首先就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动因与障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完善的区域农产品物流目标系统,并对该目标系统的特征进行了描述,进而提出了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理论框架。认为探讨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途径,可以从3个方面切入:一是从中心城市的视角实现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空间布局优化,二是从核心企业的视角实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优化,三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实现区域农产品物流系统支撑平台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物流发展差异视角探究物流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生态环境变化,其与外来生物入侵的耦合性,揭示人类活动与外来物种入侵的一般演化规律。基于实际调查和统计资料数据,探讨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时空变化,并进行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利用多元回归法分析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物流经济因素,并定量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基于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战略,提出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策略及公共管理政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区域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型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RLC 预测法和DTOPSIS 动态多目标决策方法,建立了以系统动力学(SD)模型为主,结合以上两种模型和一些辅助模型的区域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型体系(RSD)。RSD 可以拟合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过程,分析其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规律,着重探讨资金、能源、科教、人口与劳动力四个关键要素在社会经济四个单元间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寻找如何通过政策调控来达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并编制了模型体系的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疆域辽阔,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较大。通过对几次湖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所伴随的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和分析,建立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模型,找出湖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琰  哈奔  李红霞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9):1252-1255,1259
[目的]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西安现代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事实分析和相关数据为支撑探究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以尽可能丰富准确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物流与西安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且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西安农业生产总值、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都呈不断增长趋势;仅通过提高农业物流需求的政策来降低农业物流成本的做法是不理想的;加大对农业物流的投入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对自身的投资,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结论]为加快经济结构的步伐调整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琰  哈奔  李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96-15099
[目的]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西安现代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事实分析和相关数据为支撑探究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以尽可能丰富准确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物流与西安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且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西安农业生产总值、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都呈不断增长趋势;仅通过提高农业物流需求的政策来降低农业物流成本的做法是不理想的;加大对农业物流的投入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对自身的投资,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结论]为加快经济结构的步伐调整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36-139
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以甘肃省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货运周转量、道路里程作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农业GDP作为农业增长的指标,通过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来分析研究2005~2014年甘肃省物流业发展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大力发展物流业,尤其要大力推动以道路为代表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发展第三方物流,从而推动区域农业乃至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方法,量化区域物流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影响。以揭示云浮市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并对今后云浮市物流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固定资产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定量研究这两个投资变量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内蒙古区域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立方程模型,揭示了各投资变量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7~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吸收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步加强;不同地区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因此,应该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本文分别阐述了区域经济理论、电子商务理论和农村经济理论,概括了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了B2C电子商务平台在农村的运营情况和特点,并总结了B2C电子商务平台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以期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符刚  王秋鳗  喻兴焰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765-2767,2776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路径之一.该研究从区域经济和区域产业角度对阿坝州与相邻相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①阿坝州与省内相邻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差异大;②阿坝州与相似藏区的产业协调发展差异不明显.因此,阿坝州应根据独特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物流网络系统通过基础设施完善、加强产业链协作、形成区域创新机制等促进经济增长极区域经济的不断增长。通过构建闽台物流网络系统,有利于突破闽台两地经济发展瓶颈、是两岸共同市场建立的必要环节、有利于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然而,闽台两地构建物流网络系统虽有一定的基础优势和机会,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与威胁。闽台物流网络系统构建应该立足这些实际,长期规划,加强两地产业协作、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两地现代物流业合作,进行阶段性推进。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分析生态农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有利影响及问题,找出解决途径,对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数据调查法,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阐述了生态农业发展对黄陂区经济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黄陂农业现代化、促进黄陂产业结构优化、促进黄陂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分析了存在生态农业技术成本高、生态农业培训机制不完善、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14个市(州)可划分为4个类别,其中,兰州市为1类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最高,其他市(州)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然后,研究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的3点成因。最后,提出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春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60-4361
采用回归分析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作为主要的统计指标,对兵团的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估算出1982~2008年兵团经济物流平均弹性系数为1.192 7,说明兵团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加大对物流能力的投入将能更好地发展兵团经济。  相似文献   

18.
王庆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8):163-16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竞争方式。区域经济的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富有特色的区域品牌。区域品牌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区域品牌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树立区域经营理念;区域品牌形象与定位的培育;区域品牌传播与区域品牌维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