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施磷对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系统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少耕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油菜与紫云英间混作方式与施磷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对油菜苗期生长和抗病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油菜与紫云英混作处理增加较多,间作次之,而地下部则相反;油菜叶片数、角果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以混作处理最高;油菜单株产量也以混作处理最高,比间作处理增加33.4%,比施磷单作处理增加13.0%;间作与混作处理的油菜产量在可比面积上比油菜单作产量高,其中混作产量最高。因此,少耕时油菜与紫云英混作种植方式最好,既增产又增加有机肥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
湘农油571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更好地推广应用双低高产油菜新品种,对湘农油571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因不同播种期而形成的不同气候生态条件使油菜各生育期、形态与产量性状等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各生育期与积温呈正相关,与日均气温呈负相关,多数生育期与日照数无关;而油菜形态与产量性状均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播种越早,则主茎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株高、分枝数、角果数和产量均越高。依据Logistic生长方程所建立的播种期模型和积温模型能真实地模拟不同播种期或不同积温条件下油菜形态性状和产量性状,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条件适宜地区,将湘农油571或同类型油菜品种的播种期提早在9月15日以前,可望获得3000kg/hm^2以上的高产。  相似文献   

3.
油菜抽苔期是油菜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更是油菜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施用苔肥对油菜产量影响较大,2016年秋播本人进行了油菜苔期不同时期施用肥料的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苔期见苔后施肥越早,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4.
巴里坤县冷凉农作区油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二是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不合理;三是油菜终端产品芥酸及硫代葡萄糖甙含量直接影响油菜品种质量和下脚料的再利用;四是油菜产油率低,油渣大部分被用来作肥料,资源浪费严重等等。油菜利用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产量高低,含油率的高低,改进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5.
以华双5号为材料,研究了叶龄和密度对油菜免耕摆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龄和密度及其互作值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在4叶、5叶、6叶范围内,油菜摆栽叶龄越小,产量越高;每公顷密度在9万株、12万株、15万株范围内,摆栽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叶龄4叶期,密度12万株和15万株时油菜产量比CK减产不显著,其余叶龄和密度处理比CK减产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油菜新品种大地199在阜阳市种植的适宜播期,通过对油菜新品种大地199设置3个不同播期,在相同的播种量、肥力水平、田间管理措施下,从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鉴定。结果表明,10月20日前播种天气情况较能满足油菜品种大地199出苗及苗期生长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需求,利于后期产量形成。播期早,油菜生育期长,花期长;播期晚,油菜生育期短,花期短。早播的油菜抗寒性优于晚播,苗龄大的抗寒性好,苗龄小的抗寒性较差。在阜阳市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大地199油菜在10月9日播种产量最高,抗性最好;10月底播种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油菜在冬季干燥或春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易受小菜蛾危害,常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甘蓝型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的产量优势机理,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6—2019年度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植株、品质性状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的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性状因子。【结果】杂交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54.98 kg/667m2,平均产量169.31 kg/667m2;常规油菜的最高产量为204.28 kg/667m2,平均产量159.83 kg/667m2;杂交油菜较常规油菜平均产量提高5.93%。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单株有效角、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常规油菜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含油率、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角果密度、角粒数和千粒重。【结论】杂交油菜在株高、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单株有效角、千粒重、单株产量较常规油菜显著增加,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油菜。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东台市头灶镇秋播油菜的高产、优质,于2015年秋播进行了不同苔肥施用时间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东台市头灶镇秋播油菜苔期见苔后,苔肥施用时间越早,油菜籽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对稻板茬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菜品种华双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稻板茬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稻板茬油菜经济性状、产量和单位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同,除处理4与处理6以外,其余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施氮量216kg/hm2的处理表现最好;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施氮量变化而不同。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升后降;单位面积油菜产量和施氮量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其关系式为y=-0.0303x2+14.071x+1624,决定系数R2=0.9656,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32.2kg/hm2,最高产量为3284.6kg/hm2;最佳产量施氮量为222.3kg/hm2,最佳产量为3250.2kg/hm2。  相似文献   

11.
六枝特区气象因子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六枝特区1988-2008年逐日的日照时数、降水、气温与水稻产量资料,采用对比、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六枝特区的水稻产量在1988-1999年这一阶段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9;2000-2008年水稻产量则是与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积温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72.结果表明,六枝水稻产量在第一阶段主要取决于灌浆成熟期的日照时数,而第二阶段主要取决于拔节孕穗期与抽穗开花期积温.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适时种植,确保拔节孕穗、抽穗开花处在气候高积温期.  相似文献   

12.
三年四个点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上部各器官(茎、叶、鞘)的干物质累积均为“S”形变化规律,均适于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得出福建省甘蔗干物质累积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各地各年不同,但都在8月上旬-10月下旬附近或提早或推迟一至二旬。找到了影响甘蔗产量高低的关键气象因子:关键期内的光温积(即旬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乘积的累加)、生长后期平均日照时数。提出了提高福建省甘蔗单产的农业技术措施必须是围绕着能够使甘蔗早日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以充分利用一年中光温条件好的时段的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关系。[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计,通过Excel表格汇总整理从气象局获得气象资料,在DPS数据处理系统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相关性。[结果]单株有效角果数与苗期气候因子关系密切,与苗期降雨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每角粒数与苗期降雨量呈正相关,而与苗期气温和花期日照时数负相关。千粒重与苗期日照时数正相关、与花期降雨量负相关。[结论]栽培上应增加地表覆盖等措施保证土壤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幼苗生长,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性好,减少降雨对油菜开花的影响。通过壮苗培育提高商品油菜籽产质量。  相似文献   

14.
伍智文  蔡海朝  解娜  刘久国  邓见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68-15369,15384
利用2011~2012年娄底市开展的育苗移栽油菜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不同播期各主要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各生育阶段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播种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原因,在可播期内,油菜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播种期推迟导致全生育期缩短,主要体现在苗期,苗期过短不能形成旺苗越冬,影响冬后产量性状形成。气象条件是影响油菜产量的次要原因,从不同播种期试验资料与气象因子分析可知,不同播种期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与降水。苗期日平均气温高,日照足且有适当的降水,可使苗期苗势好,长势旺。因此,从气象条件考虑最佳播种期应选择9月中旬中期。  相似文献   

15.
红花油茶在柳州的分布及气候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刘永裕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34-2736
红花油茶是集油料和观赏于一身的茶树品种,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通过对红花油茶在柳州的分布调查和气候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花期要求平均气温10.0~20.0℃,盛花期间日照时数大于100 h,雨日大于等于13 d就会影响丰产。  相似文献   

16.
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供气候变化未来情景相适应的栽培途径,对近30年区域(临汾)与水分相关的降水量、气温、10cm地温、蒸发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7个气象因子开展了动态变化、因子间相关性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特征为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平均10cm地温呈递增趋势,而蒸发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则呈递减趋势;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蒸发量为夏>春>秋>冬,各月份蒸发量为6>7>5>8>4>3>9>10>2>11>1>12。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间相关性为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与蒸发量呈正相关,相关气象因子间的变异系数为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地温>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月份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正相关。各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为各年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10cm地温、日照时数与产量呈负相关,而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风速则与产量呈正相关,降水量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不同阶段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生产年度>生育期>休闲期。该项研究可为小麦生产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商丘市1964—2010年气象资料和1985—2010年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区试记录,确定各年型适宜播种期、气象学越冬期、生产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依据1985—2010年的小麦产量统计结果,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气候产量和光、温、水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升高,日照时数的减少,该区小麦播种期、越冬期、成熟期呈推迟趋势,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呈提前趋势,致使小麦全生育期和越冬期缩短、灌浆期延长,产量受气候的影响逐渐加重。小麦实际产量与生育期活动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照时数、降水量呈负相关,其中与日照时数相关性显著;高温和干旱胁迫均抑制了籽粒灌浆速率,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前,灌浆持续期缩短,导致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粒重降低;其中积温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8.
张德汴  霍继超  李柯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588-21590
[目的]分析棉花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相关对策。[方法]用数理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开封市气候变化趋势、光温水与棉花产量的关系,建立数据库,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利用二阶多项式将棉花产量和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分离成社会量和气候量进行研究。[结果]开封市全市棉花生长期积温与棉花产量均上升,气候变暖是气象因子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降水量与棉花产量呈上升趋势,棉花生长期全市降水量大于棉花生长需要的水分;日照时数下降,棉花产量上升,表明气象因子中日照时数虽然对棉花的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但不起决定作用。[结论]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采用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能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Cultivation experiments on super-high-yield (≥12000kg/ha) of summer corn (Zea mays L. )were conducted in Laizhou, Shangdong Province, from 1986 to 1997, and in Wenxian, Henan Province, from 1996 to 199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quirements o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hours of sunshine for super-high-yield of summer corn could be met in normal years in the areas of the Huanghuaihai Plain.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fluenced the yield most strongly in indirect way among all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displaye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r = -0. 5418).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yield and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at seedling stage and grain filling stage both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 and the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were - 4. 8735 and - 13. 7415, respectively. Further research revealed that the key climatic-ec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yield were as fellows: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the third and the ninth Xun (note: a Xun indicates ten days and the accounting of Xun wa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sowing date), the hours of sunshine in the sixth and the eighth Xun,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sixth, the seventh and the second Xun. Results obtained by analyzing yield components of summer corn showed that grain numbers per ear (GN/E) mad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super-high-yield than kernel weight (KW) and the numbers of ears did.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GN/E were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sixth and the eighth Xun and the hours of sunshine in the sixth Xun,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 0.6074, 0.5793 and 0.585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与2020-2021年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实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泰科麦31品种小麦,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即在冬小麦出苗后日照越充足,苗情越好;抽穗期后日照条件差,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限制作用。(2)越冬过程的开始主要受日最高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越冬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受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3)适量的降水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促进作用。(4)各播期处理的冬小麦灌浆过程均符合 Logistic 生长规律,灌浆速率与各气象要素之间关系在不同播期的表现不同。(5)冬小麦千粒重受前期生长状况与越冬期积温、负积温影响,冬小麦越冬期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千粒重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