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并探讨了部分板栗良种间的授粉结实特性以及不同亲本对板栗结实率、空苞率等的影响。人工授粉杂交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杂交,座苞率、落苞率有较大差异,结实率、空苞率、坚果数/结实苞在不同杂交组合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红栗×河北短丰’结实率最高,空苞率较低,其次为‘雄花败育×河北短丰’以及‘沂蒙短枝×河北短丰’,‘垂枝栗×河北短丰’和‘红栗×垂枝栗’结实率最低,空苞率却最高。同一父(母)本不同母(父)本间由于亲和性不同也使杂交结果差异较大,以‘河北短丰’为父本的四个杂交组合和以‘红栗’为母本的两个杂交组合中,母(父)本不同,结实率、空苞率乃至坚果数/结实苞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板栗总苞的生长发育和其内部是否有坚果关系不大。根据试验结果,板栗父母本间亲和性好,则空苞率低,结实率高,因而亲和性好的授粉树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栗实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板栗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的关系,揭示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对栗实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以树龄20~30年的8个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其抗虫性,测量不同品种板栗的苞刺长度、苞刺密度、苞壳厚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苞形指数6个物理性状,分析不同板栗品种危害率与其物理性状的关系。【结果】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存在差异,危害率为21.89%~78.41%。栗实象对红栗的危害率最大,达到78.41%;对新早栗的危害率最低,仅为21.89%。根据抗虫性将8个板栗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栗实象危害与板栗苞刺长度和苞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苞刺长度越短,苞形指数越大,危害率越高。【结论】栗实象偏好危害苞刺长度短、栗苞形状为近圆球形的板栗,苞刺长度和苞形指数可作为选育抗栗实象板栗品种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日本栗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年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2006年连续2 a对日本栗(Castanea crenata)叶片中N、P、K、Ca、Mg矿质营养元索含量及其年周期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栗叶片中N、P、K、Ca、Mg元素的含量在年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且各元素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树龄日本栗叶片N、P、K、Mg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利用叶分析指导施肥时,采取叶样的时期应在生长季前期,即叶片速生期;生长季前期叶片内N、P、K含量与当年结苞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并不是决定当年结苞数的唯一影响因素。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4期郑瑞杰等日本栗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年动态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栽培板栗,往往由于栽培时没有重视栽植授粉树、授粉树品种配置不合理或授粉树栽植过少。导致主栽品种栗树授粉受精不良,造成板栗空苞(俗称“空蓬”、“哑苞”),有的栗产区空苞率达到40%左右,高的甚至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立冬本龙眼结果母枝性状与开花结果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两年的观测统计,分析了晚熟龙眼立冬本秋、冬梢不同抽生期及结果母枝生长状况对开花结果的影响;提出立冬本龙眼初结果树两个最佳放梢时期分别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优良结果母枝应选择粗度0.70~1.09cm的枝梢为宜;统计分析表明,结果母枝粗度与穗坐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结果母枝长度、复叶数与穗坐果数的相关不显著,说明结果母枝的粗度对坐果的影响最大,是立冬本优良结果母枝的主要衡量指标;立冬本初结果树在12月上旬之前抽发的枝梢仍可开发结果,但8月上旬、12月上旬两个时期所抽枝梢的结果性能差,生产上应予疏除。  相似文献   

6.
以15个锥栗主栽农家品种为材料,通过3 a的调查,研究了生长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农家品种间性状变异丰富,平均变异系数为23.84%;梢长和单株产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6.57%、35.65%;不同农家品种间地径存在显著差异( P≤0.05),树高、梢长、单株结苞数、总苞重、坚果单粒重、出籽率以及单株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单株产量与单株结苞数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855,单株产量与树高、冠幅、坚果单粒重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458、0493、0.401;各性状值标准化后排名靠前的3个农家品种为处暑红、乌榛、红仔榛,可为锥栗杂交育种和遗传作图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板栗果实生长与子房主要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板栗果实生长与子房主要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常栗总苞和坚果直径增长呈“双S”曲线,空苞栗总苞直径在花后65d以前与正常栗没有明显差异,从花后65d起一直比正常栗低;空苞栗坚果直径在花后25d即开始比正常栗低,花后45d后其增长停滞。空苞栗子房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在花后45d后开始下降或继续处于状态,而此时正常栗子房中主要营养物质呈上升趋势或稳定在高水平上,反映了幼胚发育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测定巨峰、红富士、红瑞宝、玫瑰香、白香蕉5个品种葡萄的单株产量及与其相关的单株结果母枝数,以及结果母枝的剪留芽数、萌芽率、结果枝率、结果系数、果粒重、每穗果粒数、果穗重8个性状,应用逐个选入显著自变数的回归方法,得到包括单株结果母枝数、果粒重和每穗果粒数在内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再对入选的3个主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明确了提高葡萄单株产量,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结果母枝数,这是形成枝叶和果穗的基础;其次要达到一定的果粒数;再次为增大果粒重。  相似文献   

9.
板栗空苞率较高一直是阻碍板栗生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板栗空苞即是栗总苞中没有栗子,也叫“哑栗”。空苞产生的原因与品种、阴雨天气及土壤缺硼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穗型小麦产量600kg/666.7m~2最佳氮磷钾配比与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肥水地块,选择大穗型品种,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研究了大穗型小麦产量600kg/6667m2氮磷钾最佳用量、配比及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者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磷肥>氮肥>钾肥;每6667m2最佳用量为N1775~1877kg、P2O5926~1110kg、K2O1414~1447kg,NPK之比为1∶056∶078;施肥量对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影响顺序是穗粒数>千粒重>穗数;明确了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的主攻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苏薯2号高产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薯2号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高15.0%和24.7%,经济系数比徐薯18高8.8%。苏薯2号栽后发根返苗快,结薯早,前中期茎叶生长旺盛,干物质积累在生长的前90天明显快于徐薯18,但生长后期则不明显。苏薯2号叶片厚,平均叶质重为28.6mg/cm^2,比徐薯18高8.3%净同化率和光合强度分别经比徐薯18高14.6%和19.4%,属高光合强度型品种。  相似文献   

12.
花铃肥是“三高”棉花的重要肥料。其肥料运筹策略在于“准”,即重施两把劲。一把劲开花期,二把劲座桃后,比“稳”施一把劲单位皮棉增37.43kg,衣分增0.74%,效益增259.09元。“准”施的“三高”构成因素是总桃多,桃质好,“双三桃”齐结;理论基础在于协调生育过程中棉株壮与弱、蕾铃结与落、生物产量与经济系数的关系;技术运用遵循科学的原则性、灵活性和相关性。投肥着眼于以源促库,提高结铃率。  相似文献   

13.
1986—1989年的研究表明,水涨龙眼结果母枝粗度与果穗生长关系最为密切,可作为衡量结果性能的主要生物学指标.提高结果母枝粗度可明显增加果穗重量,从而提高龙眼产量.当结果母枝粗度增加,果实数量相应增多时,其果穗会出现小果数增加的现象,应加强肥水供给.水涨龙眼优良结果母枝的生物学指标为:粗度0.60 cm 以上,长度8 cm 以上,复叶数5个以上.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培养优良结果母枝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鲜食糯玉米杂交种青苞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0个糯玉米杂交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青苞产量与几个产量因子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糯玉米杂交种青苞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粗>行粒数>穗位高>出籽率>千粒重>穗长>株高>穗行数>丝前日数.说明目前糯玉米青苞产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穗粗、行粒数、穗位高、出籽率等性状,为糯玉米杂交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SC-2053杂交剂在春小麦上试验,结果表明:0.7kg/hm^2用量杀雄效果最好,杀雄率达92.6%,喷施最适时期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药隔期(幼穗长度为0.7 ̄1.0cm),具有杂种优势超亲,超标组合的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穗粒数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多元相关、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法对一些大穗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等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位面积冬季总茎数、穗数和群体平均单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0.464*和0.730*,3个性状均被选入最优方程;②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是:单位面积穗数(Py=1.356)>群体平均单穗粒重(Py=1.218)>每穗粒数(Py=0.907)>千粒重(Py=0.395)>每穗小穗数(Py=-0.377);③提出将群体平均单穗粒重作为衡量大穗小麦的综合量化指标,将“穗足、穗大、穗匀”作为大穗小麦产量结构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栗雪片象是板栗的主要害虫,也是我县又一种重要的栗实象虫,除危害板栗外,还危害油栗、茅栗造成栗苞早期脱落率达20~48%,据笔者近几年调查,该虫的株害率达94%,苞受害率44.7%~52%,镇安仅此虫危害每年减产10多万kg,损失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不同菌源梯度人工接种的方法,在田间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动态不同的18个发病小区,分析各期病情指数与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对玉米面粒重、单穗重和产量都有显著影响,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呈正相关,产量损失率最高可达38.24%,而病情指数对穗数没有直接影响。利用电子计算机SPSS统计分析软件构建了两个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1)关键期病情模型(CPM),L=2.8219+0.7402x1(R=0.8799,SD=5.2149,N=18)。(2)多期病情模型(MPM):L=1.073+0.426x1+0.170x2(R=0.892,SD=5.2898,N=18)。式中:L为玉米产量损失率;x1为授粉期病情指数;x2为灌浆后期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9.
籽瓜产量构成因素与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籽瓜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表明,每亩株数,单株座瓜数,单瓜平均重和鲜瓜产率是构成籽瓜籽产量的因素;单株座瓜数和单瓜平均重与株距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8;单瓜产籽量与单瓜重显著相关(r=0.95);鲜瓜产量与产籽量亦极显著相关(r=0.99);鲜瓜产籽率主要受单瓜重的影响,中等偏小(0.5-1.0kg)的瓜产籽率高。在河西灌区中等肥水条件下,不整枝栽培籽瓜的适宜密度为3500株/亩  相似文献   

20.
栽培密度对水稻新品种“玉丰”产量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水稻新品种“玉丰”生育指标及构成产量性状因子进行研究分析表明:1.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玉丰”叶片数增加,分蘖率提高,生育日数增加。2.不同栽培密度环境中“玉丰”的穗数、粒数、粒重差异明显,而谷草比、经济系数基本趋于稳定。3.“玉丰”最适栽培密度为17穴/m2,即:30cm×19.8cm,产量可达9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