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昌白猪是用含有滨湖黑猪血统的混血杂种母猪与大约克杂交,经五个世代选育而成的母本新品种。五世代头胎产仔10.28头,60日龄窝重157.27kg,经产母猪产仔12.36头,60日龄窝重172.45kg;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95.88kg,日增重630.94g,三点均膘2.28cm,料重比2.99∶1;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5.63kg,日增重560.27g,三点均膘2.45cm;同胞(半同胞)肥育测定,日增重651g,料重比3.12∶1,屠宰测定瘦肉率58.89%。肉色鲜红,系水力强,无PSE和DFD肉,贮藏损失少,熟肉力高,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优于大约克、长白、杜洛克,肌内脂肪达3.21%,超过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继承了滨湖黑猪肉质优良的特点。与杜洛克公猪杂交,日增重697g,料重比3.02∶1,优势率分别为10.63%和-6.2%,胴体瘦肉率62.41%,接近双亲均值,窝产瘦肉量484.3kg。已育成4个品种和1个支系,经DNA指纹图谱分析,证实南昌白猪4个品系遗传纯度达到定型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整地与抚育对日本落叶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开原、宽甸、抚顺、清原,采用3种整地规格、2种抚育方式的2因子试验,随机区组设计日本落叶松试验林,5年研究结果:营造日本落叶松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合理整地规格以40cm×40cm×30cm为佳,在幼林期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比25cm×25cm×30cm提高了12.6%、15.0%;在保证林分生长良好的条件下,投入经费比60cm×60cm×30cm节省了166~202元/hm2;抚育方式以造林后全面割灌第1、2年各2次,第3年1次为最好,即不影响幼林生长,又比前2年各多一次除草松土抚育方式节省投入经费150元/hm2,同时还能提高幼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能量(DE:3-0 ~3-8Mcal/kg) ,粗蛋白质水平(CP:15% ~25% ) 与赖能比[(Lys∶DE) :0-6 ~1-2(g.Lys)/( MJ.DE)] 对28 日龄断奶仔猪( 长白×汉梅) 的日增重(ADG) ,饲料转化率(F/G) 、日采食量(ADFI) ,血浆尿素氮(PUN) 及血浆游离赖氨酸的影响,试验期42d。结果表明: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对仔猪生产性能均有影响( P< 0-01 ) ,其中以赖能比的作用最重要。仔猪28 ~60 日龄(5 ~15kg) 与60 ~70 日龄(15~20kg)的ADG、ADFI、F/G 及70 日龄的PUN 均随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的改变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28~60 日龄,随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增加,ADG 和F/G 改善;60~70 日龄能量水平为3-4 Mcal/kg 左右,ADG 和F/G 达最佳,高于此水平ADG 和ADFI下降,F/G 增大。在试验条件下,根据影响规律将仔猪营养需要划分为28~60 日龄与60 ~70 日龄两阶段,28 ~60 日龄与60~70 日龄获得最佳生产性能的能量、蛋白质水平及赖能比( 赖氨酸) 需要量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小麦玉米套种方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方式以16.5cm×l6.5cm×30cm最佳,比20cm等行距亩产增加9.38%,其次为17cm×33cm和23cm×30cm,分别比等行距增产3.45%和2.88%,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套种方式也以16.5cm×16.5cm×30cm为佳,小麦玉米年亩产最高,比小麦20cm等行距+玉米60cm套种方式增产2.87%,达显著水平。从而说明,改变目前小麦大面积20cm等行为两窄一宽或宽窄行播种方法,既有利小麦稳定增产,又有利玉米套种高产,达到全年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用大长杂种仔猪36窝324头,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08头。分别采用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玉米-豆饼型饲粮饲喂仔猪,7日龄开始诱食,28日龄断奶,60日龄结束试验。结果表明,18%和20%低蛋白质饲粮组PWD发病率比22%高蛋白质饲粮组分别低27.78%和25%,死亡率分别低1.85%和1.85%;OD发病率分别低5.55%和4.63%,死亡率分别低4.60%和3.73%;日增重分别提高13.65%和14.00%.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研究用3种不同剂量的热中子(5×1011、5×1012、5×1013中子/cm2)辐照干种子含水量在13.5%~14.0%的黑粳稻4号和上农黑糯07品种。从辐照成苗结果得知,致死剂量为1~5×1013中子/cm2;半致死剂量为3×1012中子/cm2;临界剂量为5×1012中子/cm2,并从3~5×1012中子/cm2剂量中培育出黑米种皮黑色素含量比原品种黑粳稻4号高出17.3%~28.3%和比上农黑糯07高出19.9%~40%的新品系。黑米种皮黑色素主要集中在糙米的种皮部,颜色越深,色素含量越高。对黑米种皮黑色素含量的选育,成熟时可通过剥去小穗颖壳目测糙米种皮色泽深浅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7.
雷竹地下鞭的系统结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雷竹地下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雷竹地下鞭鞭段数为5.6条/m ̄2,鞭长为9.6m/m ̄2,体积为4.7×10 ̄(-4)m ̄3/m ̄2。在土中分布可深达60cm,11~40cm之间占80.0%以上,其中2~4龄鞭占总鞭数的85.0%。②壮芽占总芽数的31.1%,集中着生在3~4龄鞭上,发笋能力以3~4龄最强,占当年发笋总数的70.0%~80.0%;③壮芽和发笋位置在鞭段中部最多,6~15节壮芽占58.7%,发笋占70.1%,岔鞭多发生在鞭段前梢,在1~6节占67.0%;④鞭的延伸方向以平行林地和向上生长的类型为多,约占80.0%以上,向上坡伸展的在50.0%左右,向下坡伸展甚少;⑤以土壤肥沃深厚、疏松通气、蓄水保肥性能良好的竹林地鞭量较多,分布结构合理;⑥立竹1000~1100株/1000m ̄2的竹林,地下鞭结构最适宜;随着发育年龄的增大(12年生以上),壮龄鞭和壮芽渐减,老鞭增多。  相似文献   

8.
犊牛对乳和处理大豆粉消化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20头10日龄犊牛饲喂天然乳(A组),然后其中10头喂以用40%加热处理大豆粉替代的乳(B组),另10头则先后喂以用40%和100%发酵酸化加热处理大豆粉替代的乳(C组)和全代乳(D组),其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1.7±6.0,59.8±6.2,68.3±8.8和40.2±11.1;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8.1+5.1,34.2+11.3,51.9+15.6和30.4±14.8;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3.5±7.7,63.4±15.8,77.2±12.4和43.7±15.2,糖的消化率(%)分别为98.2±0.9,87.7±2.3,87.9±4.2和54.7±13.7,而钙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1.2±11.1,43.5±15.8,60.2±12.8和-40.4±28.8。本试验表明,将经发酵酸化加热处理的大豆粉作为代乳料饲喂15~25日龄犊牛,可以消除饲喂仅加热处理大豆粉时所引起的腹胀和腹泻现象,动物对这样的代乳料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都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与牛乳相比,被消化量还是较低。然而在钙消化吸收方面,障碍仍颇大  相似文献   

9.
万头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是在高寒地区、圈舍简陋、双列式散养条件下试验的。通过三级繁育体系等5个方面30项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母猪年均产2.1胎,仔猪60日龄窝重168.54kg,育肥猪随机抽测日均增重703g,饲料报酬3.42:1,屠宰率74.16%,膘厚3.04cm,胴体瘦肉率58.79%,出栏率182%。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大长杂种仔猪36窝324头,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08头,分别采用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玉米-豆饼型饲粮饲喂仔猪,7日龄开始诱食,28日龄奶,60日龄结束试验。结果表明,18%和20%低蛋白质饲粮组PWD发病率比22%高蛋白质饲粮组分别低27.8%和25%,死亡率分别低1.85%和1.85%;OD发病率分别低5.55%和4.63%,死亡率分别低4.60%和7.73%;日增重分别提高13.  相似文献   

11.
台系杜洛克猪繁殖与肥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对台系杜洛克猪进行选育,其繁殖与肥育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台系杜洛克猪(初产)的产活仔数从7.41头增加到8.34头,初生窝重从11.21 kg增加到12.18 kg,35日龄数从6.26头增加到7.03头,35日龄窝重从33.58 kg增加到51.35 kg,活体背膘厚从1.41 cm降为1.28 cm,估测瘦肉率从60.08%增长到64.08%。  相似文献   

12.
台系杜洛克猪生产性能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95头台系杜洛克母猪和32头肥育猪测定,产仔数,初产7.76头,经产9.48头;产活仔数,初产7.21头,经产8.85头;肥育猪30-100kg阶段,平均日增重754g,饲料利用率2.65;活体测定,背膘厚1.39cm,瘦肉率62.56%;屠宰测定,胴体背膘厚1.41cm,眼肌面积41.18cm^2,胴体瘦肉率67.52%。导入美系杜洛克猪血液25%,50%,75%的肥育猪性能:日增重分别为755,769和815g;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95,3.08和2.59;100kg体重时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44,1.44和1.46cm;估测瘦肉率为62.69%,61.65%和61.66%。台美系杜洛克母猪与台系和美系进行回交,与长白猪或大约克猪进行杂交及横交,产仔数分别为7.88,9.17,9.21和8.69头,产活仔数分别为6.67,8.42,8.46和8.38头。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方法来提高大约克夏种猪的生产性能 ,经过连续 4年选育 ,结果表明 :大约克夏后备种猪的平均日增重由 76 0 .34g上升至 798.74g ,上升了 38.5g ;料重比由 2 .84下降至 2 .78;活体背膘厚由 1 .91cm下降至 1 .87cm ;同时大约克夏猪的产活仔数由 1 1 .81头上升至 1 2 .0 6头 ;胴体瘦肉率由 6 5 .81 %上升至 6 6 .99%。这表明 ,开放式群体选育能提高大约克夏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云南松林普遍受到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的干扰,采用土壤种子库取样和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紫茎泽兰入侵的云南松林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各层种子库的数量特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紫茎泽兰在凋落物层、0~2 cm、2~5 cm、5~10 cm土层出现的频度均为100%,其种子储量、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及重要值最大为各层的优势种。但这种影响沿着凋落物层、0~2 cm、2~5 cm到5~10 cm土层逐渐降低。其种子储量由凋落物层的1 523.4粒/m2、0~2 cm土层的2 301.6粒/m2下降到5~10 cm土层的579.7粒/m2;相对密度由凋落物层的97.21%下降到5~10 cm土层的52.33%;相对频度由凋落物层的42.11%下降到5~10 cm土层的11.59%;重要值由凋落物层的139.31%下降到5~10 cm土层的63.92%。凋落物层的物种数、物种丰富度最小,随着土层的加深,物种数、物种丰富度增大;但生态优势度大小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以凋落物层的最大,5~10 cm的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以2~5 cm土层的最大,5~10 cm、0~2 cm土层的依次减小,凋落物层的最小。不同层次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以草本为主,而且占绝对优势,占各层总储量的93.48%~98.90%,而木本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物种数较少,仅占各层总储量的1.10%~6.52%。  相似文献   

15.
皖Ⅲ系长毛兔是在皖系粗毛兔的基础上,又经过五个世代的系统选育而成的。本研究对其1~5世代选育群的繁殖和生长发育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品系兔繁殖性能适中,生长发育良好,其头胎产仔7.06只,产活行6.63只;初生、21日龄及42日龄窝重分别为349.05g,2168.19g和4901.12g,断奶成活率90%左右。11月龄体重、体长及胸围分别为4117.41g、50.77cmn和32.99cm。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在沙湾县国有林场内,以人工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外收集和室内实验的分析方法,对天山中部人工云杉林(Piceaschrenkiana Fisch.et Mey.P.schrenkiana)凋落量及凋落物养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中部人工云杉林凋落量为2 485.14 kg/(hm2.a);凋落物由落叶、落枝、落皮、落果和其他5种组分组成。各组分中以落叶凋落量最大,为1828.37 kg/(hm2.a),占凋落总量比例的73.57%;其次为落枝,凋落量为599.32 kg/(hm2.a),占凋落总量的24.11%;落皮和落果的凋落量相当,分别为15.62,14.29 kg/(hm2.a),仅占凋落总量的0.628%和0.575%;其他组分凋落量为27.55 kg/(hm2.a),占凋落总量的1.108%。人工云杉林凋落量月变化特征呈单峰型,凋落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凋落物中含有大量的矿质营养元素,其中Ca的平均浓度含量在凋落物各种组分中最高,为13.95 g/kg;N的平均浓度含量仅次于Ca,为8.43 g/kg;K和Mg的平均浓度含量相当,分别为3.86和2.92 g/kg。各养分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aNKMgP。  相似文献   

17.
林地土壤中黑碳的出现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碳是生物质不完全燃烧残留于自然界的碳形态,是土壤中高度稳定的有机碳,对土壤碳库形成具有重要贡献。为了解森林土壤中黑碳的分布特点,以浙江省为例,采样分析了亚热带林地土壤中黑碳的数量、对土壤碳库的贡献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地土壤中普遍存在黑碳,枯枝落叶层、表土层(0-10cm)和亚表层(10-20cm)黑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7-67.63,0.83-22.42和0.27-8.72g·kg^-1,分别占有机碳总量的0.12%-13.14%,1.87%-21.40%和3.31%-27.13%。火灾发生对林地表层土壤黑碳数量有较大的影响,近期(40a内)发生过火灾的样区枯枝落叶层和表土层黑碳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近期没有发生过火灾的土壤(P〈0.05)。因此,表层土壤中黑碳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林地火灾发生的情况。黑碳在地表可发生侧向迁移,但垂直迁移相对较小,土壤中黑碳的积累量在山坡坡脚区域明显高于坡顶和上坡。残积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黑碳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土壤;但坡积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剖面中下部也有较多的黑碳积累。土壤中黑碳颗粒大小呈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安义农区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8年作者等在赣北安义农区研究了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生态,对其雌雄性比、妊娠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雄雌总性比(/)为1.14,年度间无差异,但随姬鼠年龄和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雌鼠周年均可繁殖,一年中有两个繁殖高峰:即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多数个体胎仔数为4~6只;一年中繁殖指数最高的月份为9~10月,最低的月份为1~2月。  相似文献   

19.
八眉猪生化指标与产仔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回归分析原理分析了八眉猪转氨酶、铜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3种血清活力与产仔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仔数与谷草转氨酶、铜兰蛋白酶的遗传相关分别0.32、0.27,达显著水平(p<0.05).用父系半同胞方法估计3种血清成分的遗传参数,结果显示,碱性磷酸酶、转氨酶、铜兰蛋白酶的遗传力分别为0.498、0.360、0.254,均高于产仔的遗传力(0.109).由遗传参数作间接选择效率评定,得出转氨酶、铜兰蛋白酶对产仔数的间接选择效率分别为105.7%、102.9%,用表型相关作通径分析,得出转氨酶、铜兰蛋白酶到产仔数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309、0.293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产仔数与转氨酶、铜兰蛋白酶之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