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川西平原水旱连作高产田作物群体生产力和复种模式。结果表明,麦稻两熟和麦稻秋玉米(或马铃薯)3熟制都可高产,产量分别为15217.5kg/hm ̄2,15740.25kg/hm ̄2和16557.0kg/hm ̄2。年光能利用率,经济产量分别为0.91%,0.94%和0.99%,生物产量分别为1.96%,2.29%和2.42%。每公顷产6000kg以上小麦群体最大叶面积系数为5.5~60,最高苗为692.65~769.12苗/m ̄2,经济系数为0.43~0.44。每公顷产9000kg以上水稻群体最大叶面积系数为7~8,最高苗为393.10~461.47苗/m ̄2,经济系数为0.48~0.49。在麦稻秋玉米中,每公顷产7500kg左右杂交水稻品种宜选用早熟类型,秋玉米提早育苗保证95~100天的生育期。秋马铃薯提前7~10天催芽,保证70天左右的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青海东部农业区雨水集流补灌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海东部干旱山区的自然特点,提出雨水集流的可行性及获得3750kg/hm^2产量的最佳补水量(127.5-195m^3/hm^2)、补水时间和施一。产量增长率达到16.8%,补灌1mm水生产粮食31.5kg/hm^2。  相似文献   

3.
李爱青  陈蔚蓝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4):328-329,337
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施氮、磷、钾量与红麻产量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对产量影响最大,密度、施磷钾量次之。微机分析表明,夏麻每公顷产纤维3000~3750kg,其综合农艺措施的取值范围是:每公顷施纯氮186~196.5kg、P2O590~112.5kg、K2O183~225kg,定苗29.4~30.9万株/hm2,6月12~14日播种;对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研究表明,3750kg/hm2夏麻产量结构是:有效株19.5~25.5万/hm2,株高320~360cm,茎粗1.38~1.8cm,皮厚1.1~1.4mm;不同施氮方法以苗肥+旺长肥最理想  相似文献   

4.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覆膜穴播及膜际条番匀能有效地促进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地膜在豆的株高、分枝数及主茎节数显著地高于露地条播对照,各项产量性状也明显优于对照,从而使覆膜穴播大豆比对照增产31.3%,增收18.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6kg(mm.hm^2);膜际条播大豆比对照增产23.3%,增收15.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2kg/(mm.hm^2)。  相似文献   

5.
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覆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覆盖的节水增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秸秆覆盖可有效抑制玉米棵间蒸发,但早期秸杆覆盖降低了土壤温度,影响玉米出苗和生长,导致玉米减产和水分生产率降低。而膜草间隙覆盖可使日平均棵间蒸发量较露地对照减少0.61mm,玉米生长期5cm地温提高2.7-3.5℃,产量提高1788kg/hm^2;水分生产率提高2.55kg/(mm.hm^2)  相似文献   

6.
一叶一心期(以下简称苗期)珍汕97A、协青早A1hm2分别喷施多效唑(简称MET)0.9、1.2kg,各对水450kg,能有效地促进其秧苗分蘖,提高秧苗素质;1hm2分别增加有效穗37.2万、85.5万;分别提高柱头外露率5.1%、3.6%;提高结实率5.6%、4.9%;分别增产36.3%、49.1%。在水稻幼穗分化3~7期,1hm2制种田对明恢63、2DZ57喷施0.9~1.5kgMET,对水450kg,能延迟始穗1~2d;对珍汕97A、协青早A1hm2喷施1.35~2.7kgMET,对水450kg,能延迟始穗1~3d。MET剂量越大,延迟始穗效果越好。但恢复系施用大剂量后株高降低过多,授粉态势差;而不育系株高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授粉态势。  相似文献   

7.
以春茶福云6号为试材,于开采前后各喷1次奥普尔液面肥,结果表明,喷后比清水对照增加芽长0.42cm,增产714kg/hm^2;比对照液肥(0.3%尿素)增加芽长0.22cm,增产414kg/hm^2。  相似文献   

8.
旱地地膜谷子不同生育期供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地膜谷子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分别供水30mm,结果表明,产量以微穗期供水最高92750kg/hm^2),其次为拔节期供水(2700kg/hm^2),水分生产效率以拔节期供水最高为12.15kg(hm^2·mm),其次为抽穗期供水为12.11kg(hm^2·mm)。生产上补充灌溉时期应为抽穗期,拔节期。  相似文献   

9.
旱地麦后复种玉类糜子荞麦后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a旱地麦后复种不同作物后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麦后复种豆类与不复种处理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0.83~1.22g/kg,全氮增加0.12~0.16g/kg,速效磷增加1.1~4.5mg/kg,容重降低0.05~0.08Mg/m^3,而且多收一季豆类作物,其中豆类籽粒产量1578kg/hm^2,绿肥鲜草产量18750kg/hm^2,后茬作物小麦增产率6.7%~10.6%。  相似文献   

10.
高油玉米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光斌  刘正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19-220,229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的产量与播种密度(X1)、施氮肥量(X2)和施磷钾肥量(X3)的关系,并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的产量随X1、X2、X3的增大而增加,同时获得产量在5250kg/hm2以上的综合优化模式:X1=61845~69795株/hm2;X2=501.15~527.70kg/hm2;X3=(125.70+125.70)~(177.00+177.00)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稻田供水与耗水情况对水稻节水抗旱作用。[方法]该研究利用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关系。[结果]丘陵地区降水3611.10m3/hm2,灌溉用水6299.25m3/hm2;水稻腾发6424.95m3/hm2,深层渗漏2459.55m3/hm2,漫田溢出1026.00m3/hm2。水稻生产全程耗水8884.50m3/hm2,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为0.99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40kg/m3。[结论]在四川丘陵地区,应进一步协调稻田供水与耗水,从而实现抗旱节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丘陵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研究稻田供水与耗水情况对水稻节水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丘陵地区降水3611.10 m3/hm2,灌溉用水6299.25 m3/hm2;水稻腾发6424.95 m3/hm2,深层渗漏2459.55 m3/hm2,漫田溢出1026.00 m3/hm2.水稻生产全程耗水8884.50 m3/hm2,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为0.9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40 kg/m3.在四川丘陵地区,进一步协调稻田供水与耗水,从而实现抗旱节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定量评估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雨养不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地点连续10 a(2003—2012年)冬小麦产量、田间蒸散量、作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等,分析了灌溉增产以及水分生产率的分布规律,并计算河南省不同地点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7 847~9 565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319~380 mm,土壤蒸发量介于96~166 mm,田间蒸散量介于445~539 mm,水分生产率介于1.67~1.98 kg/(hm~2·m~3);雨养不灌溉条件下,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1 927~6 260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66~244 mm,土壤蒸发量介于120~195 mm,田间蒸散量介于209~370 mm,水分生产率介于0.79~2.17 kg/(hm~2·m~3)。15个生态地点10 a间灌溉增产介于1 594~6 698 kg/hm~2,总体呈中北部较高南部较低。15个生态地点10 a间需水量介于395~452 mm,河南省中东部及南部需水量相对较低;缺水量介于76~282 mm,整体呈北高南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冬小麦水分定量化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宁夏设施番茄膜下滴灌条件下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宁夏中东部干旱带设施番茄需水规律,在宁夏盐池温室大棚里进行小区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定额对番茄产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番茄的耗水量不同,平均日耗水量为1.31~3.73 mm/d,开花坐果期最大,日耗水强度达到7.31 mm/d。不同灌水定额处理对番茄茎叶、根的生物量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灌水量为375 mm的处理产量达到195 898 kg/hm2,比对照增产75%,达到显著水平,水分利用率达到3.45 kg/m3。并初步制定了适合该地区设施番茄栽培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新疆石河子垦区主要作物需水特征及水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石河子垦区50年气象数据资料,计算分析了主要作物需水量变化及自然降水条件下农田水分平衡状况,并对主要作物水分生产效率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春小麦、冬小麦、春大豆、春谷子、苜蓿需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小麦增加幅度最大,每5 a平均增加6.6 mm,而春玉米、水稻、棉花需水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作物中以水稻亏水量最高,冬小麦、春玉米次之,而春大豆、春谷子、春小麦、薯类作物相对较小,经济作物中以糖类作物亏水量最高,其次为加工番茄、苜蓿、棉花,而瓜类、麻类、油料作物相对较小.不同灌溉方式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效益差异较大,粮食类作物如春小麦、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其他作物,而果菜类作物如葡萄、蟠桃、线椒水分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6.
在能定量控制水分的模拟槽中,对水稻的生理生态需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的蒸散作用主要受水稻冠层的控制.同一生育阶段内,温度因子对蒸散作用有显著影响.1992年杭州市郊区早稻湿润灌溉的蒸散总量为323.2mm,日平均4.1mm,比对照减少0.27mm.晚稻本田期蒸散总量为398.8mm,日平均为4.5mm,比对照减少0.34mm.叶面蒸腾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早稻的相关系数为0.96**,晚稻为0.974**.早稻的蒸腾系数为236,晚稻的蒸腾系数为223.淹灌处理的蒸散量比湿润处理高10.3%,而节水处理的产量比淹灌高10.5%  相似文献   

17.
在日光温室中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西葫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西葫芦总耗水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90%~100%时,耗水量最大,为8 668.25 m3/hm^2.然而水分利用效率却最低,仅为39.7 kg/m^3.相反,土壤含水量下限为70%(T3)时,耗水量虽不高,产量却最高,达到352.4 t/hm^2,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结瓜数也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应最大,达到了66.1 kg/m3.综合考虑产量构成诸因子和水分利用效率,认为过量灌溉对提高西葫芦产量并不利,合理利用水资源,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旱稻(旱香1号)和水稻(粮香3号)的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为新疆旱稻种植的适宜灌溉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覆膜滴灌栽培模式,以旱稻和水稻为研究对象,水稻为对照,设置5个灌水量,分别为 375 mm(W1)、525 mm(W2)、675 mm(W3)、900 mm(W4)、1 125 mm(W5),研究滴灌覆膜下不同灌溉量对旱稻和水稻产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不同灌水处理下,旱稻和水稻随灌水量减少生育期延迟、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WUE等呈下降趋势。675 mm(W3)处理下旱稻产量及WUE显著提高,分别为4 506 kg/hm2、0.67;1 125 mm(W5)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为7 485 kg/hm2,WUE为0.67。当灌水量大于675 mm后增加灌溉量旱稻产量无显著差异,且旱稻在 675 mm(W3)灌溉量时比水稻产量高60.45%、水分利用效率高61.19%。旱稻各灌溉下产量平均值比水稻高11.24%、水分利用效率高10%、节水22.2%。【结论】 新疆干旱区种植旱稻受水分限制小,在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的同时,新疆旱稻种植的最优灌水量为675 mm。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水氮有效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针对作物高产、高效和节约水肥资源的目的,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和氧水平下的小麦冠、根生长状况、籽粒产量、蒸散、N素吸收状况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小麦氮索利用效率(NUEw)。结果表明,当相对含水量为75%~85%,施N量较高情况下,可以使小麦冠、根发育良好,使蒸散与吸N量提高,从而增加籽粒产量,提高WUE,并使NUEw达适中水平。文中也强调了单纯追求籽粒高产(高产,低效)或高效(低产高效)的不可取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制定果园精准灌溉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涡度相关技术,监测并探讨粗砂土立地条件下12年树龄自然生草免耕桃园生态尺度水分耗散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桃园全年监测期内,日平均蒸散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2±2.1) mm和0.44 g/kg,饱和水汽压差是影响桃树旺盛生长季日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子,群体水平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果实收获后>果实成熟期与果实膨大后期>果实膨大初期与开花期;季节变化过程中,蒸散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在果实膨大后期至成熟期蒸散耗水量较多,且日最高蒸散量达到7.1 mm,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则在果实收获后达到高峰,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1 g/kg;全年累积蒸散耗水量为790.6 mm,平均作物系数(Kc=1.08)高于FAO(1998)推荐值达27%。果实膨大后期-成熟期是桃树水分耗散高峰期,采取精准灌溉等措施进行果园水分科学管理是提高果树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