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济的发展总是会伴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环境问题显得更为尖锐,两者的矛盾似乎不可协调。该文选取吐鲁番地区2001-2008年的经济环境数据,在经济与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模型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吐鲁番地区两者的最优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吐鲁番地区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各环境质量指标与人均GDP的关系有倒"U"型、正"U"型和线性递增三种关系;综合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呈明显的递减关系,即随着经济增长其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模型的建立不仅定量揭示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剖析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为该地区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吐鲁番地区应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以此来保证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使得经济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经济高速增长而出现的城市土地规划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土地规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消除效应3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城市土地规划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库兹涅茨假设。在此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35座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城市土地规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用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回归拟合。计算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土地规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趋势,且处在曲线左侧,从而验证了理论假设的正确性。考虑“承载阈值”对土地规划的限制作用,对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改良,将我国城市土地规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分为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快速发展期和未来城市建设人地和谐期等3个发展阶段,并提出了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合理化的策略体系,为实现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合理发展及早进入人地和谐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业生产中的6个方面测算了河南省1993—2014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22年来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由1993年的495.12万t增加到2014年的1 704.13万t,年均增长6.12%,总体上呈"高速—低速—高速—低速"四阶段演化特征,农业碳排放强度从1993年的720.60kg/hm~2增加到2014年的2 080.23kg/hm~2,年均增长5.28%。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呈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开始出现拐点,但不明显。农业碳排放总量的组成结构随时间变化,从平均占比情况来看碳排放组成依次为农村用电、化肥、农膜、农药、农用柴油和翻耕。运用Tapio脱钩模型计算了河南省农业碳排放的脱钩弹性系数,结果显示,2004年前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呈现弱脱钩、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和强负脱钩4种弹性特征并存,2004年后以弱脱钩为主导,占比81.82%,说明近年来河南省在农业碳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河南省还须采取措施,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  相似文献   

4.
作为粮食大省,河南省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构建河南省耕地面积变化规律模型,预测未来耕地保护的压力,可以提升耕地保护的动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基于文献资料,构建了河南省耕地面积三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运用Eviews软件进行模型拟合,验证工业化、城镇化和耕地面积的关系.数据支持城镇人口比重和耕地面积的显性三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相关关系.从而有如下结论:河南省城镇人口比重在19.350%~32.149%之间,城镇化水平提高,耕地面积增加.城镇人口比重超过32.149%,河南省耕地面积伴随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少,减少速度快,未来耕地保护压力很大.通过理顺土地整治的投资收益机制可以释放部分压力.同时,类似于人地挂钩政策等制度创新也可使“倒U型”曲线上移,进一步缓解耕地减少的趋势.做好上述两方面,耕地减少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可以得到控制,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区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社会经济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白城市为例,在区域生态足迹计算、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区域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演进关系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白城市2003—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盈余),分析了三者的动态变化,评价了白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探究了白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演进关系;基于STIRPAT模型探析了白城市人均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3—2013年,白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由1.392 9,1.785 3hm2/人增加到2.967 0,3.064 6hm2/人。人均生态足迹增速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呈逐渐减小状态,由0.392 4hm2/人减小至0.097 6hm2/人,在2012年出现生态赤字0.046 8hm2/人,可持续发展状况开始恶化;白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演进曲线呈现为"勺子型",预计拐点出现在2014年,之后人均生态足迹将随着经济增长呈下降走势;人口数、可比价格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第二产业比率、城市化率、恩格尔系数为白城市人均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驱动力指数分别为0.157 5,0.164 7,1.050 0,0.471 9,0.020 6,0.588 5。白城市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优化产业布局与能源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与转化力度,发展生态经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人民生态文明水平,进而提升区域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有不足10%的显著水平的格兰杰单项原因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趋势看,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7.
结合克拉玛依市现状,构建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对原始数据予以归一化处理,确定权重,加权求和得到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732 1),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关系相对密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发现,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C围绕其均值0.974 2上下波动.耦合协调度D总体也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变化量△D值每年的增长幅度有一定的波动.2004年增加幅度最大,变化量△D为0.544 0,环比增长率r为13.01%.2009增加幅度最小,变化量△D为0.002 9.环比增长率r为0.56%,但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某一增速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两者的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度.协调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二者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均衡发展,是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以武威市为例,运用脱钩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综合分析武威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脱钩关系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武威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经历了扩张性耦合、弱脱钩和强脱钩3种状态,呈现出这3种状态的期数分别为2、10、1,分别占统计期数的15%、78%、7%。脱钩弹性总体曲线将研究期划分为3个阶段:2000~2005年、2006~2009年、2010~2012年,具体分析每个阶段的走势以及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思想,结合经典控制论方法,建立了吉林省农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灰色动态控制模型,进而探讨了吉林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思想,结合经典控制论方法,建立了吉林省农业生产经济系统的灰色动态控制模型,进而探讨了吉林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西部盐化黑钙土区芝麻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芝麻为供试作物,以吉林省西部的盐化黑钙土为供试土壤,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311—B方案),通过人工控制条件下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水、不同氮和钾施用量条件下,芝麻的水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水是肥效发挥好坏的重要限制因子;氮、钾、水三因素对芝麻的增产效应次序为水>氮>钾,三因素配合效应>二因素配合效应>单因素效应;水分是氮、钾二因子协调发挥作用的重要限制因素,在供水充足的情况下,适当的提高氮、钾肥的用量,可使产量增加;对芝麻来说,获得高产的氮、钾、水最佳施用方案为:浇水量为380.6~405.5mm;P2O5施用量为45.0kghm-2的情况下,N施用量为70.0~95.0kghm-2,K2O的施用量为77.4~101.6kghm-2。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省"环保优先"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提出,首次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运用EKC理论模型,探讨江苏省环境污染同经济发展的变化关系,得出:江苏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分别处于"倒U型"和"U型"EKC的上升阶段,工业废水排放量随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环境污染综合状况随经济增长而恶化。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研究了这种变化规律的内在成因,结果表明:江苏省环境污染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产业结构、环保科技发展程度、国际贸易、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乡镇工业发展的特点,研究确定了乡镇工业的分区依据、原则和分区指标,采用模糊聚类和动态聚类分析的数学方法完成了吉林省乡镇工业发展区划,提出了各区域乡镇工业发展的方向、重点、步骤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总数已占到九成以上,其创造的价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但贷款难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以吉林省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吉林省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四个代表城市,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选取吉林省36家中小企业的贷款数据作为样本,对中小企业贷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探讨和解决吉林省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总数已占到九成以上,其创造的价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但贷款难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以吉林省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吉林省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四个代表城市,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时选取吉林省36家中小企业的贷款数据作为样本,对中小企业贷款...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农民远程教育事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形成三大平台、三大网络、一条线的服务格局。集卫星网传输技术、互联网技术、电话网技术、电视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农民远程教育平台不断发展、完善,现已培训农民达1 000多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重点介绍了吉林省农民远程教育的现状、主要技术应用现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设想等方面的初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本文从生态地质环境的角度对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是在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基础上叠加了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综合结果。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在众多的生态地质环境因素中 ,又以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提供了物质来源并塑造了发育空间 ;气候条件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 ,特别是冻融作用不可被忽视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土地盐碱化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触发和加剧了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土地利用-碳减排-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为广东省在“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广东省2003—2018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借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脱钩模型,评估了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脱钩情况的主要因素。[结果](1)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2.39×10~8 t增加到2018年的6.72×10~8 t,碳排放总量增加4.33×10~8 t,年平均增长率达7.2%;(2)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总体变化为2003—2008年由0.948 3下降至0.296 9,2009—2015年由0.941 8先增至1.123 6再降至0.257 2,2016—2018年由0.471 9下降至0.416 8。脱钩关系大体经历了“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Ⅱ—绝对挂钩—相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Ⅱ”发展过程,尚未形成稳定的脱钩状态;(3)从碳排放视角来看,产业结构和煤炭消费比例与脱钩关系的关联度为0.748,0.741,是主要影响因素。从经济发展视角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