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永利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苜蓿、沙打旺、沙打旺+油松)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复垦1a土壤为对照(CK),探讨了永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该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对土壤质量有一定的改善,表现为沙打旺苜蓿沙打旺+油松CK,土壤酶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0—10cm土层,沙打旺的有机碳为5.18g/kg,显著高于其他植被恢复措施,沙打旺对于改良土壤有一定的优势;土壤有机碳、全氮、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土壤磷酸酶、蔗糖酶与土壤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酶活性亦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蔗糖酶表现为沙打旺苜蓿沙打旺+油松CK,沙打旺脲酶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及CK。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滇西北地区旱冬瓜林、人工生态林、桉树林、果园、耕地和云南松林土壤酶活性、微生物及理化性质进行实验分析,探索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旱冬瓜林最高,云南松林最低,且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氨态氮、含水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较好。细菌和微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好,可将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作为衡量当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种年限红壤性水稻土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良  徐仁扣 《土壤》2010,42(4):560-563
以江西省余江县不同种植年限的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有机质、pH、阳离子交换量(CEC)、游离氧化铁含量和氧化铁活化度随时间变化趋势;选择耕种7、22和80年的土壤剖面,研究了游离氧化铁和无定形氧化铁在剖面不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耕层(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淹水种稻导致土壤pH升高,但主要发生在种稻的前7年,7~80年间土壤pH变化不大。土壤CEC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17年达到最大,然后随种稻时间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小。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随种稻时间呈下降趋势,但种稻后土壤氧化铁的活化度高于母土旱地红壤。对7年和80年水稻土,表层土壤游离氧化铁的含量低于底层土壤,说明铁在剖面中存在淋溶迁移。7年和22年水稻土表层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高于底层土壤,但对80年水稻土,土壤无定形氧化铁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采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区选取2个高产脂和2个低产脂思茅松林样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酶活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脂思茅松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低产脂思茅松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高产脂思茅松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较低产脂思茅松林土壤的小.低产脂思茅松林多数土壤养分指标都高...  相似文献   

5.
选取低浓度系列平衡液进行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pH水稻土对硅的吸附等温曲线方程参数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吸附硅的缓冲容量(PBCSi)与土壤粘粒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7745**,n=12),与土壤pH呈对数正相关关系(r=0.8660**,n=12);土壤吸附硅的零位浓度(ZACSi)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含量呈对数正相关关系(r=0.5801*,n=12),与土壤pH呈指数负相关关系(r=0.8661**,n=12);评价土壤供硅能力指标的参数与土壤氧化铁活化度呈指数负相关关系(r=0.6026*,n=12),与氧化铁晶胶比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r=0.5950*,n=12)。  相似文献   

6.
对宁南山区典型区域——彭阳中庄小流域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沙棘林地和人工草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均小于自然封育,而沙棘林地和人工草地两者相比较而言,0—200cm土层沙棘林地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小于人工草地,0—60cm土层土壤容重人工草地相对较小,孔隙度相对较大;(2)0—60cm土层沙棘林地和人工草地的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平均含量与自然封育相比较,其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自然封育>人工草地>沙棘林地,且差异显著;而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与自然封育相比较,其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林地>自然封育>人工草地;全磷平均含量变化依次为:林地>人工草地>自然封育。  相似文献   

7.
8.
赵其国 《土壤》1992,24(4):169-175
世界水稻土可分为草甸土型、沼泽土型及自成土型3种起源类型。其中共包括冲积水稻土、淋溶水稻土、潜育水稻土、沼泽水稻土、富铁铝水稻土、变性水稻土、岩成水稻土及盐渍水稻土等8种土壤。它们都具有淋溶作用与水耕熟化特征。水稻土的管理主要包括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合理灌溉及协调土壤养分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人为干预下喀斯特峡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省花江喀斯峡谷示范区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区,选取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域进行野外定点取样,通过室内分析的方法进行不同土地利用石漠化地区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结果](1)土壤含水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递增,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为:封山育林径流场坡改梯自然灌丛撂荒地,形成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2)经过改良后坡改梯通过种植花椒的田间持水量明显比草地含量高,相对于进行石漠化治理并合理耕作的坡改梯花椒地来说,荒草地的持水能力明显下降;(3)石漠化环境下土壤颗粒分散、土体结构破坏,土壤通透能力下降,孔隙的变化规律为:林地坡改梯灌草丛耕地撂荒地;(4)示范区土壤总钾偏高,与pH值呈正相关,总氮普遍低于全国农田氮含量,土壤养分不足。[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特征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基于不同石漠化等级下不同土地利用的治理措施造成的。花江示范区土壤持水效益低,土壤养分不足,不利于耕作,农业产量不高,建议花江示范区应减少耕地,多种植经济林和草地,保护天然林地。  相似文献   

10.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吸收利用的是土壤中的有效磷,土壤有效磷的消长取决于土壤磷素的收支状况,而其消长速度则与土壤性质有关[1]。不同质地土壤固相表面的吸附能力不同,因而影响了土壤溶渡中磷的浓度[2]。为确保土壤满足作物吸收所必需的最低磷溶液浓度,就需要对不同土壤固相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而水稻土常年以淹水和风干状态交替存在,因此水稻土中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定位施肥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太湖地区25年长期定位试验田的稻麦两季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麦季不同施肥处理间的5种土壤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无论是仅施化肥还是施有机肥加化肥,稻季5种土壤酶活性的不同肥料配比处理之间绝大多数均无显著差异;成对比较显示,稻麦两季绝大多数相同肥料处理的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仅有稻季猪粪加氮磷钾全施(MNPK)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麦季。分析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经过多年的长期定位培肥,土壤储积酶已经达到"饱和"水平,因此不会对外源肥料的施用产生显著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电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陈效民  邓建强  林洁  夏雯 《土壤》2011,43(3):481-486
研究了3种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中电荷的差异,比较了不同母质对电荷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母质发育的红壤中,紫色土发育的红壤中全部负电荷含量明显高于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中正电荷的含量明显高于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发育的红壤;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发育的红壤中正电荷与pH呈显著性负相关;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正电荷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发育的红壤中正电荷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和紫色土发育的红壤正电荷与黏粒含量呈一元二次线性关系,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正电荷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紫色土发育的红壤吸附的NH4+-N含量最高,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红壤吸附的NO3--N含量最高。通过对3种母质发育的土壤电荷特性的研究,可为不同母质的红壤进行合理施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宁南山区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其与肥力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子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N、速效磷、速效钾等密切相关,同时与土壤几种酶活性有较好的相关性。土壤酶活性依赖于有机质,当有机质含量增加时,酶积极参与其转化分解过程,活性提高。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N、P、K含量关系最大,土壤速效钾与蔗糖酶活性关系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因子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顺序为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阳离子交换量>全N>速效磷>物理性黏粒>土壤pH。有机质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速效钾是影响蔗糖酶活性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稻作制与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稻作制和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稻作制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微生物组成和数量的影响不同。良好的稻作制和适量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5.
姜军  赵安珍  杨聪  朱大威  徐仁扣 《土壤》2011,43(6):987-992
利用采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园的旱地黄棕壤(对照)和由黄棕壤发育水耕20年和60年的水稻土,研究了土壤黏粒和粉粒的矿物组成,胶体和土体的化学性质随水耕年限的变化.粉粒的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3种供试土壤发育母质相似,胶体的矿物组成随水耕年限的变化不大.动电电位和表面负电荷的测定结果也表明,胶体表面化学性质未发生明显变化.随水耕年限增加,土壤黏粒含量降低,导致土体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土壤CEC和结构电荷量随水耕年限增加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不同母质土壤pH剖面特征及酸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母质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不同母质土壤pH的剖面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防治土壤酸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湖南祁阳白茅草植被下七种母质(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花岗岩、石灰岩、紫色页岩、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测定不同层次(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土壤pH,通过比较表层(0-20 cm)与底层(60-100 cm) pH的差异来表征表层土壤是否酸化及酸化程度;测定0-20 cm土层的酸碱缓冲容量、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比表面积及颗粒组成,分析影响表层酸化的主要因素。【结果】石灰岩剖面土壤的pH (8.46~8.72)最高,呈强碱性,其次为河流冲积物(7.37~7.87)、紫色页岩土壤(7.41~8.00),呈碱性;花岗岩、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四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呈酸性或强酸性,以花岗岩红壤pH (5.31~5.70)较高,其次为第四纪红土(4.62~4.97)、红砂岩红壤(4.31~4.67),板页岩红壤pH (4.25~4.49)最低。比较表层(0-20 cm)与底层(60-100 cm)土壤的pH,发现七种母质剖面土壤的表层均出现了pH降低,说明表层已出现酸化现象,酸化程度大小依次为:紫色页岩土壤>河流冲积物土壤、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砂岩红壤>石灰岩土壤、板页岩红壤。对表层土壤的比表面积、颗粒组成(黏粒、粉粒、砂粒含量)和pH、酸碱缓冲容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共八种理化因素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七种母质土壤并未发现影响表层酸化的主要因素,但在四种母质(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花岗岩)发育的酸性红壤中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表层酸化的主要因素。【结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表层红壤酸化差值呈显著负相关,是影响第四纪红土、红砂岩、板页岩和花岗岩四种酸性红壤表层酸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双季稻田马铃薯不同覆盖栽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双季稻区春马铃薯不同覆盖模式下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在大田条件下, 以露地处理为对照, 设置稻草、无纺布、稻草+无纺布、黑膜、稻草+黑膜5 种覆盖处理。结果表明: 地表覆盖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其中, 稻草覆盖显著(P<0.05)提高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酶活性, 分别较对照提高17.55%、24.77%和87.2%; 稻草+无纺布覆盖显著(P<0.05)提高芳基酰胺酶和脱氢酶活性, 分别较对照提高8.03%和71.05%; 黑膜覆盖显著(P<0.05)提高β-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 分别较对照提高23.44%、22.70%、37.43%和146.30%; 稻草+黑膜覆盖显著(P<0.05)提高β-葡萄糖苷酶、芳基酰胺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 分别较对照提高34.76%、19.31%、19.03%、51.98%和125.62%。由此得出, 覆盖稻草并加盖黑膜可显著提高与土壤养分循环有关的主要土壤酶活性, 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选择克里雅河流域于田绿洲为典型样区,以绿洲土、盐渍土、棕漠土及风沙土为对象,分析了4种土壤酶活性和9种理化因子的特征,结合通径分析讨论了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绿洲土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风沙土最低;绿洲土土壤水分含量最大,盐渍土、棕漠土和风沙土次之;风沙土容重最高,盐渍土、棕漠土和绿洲土次之;各土壤类型盐渍化程度均较高,pH值差异不显著,均表现为弱碱性;地下水埋深在各土壤类型间的变化范围较大。通径分析显示,土壤水分、容重、有机质、全氮、地下水埋深与4种土壤酶活性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有效磷对碱性磷酸酶有极显著影响。有机质是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主要因子,同时容重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有较大的直接正效应,影响蔗糖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是有机质,全氮是影响脲酶活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长期冬种绿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农业部衡阳红壤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长期冬种绿肥稻田为平台,研究了双季稻种植区长期冬种绿肥下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特性及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阐明了长期冬种绿肥翻压下土壤健康的微生物指标功能。研究分析了26年冬种不同绿肥的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差异及其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冬季休闲处理相比,长期冬种绿肥翻压处理的微生物种群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土壤呼吸、脲酶、转化酶和脱氢酶活性都有所提高,代谢熵(qCO2)降低,以长期冬种紫云英翻压处理效果最明显。微生物种群数量、SMBC、脲酶、脱氢酶与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速效氮(AN)、缓效钾(SLK)和速效钾(AK)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TOC,TN,AN,SLK,AK,微生物种群数量,脲酶、转化酶、脱氢酶活性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长期冬种绿肥翻压能明显地改善红壤性水稻土的微生物特性与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