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1985年12月常州会议统计,“六五”期间我国累计推广杂交稻5.2亿亩,约增产粮食600亿斤。1985年全国种植杂交稻1.26235亿亩,比1984年减少460万亩,单产863斤,比1984年亩平854斤,每亩增产9斤,总产1091亿斤,比1984减少26亿斤。 由于1985年全国粮食减产,而杂交水稻基本稳产,各省对杂交水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安徽、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先后召开了杂交水稻专业会议,并拔款加速杂交稻的发展,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增加粮食总产的战略措施,因此“七五”期间我国杂交水稻将有一个大的发展,预计1990年我国杂交水稻种…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在我省大面积推广以来,为我省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全省的情况看,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不够平衡,为了进一步发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加快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速度,本文着重对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与研讨。 (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回顾杂交水稻从1974年开始在我省试种,到1977年全省九个地、市种植面积达240.96万亩:1978年全省发展到800万亩,占稻谷播种面积2533.7万亩的31.51%:平均亩产262公斤,比年报稻谷亩产239.5公斤,高22.5  相似文献   

3.
(一) 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和推广,是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湖南从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稻,至1985年,10年来累计推广了1.59亿亩,与常规稻比较,每亩增产140斤,共增产稻谷222.6亿斤。特别是“六、五”期间,我们认真总结了“五、五”期间的经验,提出了“积极领导,总结经验,样板示范,稳步发展”的方针,使我省杂交水稻生产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标志是: 1.面积不断扩大:1985年尽管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仍然达到了2042万亩,比1980年的1412万亩增加630万亩,增长45%。其中杂交晚稻1581万亩,比1980年…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从1976年推广以来已在我国广泛种植。实践证明,它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性强、收益大等优点,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同时杂交稻的选育成功,不仅标志着这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还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对世界农业科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推广杂交水稻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杂交水稻的推广,尽管经历了一个“发展、停滞、回升、再发展”的过程,但总的来说发展是很快的。1976年至1978年由200多万亩发展到7000多万亩,1979年和1980年徘徊,1981年回升到7500万亩,1982年发展到8425万亩,198…  相似文献   

5.
由于全国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视,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990年又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据1989年12月在南宁召开的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年会统计,南方13个省区及辽宁省、北京市的计划种植面积即达2.2688亿亩,其中四川为4000万亩,湖南3700万亩,江西2500万亩,广东2000万亩,湖北1950万亩,广西1800万亩,江苏1650万亩,安徽1487.6万亩,福建1424.9万亩,浙江920万亩,贵州60.0万亩,云南350万亩,海南200万亩,辽宁100万亩,北京10.5万亩。 又l$同一次会议核实绕计/拍拍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撤积二’983俄忆商,”其中回地为朋80万亩,占水稻播种…  相似文献   

6.
信息     
“七.五”后三年杂交水稻 在全国将有一个大的发展 最近我们从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了解到.由于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增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农牧渔业部计划在“七·五”的后三年,每年递增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000万亩,到1.990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到2.088亿亩,接近占全国总稻田面积的一半。 具体的发展规划是:杂交早稻1988年种植2650万亩,1989年3370万亩,1990年4280万亩。杂交中稻1988年种植8378万亩,1989年9020万亩,1990年9522万亩。杂交晚稻1988年种植6400万亩.1989年6850万亩,1990年7200万亩。 (柯闻供稿) 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 组考…  相似文献   

7.
湖南推广应用杂交水稻的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6年湖南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以来,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410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0%。18年累计推广4.3亿亩,增产稻谷300多亿kg,对推动湖南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文中还总结了18年来推广杂交水稻的经验,随着科技的进步,杂交水稻必将在农业生产中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粳型杂交水稻发展稍迟一点,1975年实现“三系”配套,1977年在生产上开始推广。据1987年合肥全国杂交水稻会议初步统计,种植面积已达到16439万亩,其中南方(包括陕西)籼杂16235万亩,北方粳杂204万亩。 一、推广应用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76—1979年发展时期。从1976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到1979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7600万亩,平均每年扩大近两千万亩。1980—1981年是徘徊时期。杂交水稻由于当时组合单一,生育期较长,抗性不强等原因,有些地…  相似文献   

9.
10月5日至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县召开了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年会。会议总结了1993年全国杂交水稻科研生产情况,分析了当前农业生产的形势,明确了1994年任务。 1993年全世界的粮食呈减产趋势,估计为19.37亿万吨,比1992年减少900万吨,其中独联体减少360万吨。我国今年水稻播种面积为4:5亿亩,比去年减少2642万亩,其中杂交水稻减少2182万亩。1992年杂交水稻面积为24793万亩.1993年下降到22611万亩,减少8.8%。会议认为,如果清醒地认识粮食生产形势,就会发现卖粮难是一个假象,对粮食不可吊以轻心,一旦遇上大的自然灾害或战争,粮食就会出现大…  相似文献   

10.
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在农牧渔业部的领导和重视下,五年来,为发展杂交水稻、为部里的决策提供了有关信息和参考建议,起到了一定的参谋咨询作用,再加上顾问组成员分散在全国各地,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参与科研和推广实践,立足本省(区),放眼全局,互相交流、协作,对全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1986年全国杂交水稻已发展到13350万亩,比顾问组成立前的1981年7600万亩扩大了5750万亩,增长75.7%,平均每年以1150万亩的速度前进。二是单产不断提高,总产翻一番。1981年全国杂交水稻单产709斤,1…  相似文献   

11.
我国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十年之后就成功地实现了三系配套,选育出了能应用于生产的强优组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由1976年的200万亩,发展到1987年的15000万亩,为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杂交早稻的发展却十分缓慢。特别是长江域双季杂交早稻的面积更少。1986年,长江流域双季杂交早稻面积仅200多万亩,1987年也只500万亩左右。而我国整个长江流域双季早稻面积有90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2.
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于1986年12月26~29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了年会。会议交流了各省(区)、市一年来杂交水稻生产、科研和种子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形势与发展趋势,研究了 “七·五”期末可能达到的目标和1987年杂交水稻生产规划,讨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1986年全国杂交水稻生产情况 1.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创历史最高纪录。据这次会议统计,1986年南方13个省市加辽宁、北京等15个省(区)、市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36亿亩,不但恢复了1985年退下来的面积,而且比最高的1984年超过200万亩。现在面积超过2000万…  相似文献   

13.
随州市位于鄂中丘陵北部,地处北纬31°19’至32°25’,东经113°03’至114°46’,属低山丘陵区。种植制度以麦稻、麦棉两熟为主,是湖北省的主要粮棉产区。 三中全会以后,农业生产布局得到了调整。尤其是调双(调减双季稻)扩优(发展杂交中稻),麦稻两熟制得到发展,夏粮、中稻产量成倍增加,粮食夏播面积1985年为205.74万亩,比1978年减少40.31万亩,但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18542万斤上升到158858万斤,增长34%,全年粮食单产由1978年的482斤提高到1985年的773斤,上升60.3%。播种面积减少,而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主要是大力发展了杂交水稻。1983年全…  相似文献   

14.
闻名中外的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增产上发挥了巨大作用。1985年全国种植面积1.2亿亩,单产又有新的提高,特别是制种产量全国平均亩产超过了200斤。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外也享有盛誉,并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一些国家为此发表了有关文章。“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一书,将汇编自杂交水稻问世以来的有关三系选育、栽培、制种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总结、会议纪要、生产发展和展望,以及杂交水稻发展过程大事记,全书约30万字。预计1986年下半年开始,由中国农科院和湖南农科院负责组织编写,1987年上半年进行审稿和定稿工作,争取1988年上半年出版。“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三明是福建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当前粮食生产应该怎样继续发展呢?就我市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要抓好五条措施。一、扩大粮食复种面积。即扩大双季稻5—10万亩,扩大间、套种5-10万亩,扩种玉米5万亩,扩大莲套稻3万亩,扩大二熟制30万亩。二、努力提高单产。积极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特别要扩种杂交早稻3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0万亩,推广垄畦栽30万亩,病虫综合防治20万亩。三、办好商品粮基地,促进平衡增产。三明市有8个县列为省商品粮基地县,占全  相似文献   

16.
凤凰县从1975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面积逐渐扩大,1984年发展到14.1万亩,占插秧面积的52.3%。全县累计种植55.9万亩,按每亩增产150斤计算,共增产粮食8,385万斤。 在杂交组合上,先后试种和推广了南优、威优、汕优、早优、矮优、军优、七优等八个杂交系统共15个杂交组合,以南优2号、南优6号、威优6号、汕优6号和威优64等五个杂交组合面积最大。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每亩单产由1976年的450斤上升为1984年的728斤。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房山县良乡镇推广杂交水稻旱种,连续三年获得丰收。1983年仅一个村试种250亩,总产23.6万斤,单产943斤,到1985年推广到十四个村共计2018亩,总产163.45万斤,单产810斤。实践证明,水稻旱种的推广,调整了种植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为低洼易涝水源缺乏的地区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开辟了新途径。 一、推广种植情况 良乡镇二十八个村庄,粮田面积21000亩,低洼易涝地占粮田面积四分之一。过去靠县办的两个小水库放水浇地,由于连续干旱,水库存水逐年减少,到1985年水库干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有半数机井已抽不出水来,较好的机井也只有半井水。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一、杂交水稻推广现状 (一)杂交水稻推广过程莆田市1975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26.5万亩,1976年多点示范7070亩,1977年大面积推广。此后。十二年间,经历了“发展-调整-再发展-再调整”的过程,1977~1980年累计推广72.2万亩,平均亩产396.7公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44.4公斤;1988年出现第二个推广高峰期、年种植面积45.39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50.52%,平均亩产433.4公斤。莆田市根据山区、平原、沿海三种不同农业生态地区的特点,布局杂交稻生产耕作制,在高海拔单季稻区,着重抓单季稻改为  相似文献   

19.
覃明周 《杂交水稻》1989,(2):48-48,F003,34
我国从1964年开始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选出强优势组合,1975年进入大规模制种,同时北方杂交粳稻也实现三系配套。1976年以后,在中国广阔的田野上开展了一场有亿万农民参加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用杂交水稻逐步取代常规水稻。它改变了我国水稻单产长期低而不稳的局面,把稻谷生产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76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为210万亩,1979年达到7600万亩,1983年为1.124亿亩,1987年为1.6439亿亩,1988年上升到1.9亿亩。发展速度之快,在中国农作物良种推广史上是少见的。 随着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月,在秦皇岛召开了北方杂交水稻科研、生产协作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分析北方杂交水稻科研、生产形势,并预测今后发展的前景。 北方粳稻区域分布在十多个省市,但总面积仅3000万亩,近几年杂交水稻面积仅180-190万亩,只占北方粳稻面积的6%,而全国杂交稻面积约占总水稻面积的26%。北方杂交粳稻比起南方杂交税稻来发展是缓慢的,规模是不大的,还未能挑起北方粮食增产的重担。究其原因:其一,水稻在北方大多数省(市)的粮食作物比重中不占主导地位,杂交稻的发展自然很难占到显著的位置。但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从上至下都十分重视发展杂交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