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多 《福建农业》2011,(12):24-25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移民造福工程”的组织实施,出台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重点水源保护区和边远山区实施移民造福工程的指导意见》。通过实施移民造福工程,有利于大幅度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律,让农民共享特区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有利于让农民一步到位成为城市居民,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团队 团队现有成员46人,其中博士10人、硕士17人、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15人。常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0-15名、博士研究生1-2名、博士后2-4名。现承担“福建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农业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东南区域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科学观测实验站”和“国家外专局重点引智示范基地”的科研任务,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开办3年多来,受惠农民累计达380万人。通过分析远程培训在福州市宦溪镇创新村现场直播的特点,探讨福建省逐步完善服务“三农”远程培训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易地扶贫搬迁已取得显著成就,后续扶持政策是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已从搬迁为主的工作转为做好“后半篇”的工作。为优化后续扶持政策,从政府的角度对“五大体系”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无量纲化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效果评价偏好。  相似文献   

5.
《福建农业科技》2005,(3):38-38
福建省有关部门近期在闽东召开第三次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颁证会,26种“闽货”取得了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至目前,福建省取得原产地标记注册保护的产品已达46种,其数量及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6.
2004年,福建省将全面组织实施“九个百万工程”、“五个千万计划”两大创优工程,带动农产品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创优”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福建省2004年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眼于产业发展,坚持项目带动,突出抓好优良品种、优质产品、优势产业,重点实施“九个百万工程”,即“百万亩”优质稻米开发示范工程、“百万亩”专用薯类开发示范工程、“百万亩”茶叶提质创优示范工程、“百万亩”优质出口水果开发示范工程、“百万亩”精细蔬菜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7.
嘉绒藏区在易地搬迁建设的进程中,新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新村景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地域特征,适应于原生的“地”“人”及最真切的生活,是易地搬迁新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地域”视角,对嘉绒藏区搬迁新村典型代表羊茸哈德村进行实地考察,探讨羊茸哈德新村在景观建设与开发中如何实现地域性呈现,以期为嘉绒藏区搬迁新村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肇庆 《福建农业》2008,(11):34-35
饮誉中外的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以传统名果独特的风采。早在1989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平和琯溪蜜柚”商标继2006年9月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之后。2007年又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平和县已拥有60万亩柚园,总产量达70万吨,总产值近14亿元,有8万多吨蜜柚远销亚洲、欧洲、美洲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写下中国柚类出口的新篇章。看到“琯溪蜜柚”今天如此辉煌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1月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公布了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南省刘占举、张骁等10人榜上有名。“百千万人才工程”由原人事部等部门于1995年联合启动,2000年后,在原来基础上启动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其选拔对象为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学术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年龄在45周岁f含45周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根据“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河南省实施了配套工程“555人才工程”,选拔出一批不同层次的具有专业优势、学科互补、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群体。截至目前,河南省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总数已达59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107人。他们绝大多数工作在一线,其中不少人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拥有一批代表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优秀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0.
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提高民生福祉的重大战略工程,为了使搬迁居民在迁入地“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建设工程能够成功推动。研究选取了贵州省S县某大型移民搬迁安置区为调查对象,研究表明S县移民安置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生计方式转变及思维转换困难、搬迁民众产生身份认同差异和移民安置区治理人才能力尚需提高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建议从技术赋能、民族特色和人才培育三个层面出发,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追踪及时的优势,对被搬迁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控,依托其民族特色,加之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参与,以此助力搬迁户顺利度过适应期,从而促进搬迁群众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1.
枣庄市山亭区的59个“山顶村”自搬迁下山以来,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已取得明显成效。到去年,全区9836名原“山顶村”人已全部脱贫致富,人均年收入达到1410元,比搬迁前的1985年翻了近四番。 山亭区地处沂蒙山区的西部,境内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有大小山头5000余座,多数为崮顶。明朝以来,一些躲灾逃难的人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01,(5)
移民迁村是直接改善山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利于山区城镇化建设的好举措,也是一项顺应民心的“德政工程”。我市非常重视该项工作,从1989年开始,实行山区移民脱贫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批准搬迁和自发搬迁9000户、36100人,涉及20个乡镇、56个行政村,占全市山区应搬迁户数和总人数的60%和58%;其余的应搬迁户我市已制订规划,准备再通过五年的努力,于2005年前全面完成山区移民迁村工作。  相似文献   

13.
1995年“绿色证书”工作总结1996年工作要点农业部教有司职教处一、1995年完成工作简述(1)1月6日,以农业部文公布全国“绿色证书工程”第二批试点县52个,至此,全国“绿色证书工程”部级试点县达102个。据初步统计,全国“绿色证书工程”试点县已...  相似文献   

14.
据福建省水利部门资料显示,2003年底,福建全省尚有150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2004年,福建省首次提出“六千”水利工程,决定用5年的时间,建设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千座水库保安工程、千万方山地水利工程、千万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千里河道清水工程、千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对于华池这样一个山区县来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怎样的路子、选择什么样的模式等等,是为山区人民造福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归纳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经验,认为正在实施的小康家园“145”工程(以下简称“145”工程)就是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绝对贫困问题已经解决,但后续的社会融入等工作刚起步。湖北龙韵艺术村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以多元主体供给为基础,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相融合,既创新了供给的形式也丰富供给的内容,在增强搬迁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上取得了不错成效,形成了独特的“湖北龙韵”经验。借鉴“湖北龙韵”做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可从构建多元供给格局、提高供给能力、激活内生动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以及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5个方面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7.
天镇县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到目前.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已发展到80个,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户达8300户,“一村一品”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20元,农民从“一品”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占年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浙江省先后启动下山脱贫、地质灾害避让、城乡增减挂钩等异地搬迁工程,取得了巨大成效。但随着异地搬迁工程的深入推进及城镇化快速发展,“空心村”大量出现,并呈现“空心连片化、农家空巢化、产业空洞化”趋势,直接影响共富共美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下山搬迁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为抓手,坚持"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下山搬迁方针和"愿搬尽搬"的原则,扎实推进下山搬迁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1.主要措施与成效自实施下山搬迁工程以来,常山县已累计投入下山搬迁小区建设资金7.99亿元,建设5个县级下山脱贫小区,91个乡镇级安置区(点),搬迁下山农户5327户,18941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编制规划,引领搬迁为有序推进下山搬迁工作,常山县先后两次编制下山搬迁5年规划,提出了县城、乡镇、村三级安置的梯度建设办法,和有利于人口集聚、有利于农民创业就业、有利于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在省直定点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实施“三三战略”,建设实力、魅力、和谐长治为目标,把扶贫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着力点,切实抓好“产业扶贫、转移培训、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四大扶贫增收工程,使我市未解决温饱人口由2000年的34万人减少到现在的11万人,扶贫开发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长治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