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燃机尾气热量回收在客车采暖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燃机的有效率热效率为25%-40%,约有相同的热量由尾气带到大气中,不仅浪费了能量且污染了环境。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客车的采暖装置普遍存在运行费用或安全性较差等问题。若能从尾气余热中提取出足够的热量用于客车冬季采暖,既节省了能源,又使客车在冬季的运行费用大为降低。通过内燃机台架试验,对内燃机尾气热量回收利用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利用热管换热器进行尾气热量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植物蛋白生产过程中,蛋白产品需要通过干燥工序才能形成最终产品,在干燥工序中通过换热产生的高温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及能源浪费,据此设计了一种引风机出口热量及植物蛋白粉尘回收装置。该装置可以进行尾气余热回收,达到对水分、热量的再次利用和植物蛋白成品粉尘的再次回收,既净化了出风,又解决了植物蛋白粉尘等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朗肯循环的柴油机余热能量的回收再利用是未来应对内燃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余热回收系统的换热器是柴油机余热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本试验研究以一款达标国五排放的10升柴油机作为试验样机,通过设计不同的柴油机稳态运行工况和设置一定的试验约束条件,对经过初步匹配设计的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集成了余热回收控制算法的控制器能较准确地控制工质质量流量,匹配设计的换热器的各项性能也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现代茶叶加工中,烘干茶叶排放废热是热量损失最大的环节。现有的茶叶烘干机在干燥过程中,直接将烘干茶叶后的废气排到烘箱外,带走了大量的热量,并且污染了室内环境。为此,针对现有茶叶烘干机废气余热排放的问题,利用管壳式热交换器进行废气余热的回收利用。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这种余热回收装置的茶叶烘干机,热效率提高,能耗降低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TX375Q-1型柴油机是机械工业部洛阳拖拉机研究所与浙江新昌内燃机厂共同研制开发的小型高速直喷式柴油机。该机原设计配用三缸互号喷油泵。该茶在配试过程中,出现了扭矩特性严重超出的现象。在柴油机最大扭矩转速下,扭矩储备高达30%~40%。使发动机最大扭矩工况燃烧严重恶化,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排放指标。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TX375Q-l柴油机配用1号系进行了多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互号泵出油阀弹簧刚度是影响1号泵供油速度特性的关键因素。改变出油阀弹簧刚度,可以有效地控制喷油泵的供油速度特性,…  相似文献   

6.
多功能拖拉机发动机余热利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顶牌BD102T2-Q多功能拖拉机为工程应用实例,根据该车配套脱粒机同步气流半干燥系统的要求,在对发动机余热来源和热量进行分析与估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动机余热的利用方案,设计了发动机余热利用的主要装置—换热器,完成了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换热器的设计和余热气流半干燥系统的布置,并对换热器和余热半干燥系统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余热利用系统起到了利用发动机余热对谷物进行半干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燃机余热利用及其热交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燃机燃料燃烧的大部分热能,通过排气、冷却介质释放到大气中,造成能量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本文以能量转换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内燃机余热利用的两种方式——间接利用和直接利用。通过4135AD-8型柴油机热交换器系统的试验和测量,较详细地讨论了利用热交换器回收余热的方法、紧凑式热交换器的热力计算,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等。 实际应用表明,装有热交换器系统的电热并供柴油发电机组具有显著的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8.
燃气机热泵余热利用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燃气机热泵余热利用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能量平衡角度分析了除霜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除霜热量占余热回收总量的比值为6.5%~9.5%;在不同的除霜周内,制冷剂气化热量占回收余热总量的比值变化较大,最大不超过45%,从能量角度利用余热除霜是可行的;燃气机热泵的Cop可以提高30%,一次能源利用率在1.3~1.8,可见利用余热供热对提高燃气机热泵的性能系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控制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是实现非道路用柴油机进一步推广应用的重要前提条件。非道路用柴油机尾气排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喷油孔直径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非道路用柴油机尾气排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喷油孔直径对非道路用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影响,旨在为非道路用柴油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环烷酸铈消烟助燃剂改善内燃机有害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有助燃与消烟作用的柴油添加剂对降低柴油机排放的作用,在一台TY1100柴油机上分别用纯柴油和加0.15%环烷酸铈消烟助燃剂的柴油进行了试验,并测定了发动机性能、燃烧特性和各种有害排放气的浓度。试验表明,环烷酸铈消烟助燃剂对降低内燃机排放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降低碳烟、NOx排放作用显著,柴油机负荷增加,碳烟、NOx排放浓度降低幅度增大,在负荷降低区域运转时,下降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1.
以R245fa为工质的余热回收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车用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设计了一套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试验系统,用于回收重型车用柴油机的排气余热能量。通过筛选多种有机工质,选定R245fa作为系统循环工质。构建了由有机朗肯循环回路、能量转换及消耗装置、参数测量及数据采集装置和热源供给部件构成的余热回收试验平台。通过系统试验验证了利用R245fa作为循环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回收重型车用柴油机余热的可行性,目前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490 W。试验结果显示: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与发电机及膨胀器的匹配是制约系统功率输出的关键因素,系统循环效率随着蒸发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S195柴油机排放试验辽宁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安鸿远内燃机排出的废气,含有一定量的CO、CO2、HC和N0:,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制定内燃机排放方面的法规,对内燃机排放进行监测、控制,势在必行。我国目前限制柴油机排放的指标是比排放量。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利用小功率沼气内燃机的排气余热,笔者设计了一套回收烟气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ORC),采用纯工质R245fa作为工作介质。试验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内燃机排气进行余热回收,在不同软件环境下建立内燃机子模型和有机朗肯循环子模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值与试验值能较好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在不同甲烷体积分数情况下,观察了有机工质流量对ORC净功率的影响,并且随着燃气中甲烷体积分数的增大,ORC子系统输出功率也相应增大,最高达到3.4 k W,烟气余热利用率为64.8%,联合循环系统的热效率达到36.7%,较原有的内燃机热效率提高了7.6%。  相似文献   

14.
准确的测量内燃机尾气排放值是研究和控制内燃机排放的重要环节.为此,针对通用小型汽油机生产企业在产品试验和检验中使用五气分析仪出现的问题,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的对比给出了正确使用五气分析仪的方法和要点.研究分析表明:尾气采样探头伸入排气尾管的长度及取样点前的测量管路密封性是保证测量结果正确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燃烧废气能量是发动机热量损失的一个主要来源,约占燃烧总热量的40%左右,排气余热利用是汽车节能的有效途径。围绕越野汽车的排气余热利用,设计了热水淋浴装置,采用热水交换器回收发动机的排气余热,通过智能水温装置控制热水温度,通过水箱的减振和保温设计,提高了水箱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发动机尾气中余热使水蒸气汽化的方式,通过进气道喷水蒸气参与燃烧的方法,对车用柴油机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改造后柴油机的油耗率并不能明显降低;当转速低于1800rpm时,扭矩低于原机,但当高于1800rpm时,扭矩会有所提高,提高的最大幅度达57.4%;柴油机排烟温度比原有状态略有降低;在100%负荷时,NOx排放由9.0g/kWh降为7.1g/kWh,降幅为22.2%;CO排放随负荷变化略有起伏,但总体趋势还是减小的;HC排放比原机有所降低,降低幅度最大为3.7%。此方法具有对柴油机改动小,喷水系统相对独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内燃机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气缸套裂纹的故障,此时故障的症状往往与烧气缸垫相似,水箱加水口处向外冒气泡,油底壳里有水,气缸套里有水锈。现以4115型柴油机为例,简述这种故障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便携式气体分析仪在内燃机测试台架上对柴油机按照工况试验循环进行了废气排放分析测试,并对测试结果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评判。  相似文献   

19.
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查找了4PY340W喷油泵配QC4115T柴油机冷启动困难的原因。通过增加启动弹簧刚度和减小负校正量,有效地改善了柴油机的启动性能,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将4115TA1柴油机涡流室的主燃烧室设计成不对称结构,并在喷油嘴端部加装碰撞挡块,进一步优化涡流室容积比、通道截面、通道倾角的设计;利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给出各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得到了涡流室顶部凹坑不对称容积比和通道倾角对燃油消耗率及烟度排放的影响效果,实现了比原机在标定工况下燃油消耗率的降低及炭烟排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