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沙蓬茎的异常次生结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蓬成长茎中,正常维管柱的周围具有2轮以上呈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及其间的厚壁木质化的结合组织。在茎的发育过程中,初生结构和早期次生结构是正常的,但后来在维管柱的外围以离心顺序先后产生2轮以上的异常形成层。第一轮异常形成层由发生在韧皮部外缘的弧状片段和维管形成层的束间片段共同构成。后一轮异常形成层在前一轮异常维管束韧皮部外的薄壁细胞中发生,有一些区域与前一轮的部分片段相连。各轮异常形成层首先向内分化木质部,而韧皮部较晚在异常形成层外缘发生。 相似文献
2.
首次对列当属寄生性药用植物分枝列当进行生药学鉴定研究,建立其性状及显微鉴定的标准。主要采用生药学的方法,观察分枝列当的性状特征、横切面以及粉末的显微鉴定要点,进行鉴别。分枝列当茎组织构造中最富有鉴别意义的特征是茎中具有异常构造,其木质部呈环,两列环形木质部中包含有内涵韧皮部;其次,分枝列当的表皮被有腺毛。分枝列当粉末特征中最有鉴定意义的是网纹细胞和花粉粒。网纹细胞垂周壁呈点状增厚,平周壁呈网状增厚,木化;花粉粒类球形、椭圆形,外壁几近光滑,萌发孔不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从生药学角度鉴别分枝列当提供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3个番茄品种幼苗茎的解剖学数量性状观测表明,同一番茄品种内茎维管束距表皮的细胞层数、茎维管束间细胞层数和茎无维管束分化部位单位面积(mm2)细胞数3个解剖学参数基本相同,3个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小。在对解剖学数量性状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番茄幼苗茎发育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5.
6.
对沙枣茎次生木质部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沙枣茎的次生木质部为环孔材,导管分子穿孔板为单穿孔,导管有具缘纹孔,多为互列式,大多数导管分子短而宽。木射线为异形射线Ⅱ-B。侵填体多。轴向木薄壁组织为离管型的星散薄壁组织和傍管型的稀疏傍管薄壁组织。木薄壁组织发达,易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轴向木射线薄壁组织丰富、纹孔大是侵填体形成的原因。沙枣胶大多分布于径向木薄壁组织即木射线中。木纤维壁厚度与纤维腔宽度之比小于1,是上好的造纸材料。 相似文献
7.
分枝列当(Orobanche aegyptiaca)是一种根寄生植物,严重影响加工番茄的产量。为减轻其危害,首先通过皿内芽管生长试验,明确了枯草芽孢杆菌DNKAS对分枝列当芽管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并通过田间小区随水滴灌方式,设置清水对照(CK)、3 kg·hm-2 DNKAS菌剂(D3)、4.5 kg·hm-2 DNKAS菌剂(D4.5)、6 kg·hm-2 DNKAS菌剂(D6)、9 kg·hm-2 DNKAS菌剂(D9)、12 kg·hm-2 DNKAS菌剂(D12)、7.5 kg·hm-2黄腐酸钾(FA-K)、4.5 kg·hm-2 DNKAS菌剂+7.5 kg·hm-2黄腐酸钾(D4.5+FA-K) 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分枝列当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随后采用 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分析菌剂施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及代谢多样性变化,明确菌剂对作物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纯菌剂施用条件下,D1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52.33%,列当寄生数量最低为493个,寄生度为1.30,番茄产量为133 455 kg·hm-2,增产56.48%。黄腐酸钾与菌剂混合施用效果明显优异于其单独施用,防治效果提高了14%,寄生度和寄生数降低约10%,番茄产量提高14%。不同处理的微生物代谢活性表现为:D4.5+FA-K > FA-K > D12> D9,不同处理间的碳源利用率差异不明显,Shannon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表明生防菌DNKAS可增加土壤群落丰富度,生防菌KNKAS及其与黄腐酸复配可提高防效,适用于分枝列当防治。 相似文献
8.
分枝列当(Orobanche aegyptiaca)是一种根寄生植物,严重影响加工番茄的产量。为减轻其危害,首先通过皿内芽管生长试验,明确了枯草芽孢杆菌DNKAS对分枝列当芽管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并通过田间小区随水滴灌方式,设置清水对照(CK)、3 kg·hm-2 DNKAS菌剂(D3)、4.5 kg·hm-2 DNKAS菌剂(D4.5)、6 kg·hm-2 DNKAS菌剂(D6)、9 kg·hm-2 DNKAS菌剂(D9)、12 kg·hm-2 DNKAS菌剂(D12)、7.5 kg·hm-2黄腐酸钾(FA-K)、4.5 kg·hm-2 DNKAS菌剂+7.5 kg·hm-2黄腐酸钾(D4.5+FA-K) 共8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分枝列当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随后采用 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分析菌剂施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及代谢多样性变化,明确菌剂对作物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纯菌剂施用条件下,D12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52.33%,列当寄生数量最低为493个,寄生度为1.30,番茄产量为133 455 kg·hm-2,增产56.48%。黄腐酸钾与菌剂混合施用效果明显优异于其单独施用,防治效果提高了14%,寄生度和寄生数降低约10%,番茄产量提高14%。不同处理的微生物代谢活性表现为:D4.5+FA-K > FA-K > D12> D9,不同处理间的碳源利用率差异不明显,Shannon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表明生防菌DNKAS可增加土壤群落丰富度,生防菌KNKAS及其与黄腐酸复配可提高防效,适用于分枝列当防治。 相似文献
9.
以T-DNA标记的水稻矮秆、鞘包穗突变体A846及其野生型为材料,用解剖学方法对比研究茎的外部形态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突变体A846平均株高38.64cm,大于野生型株高的一半,为半矮秆类型;其矮生性在拔节期显著表现;主茎茎秆各节间收缩比例不一,穗下第一节间显著缩短,与sh-型突变体类似;茎秆各节间居间分生组织细胞分化正常,由居间分生组织分化的细胞延伸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各节间基本组织细胞纵向长度相应缩短,穗下第一节间缩短比例最大,其平均值小于野生型的一半;主茎节间数目与旗叶的叶鞘长类似于野生型。 相似文献
10.
11.
梅果实的发育解剖学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该文对梅果实发育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梅子房内着生二个半倒生胚珠,开花时,胚囊处于4至8核阶段.内果皮分三个层次,最内层的4~6层细胞明显纵向加长,它的硬化大约从花后40~45d开始.外果皮是一种复合结构,由表皮毛、表皮细胞、气孔器和数层下皮组织细胞组成.中果皮主要是薄壁细胞,靠近内果皮的数层中果皮细胞径向显著加长.大约在开花后35~40d,珠被体积达最大,细胞内含大量淀粉.初生胚乳核分裂比合子早,但一直到原胚发育成球形胚时,胚乳游离核才转变为胚乳细胞.以后,胚乳细胞又被迅速发育的胚所吸收和利用.该文对胚珠类型、珠孔塞起源、胚乳吸器及果实发育速度与胚胎发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李建龙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5,(3)
本研究利用1991~1993年在新疆阜康县不同草地类型上观测到的牧草产量、环境资料与地面光谱、气象卫星资料等,进行了多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草地产量与环境因子和各种绿度值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均达到0.84以上,并通过F检验。又利用作者研制开发的遥感环境综合技术系统(RSECTS)进行了草地资源的系列动态监测与分析,建立了地学、光学、卫星遥感和综合估产模型及相应的可利用牧草估产模型等,估产精度可达90%以上;在草地产量预报中,成功地导入投影寻踪回归(PPR)技术,建立了牧草产量预报模型,提高了产量预报的精度与效能;并运用以上优化模型进行了实际产量预报,总体精度达到75%以上,求得了冬季枯草产量换算系数和牧草产量年变率。同时,进一步运用RSECTS建立了草地利用和草畜平衡监测模式及进行了草畜平衡与管理诸方面分析和论证,基本实现了从初级生产到次级生产对草地资源的遥感动态监测,解决了许多有关技术性难题,找出草畜系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调控措施,为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坚实依据和可靠方法。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15.
对不同生长类型的15种藓类植物茎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长类型的藓类植物,各部分结构变化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向日葵资源抗列当鉴定及抗源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盆栽接种试验,对41份向日葵资源进行了抗列当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列当表现免疫的有24份,高抗材料4份,抗性材料6份,易感材料6份,高感材料1份。由试验得出:杂交种的抗性明显强于常规品种;油用向日葵资源的抗性要强于食用向日葵资源;具有国外亲缘关系的材料抗性大多强于本地材料;食用向日葵常规品种及农家种中没有对列当免疫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肖木珠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0(3):427-432
红橘花蜜腺环状 ,绕于上位子房基部 ,属于花盘蜜腺 .花盘所有细胞构成蜜腺 .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维管束组成 .据组织发生及维管束来源推测 ,花盘蜜腺是雌雄蕊基部共同起源的 .在蜜腺组织的发育过程中 ,淀粉粒和液泡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开花泌蜜前 ,淀粉粒急剧增大 ,通过泌蜜 ,淀粉粒由大变小 ,最后消失 .维管束伸入产蜜组织距表皮 7- 10层细胞处 .维管束末端只有韧皮部 .产蜜组织细胞 30 - 5 0层没有胞间隙 ,上方 14- 2 0层与下方细胞稍有不同 ,分泌表皮上气孔数量少且正常 .蜜汁可能由产蜜组织细胞通过由细胞壁组成的非共质体途径 ,也可能经共质体途径到达分泌表皮细胞外壁与角质层之间 .在内压作用下 ,从角质层渗透到蜜腺外面 相似文献
18.
对莲属(Nelumbo)植物的叶片及花瓣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莲属植物的叶片均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但二者的厚度及它们在叶肉中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别;叶肉细胞内经常可以观察到草酸钙晶体;莲花瓣上下表皮均有乳状突起,无栅栏组织,仅有极为疏松的海绵组织,气室发达.同时,从研究结果来看,美国莲与中国莲在叶片和花瓣的解剖结构上没有明显差异;热带来源的莲与温带来源的莲之间并没有明显分化.莲叶片与花瓣解剖特征均表现出莲对水生生活的适应性,而其种间及种内的分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穿龙薯蓣根状茎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穿龙薯蓣根状茎成熟结构主要分三部分:周皮、基本组织和散生在基本组织里的维管束。周皮由木栓层、栓内层和木栓形成层组成;组成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后期体积增大、细胞壁加厚;维管束为外韧有限维管束,无束中形成层。根状茎顶端为生长点,原分生组织细胞有鳞片包被。初生分生组织分化为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散生的原形成层束。以后分别分化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顶端下部原表皮内侧有初生增厚分生组织存在,其衍生细胞数目的增多及其体积增大及维管束的生长是根状茎增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