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四头乳用山羊(两头为处女羊,两头为头胎泌乳羊)上研究冬季干草舍饲、夏秋青刈舍饲及放牧三种不同饲养条件下,瘤胃内氮代谢过程。 不同的饲养制度明显影响瘤胃内氮代谢水平。实验山羊的瘤胃内容物pH值,一般波动于7左右而略偏酸性,放牧期往往呈微碱性。氨氮水平变动在15—25毫克/100毫升正常生理范围内,放牧期略低。三氯醋酸沉淀蛋白的浓度,千草舍饲期约28.6,青刈舍饲期约21.7,放牧期约20毫克/毫升。饲喂对瘤胃的上列三项代谢指标有剧烈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使用二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痿管的沙能杂种干奶山羊。冬季舍饲分干草期、尿素期和腐植酸钠(?)尿素期三期,对瘤胃內 pH、氨氮和三氯醋酸沉淀蛋白进行研究观察。三期配合日粮的总能量、总氮量相同,但在尿素期和腐植酸钠-尿素期用尿素氮取代干草期配合日量中总氮量的30%.在三个不同饲养期,瘤胃 pH 值均在6.6左右;NH_3-N 水平在16—19mg/100ml;TCA-P 水平在20—30mg/ml,可见对瘤胃消化代谢并无不良影响。在进食加有尿素的配合日粮后1小时,瘤胃内 pH 和氨氮浓度均达峰值。腐植酸钠-尿素期 TCA-P 水平明显高于干草期和尿素期。腐植酸钠能促进瘤胃中微生物生长,但并不能延缓尿素在瘤胃中的分解。 相似文献
3.
本地山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 ,用尼龙袋法分别测定红三叶、紫花苜蓿及冬牧 70黑麦干物质 ( DM)、粗蛋白( CP)、中性洗涤纤维 (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 ( ADF)在瘤胃内的降解率。结果表明 :1不同生长期的冬牧 70黑麦在相同培养时间段内 ,其 DM、CP、NDF、ADF的降解率差异显著 ( P<0 .0 5) ,且孕穗期高于抽穗期 ;经 72 h培养后 ,孕穗期DM、CP、NDF、ADF的降解率分别比抽穗期提高 1 7.88%、1 6.1 1 %、1 7.1 0 %、2 1 .0 2 %。2在相同培养时间段内红三叶的DM降解率均高于紫花苜蓿 ,但 CP的降解率却相反。 3经 72 h培养后 ,豆科牧草 DM、CP、NDF、ADF的降解率均明显高于抽穗期的冬牧 70黑麦 ,而接近于孕穗期的冬牧 70黑麦 相似文献
4.
5.
《饲料博览》2010,(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干草粒度对山羊采食行为、瘤胃pH和瘤胃内养分降解动力学的影响。以4只体重为(40.0±2.2)kg安装瘤胃瘘管的成年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不同苜蓿干草粒度的饲粮。结果表明,增加苜蓿干草粒度,改变了饲粮的颗粒分布,提高了饲粮的物理有效纤维含量,提高了瘤胃平均pH,并使pH低于6.0和5.6的持续时间分别降低了13.8和3.2 h.d-1,但降低了干物质采食量。随着苜蓿干草粒度的增加,苜蓿干草中性洗涤纤维在瘤胃内的有效降解率由22.61%线性增加至27.74%。饲喂过短的苜蓿干草,趋向于提高精料干物质在瘤胃内的降解速率和有效降解率(P0.10)。结果表明,增加苜蓿干草粒度,能够改善瘤胃pH,缓解亚瘤胃酸中毒,提高纤维有效利用率,但过大会降低干物质采食量。 相似文献
6.
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河南奶山羊(青年羊、怀孕羊和哺乳羊)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奶山羊在特定饲养管理条件下昼夜的行为时间为运动占22.35%;卧息占29.13%;采食占21.44%;反刍占25.59%;其他行为时间占1.49%(包括饮水、排便、修饰、嗅闻、站立和发声等)。(2)不同生理期河南奶山羊取食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卧息时间分配差异显著(0.01P0.05);而运动、反刍及其他行为则差异不显著(P0.05)。(3)奶山羊白昼运动多发生在8:00-11:00和16:00-19:00,放牧时间约6 h;采食有两个高峰期(8:30-10:30和16:00-18:00);反刍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13:00-15:30和23:30-2:00);卧息则多发生在夜间,伴随着反刍。其他行为随机发生,排便多在采食过程中发生。河南奶山羊行为和节律的发生与放牧条件和饲养管理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不同饲养制度下乳用山羊瘤胃内纤毛虫种群变化以及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对其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4头置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乳用山羊,进行了三种不同饲养制度下瘤胃纤毛虫种群及pH和Eh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日粮性质是影响山羊瘤胃纤毛虫种群变化的主要因素。纤毛虫密度以含饲期喂精料加干草最高;精料加青草次之;放牧青草期最低。实验中还观察到尚有其他因素影响纤毛虫密度。饲养制度明显影响寡毛虫数量的昼夜动态变化模式,舍饲期和放牧期食后1至3小时的曲线性质完全相反。全毛虫在三种饲养制度下具有相似的昼间变动规律:食后密度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瘤胃纤毛虫密度与Eh和pH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与Eh为正相关,与pH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条件下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变化规律,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TMR饲养,测定了瘤胃24h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及pH值。结果表明:在TMR条件下,试验奶牛瘤胃液pH值的变化范围为5.86~6.51,各时间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变动范围分别为69.62~85.71mmol/L、19.33~25.91mmol/L、10.44~14.02mmol/L,且3种VFA出现最高浓度和最低浓度的时间点均为20:00和08:00;乙酸/丙酸值的变动范围为3.31~3.61,且在20:00比值最小,在8:00比值最大。综合分析显示,TMR技术有利于奶牛瘤胃丙酸型发酵,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9.
三种饲养制度下水牛瘤胃内纤维素消化率、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其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牛在我国的畜群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无论是作为役用、还是用于产奶、产肉都有其独特优点和潜力。尤其是水牛以耐粗饲料著称。我国有丰富的粗饲料资源,每年可生产近四亿吨秸秆饲料。因此,充分发挥并提高水牛对粗饲料的利用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瘤胃发酵的体外模拟——人工瘤胃和山羊瘤胃纤毛虫培养中数量和pH及Eh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瘤胃内环境受动物机体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单纯依赖活体研究显然不可能排除许多干扰因素,尤其是想要阐明其中众多栖居微生物的相互复杂关系以及各自对寄主所起的作用,更难以得到确切的结果。而模拟天然瘤胃的人工瘤胃系统可以用来研究各种瘤胃微生物在体外相对稳定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现象。近年发展起来的较为先进的人工瘤胃装置,由于制造困难,价格昂贵,很难广泛应用。本文目的是在本教研组原有研究基础上和实验室现有条件下设计一般实验室均能制作的简易的和半自控人工瘤胃装置。由于人工瘤胃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幼龄绵羊血清中T_3含量的RIA测定表明,年平均含量1.246±0.49ng/ml。冬季昼夜平均含量最高为1.748±0.13ng/ml,极明显地高于其它三个季度。春季昼夜平均值1.567±0.20ng/ml,也极明显地高于秋、夏季。秋、夏季的昼夜平均值较接近,为0.851±0.06ng/ml和0.816±0.07ng/ml,并无明显差异,但昼夜升降变化,恰好相反。年平均值的昼夜变化及春季含量的昼夜变化,仅见最高值显著高于最低值。其余季度的昼夜含量变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用RIA法测定幼龄去势莎能公山羊血清中TSH含量的季节和昼夜变化,发现血清中TSH的年平均含量为3.198±1.02μIU/ml。冬季昼夜平均含量最高,为4.454±0.34μIU/ml,春季、秋季、夏季昼夜平均含量分别为3.510±0.39μIU/ml,2.748±0.41μIU/ml,2.078±0.59μIU/ml。各季度血清中TSH含量,有着极明显的季节差异。全年平均含量的昼夜变化及各季度含量的昼夜变化,均无明显的昼夜差异,但血清中TSH含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金光杏梅叶片中氮与磷含量年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分析的原理,对新乡市优选品种金光杏梅叶片中氮磷含量做了测定,结果表明,金光杏梅从5月14日至10月23日的叶片中氮、磷含量动态为:5月氮、磷含量均高,随着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氮、磷含量均有下降趋势,氮的变化幅度远大于磷的变化幅度。氮的最高含量是2.799 536%,最低含量为1.439 215%,在生长期有2个较为明显的小高峰和1个较低值,分别是2.137 853%、1.655 540%、1.562 047%。磷的含量变化较为平缓,最高含量为0.235 580%,最低含量是0.120 827%。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明确温度和土壤水分对Bt棉杀虫蛋白含量及其氮代谢活性的影响,为生产中Bt棉抗虫性的安全稳定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16-2017年以转Bt抗虫基因抗虫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SK1)和杂交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29℃、32℃、35℃、38℃ 4个温度水平,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70%、60%、50%、40% 5个土壤水分水平,观察温度和土壤水分对Bt棉铃壳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各处理持续胁迫4 d。2016年主要研究各处理对Bt棉铃壳中杀虫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2017年进一步探讨各处理对铃壳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蛋白酶、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SK1和SK3杀虫蛋白含量均在32℃、最大持水量为60%时最高,分别达到471.1 ng·g-1 FW和351.7 ng·g-1 FW。在同一土壤水分条件下,32℃最利于SK1和SK3杀虫蛋白表达;同一温度条件下,最大持水量60%利于SK1和SK3杀虫蛋白表达。对杀虫蛋白含量与温度和土壤水分关系进行二元多项式回归分析发现,Bt棉杀虫蛋白含量(Y)与温度(X2)和土壤水分(X1)呈二元二次方程关系,其中SK1、SK3相关方程分别为Y=-3230.2+17.2X1+199.1X2-0.3X12-3.7X22-0.7X1X2 (r=0.829**)、Y=-3322.0+40.7X1+145.2X2-0.3X12-2.0X22-0.3X1X2(r=0.739**)。SK1的杀虫蛋白表达量最大的温度和土壤水分条件为31.8℃、57.8%,SK3为33.2℃、60.8%。氮代谢相关生理特征表明,SK1和SK3均表现为在32℃和土壤含水量为60%处理下,棉铃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活性较高,蛋白酶、肽酶活性较低;杀虫蛋白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和GO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3**;r=0.735**),与蛋白酶活性和肽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724**;r=-0.738**)。【结论】温度和土壤水分通过调控蛋白质分解和合成,共同影响Bt棉杀虫蛋白表达,且与其含量呈二元二次方程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环境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在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上较单作具有明显优势。在常规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生物量较单作小麦高30.6%,产量较单作增加了12.8%。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小麦茎、叶、穗氮含量和小麦穗钾含量均表现出间作第1行>间作第3行>单作,但收获时间作小麦茎叶钾含量呈低于单作趋势。小麦氮、钾养分累积量为间作第1行>单作>间作第3行。 相似文献
18.
19.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优7287为材料,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高-低-高的趋势。蛋白质组分含量呈现高-低和低-高两种类型,其中清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呈现高-低的变化趋势,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呈现低-高的变化趋势。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动态变化及积累规律影响较小,对其积累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效应。对成熟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差异研究发现,当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籽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0.
对盛花期玉米紧凑型品种“四密25”、平展型品种“吉单159”不同密度、不同叶层的比叶重(SLW)、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水量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SLW、叶片和味鞘可溶性糖含量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12:00至14:00时最高。SLW可溶性糖含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四密25”的降幅小于“吉单159”。SLW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为上层>中层>下层,可溶性糖含量为茎秆>叶鞘>叶片。玉米叶片含水量早晚高、中午低,呈“V”字型变化,密植>稀植,下层>中层>上层。 相似文献